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9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1
作者 张军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力保障,因此,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时代之需、现实之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一书沿历史脉络厘清了中华民族的由来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深入...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力保障,因此,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时代之需、现实之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一书沿历史脉络厘清了中华民族的由来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深入阐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内涵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大中小学 一体化建设 中华民族共同体 有力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历史脉络 具体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向内凝聚——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2
作者 马英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0,共5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富有启发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秦汉到清中期部分,以各民族政权“争治”中原的史料史实为基础,阐释了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体现了“大一统”理念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文化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富有启发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秦汉到清中期部分,以各民族政权“争治”中原的史料史实为基础,阐释了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体现了“大一统”理念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文化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秦汉到清中期内容上承夏商周时期奠基的中华文化,下启近代以来探索形成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理论联系实际,历史注解现实,以强有力的中国国情史料支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大一统 中华民族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叙事的重大突破——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梧 顾超一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视角叙述中华民族史,既摒弃了传统王朝断代史的局限性,又超越了各族族别史的片面性,实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叙事的重大突破,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的...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视角叙述中华民族史,既摒弃了传统王朝断代史的局限性,又超越了各族族别史的片面性,实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叙事的重大突破,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的全新范式。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视角叙述中华民族史,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优势,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独特性与优越性,破解了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若干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历史叙事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民族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奠基之作——《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述评 被引量:1
4
作者 戢广南 李娜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中要求:“编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教材”,为我们不断打造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为代表的系列铸牢教材,进一步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奠基之作 知识体系构建 集体学习 中央政治局 民族 中国式 概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是具有共同历史文化记忆的人们共同体——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试用本) 被引量:3
5
作者 沈桂萍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3,共4页
由国家民委组织编写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试用本)(以下简称《概论》)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论证了中华民族是“中华大地各类人群浸润数千年中华文明,经历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在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具... 由国家民委组织编写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试用本)(以下简称《概论》)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论证了中华民族是“中华大地各类人群浸润数千年中华文明,经历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在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具有共同历史文化记忆的人们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们共同体 概论》 国家民委 中华民族共同体 统一多民族国家 交往交流交融 逻辑论证 历史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史视野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试用本)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福强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6,共4页
84年前,国内知识分子围绕“中华民族是一个”开展了热烈讨论,参与其中的白寿彝先生曾向顾颉刚先生致函一封,信中写道:“中国史学家的责任,应该是以‘中华民族是一个’为我们的新的本国史底一个重要观点,应该是从真的史料上写成一部伟大... 84年前,国内知识分子围绕“中华民族是一个”开展了热烈讨论,参与其中的白寿彝先生曾向顾颉刚先生致函一封,信中写道:“中国史学家的责任,应该是以‘中华民族是一个’为我们的新的本国史底一个重要观点,应该是从真的史料上写成一部伟大的书来证实这个观念。”[1]53岁月如歌,学术发展前后相继,以“中华民族”为题的论著层出不穷。而今来看,国家民委近期组织编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试用本)(以下简称《概论》)彻底完成了白寿彝先生等诸学人的历史夙愿,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域内与域外、方法与技术等的大统一。若从学科史意义上把握《概论》的学术地位,从两个方面分析,方见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论》 白寿彝先生 国家民委 理论与实践 中华民族共同体 岁月如歌 顾颉刚先生 学科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的四重维度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利国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1]高校是系统科学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创新推动相关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队伍建设是事关铸牢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1]高校是系统科学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创新推动相关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队伍建设是事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学术体系 中华民族共同体 战略性工程 教材建设 学科建设 学科体系 创新推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出版发行
8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202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出:“继续推进中华民族通史、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工作,编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202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出:“继续推进中华民族通史、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工作,编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教材。”2024年,由国家民委组织编写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国家统编教材正式出版发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发行 多元一体 国家民委 民族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国史 编纂工作 交往交流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形有感有效: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3个着力点 被引量:7
9
作者 白晋湘 王继帅 郑健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的三维实践路径,为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创新性思路与实践范式。研究融合体育学、历史学与民族学的跨学科视角,构建“载体构建—维度深化—实践创新”的递进... 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的三维实践路径,为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创新性思路与实践范式。研究融合体育学、历史学与民族学的跨学科视角,构建“载体构建—维度深化—实践创新”的递进式分析框架,系统探究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通过文化记忆唤醒、文化形象塑造与文化标识重构三维路径,可以夯实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载体基础;从历史使命感传承、社会归属感深化与国家荣誉感培育三重维度,能够强化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联结机制;采用增强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效果、提高民族事务创新治理效能与拓展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实践效应3项举措,可以提升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有形有感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逻辑进路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崔榕 田晓梦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1,共9页
旅游业发展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有效方式和重要载体。当前,民族地区旅游业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民族地区旅游业要真... 旅游业发展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有效方式和重要载体。当前,民族地区旅游业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民族地区旅游业要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还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包括:如何正确处理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等。为破解这些难题,民族地区旅游业应当着重开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挖掘、中华文化符号运用以及中华文化共同性话语提炼等方面的工作,进而实现以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旅游业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逻辑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6
11
作者 傅斌 邓坤坤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5,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逻辑,并提出路径。价值: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归属感,提升民族软实力。逻辑:深化文化认同融通性,社会群体凝聚互动性,嵌入民...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逻辑,并提出路径。价值: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归属感,提升民族软实力。逻辑:深化文化认同融通性,社会群体凝聚互动性,嵌入民族文化独特性,构建全球文化共识性。路径: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全力深化文化认同融通性;推广民族传统体育,积极增强群体凝聚互动性;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灵活保留民族文化独特性;传播民族传统体育,稳步提升全球文化共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传统体育 中华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逻辑——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军 张兰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2,共9页
党和国家确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上升为民族工作的统领性战略和国家治理的重要任务。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重要的基层治理实践,需要国家治... 党和国家确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上升为民族工作的统领性战略和国家治理的重要任务。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重要的基层治理实践,需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加以保障和推进,这也激发了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创新与改革。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标杆”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目标,对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大任务”,充分发挥党政统合治理体系的制度优势,不断完善和优化基础性治理能力,构建治理效能输出的保障机制,为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地方经验与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迪庆藏族自治州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内涵、逻辑遵循及实践向度 被引量:9
13
作者 万明钢 周晓彤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4,共10页
构建学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首先要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的概念内涵、逻辑遵循和实践向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的本质在于通过系统性设计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融入学校教育教学... 构建学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首先要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的概念内涵、逻辑遵循和实践向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的本质在于通过系统性设计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形、有感、有效和日常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构建的内在逻辑要遵循增进共同性的基本原则、落实有形有感有效的内在要求并实现中华文化认同的价值旨归。为此需要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目标和内容体系、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的路径,建立科学规范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校教育 常态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体育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制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虎生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中华体育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关系,探讨中华体育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制,并提出实践路径。机制: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强化国家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塑造民族形象,激...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中华体育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关系,探讨中华体育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制,并提出实践路径。机制: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强化国家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塑造民族形象,激发民族自信;展示民族风采,传承民族精神。实践路径: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强化认同意识;搭建赛事舞台,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体育与国际交流,提升民族形象;挖掘体育文化内涵,弘扬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体育精神 机制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旅游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独特作用——以2024年国庆假期全国非遗旅游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永林 张恩荣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9,99,共10页
2024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诗”,旅游是... 2024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诗”,旅游是“远方”,推动二者深度融合,既可以激活非遗活力,扎实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又能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能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024年国庆假期全国非遗旅游活动火爆,出彩出圈。非遗旅游通过“日用而不知”的非遗活动、“美美与共”的非遗审美、“共同价值”的非遗精神以及“和而不同”的非遗交流,强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了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非遗旅游 独特作用 国庆假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恩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径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强强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8,共11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感恩教育作为共同历史记忆基础上的个体情感价值重塑,缔结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主线。它在推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感恩教育作为共同历史记忆基础上的个体情感价值重塑,缔结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主线。它在推动感恩文化受之于身、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多重转化过程中能够有效破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边界效应递减”困境,避免出现“塔西佗陷阱”现象。可以说,感恩教育从个人心理与民族心理双重维度激发、凝聚、调动了各民族的情感资源,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径。我们要积极探索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感恩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通过深入研究和运用这些宝贵资源,不断提升感恩教育的质量与效果,使感恩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更好地发挥情感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恩教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实践逻辑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建构的意象图式及其修辞语言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涛 庞宇瑶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3,共14页
话语本质上是一种意义网络,话语建构依赖于文本层面的叙事活动及其修辞策略。意象作为一种典型的修辞形式,不仅携带着文本的阐释规则,也铺设了公众的认识模式,因而在话语构建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修辞功能。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建构的意象... 话语本质上是一种意义网络,话语建构依赖于文本层面的叙事活动及其修辞策略。意象作为一种典型的修辞形式,不仅携带着文本的阐释规则,也铺设了公众的认识模式,因而在话语构建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修辞功能。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建构的意象生成实践,主要沿着时间、空间和情感三个维度展开,相应地形成了三种意象图式——时间意象、空间意象和情感意象。具体而言,时间意象以集体记忆为符号资源,通过物象溯源来建立共同体的感知模式,代表性的时间意象包括起源意象、事件意象和流变意象,其分别回应的是集体记忆的同源性、凝缩性和重塑性;空间意象以空间为认知图式,从边界、连接和互动的概念维度出发,想象共同体的形式与结构,具体包括整体性维度的疆域图式、连接性维度的纽带图式和共生性维度的交融图式;情感意象以情感认同为心理机制,通过情感叙事来编织情感共同体的象征形式,具体包括情感符号的建构、情感仪式的征用以及情感话语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时间意象 空间意象 情感意象 修辞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构建论 被引量:3
18
作者 田钒平 苏韦铨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是服务“两个大局”、推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快形成民族理论领域“两个结合”原创性理论成果的时代要求,关乎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创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现代化成效。在认知层面,需要秉承社...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是服务“两个大局”、推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快形成民族理论领域“两个结合”原创性理论成果的时代要求,关乎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创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现代化成效。在认知层面,需要秉承社会性建构理念,构建起具有肩负国际主流意识形态责任、服务中国现代国家建设、保障各族人民当家作主权益功能的认知体系。在学科规范层面,应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本指导地位,构建兼具整体性逻辑叙事和人民本位性导向的科学原则框架。在体系构成层面,亟须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实践论等五个维度,系统梳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本质属性、凝聚规律、建设理路、价值内涵和实践要求等理论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理论体系 价值认知 科学原则 构成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视域下的多民族组织化实践:何以可能?何以可为? 被引量:2
19
作者 文军 杜婧怡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8,F0002,共11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多民族组织化议题存在深度契合。现阶段,立足于“政治性”的民族整合方案已经趋于成熟,基于“文化性”的多民族组织化实践成为巩固国家团结秩序的关键。文章提出了文化工具箱理论视角下的多民族组织化模型。研究发...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多民族组织化议题存在深度契合。现阶段,立足于“政治性”的民族整合方案已经趋于成熟,基于“文化性”的多民族组织化实践成为巩固国家团结秩序的关键。文章提出了文化工具箱理论视角下的多民族组织化模型。研究发现,以文化为纽带的多民族组织化已经具备现实基础:民族政策与国家设计给予多民族组织化以合法支撑,社会变迁与即时任务为多民族组织化创设出情境机遇,民众协作与精英推动为多民族组织化提供主体保障。未来,仍需在制度的阐释与建构、情境的创造与吸引、主体的联结与重构等方面展开深度介入,以多民族组织化实践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组织化 文化工具箱理论 中华民族共同体 文化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科化再探索——从经济共同体到共同体经济学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曦辉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2,共11页
建立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体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是解决我国民族学研究中存在的被西方民族理论思想和话语体系所左右的问题的关键所在,需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为基础,从马... 建立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体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是解决我国民族学研究中存在的被西方民族理论思想和话语体系所左右的问题的关键所在,需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坚持“两个结合”,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实践进行科学分析。历史实践证明,经济力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持续发展与壮大,也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推动生产力持续进步。可以说,中华民族是靠文化凝聚的,更是依靠经济一体来推动的。共同体经济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完善对经济行为与绩效影响的学科。共同体经济学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独特性质和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研究经济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与完善双向互动的机理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科化 共同体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