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贪污贿赂犯罪规定修正述评——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的思考 被引量:25
1
作者 赖早兴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77,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对贪污贿赂犯罪的刑法规定作了多处修正。具体而言,在贿赂犯罪中增加了新罪的规定,修正了贪污罪和受贿罪的法定刑,增加了对贪污受贿犯罪的从宽处罚措施,调整了行贿犯罪的从宽处罚措施。这些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对贪污贿赂犯罪的刑法规定作了多处修正。具体而言,在贿赂犯罪中增加了新罪的规定,修正了贪污罪和受贿罪的法定刑,增加了对贪污受贿犯罪的从宽处罚措施,调整了行贿犯罪的从宽处罚措施。这些修正严密了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法网,加大了行贿犯罪的惩罚力度,使贪污受贿犯罪定罪量刑标准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但该草案的内容也有一些需要完善之处,应当将财产性利益纳入贿赂犯罪的对象中,贪污或受贿犯罪人的从宽处罚设置应当重构;补充行贿罪构罪标准与量刑标准中的数额标准,对行贿犯罪罚金刑适用方式应当规定为选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草案)》 贪污贿赂犯罪 修正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扰乱法庭秩序罪的立法扩张和司法应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第37条为评析对象 被引量:10
2
作者 叶良芳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5-112,共8页
在刑法中增设、变更或者删除一个罪刑规范,通常需要满足法理的正当性、技术的精准性和时机的适宜性。将各种行为类型纳入扰乱法庭秩序罪的调整范围,不违反刑法平等原则和刑法谦抑原则,具有充分的法理根据,而且专门规制法庭言语暴力并不... 在刑法中增设、变更或者删除一个罪刑规范,通常需要满足法理的正当性、技术的精准性和时机的适宜性。将各种行为类型纳入扰乱法庭秩序罪的调整范围,不违反刑法平等原则和刑法谦抑原则,具有充分的法理根据,而且专门规制法庭言语暴力并不违反立法不重复原则,细化兜底条款遵循了刑法明确性原则,基本满足立法的技术要求。但是,这样做带有"应急性立法"和"功绩性立法"的明显印记,欠缺立法时机的适宜性。在司法层面,应严格限制扰乱法庭秩序罪的适用,将其负效应降到最低,即严格解释扰乱法庭秩序罪的构成要件和要素,严格规范扰乱法庭秩序罪的诉讼程序,严格恪守刑法谦抑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乱法庭秩序罪 妨害司法罪 闹庭行为 刑法修正案()》 司法公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法论视角下嫖宿幼女罪废除之分析——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第43点 被引量:8
3
作者 叶良芳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30,共9页
从立法论看,我国《刑法》第360条第2款规定的嫖宿幼女罪存在立法目的定位失当、司法适用混乱随意、学理解释牵强附会等问题,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一直处于危机状态,从而最终促成立法机关将其废除。立法机关的这一决策是对法理和现实... 从立法论看,我国《刑法》第360条第2款规定的嫖宿幼女罪存在立法目的定位失当、司法适用混乱随意、学理解释牵强附会等问题,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一直处于危机状态,从而最终促成立法机关将其废除。立法机关的这一决策是对法理和现实的双重回应,具有重大的立法论意义。具体罪名的设立应基于科学合理的法益设定,罪名罪状的用语应科学无歧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嫖宿幼女罪 奸淫幼女型强奸罪 立法论 解释论 刑法修正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十二大亮点解读(上) 被引量:1
4
作者 颜梅生 《农村百事通》 2011年第13期67-68,共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已于2011年5月1日起施行。其具有以下十二大亮点: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 修正案 刑法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十二大亮点解读(下)
5
作者 颜梅生 《农村百事通》 2011年第14期75-75,共1页
十是严处强迫劳动。《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八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明知他人实施前款行为,为其招募、运... 十是严处强迫劳动。《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八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明知他人实施前款行为,为其招募、运送人员或者有其他协助强迫他人劳动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十一是降低销售假药、环境污染的入罪门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 修正案 刑法 劳动行为 解读 有期徒刑 责任人员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区矫正面临的问题及法律规制研究——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解读》
6
作者 廖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6-167,共2页
社区矫正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刑事执行制度,是我国依据宽严相济理念而制定的一项政策。自2003年来进入有序的试点工作以来,社区矫正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并且随着我国立法机构和执行机构对社区矫正的认识逐渐加深,该制度也被纳入... 社区矫正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刑事执行制度,是我国依据宽严相济理念而制定的一项政策。自2003年来进入有序的试点工作以来,社区矫正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并且随着我国立法机构和执行机构对社区矫正的认识逐渐加深,该制度也被纳入进《刑法修正案八》之中。201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正式通过,这标志着社区矫正在我国走入全面实施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矫正 宽严相济 刑事执行制度 立法机构 执行机构 刑法修正案八》 法律规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禁止从事特定职业”若干问题的思考——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 被引量:11
7
作者 康均心 秦继红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2-125,共4页
《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将"禁止从事特定职业"纳入我国刑法典,不仅丰富了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也迎合了社会变化发展的需求。同时,该规定作为我国刑罚领域的全新制度,如何正确解读其法律条文、界定其性质,并在适用中与行政手... 《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将"禁止从事特定职业"纳入我国刑法典,不仅丰富了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也迎合了社会变化发展的需求。同时,该规定作为我国刑罚领域的全新制度,如何正确解读其法律条文、界定其性质,并在适用中与行政手段相协调,从而使整个法律体系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还需要考虑重新整合现有的刑罚体系,增设复权制度,逐步完善我国的刑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 资格刑 禁止执业 复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恐怖活动犯罪刑事立法评析——以《刑法修正案(九)》为重点的思考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志祥 刘婷 《法治研究》 2016年第3期76-87,共12页
晚近以来,国际反恐公约以及各国反恐刑事立法在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范围方面呈现出三个重要的趋势:一是由实行犯扩大到非实行犯;二是从作为犯扩大到不作为犯;三是从实害犯扩大到危险犯。在《刑法修正案(九)》通过之前,与国外反恐刑事立... 晚近以来,国际反恐公约以及各国反恐刑事立法在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范围方面呈现出三个重要的趋势:一是由实行犯扩大到非实行犯;二是从作为犯扩大到不作为犯;三是从实害犯扩大到危险犯。在《刑法修正案(九)》通过之前,与国外反恐刑事立法相比,我国刑法分则中规定的专门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罪名屈指可数,恐怖活动犯罪的法网不够严密,对涉及恐怖活动犯罪行为的罪名和法定刑设置存在疏漏。《刑法修正案(九)》贯彻了"严密防范"的反恐刑事政策,这具体表现为刑事法网的严密化。《刑法修正案(九)》也坚持对恐怖活动犯罪采取"严厉惩治"的态度,这具体表现为对恐怖活动犯罪配置了财产刑。然而,在此次立法修改中也存在概念界定不清、过度犯罪化、罪名增设疏漏、刑罚配置不合理等缺陷,因而,对恐怖活动犯罪的刑事立法应予以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活动犯罪 刑事立法 刑法修正案()》 严密防范 严厉惩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修正案(九)》修正后的强制猥亵、侮辱罪解析 被引量:47
9
作者 陈家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8-75,共8页
《刑法修正案(九)》对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做了修改,司法解释将其更名为强制猥亵、侮辱罪。但这一罪名概括并不符合合法性、科学性原则,将修改后的条文归纳为"强制猥亵罪""强制侮辱妇女罪"两个罪名,更符合法律规... 《刑法修正案(九)》对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做了修改,司法解释将其更名为强制猥亵、侮辱罪。但这一罪名概括并不符合合法性、科学性原则,将修改后的条文归纳为"强制猥亵罪""强制侮辱妇女罪"两个罪名,更符合法律规定。立法对强制猥亵与强制侮辱行为的规定并非同义反复。将强制猥亵罪认定为倾向犯,既有利于区分强制猥亵与强制侮辱两类不同的行为,也有利于区分强制猥亵、侮辱罪与侮辱罪之间的界限。在"公共场所当众"实施强制猥亵、侮辱行为包括在网络公共空间上当众实施强制猥亵、侮辱罪行为的情况。造成被害人伤亡的情况不宜一律认定为本罪的加重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 强制猥亵、侮辱罪 罪名 倾向犯 加重处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修正案(九)》立法理念探寻与评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高铭暄 李彦峰 《法治研究》 2016年第2期34-45,共12页
从犯罪圈变化的角度看,以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为主要问题导向、以刑法功能的积极发挥为基本价值指引是《刑法修正案(九)》的基本立法理念。犯罪社会危害性标准呈降低趋势、刑罚积极一般预防目的突出是刑法功能积极发挥的具体体... 从犯罪圈变化的角度看,以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为主要问题导向、以刑法功能的积极发挥为基本价值指引是《刑法修正案(九)》的基本立法理念。犯罪社会危害性标准呈降低趋势、刑罚积极一般预防目的突出是刑法功能积极发挥的具体体现。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的主要问题导向具有价值合理性与现实合理性。犯罪社会危害性标准降低与我国当前社会状况相适应,但应当尊重我国二元体制存在的现实,保持适度。理念更新与体系性配套是犯罪社会危害性标准降低在价值上能否得到认同、效果上可否达到预期的关键。对刑罚积极一般预防目的的突出应给予肯定评价,但必须使其受到法治原则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 立法理念 犯罪社会危害性标准 刑罚积极一般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反恐刑事立法的检讨与完善——兼评《刑法修正案(九)》相关涉恐条款 被引量:51
11
作者 梅传强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8,共12页
恐怖活动犯罪是附着在社会机体上的一大"毒瘤",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近年来,我国的恐怖活动犯罪呈高发态势,并对反恐立法形成了"倒逼式"拷问。我国的反恐刑事立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零散到相对系统、从注重实体... 恐怖活动犯罪是附着在社会机体上的一大"毒瘤",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近年来,我国的恐怖活动犯罪呈高发态势,并对反恐立法形成了"倒逼式"拷问。我国的反恐刑事立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零散到相对系统、从注重实体法到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了应急性强而机制性弱、碎片化突出而系统性不足、从严从重明显而区别对待欠缺的特征。检讨反恐刑事立法还可发现,结构体例不系统、概念界定不清晰、规制范围不严密、罪刑设置有遗漏等问题比较突出。作为对检讨的回应,在未来的反恐刑事立法中,应当调整刑法结构体例、完善罪刑设置,并通过专节对恐怖活动犯罪进行规定;同时,在"涉恐"财产处置和恐怖组织、人员认定方面,应当注重反恐刑事立法与行政立法之间的衔接,综合运用行政性查控与司法性查控、行政认定与司法认定等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活动犯罪 反恐刑事立法 刑法修正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法修正案(九)》关于恐怖犯罪的规定 被引量:102
12
作者 张明楷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36,共14页
《刑法修正案(九)》关于恐怖犯罪的规定,在总体上具有法益保护早期化、处罚范围扩大化与处罚程度严厉化的特点。从构成要件的角度来说,则存在帮助犯的正犯化、预备犯的既遂化与构成要件的交叉化三个特点。帮助犯的正犯化与对帮助犯单纯... 《刑法修正案(九)》关于恐怖犯罪的规定,在总体上具有法益保护早期化、处罚范围扩大化与处罚程度严厉化的特点。从构成要件的角度来说,则存在帮助犯的正犯化、预备犯的既遂化与构成要件的交叉化三个特点。帮助犯的正犯化与对帮助犯单纯设置量刑规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规定;《刑法修正案(九)》所增加的第120条之一第2款以及被修正的第1款,对帮助犯实行了正犯化;对于实施上述两款行为的,应当作为正犯处理;教唆、帮助他人实施该两款行为的,应认定为两款犯罪的教唆犯与帮助犯。《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第120条之二第1款,对预备犯实行了既遂化(独立预备罪);该款规定的行为属于实行行为,而不再是预备行为;教唆、帮助他人实施本款规定行为的,成立准备恐怖活动罪的教唆犯、帮助犯;为他人实施恐怖活动进行准备的行为,也可能成立准备恐怖活动罪;按独立预备罪论处导致处罚程度轻于从属预备罪时,应按从属预备罪论处。《刑法修正案(九)》关于恐怖犯罪构成要件的规定存在大量交叉现象,但不能将这种交叉关系解释为法条竞合,而应认定为想象竞合,从而发挥想象竞合的明示机能,实现预防恐怖犯罪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 恐怖犯罪 帮助犯的正犯化 预备犯的既遂化 构成要件的交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我国网络恐怖活动及其犯罪立法研究——兼评我国《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和《反恐怖主义法(草案)》相关反恐条款 被引量:48
13
作者 皮勇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9,共12页
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恐怖活动是影响力和破坏力更大的综合形式的恐怖活动类型,包括四类行为,在我国比较严重的是利用互联网传播恐怖活动相关非法信息,它是暴力恐怖活动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打击网络恐怖活动的犯罪立法缺少宣... 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恐怖活动是影响力和破坏力更大的综合形式的恐怖活动类型,包括四类行为,在我国比较严重的是利用互联网传播恐怖活动相关非法信息,它是暴力恐怖活动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打击网络恐怖活动的犯罪立法缺少宣扬恐怖主义思想、煽动暴力恐怖活动罪,设立该罪为我国反恐斗争所必需,也与国际反恐立法趋势一致。设该罪应从反恐怖主义综合立法和刑法两方面进行构建,在《反恐怖主义法》和《刑法修正案(九)》中做适当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恐怖活动 《反恐怖主义法》 刑法修正案()》 立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如何保护隐私——兼评《刑法修正案(九)》个人信息保护条款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婕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8-125,共8页
我国刑法并未直接保护隐私权,而是通过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非法侵入住宅罪等罪名间接保护隐私。《刑法修正案(九)》扩大了出售、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罪的犯罪主体、限制窃听工具流通、加大网络服务商的责... 我国刑法并未直接保护隐私权,而是通过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非法侵入住宅罪等罪名间接保护隐私。《刑法修正案(九)》扩大了出售、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罪的犯罪主体、限制窃听工具流通、加大网络服务商的责任,是对个人隐私保护的一大进步。刑法应坚持谦抑性原则,秉承事先预防的宗旨,以严重冒犯性和普遍恐惧作为侵犯隐私行为的入罪标准,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以贯彻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保护 个人信息 刑法修正案()》 犯罪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刑法修正案(九)》中几个条文的商讨 被引量:12
15
作者 骆群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83,共6页
于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共有52条。其中第1条对职业禁止的规定,第4条对数罪并罚的规定,第16和18条对告诉才处理的规定,第25条对代替考试罪的规定,以及涉及恐怖主义犯罪的条文即第5、6、7、38、40条的相关规定中对&q... 于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共有52条。其中第1条对职业禁止的规定,第4条对数罪并罚的规定,第16和18条对告诉才处理的规定,第25条对代替考试罪的规定,以及涉及恐怖主义犯罪的条文即第5、6、7、38、40条的相关规定中对"分裂主义"的忽视,都有进行商讨的余地。无论是从法条内容本身还是在刑事法体系的构建中,相关内容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 相关条文 商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修正得失与修正模式完善——基于《刑法修正案(九)》的梳理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开骏 《东方法学》 CSSCI 2016年第5期81-88,共8页
《刑法修正案(九)》的修正特点有,犯罪化主流,侧重刑法分则,扩大单位犯罪范围,法益保护早期化,完善刑罚和保安处分,回应社会关切。诸多方面体现了我国未来刑法修正的趋势。本次修正存在若干不足,表现为有期自由刑并罚修正存在谬误,贪污... 《刑法修正案(九)》的修正特点有,犯罪化主流,侧重刑法分则,扩大单位犯罪范围,法益保护早期化,完善刑罚和保安处分,回应社会关切。诸多方面体现了我国未来刑法修正的趋势。本次修正存在若干不足,表现为有期自由刑并罚修正存在谬误,贪污受贿刑罚修正合理性存疑,猥亵犯罪修正令人疑惑,收买妇女、儿童修正未必能实现预期,虐待和危险驾驶修正立法短视。刑法修正模式有待完善,包括刑法修正与法制、社会环境,刑法修正与刑法解释,修正法条用语的规范协调,刑法修正推动力量与立法科学、理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常委会的立法权界限,修正议题补充与审议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 刑法修正 科学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修正案(九)》有关腐败犯罪规定评述 被引量:4
17
作者 曾粤兴 贾凌 《法治研究》 2016年第2期81-87,共7页
在历时十个月的热议和讨论后,《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修九》)终于审议通过。从1997年全面修订《刑法》至今,社会各界对《刑法》修订内容的关注从未达到如此高度。而根据公平正义与社会适应性这两条法律评价标准来衡量,应该说,《... 在历时十个月的热议和讨论后,《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修九》)终于审议通过。从1997年全面修订《刑法》至今,社会各界对《刑法》修订内容的关注从未达到如此高度。而根据公平正义与社会适应性这两条法律评价标准来衡量,应该说,《修九》对《刑法》有关腐败犯罪的修订,技术上是失败的,策略上是失当的,亮度是黯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 腐败犯罪 技术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修正案(九)》刑罚修订内容介评 被引量:18
18
作者 陈伟 《法治研究》 2015年第6期20-26,共7页
《刑法修正案(九)》修改的内容较为宽泛,其中刑罚内容的多处增加与调整是其中的显著性亮点。本次刑罚立法修正不仅包括总则还有分则;既有死刑与绝对死刑的修改,还包括附加刑罚金刑的修订;贪贿类犯罪的刑罚既有罪名之下法定刑的具体调整... 《刑法修正案(九)》修改的内容较为宽泛,其中刑罚内容的多处增加与调整是其中的显著性亮点。本次刑罚立法修正不仅包括总则还有分则;既有死刑与绝对死刑的修改,还包括附加刑罚金刑的修订;贪贿类犯罪的刑罚既有罪名之下法定刑的具体调整,还有酌定情节法定化的原则性调整。本次刑罚修订有回应社会现实与时俱进的特性,总体性的刑罚较为轻缓并且宽中有严,贯彻并浓缩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精神,刑罚调整兼顾了报应与预防的双重功能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 刑罚 特点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期限从业禁止的性质与内涵辨析——以刑法修正案(九)第37条之一为中心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0-180,共11页
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总则部分增设了有期限的从业禁止制度,这一创设性内容有待理论上的廓清与界定。有期限从业禁止基于预防犯罪而作的前置化设置,其性质应当归属非传统刑罚的保安处分,实践适用也需要从这一基点出发进行理性分析。该... 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总则部分增设了有期限的从业禁止制度,这一创设性内容有待理论上的廓清与界定。有期限从业禁止基于预防犯罪而作的前置化设置,其性质应当归属非传统刑罚的保安处分,实践适用也需要从这一基点出发进行理性分析。该制度的适用对象、刑罚种类、关联界分等问题,都应该在厘清从业禁止制度的性质定位与现有内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进行。责任后果上的行政处罚与刑事责任的两分格局并未打乱法律体系的层级关系,应当从保安处分定性的立场出发进行合理审视,依赖刑事与非刑事法律的配套跟进和实践操作予以细致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 从业禁止 保安处分 内涵界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及展开——兼评《刑法修正案(九)》的相关规定 被引量:55
20
作者 陆旭 《法治研究》 2015年第6期61-67,共7页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提供服务行为对网络犯罪的实施起着重要作用,《刑法修正案(九)》增加了该类主体违反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行为及提供网络技术支持和帮助行为入罪的规定,不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充足的刑法理论依据。但立法规...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提供服务行为对网络犯罪的实施起着重要作用,《刑法修正案(九)》增加了该类主体违反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行为及提供网络技术支持和帮助行为入罪的规定,不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充足的刑法理论依据。但立法规定还应从明确性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同时增设资格刑,并激活禁止令在网络犯罪中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双层社会"的背景下,应及时更新刑法理念,保持刑法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服务提供者 刑事责任《刑法修正案()》 刑法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