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气质》译后评析(下)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梦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5年第12期56-69,共14页
《中国人气质》译后评析(下)张梦阳六史密斯在第五章"缺乏时间观念"中引用别人的话说:"世上的人分为两种,大洪水前的人与大洪水后的人。大洪水后的人发现人类的时代已接近千载,不能再延续几个世纪了。所以,他们学习加速工作,... 《中国人气质》译后评析(下)张梦阳六史密斯在第五章"缺乏时间观念"中引用别人的话说:"世上的人分为两种,大洪水前的人与大洪水后的人。大洪水后的人发现人类的时代已接近千载,不能再延续几个世纪了。所以,他们学习加速工作,以适应已很短暂的生命环境。相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气质》 史密斯 鲁迅研究 现代观念 中国国民性 公共精神 精神胜利法 瞒和骗 《摩罗诗力说》 时间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气质》译后评析(上)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梦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5年第11期62-70,共9页
《中国人气质》译后评析(上)张梦阳一1936年9月下旬,暑热刚过,已到中秋,鲁迅先生大病初愈,又开始写作。后半夜,他读着9月20日上海《大公报》上关于辱华影片《上海快车》的评论,又看到21日报上所载北平丰台中日两军摩... 《中国人气质》译后评析(上)张梦阳一1936年9月下旬,暑热刚过,已到中秋,鲁迅先生大病初愈,又开始写作。后半夜,他读着9月20日上海《大公报》上关于辱华影片《上海快车》的评论,又看到21日报上所载北平丰台中日两军摩擦的电报,不禁百感交集,爱国之心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气质》 史密斯 外国人 《论语》 社会学研究方法 鲁迅先生 孔夫子 科学方法 中国农村 社会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气质》翻译一小疵
3
作者 陶沙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62-62,共1页
《中国人气质》翻译一小疵●陶沙鲁迅去世前曾热望有人翻译出版的美国人明恩溥《支那人气质》,它的中译本终于差不多半个世纪后得以问世,即敦煌文艺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中国人气质》。据译者介绍,这是1988年就已译出的,可... 《中国人气质》翻译一小疵●陶沙鲁迅去世前曾热望有人翻译出版的美国人明恩溥《支那人气质》,它的中译本终于差不多半个世纪后得以问世,即敦煌文艺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中国人气质》。据译者介绍,这是1988年就已译出的,可见这书出版的艰难。译者还说这本书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气质》 明恩溥 张之洞 潘光旦 《中国文化》 中国 人文史观 唯心主义 美国传教士 民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中国人气质》出版
4
作者 孙郁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5期51-55,共5页
贺《中国人气质》出版孙郁汉民族大概是一个最不愿谈论己身弱点的民族,或有之,也大多限于一个视角,或一个特定的氛围。1840年之后,洋人渐入中土,先是商人,后是传教士,东西方人便有了互相认识的机缘。但洋人眼里的中国,坦率... 贺《中国人气质》出版孙郁汉民族大概是一个最不愿谈论己身弱点的民族,或有之,也大多限于一个视角,或一个特定的氛围。1840年之后,洋人渐入中土,先是商人,后是传教士,东西方人便有了互相认识的机缘。但洋人眼里的中国,坦率讲,劣多于优,怜甚于怨。黄遵宪、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气质》 史密斯 鲁迅研究 艺术和科学 国民劣根性 自我意识 汉译本 启蒙者 近代化 梁启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斯密斯、安冈秀夫关于中国国民性的言论之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范伯群 泽谷敏行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4-47,共14页
鲁迅与斯密斯、安冈秀夫关于中国国民性的言论之比较●范伯群泽谷敏行1鲁迅是基于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国民的爱国责任心,抱着“闻过则喜”的态度,听取外国人对待自己国家的国民劣根性的批评的。在对待斯密斯、安冈秀夫和内山完造这三... 鲁迅与斯密斯、安冈秀夫关于中国国民性的言论之比较●范伯群泽谷敏行1鲁迅是基于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国民的爱国责任心,抱着“闻过则喜”的态度,听取外国人对待自己国家的国民劣根性的批评的。在对待斯密斯、安冈秀夫和内山完造这三个人对中国的观察的结论方面,他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中国国民性 “面子” 《中国人气质》 事大主义 支那 个人主义者 外国人 精神胜利法 中国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菜与性及与中国国民性之关系略识——从鲁迅《马上支日记》中的两段引文说起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乔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30,共10页
1《马上支日记》是鲁迅1926年7月写的日记体文章,记录当时的经历和感想,虽非精心组织之作,却也保存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材料。文中提到,7月2日,他在北京东单一家兼售日文书籍的商店东亚公司购买了安冈秀夫著的《从小说看来的支那民族... 1《马上支日记》是鲁迅1926年7月写的日记体文章,记录当时的经历和感想,虽非精心组织之作,却也保存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材料。文中提到,7月2日,他在北京东单一家兼售日文书籍的商店东亚公司购买了安冈秀夫著的《从小说看来的支那民族性》。鲁迅一向重视外国人所著研究中国国民性的书籍。在日本留学时期就阅读了涩江保翻译的美国传教士亚瑟·史密斯(Arthur H.Smith,1845-1932,中文名明恩溥)的《中国人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民性 日记体 鲁迅 中国 《中国人气质》 引文 美国传教士 SMI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羽化涩江保译《支那人气质》(上)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冬木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2-47,共6页
笔者按:鲁迅的价值是人所公认的。现在对鲁迅的研究主要是基于鲁迅留下的文本或者叫文字来进行的。鲁迅文本当然是鲁迅的创作,是他思想和生活经验以及他天分的结晶,包含着鲁迅的人格和气质。但作为一种创作的结果,鲁迅文本并非天上... 笔者按:鲁迅的价值是人所公认的。现在对鲁迅的研究主要是基于鲁迅留下的文本或者叫文字来进行的。鲁迅文本当然是鲁迅的创作,是他思想和生活经验以及他天分的结晶,包含着鲁迅的人格和气质。但作为一种创作的结果,鲁迅文本并非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他自身学习和实践的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文本 《中国人气质》 周作人 明治时代 史密斯 日本近代史 森鸥外 改造国民性思想 单行本 支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羽化涩江保译《支那人气质》(下)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冬木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0-66,共7页
四、涩江保译《支那人气质》概貌及《小引》前面已经提到,在史密斯原著出版两年后的1896年12月,涩江保的日译本便由博文馆出版了。如果把翻译的时间考虑进去,应该说日译本的出版速度是相当快的。还要补充一句,这一年,涩江保... 四、涩江保译《支那人气质》概貌及《小引》前面已经提到,在史密斯原著出版两年后的1896年12月,涩江保的日译本便由博文馆出版了。如果把翻译的时间考虑进去,应该说日译本的出版速度是相当快的。还要补充一句,这一年,涩江保三十九岁。我所见到的《支那人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史密斯 鲁迅 二十四孝 支那 文本形态 “述” 历史观 《中国人气质》 历史研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的特性》百年掠影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国绶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49-54,共6页
1890年,美国传教士阿瑟·亨·史密斯的一本研究中国人的英文专著《中国人的特性》在上海出版,1894年又在纽约再版。1896年日本人涩江保翻译了此书,以《支那人气质》为书名由东京博文馆出版。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 1890年,美国传教士阿瑟·亨·史密斯的一本研究中国人的英文专著《中国人的特性》在上海出版,1894年又在纽约再版。1896年日本人涩江保翻译了此书,以《支那人气质》为书名由东京博文馆出版。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阅读了这个日译本,受到了深刻影响。此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特性 史密斯 潘光旦 基督教传教士 基督文化 鲁迅研究 《中国人的性格》 美国传教士 《中国人气质》 民族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论面子文化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郑欣淼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4期19-26,共8页
鲁迅论面子文化郑欣淼作为“针砭民族性的国手”的鲁迅先生在一生中,对国民的弱点进行了毫不容情的揭发和批判。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对面子文化对中国人行为和心理产生的消极影响的批判。1中国人爱面子、重面子,面子意识特别强,这... 鲁迅论面子文化郑欣淼作为“针砭民族性的国手”的鲁迅先生在一生中,对国民的弱点进行了毫不容情的揭发和批判。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对面子文化对中国人行为和心理产生的消极影响的批判。1中国人爱面子、重面子,面子意识特别强,这是举世公认的。对这一特点较早、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子文化 “面子” 面子意识 人格面具 《中国人气质》 中国传统文化 负面影响 社会交往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上海时期的社会思想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鸣树 《鲁迅研究动态》 1987年第12期16-24,共9页
鲁迅作为伟大思想家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于他的社会思想。他的社会思想,来自他对中国社会心理的研究。对中国社会心理的研究,是鲁迅毕生尽瘁的事业,同时是鲁迅在上海时期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键词 社会思想 社会心理 鲁迅 思想家 文学活动 上海 杂文 《中国人气质》 改造国民性 马克思主义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来如此,便对么?”的哲学底蕴
12
作者 李广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10期21-27,共7页
鲁迅“洞瞩幽隐,评骘文明”的先声呐喊,是以“从来如此,便对么?”的震聋发聩的文化批判发现面世的。这一惊世骇俗的呐喊,是中西文化大融合的时代产物,也是他潜心观察、深刻体验与深沉思考的结果。
关键词 民族精神 国民性 资产阶级 《中国人气质》 文化批判 哲学思维 华民族 传统文化 中西文化 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