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新格局》述评
1
作者 许红兵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4年第1期88-91,共4页
关键词 《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新格局》 书评 战略伙伴关系 次区域经济合作 国际经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东盟经济关系发展的新格局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勤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4-92,共9页
伴随着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中国-东盟经济关系已迈入新时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东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东盟是"一带一路"... 伴随着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中国-东盟经济关系已迈入新时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东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东盟是"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点地区,是"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的合作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聚集地。当前,中国与东盟可以逐步实施"一带一路"与东盟共同体蓝图、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各国"工业4.0"的战略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经济关系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时空格局、区域差异与演变趋势 被引量:1
3
作者 安健吉 员学锋 苏强俊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27,共22页
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时空异质特征,对于推进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从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对象和新质生产资料3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分解... 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时空异质特征,对于推进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从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对象和新质生产资料3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分解和Markov链等方法,研究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区域差异和演变趋势。结果表明:①2012~2022年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逐年提升,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整体全面提升”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冷点区域集聚在西北部地区,热点区域集聚在东部地区。②中国不同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性逐渐加剧,东北部与中部、东北部与西部等区域之间的差异尤为突出。③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演变过程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存在“路径依赖现象”“马太效应”和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高水平邻域有助于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低水平邻域则会限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地理 质生产力 时空格局 区域差异 演变趋势 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同发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南方”视角下中国-东盟新能源汽车合作评析
4
作者 马博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24,I0003,共22页
在“全球南方”崛起和绿色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凭借领先的电池技术、整车制造及供应链优势,积极拓展东盟市场,而东盟国家通过政策激励、资源优势及市场... 在“全球南方”崛起和绿色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凭借领先的电池技术、整车制造及供应链优势,积极拓展东盟市场,而东盟国家通过政策激励、资源优势及市场需求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双方合作涵盖整车出口、本地化生产、供应链安全及技术共享,展现了“全球南方”国家间的互利共赢。然而,美国对华战略竞争加剧给中国—东盟新能源汽车合作带来挑战。美国推动供应链“去中国化”,通过产业补贴、供应链重组及技术封锁等手段增加外部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国与东盟需加强技术协同、供应链整合及政策协调,以提升区域竞争力并抵御外部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南方 能源汽车 中国东盟合作 供应链安全 绿色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现实逻辑与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主光 程仕杰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7-94,共8页
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为了发展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根本遵循与主要途径。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向中国-东盟经贸关系深入发展发起了挑战,但另一方面,为构建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双循环新... 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为了发展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根本遵循与主要途径。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向中国-东盟经贸关系深入发展发起了挑战,但另一方面,为构建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机遇。为应对动荡的世界经济形势、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中国应在改善内循环条件的同时,努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国际双循环 冠肺炎疫情 中国-东盟经贸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增长现代化:理论内涵与科学逻辑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静 徐杨清昕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41,共10页
中国经济增长的现代化转型是构建具有更高级形态、更合理分工、更合理结构的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具体体现在生产力的现代化、生产关系的现代化与生产理念的现代化。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S”形增长路径的关键分岔口,要求突破发展惯性、... 中国经济增长的现代化转型是构建具有更高级形态、更合理分工、更合理结构的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具体体现在生产力的现代化、生产关系的现代化与生产理念的现代化。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S”形增长路径的关键分岔口,要求突破发展惯性、打破经济增长路径依赖,以实现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向国际前沿水平收敛”。这一过程需要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理念三个维度的相互作用与协调发展。生产力的现代化通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实现质量、动力和效率的变革,从而推动生产方式的持续演进。与此同时,生产关系的现代化通过构建新的市场经济制度框架,解放生产力,去除旧有制度障碍,打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生产理念的现代化则涉及观念体系的重塑,为制度形成提供底层逻辑和实施环境条件,这是推动经济转型和变迁的基础,也是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关键。三个层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现代化转型的美好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经济增长 高质量发展 型生产关系 型生产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机理与实践路径
7
作者 刘秉镰 高子茗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共13页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新征程中纵深推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加深对其历史演进和理论逻辑的认识,厘清其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明确政府和市场关系中的重要价值。当前社会主...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新征程中纵深推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加深对其历史演进和理论逻辑的认识,厘清其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明确政府和市场关系中的重要价值。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在政府干预形式、各类市场分割、资源配置扭曲、生产方式变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应着力完善“配置改善”和“市场发展”功能,要以此为基础着力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细分领域的改革,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消除制度性障碍、破除区域间分割、限制行政性垄断、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深化改革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 发展格局 市场经济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基于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陈伟光 明元鹏 钟列炀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4-63,共10页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顺应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演变趋势的战略调整。新发展格局构建将通过促进世界贸易平衡发展、维护全球产业链安全稳定、提供超大规模需求市场和推动全球...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顺应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演变趋势的战略调整。新发展格局构建将通过促进世界贸易平衡发展、维护全球产业链安全稳定、提供超大规模需求市场和推动全球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式塑造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的新模式。中国应通过与世界的理念互动、政策互动、领域互动促进双循环的高效运行,以此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发展格局 世界经济关系 全球经济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格局与类型划分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明星 陆大道 龚颖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65-972,共8页
面对外部国际需求萎缩,内部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传统人口红利、资源环境红利等逐渐衰减,中国经济增长将面临逐步回落到中低增速的"新常态"。从经济地理学角度开展针对中国经济新常态这一新事像及其格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全... 面对外部国际需求萎缩,内部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传统人口红利、资源环境红利等逐渐衰减,中国经济增长将面临逐步回落到中低增速的"新常态"。从经济地理学角度开展针对中国经济新常态这一新事像及其格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全国31个省区单元(港澳台除外)为研究尺度,通过关键指标,分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格局态势,开展了类型划分。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财政收入、电力消费量、铁路货运量指标,主要行业门类,以及投资、出口和消费的增速均呈现明显下降,绝大多数省区与全国发展态势保持一致。将全国31个省区划分为较快增长、下行压力较小和下行压力较大3类区域,下行压力较大区域细分发展阶段型、整体衰退型、能源原材料型以及其他等4种类型,不同类型区域具有明显的地理集聚特征。针对这一轮经济下行风险,不同地区应采取不同的对策,重点关注东北区域的整体衰退风险,以及山西等省能源原材料省区的经济下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常态 格局 类型 经济地理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54
10
作者 王跃生 马相东 刘丁一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23,共12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具有深刻的经济意涵,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基础和有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本质要求,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全体... 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具有深刻的经济意涵,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基础和有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本质要求,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时代特征则在于强自主创新能力基础上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环境友好绿色低碳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自立自强、创新引领和高水平开放的深刻内涵最符合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新征程上,从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视角看,可重点从坚持党的领导、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五方面入手,进一步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化经济体系 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竞争与互利睦邻——试论新时期中国与东盟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望波 邵允振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3-96,共4页
新时期,东盟以其组织的日益壮大、实力的不断增强、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已成为亚太地区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是东盟的邻国,如何调整与东盟的关系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只有不断巩固传统友谊,发展友好合作,共同限制竞争,搁置争端分歧,才能... 新时期,东盟以其组织的日益壮大、实力的不断增强、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已成为亚太地区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是东盟的邻国,如何调整与东盟的关系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只有不断巩固传统友谊,发展友好合作,共同限制竞争,搁置争端分歧,才能探索和构建新型伙伴关系,实现互利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中国 中国与东盟关系 东盟关系 时期 合作竞争 互利 睦邻 型伙伴关系 亚太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格局失衡与心理调适——中国东盟关系中的信任问题 被引量:16
12
作者 季玲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37-46,共10页
2009年以来,尽管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功建成,双方的经济相互依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中国与东盟仍然经历了严重的信任危机。通过对中国东盟长达20年的信任关系建构历程进行回顾,文章试图回答哪些因素影响着中国东盟信任关系的建构这一... 2009年以来,尽管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功建成,双方的经济相互依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中国与东盟仍然经历了严重的信任危机。通过对中国东盟长达20年的信任关系建构历程进行回顾,文章试图回答哪些因素影响着中国东盟信任关系的建构这一理论问题。在对现有理论要素进行折中主义整合并且补充之后,文章从权力格局失衡以及东盟国家心理调适需要的角度重新看待中国与东盟20年来信任关系建构的互动进程,并对当前中国外交应对周边小国信任危机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关系 信任 权力格局失衡 心理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新格局下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被引量:11
13
作者 全毅 郑美青 高军行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3-54,共12页
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已取得长足发展,双边贸易投资规模屡创新高、经济合作模式推陈出新、互联互通建设成效显著,但双边合作仍面临贸易依存度高且存在非对称性、投资依赖度不高且分布不均衡、互联互通建设波折不断、人文交流不平衡不充... 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已取得长足发展,双边贸易投资规模屡创新高、经济合作模式推陈出新、互联互通建设成效显著,但双边合作仍面临贸易依存度高且存在非对称性、投资依赖度不高且分布不均衡、互联互通建设波折不断、人文交流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RCEP生效将促进区域内贸易与投资等经济关系的一体化,进一步释放地区经济增长潜力,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注入新动能。但当前亚太地区大国之间的博弈更趋激烈,拜登政府推动的“印太经济框架”,必然对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产生冲击。亚太新格局下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既面临RCEP生效带来的机遇,也面临大国博弈加剧、CPTPP与IPEF双重压力,以及东盟对过度依赖中国经济的担忧等挑战。要根植现有合作机制,深挖合作潜力,做好RCEP实施工作,推动关税降低与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的落实,“软”“硬”兼施,加强双边互联互通建设,注重包容发展,增进政治互信,夯实民意基础,推动社会文化交流迈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格局 中国东盟 非对称依赖 经贸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促进机制优化路径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俊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4-157,共4页
新发展格局对于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主动适应千变万化的国际和国内形势,通过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体系建设、主体组织协调和能力提升、目标群体的经济贸易合作平台和标准国际化、良好环境构建等,优化中国-东盟贸... 新发展格局对于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主动适应千变万化的国际和国内形势,通过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体系建设、主体组织协调和能力提升、目标群体的经济贸易合作平台和标准国际化、良好环境构建等,优化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促进机制,推进中国-东盟利益共同体目标的实现,实现中国与东盟各国在经济上的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贸易便利化 促进机制 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疫情下的国际经济格局与中国畅通“双循环”的发展路径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再起 肖悦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30,共10页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不仅使得贸易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抬头,致使很多经济体制定了"堡垒化"和单边主义政策,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持续萎缩,打乱了全球分工体系,加剧了国际经济动荡和不稳定。新冠疫情下国...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不仅使得贸易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抬头,致使很多经济体制定了"堡垒化"和单边主义政策,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持续萎缩,打乱了全球分工体系,加剧了国际经济动荡和不稳定。新冠疫情下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因此中国做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国内市场,确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经济发展体系,特别是要实现压力-动力转换,畅通国内大循环;另一方面,要理性看待当前国际经济格局的新变化,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在重构国际经济格局新均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以更快速度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疫情 国际经济格局 中国经济 “双循环”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经济新格局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征、风险及应对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莉文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5,共6页
金融危机以来,尽管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呈现下滑趋势,但中国企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进行海外并购。推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热潮的主要外在动因在于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深刻变化主要体现为发展中... 金融危机以来,尽管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呈现下滑趋势,但中国企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进行海外并购。推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热潮的主要外在动因在于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深刻变化主要体现为发展中经济体对发达经济体的赶超态势、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内日益呈现"双分化"现象及南北、南南经济关系正在经历重大变迁等特征。正是在世界经济新格局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在宏观层面上可谓是"长于布局,善谋大势";在微观层面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体现为并购主体的"多样化"、并购方式的"多元化"、并购区域的"广泛化"和并购增长的"高速化"等趋势。在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提供了新机遇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经济格局 中国企业 海外并购 发达经济 发展中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经济关系20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勤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1年第4期20-26,共7页
2011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20周年。20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呈现出一系列新的格局变化。展望未来,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经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与东盟经济关系的新发展新课题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昌黎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87,共7页
新世纪以来,日本与东盟的双边贸易以及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都出现了新发展,而日本对东盟ODA则出现了连年减少的局面。同时,以AJCEP正式生效为标志,日本与东盟的经济伙伴关系也开辟了新局面。面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日本政府推进"... 新世纪以来,日本与东盟的双边贸易以及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都出现了新发展,而日本对东盟ODA则出现了连年减少的局面。同时,以AJCEP正式生效为标志,日本与东盟的经济伙伴关系也开辟了新局面。面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日本政府推进"亚洲成长构想"将使日东经济伙伴关系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东盟 经济关系 发展 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内涵特质与创新路径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曙光 范丽丽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9-115,共7页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既遵循各国经济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具有基于中国国情的自身特色,体现出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现代化道路的内涵特质。从理论层面看,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是其...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既遵循各国经济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具有基于中国国情的自身特色,体现出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现代化道路的内涵特质。从理论层面看,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是其根本前提和原则;从实践层面看,中国式经济现代化表现为向现代工业经济形态转型的生产力要求、创新社会主义市场化运作机制的生产关系变革和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理念实践引领的良性互动。新时代新征程,以现代化经济体系为载体、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动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新发展格局为依归的“四位一体”的内容体系构成了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现代化 工业化 现代化经济体系 发展理念 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许坚 张二震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3-17,共5页
用新政治经济学及其区域一体化理论来分析,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 (CAFTA)具有如下特征:经济基础的脆弱性,非经济因素的敏感性,国家主义作用的两重性,霸权缺位与高制度变迁成本,相互依存与合作博弈愿望等。因此,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用新政治经济学及其区域一体化理论来分析,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 (CAFTA)具有如下特征:经济基础的脆弱性,非经济因素的敏感性,国家主义作用的两重性,霸权缺位与高制度变迁成本,相互依存与合作博弈愿望等。因此,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型体制的积极作用,实施产业协作,发展产业内贸易;政府的决策要超越利益集团的要求,综合考虑经济、政治和国家战略目标;同时,从降低制度变迁成本的目的出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可以分步骤、分层次发展,并努力扩大经贸合作的规模与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制度变迁成本 政治经济 产业协作 CAFTA 合作博弈 产业内贸易 霸权 国家主义 国家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