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出俳优——论《两都赋》的赋史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余恕诚 王树森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9-146,287,共8页
西汉赋体文学在发展过程中曾遭遇"作赋乃俳,见视如倡"的伦理危机。《两都赋》的出现,不仅提出"赋者,古诗之流也"的观点,高标诗为赋源,诗赋同用,从理论上为赋体正名,同时也以成功的创作实践解决了长期以来积累的诸... 西汉赋体文学在发展过程中曾遭遇"作赋乃俳,见视如倡"的伦理危机。《两都赋》的出现,不仅提出"赋者,古诗之流也"的观点,高标诗为赋源,诗赋同用,从理论上为赋体正名,同时也以成功的创作实践解决了长期以来积累的诸多现实问题,确立了崭新的创作立场、原则与方法,为东汉后期辞赋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都赋》 俳优 法度 主体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文学写作与中国当下经验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郭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80,共8页
城市自古有之,中国曾经有过非常繁盛的古代城市。较早对于古代城市的文学叙述可以上溯到两千年前班固《两都赋》,班固在汉大赋宫室游猎之外,开拓了写京都的题材。公元二世纪张衡《二京赋》已经集中笔力铺写长安和洛阳东西南北宫室、... 城市自古有之,中国曾经有过非常繁盛的古代城市。较早对于古代城市的文学叙述可以上溯到两千年前班固《两都赋》,班固在汉大赋宫室游猎之外,开拓了写京都的题材。公元二世纪张衡《二京赋》已经集中笔力铺写长安和洛阳东西南北宫室、动植物、民情风俗,同时也有对商贾、游侠、骑士、辩论之士、角抵百戏、杂技幻术等的生动摹写。中国古代城市具有功利性(包括政治功利和物质功利)、世俗性、娱乐性,这三种特性构成了古代城市文学最核心的意义要素,成为古代城市文学审美取向最突出的特征。古代文学中对于城市的发现和叙事大多集中于都市、商贸、勾栏、瓦肆的文学想象,明清话本小说已经呈现出对市民文化兴起和物质消费主义的摹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城市 中国 文学写作 经验 政治功利 城市文学 《两都赋》 《二京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赋的发展沿革及文体特征
3
作者 齐月华 于化桥 宋青林 《求实》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288-289,共2页
关键词 《两都赋》 《诗经》 枚乘 《七发》 汉赋 散文 统治者 《高唐赋》 封建社会 封建制社会 骚体诗 赋、比、兴 《恨赋》 楚辞 《别赋》 《洛神赋》 司马相如 《风赋》 艺术技巧 诗人 大赋 发展沿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赋》六卷
4
作者 乔敏 《齐鲁学刊》 CSSCI 2023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选赋》六卷,(梁)萧统辑,(明)郭正域评点,明凌氏凤笙阁刻朱罩套印本。框高20.3厘米,广14.7厘米。半页八行,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单边。正文墨印,批点朱印,格式如凌濛初刻《选诗》中是书专取萧统《文选》诸赋,自班固《两都赋》至曹植《洛... 《选赋》六卷,(梁)萧统辑,(明)郭正域评点,明凌氏凤笙阁刻朱罩套印本。框高20.3厘米,广14.7厘米。半页八行,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单边。正文墨印,批点朱印,格式如凌濛初刻《选诗》中是书专取萧统《文选》诸赋,自班固《两都赋》至曹植《洛神赋》,计32人59篇,凡六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神赋》 萧统《文选》 《两都赋》 凌濛初 选诗 选赋 曹植 郭正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预“体元”说探源——兼论《左传》与《公羊》的元年之争
5
作者 刘禹彤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2-160,共9页
杜预以“体元居正”总结《春秋》“元年春王正月”之义,终结了两汉关于《春秋》之元的争论。然而,“体元”之义直至宋初无确解。程颐以“体仁”解“体元”,胡安国承之。明末王夫之等人质疑宋儒“体仁”说,但有破而无立。事实上,杜预“... 杜预以“体元居正”总结《春秋》“元年春王正月”之义,终结了两汉关于《春秋》之元的争论。然而,“体元”之义直至宋初无确解。程颐以“体仁”解“体元”,胡安国承之。明末王夫之等人质疑宋儒“体仁”说,但有破而无立。事实上,杜预“体元”说基于“开元”与“体元”的张力而立义,以配合左氏学的《春秋》中兴说。“体元”作为杜预对“元”的增字解经,重心在“体”不在“元”,“体”实则“继体守文”之“体”,核心是与《公羊》新王受命改元的“元年”释义抗衡。孔颖达据元气论和《易传》解释“体元”之义,造成对杜预的误解,但无意中延续了董何与杜预之外,刘歆对《春秋》之元的第三条解释路径,也启发了宋儒的“体仁”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预 《春秋》 《周易》 班固 《两都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