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9篇文章
< 1 2 1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读《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被引量:2
1
作者 耿云志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2-115,I0002,共15页
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是从整体上回应新文化运动的书。该书从保守主义立场极力高扬以孔子及儒家思想为中心的中国固有文化,断言世界上有三条不同的文化路向,即西方是意欲向前的,中国是意欲自为调和的,印度是根本取消意欲的,世... 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是从整体上回应新文化运动的书。该书从保守主义立场极力高扬以孔子及儒家思想为中心的中国固有文化,断言世界上有三条不同的文化路向,即西方是意欲向前的,中国是意欲自为调和的,印度是根本取消意欲的,世界将来都要走中国文化的路,而中国文化的路,就是孔子的路。此书一出世,就受到思想界高度关注,受到多方面的批评。该书客观上提出了有重大意义的问题,但没有解决问题。该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违反基本学术规范,不重事实,不重证据,全凭主观武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东西文化 孔子 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盘承受”而“根本改过”——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看梁漱溟对民主与科学的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徐福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1,64,共6页
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梁漱溟对民主与科学的思考,不是在反对民主与科学,而是集中在如何引进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之精神。他的基本方法是"全盘承受"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同时对西方的人生态度进行"根本改过"。其... 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梁漱溟对民主与科学的思考,不是在反对民主与科学,而是集中在如何引进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之精神。他的基本方法是"全盘承受"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同时对西方的人生态度进行"根本改过"。其独特之处在于既积极主张吸收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又积极肯认儒家伦理人生在现代乃至未来的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而这种文化调和主义的立场又使得梁漱溟在理论上陷入一种自相矛盾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民主 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论视域下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东西文化融合 被引量:2
3
作者 焦丹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0-92,共3页
问世于1921年的梁漱溟先生的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富有盛名,在东西方社会环境均已发生了巨变的全球化背景下,追溯梁先生的东西文化议论,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发展路径提供新的视野和启迪。
关键词 全球化 梁漱溟 东西文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漱溟文化复兴论的哲学审视——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炫 闫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23,共7页
梁漱溟揭示了中西文化和哲学的异彩之处及形成原因,指出文化发展的三个路向和人类文化的未来趋势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他试图将儒家的“仁”与西方的生命意志等哲学打通,用直觉主义为儒学辩护,因而造成了如下三种理论局限:一是儒家的“仁... 梁漱溟揭示了中西文化和哲学的异彩之处及形成原因,指出文化发展的三个路向和人类文化的未来趋势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他试图将儒家的“仁”与西方的生命意志等哲学打通,用直觉主义为儒学辩护,因而造成了如下三种理论局限:一是儒家的“仁”本质上与人的自由意志和生命直觉是矛盾的问题被悬置,从而呈现理论拼凑问题;二是忽略了中国创造力文化资源和柏格森创造进化哲学的相关性,使其提倡的文化复兴还是儒家文化的复兴;三是对文化复兴只强调“应该复”而缺乏“如何兴”的思考,从而难以展开基于自己的哲学问题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批判改造的哲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文化复兴 中西文化 哲学审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漱溟先生的全盘西化论——重读《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被引量:4
5
作者 黄玉顺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1-129,共9页
一代大儒梁漱溟先生在其代表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全盘西化的理论,即"通盘受用西方化"或"全盘承受"西方化的理论。这个西化方案秉承了新文化运动的价值追求,包括两个方面:学术的西化(科学化)... 一代大儒梁漱溟先生在其代表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全盘西化的理论,即"通盘受用西方化"或"全盘承受"西方化的理论。这个西化方案秉承了新文化运动的价值追求,包括两个方面:学术的西化(科学化)、社会政治的西化(民主化)。后者以个人权利为核心,主张自由与平等、民主与共和等现代文明价值。这个西化方案的哲学基础是梁先生的三段式的历史哲学,即关于中、西、印的文化"三路向"的理论;这种历史哲学的形上学根据是其意志论的人性理论。梁先生的全盘西化论不乏洞见与启示,同时也存在着种种值得商榷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儒家 全盘西化 通盘承受西方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视域和中国背景:“文化”“文明”及其关系辨析
6
作者 柴文华 迟浩然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6,共7页
对“文化”“文明”及其关系的辨析可以有多个维度,哲学视域中的“文化”“文明”都与人的类本质之一的创造性密切相关,由创造性而“成物”“成己”。从中国背景来看,中华文化与人的产生相伴随,而中华文明则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这可以... 对“文化”“文明”及其关系的辨析可以有多个维度,哲学视域中的“文化”“文明”都与人的类本质之一的创造性密切相关,由创造性而“成物”“成己”。从中国背景来看,中华文化与人的产生相伴随,而中华文明则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这可以证明,“文化”先于“文明”,“文明”以“文化”为基础。文化与文明通而不同,辨析“文化”“文明”及其关系是我们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史和中华文明史的逻辑前提,对于克服文化自卑心理,增强文化自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明 哲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的思想文化对哲学的影响
7
作者 王路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5,共12页
伴随着改革开放,西方哲学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中西方哲学比较研究逐渐呈现出热度。近年来,中国哲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些反思,对中国哲学研究中使用西方哲学的概念和方法、借鉴其研究方式提出批评,主张进行自主的具有独具特色的中国哲学... 伴随着改革开放,西方哲学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中西方哲学比较研究逐渐呈现出热度。近年来,中国哲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些反思,对中国哲学研究中使用西方哲学的概念和方法、借鉴其研究方式提出批评,主张进行自主的具有独具特色的中国哲学研究。相比之下,人们较少思考我国西方哲学的研究是不是使用了中国哲学中的概念和方法、借鉴其研究方式并受其影响。无论是在术语的形成还是观念的导向上,中国的思想文化对我国西方哲学的研究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的哲学研究涵盖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以及众多哲学领域,其发展需要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相互借鉴、相互融通和共同进步。正确地认识中国思想文化对我国哲学研究发展的影响,对于更好地认识哲学的实质,更好地发展我国哲学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中国的哲学 中西方哲学比较 中国思想文化 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东西》中的音乐叙事:情感、文化与女性表达的交响乐
8
作者 李双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8-131,共4页
邵艺辉导演的电影作品《好东西》,以都市生活为叙事基底,深度嵌入女性叙事视角,通过灵动诙谐的风格化表达,票房与口碑俱佳,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与市场影响力。影片运用极具创新性的视听语言体系,构建起充满趣味的电影文本,其音乐元素在... 邵艺辉导演的电影作品《好东西》,以都市生活为叙事基底,深度嵌入女性叙事视角,通过灵动诙谐的风格化表达,票房与口碑俱佳,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与市场影响力。影片运用极具创新性的视听语言体系,构建起充满趣味的电影文本,其音乐元素在影片风格塑造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影片中音乐的叙事功能,主要从视听创新、主题指涉、角色塑造、时空构建以及地域文化生成等层面展开。通过对这些维度的剖析,全面、深入地理解音乐在影片中所发挥的叙事作用,进而领略这部电影在视听语言运用上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东西 女性叙事 音乐叙事 地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与文化话语权提升 被引量:3
9
作者 章瀚丹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5,308,共1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话语权博弈呈现知识生产与文化权力深度耦合的新态势,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成为提升文化话语权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部署中的话语权定位,从话语权到文化话语权的认识深化,揭示了中国哲... 党的十八大以来,话语权博弈呈现知识生产与文化权力深度耦合的新态势,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成为提升文化话语权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部署中的话语权定位,从话语权到文化话语权的认识深化,揭示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与文化话语权之间相辅相成、互促互进的关系。当前,中国文化话语权面临“两头在外”的结构性挑战,集中体现为传播平台受制于“西强东弱”的结构性障碍、中国文化主体地位被削弱、文化表达难以突破西方话语体系的桎梏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需依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探索文化话语权提升的实践路径,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发展、加强多学科对中国文化的历史研究、以深化学术研究破解文化认同难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文化话语体系,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自主知识体系 文化话语权 话语体系 文化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意蕴论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虞志坚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9,共9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的重大创新,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光芒。习近平文化思想倡导文化建设要置于新的历史方位之下考量,善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借鉴国外文化发展的有益经验,凸显了实事求是的唯物论底蕴;坚持为...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的重大创新,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光芒。习近平文化思想倡导文化建设要置于新的历史方位之下考量,善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借鉴国外文化发展的有益经验,凸显了实事求是的唯物论底蕴;坚持为了人民进行文化建设,依靠人民进行文化建设,把文化价值评判交给人民,凸显了人民至上的唯物史观品格;坚持以系统思维阐释文化、以战略思维重视文化、以辩证思维发展文化,彰显了辩证统一的方法论思维;强调实践是文化的来源、文化创新的动力、检验文化建设成效的唯一标准,反映了实践驱动的认识论源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这些哲学意蕴合力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主要原则、正确方法和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党的二十大 文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阿尔都塞的“总问题”看文化哲学范式的主要特征
11
作者 张彤 于萍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18,177,共8页
阿尔都塞的总问题涉及的是一个思想总体,不仅囊括了思想内容的全部意义内涵,而且包涵了系统性的整体特定结构,正是整体结构使该思想以一种有机的形式相互联结起来,因而确立总问题就是发现思想整体的内在本质结构和基本的解释框架,相当... 阿尔都塞的总问题涉及的是一个思想总体,不仅囊括了思想内容的全部意义内涵,而且包涵了系统性的整体特定结构,正是整体结构使该思想以一种有机的形式相互联结起来,因而确立总问题就是发现思想整体的内在本质结构和基本的解释框架,相当于库恩的范式。马克思、韦伯、梅洛-庞蒂、许茨等思想家在思考社会科学独特性的过程中都在建构一种新的社会科学范式。文化哲学突破了意识哲学的樊篱,拓展了传统哲学的研究边界,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建立了一个关于人性研究的新的总问题,丰富和深化了对哲学的自我理解,因而文化哲学集中代表了当代社会科学研究新范式的总体性特征。从范式上理解文化哲学,实现由意识哲学向文化哲学转换的理论自觉,从多个层面、多个学科发掘代表文化哲学范式基本特征的理论资源,有助于推进向当代文化哲学的范式转换。把握整体性的特定结构、回归生活世界的主题、注重宏观视域与微观视域的有机结合成为探索文化哲学范式主要特征的理论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都塞 总问题 文化哲学范式 整体结构 生活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思想对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度解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梅 《福建茶叶》 2025年第1期14-16,共3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传播。马克思哲学思想,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为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鉴于此,文章探讨了马克...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传播。马克思哲学思想,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为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鉴于此,文章探讨了马克思哲学思想如何推动茶文化的哲学思考、理论内涵的丰富、实践创新的指导,以及在国际化背景下的传播和合作策略,旨在为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持续发展与全球传播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思想 文化 辩证唯物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文化传承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哲学经典翻译和诠释的思考:沟通文化开启智慧
13
作者 王平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8,共12页
承载着数千年华夏智慧的古代哲学经典,是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层文化基因的宝库。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思想和文化不只是语言转化的问题,更需要我们解读文化的细微差别和哲学的深邃内涵,在古代智慧和当代理解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怎样才能对哲学... 承载着数千年华夏智慧的古代哲学经典,是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层文化基因的宝库。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思想和文化不只是语言转化的问题,更需要我们解读文化的细微差别和哲学的深邃内涵,在古代智慧和当代理解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怎样才能对哲学经典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以何种方式来解读、翻译和传播?除了典籍文本本身外,各种注释和其他副文本又有何功能和作用?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翻译 中国哲学经典 文化认同 副文本 翻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美国华裔小说中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以《吃一碗茶》为例
14
作者 杨佳 《福建茶叶》 2025年第4期175-177,共3页
广义上的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应包括定居在美国的华裔、华人(不管其出生何处)用英语或中文创作的描述其在美国的生活体验和奋斗历程的文学作品。而狭义上的美国华裔文学,则是强调出生、生长或定居在美国、成为美国公民的华裔、... 广义上的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应包括定居在美国的华裔、华人(不管其出生何处)用英语或中文创作的描述其在美国的生活体验和奋斗历程的文学作品。而狭义上的美国华裔文学,则是强调出生、生长或定居在美国、成为美国公民的华裔、美籍华人用英语创作、描写其在美国的生活体验和奋斗历程的文学作品。至今为止的主要美国文学史、选集等均只收录用英语创作的作品。由于美国华裔作家接受了美式教育及文化的熏陶,加之与生俱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使他们的文学作品既拥有美国背景,又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蕴,彰显出鲜明的东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人文魅力。《吃一碗茶》是美国华裔小说家雷霆超的经典之作,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情节,揭示了传统文化与美式文化在激烈碰撞中小说角色人生命运的发展,彰显出不同文化背景、脉络冲击下美国华裔的心路历程。为此,文章结合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历程,从幸福媒介、忠贞之意、文化纽带等角度出发,分析《吃一碗茶》中的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及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吃一碗茶》 美国华裔小说 东西文化 碰撞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内容与哲学底蕴 被引量:16
15
作者 文红玉 顾巧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2,共10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十分丰富,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智慧,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及在文化自信自强中推进中国式...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十分丰富,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智慧,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及在文化自信自强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人民至上是其唯物史观品格,实践第一是其认识论源泉,守正创新是其辩证法思维特质。习近平文化思想饱含丰富而深邃的中国哲学智慧:“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化用了中国哲学“体用之辩”的精髓要义,开放包容体现了中国哲学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思维智慧,胸怀天下生动诠释了中国哲学的天下观和交往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核心内容 哲学底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一种社会认识论的文化哲学 被引量:1
16
作者 欧阳谦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3,F0002,237,共9页
当代社会发生的巨变需要有相应的社会理论给予解释,这种要求形成了当代社会理论研究的文化哲学论题新趋向。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格局,社会理论家们越发相信,仅仅从经济生产或者政治斗争方面分析问题显然不够,还需要从文化建构的视角... 当代社会发生的巨变需要有相应的社会理论给予解释,这种要求形成了当代社会理论研究的文化哲学论题新趋向。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格局,社会理论家们越发相信,仅仅从经济生产或者政治斗争方面分析问题显然不够,还需要从文化建构的视角去展开研究。于是,各种各样的当代社会理论与文化批判和文化研究结合起来,催生出许多以文化问题为导向的社会理论。从文化批判和文化研究的路径展开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研究之所以愈发突显其重要性,正是因为当代社会理论的建构和完善需要文化哲学的思考面向及其方法论上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文化哲学 文化主义 文化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统哲学范式的中医汉语课程跨文化教学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旭升 黄小圆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73-76,F0003,共5页
以中医药高等院校国际学生入学后必修的、在汉语学习与专业课程研读之间的桥引−中医汉语课程的文化特征与跨文化教学为着眼点,探讨教学内容的哲学意蕴和跨文化教学策略。通过气一元论、整体观念同原子论、还原论思想并连;二元制约、五... 以中医药高等院校国际学生入学后必修的、在汉语学习与专业课程研读之间的桥引−中医汉语课程的文化特征与跨文化教学为着眼点,探讨教学内容的哲学意蕴和跨文化教学策略。通过气一元论、整体观念同原子论、还原论思想并连;二元制约、五行衍化与四体液学说意象的偶联;三因制宜、辨证论治与农耕文化的关联,在中西方医学思想的哲学内涵比照中,从教师层面探索有利于国际学生知识迁移的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方法的运用,以期为中医汉语辅助特色课程设计与跨文化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汉语 课程 哲学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构建的当代任务及其哲学阐释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同舫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2,共8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具体方案,蕴含深厚的理论智慧和哲学基础。在存在论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应当聚焦剖析文化发展的“动力因”,营造公平合理的全球化发展图式,推动多元文化交流共鉴,凝聚全球...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具体方案,蕴含深厚的理论智慧和哲学基础。在存在论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应当聚焦剖析文化发展的“动力因”,营造公平合理的全球化发展图式,推动多元文化交流共鉴,凝聚全球发展的思想共识。在认识论层面,人类迈向“命运共同体”的力量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构建需要在准确认识历史必然趋势的基础上,树立共同利益至上与“和而不同”的交往原则,秉承互惠互利的合作理念。在价值论层面,从“市民社会”到“人类社会”的转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构建提供了价值立场上的理论遵循,指引其在与西方“普世价值”截然不同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高度上重构世界文明整体及其精神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化构建 哲学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坚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之“魂脉”——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与中国特色意识形态问题探讨 被引量:11
19
作者 韩云波 陈思思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4-160,共17页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论断提出以来,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取得了众多成就,但也存在研究持续性和稳定性不足、问题导向不够明确、“中国特色”全面形成进程缓慢等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论断提出以来,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取得了众多成就,但也存在研究持续性和稳定性不足、问题导向不够明确、“中国特色”全面形成进程缓慢等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南和根本行动遵循。马克思主义“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分别形成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和文明形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魂脉”就是对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牢牢把握与坚守。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和意识形态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领域长期面临风险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形势与工作定位,在坚持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特色”的基础上,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批判“非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终结论”等错误思潮,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哲学社会科学、以哲学社会科学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加快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具体的谋划和部署,包括健全党的创新理论工作体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打造全媒体主流传播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七个方面,要从广义意识形态层面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坚守好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马克思主义“魂脉”,提升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特色 意识形态 哲学社会科学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马克思主义“魂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兼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 被引量:5
20
作者 韩云波 陈思思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共22页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是新征程上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路径,也是当前实现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瓶颈突围的有效途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华民族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是新征程上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路径,也是当前实现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瓶颈突围的有效途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华民族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实现了夯实意识形态根基、推进体系化建构、全面凸显“中国特色”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文化建设发展规律,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成为新时代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其引领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强调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主要从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研究队伍三个层面来把握;二是着重强调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要求树立问题导向、强调理论创新、开展调查研究;三是明确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目标旨归,即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最终指向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征程上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持“两个结合”,以问题议程四步骤为具体方法,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全面展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中打破“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现实困境,加快打造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意识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