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至清末译书书目的状况和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林立强 《东南学术》 CSSCI 1999年第3期107-110,共4页
中国历史上曾有两次大规模的外国文化之输入,即始于东汉时期印度文化之输入和始于明末时期西方文化之输入。在这两次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都伴随着规模不等的译书活动。第一次以佛经的翻译为特征,从东汉桓帝末年安世高译经开始,经魏... 中国历史上曾有两次大规模的外国文化之输入,即始于东汉时期印度文化之输入和始于明末时期西方文化之输入。在这两次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都伴随着规模不等的译书活动。第一次以佛经的翻译为特征,从东汉桓帝末年安世高译经开始,经魏晋南北朝的进一步发展后,至唐代臻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书目表》 译书 耶稣会士 书目提要 梁启超 中国目录学史 《东籍月旦》 江南制造局 新教传教士 康有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民族?
2
作者 党周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1年第2期67-68,共2页
民族,一般是指在历史上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民族”一词,最早见于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以后为各国历史学家所沿用。在我国,“民族”一词,至近代才开始使用。1874年前后王韬的《洋务在用其所长》一文中开始使用民族... 民族,一般是指在历史上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民族”一词,最早见于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以后为各国历史学家所沿用。在我国,“民族”一词,至近代才开始使用。1874年前后王韬的《洋务在用其所长》一文中开始使用民族一词。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章炳麟在《序种姓上》等文章中也使用了这个词。至二十世纪初,“民族”一词才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特征 民族形成 共同语言 人们共同体 《东籍月旦》 共同地域 经济生活 民族定义 共同心理素质 章炳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