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坡易传》与苏轼的哲学思想 被引量:8
1
作者 范立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共5页
苏轼所建构的思想体系,以《东坡易传》为基干,会通诸家,以儒为本,重视生命的价值,提倡人性的自由,追求旷达的人生境界,表现出一种自然主义的倾向。同时,融通三教,崇情抑性,重利致用,推自然之理,明人事之功,这是苏轼哲学思想的基点。
关键词 《东坡易传》 苏轼 人格风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坡易传》论“道”与“性”——兼论其中儒佛道三家关系问题 被引量:5
2
作者 陈仁仁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28-32,共5页
着重考察了苏轼在《东坡易传》中对“道”与“性”的论述 ,发掘了其易学哲学在本体论上的内涵 ,即以佛道解道、性 ;与认识论上的内涵 ,即以庄解道、性。并指出苏轼易学哲学的特点在于“诸家并举 ,会而不通”。其“不通”主要表现在本体... 着重考察了苏轼在《东坡易传》中对“道”与“性”的论述 ,发掘了其易学哲学在本体论上的内涵 ,即以佛道解道、性 ;与认识论上的内涵 ,即以庄解道、性。并指出苏轼易学哲学的特点在于“诸家并举 ,会而不通”。其“不通”主要表现在本体层面的佛道之学与伦理层面的儒学之间的不通 ,而苏轼所心仪之庄学的认识论意义与理论宽容精神正好成全了这种“会而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易传》 苏轼 易学 本体论 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坡易传》与苏轼黄州时期文学创作心态 被引量:2
3
作者 彭亚萍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4-47,共4页
《易》的思想极大地影响着苏轼黄州时期的文学创作。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撰成《东坡易传》,试图解决身处困境中如何安顿人生的问题。其中包含对“幽人贞吉”“通二合一”和“无心而一”的思考,以及在思考中形成的隐约而不愠的心态,至一而... 《易》的思想极大地影响着苏轼黄州时期的文学创作。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撰成《东坡易传》,试图解决身处困境中如何安顿人生的问题。其中包含对“幽人贞吉”“通二合一”和“无心而一”的思考,以及在思考中形成的隐约而不愠的心态,至一而无我、物我两忘的心境和静以待其定的进退之道。苏轼独特的易学思想,不仅作为学理层面的思想形态出现,更转化为其黄州文学创作的内在动力和抒情言志的基本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东坡易传》 通二合一 黄州文学 创作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坡与放翁:隔代两知音──论陆游对苏轼思想和文艺观的全面继承 被引量:4
4
作者 杨胜宽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72-77,共6页
东坡与放翁:隔代两知音──论陆游对苏轼思想和文艺观的全面继承杨胜宽陆游在旧时评论家眼中,诗名最著。宋末刘克在即言:"近岁诗人,杂博者堆队仗,空疏者窘材料,出奇者费搜索,缚律者少变化。惟放翁记问足以贯通,力量足以驱使,... 东坡与放翁:隔代两知音──论陆游对苏轼思想和文艺观的全面继承杨胜宽陆游在旧时评论家眼中,诗名最著。宋末刘克在即言:"近岁诗人,杂博者堆队仗,空疏者窘材料,出奇者费搜索,缚律者少变化。惟放翁记问足以贯通,力量足以驱使,才思足以发越,气魄足以陵暴。南渡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思想 陆游 文艺观 《渭南文集》 学习方法 《东坡易传》 古代文化 士大夫 汪洋浩博 人生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苏氏蜀学衰隐的原因 被引量:3
5
作者 粟品孝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5-89,101,共6页
论苏氏蜀学衰隐的原因粟品孝无疑,宋代眉山苏氏(即苏洵、苏轼、苏辙父子)首先是大文学家,以其卓尔不群的文章议论知名当世,彪炳史册。但他们同时又是大思想家,受儒学复兴运动和三教加速融合的时代浪潮所裹挟,疑经惑传,谈性说理... 论苏氏蜀学衰隐的原因粟品孝无疑,宋代眉山苏氏(即苏洵、苏轼、苏辙父子)首先是大文学家,以其卓尔不群的文章议论知名当世,彪炳史册。但他们同时又是大思想家,受儒学复兴运动和三教加速融合的时代浪潮所裹挟,疑经惑传,谈性说理,形成著名的苏氏蜀学。有学者曾作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氏 苏学 苏轼 《东坡易传》 朱熹 蜀学 《老子解》 伦理观 本体论 欧阳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诗的主体风神与生命律动
6
作者 章尚正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35-40,共6页
苏诗贵在艺术地展示出卓然不群的主体风神:傲岸人格铸成其铮铮“诗骨”,旷达襟怀构成其超逸“诗神”,睿智心性化成其邃广“诗心”。这缘于苏轼坚持适我实用的原则,博涉儒道释而又长保性灵之真。苏诗呼应着个体生命与宇宙社会的律动... 苏诗贵在艺术地展示出卓然不群的主体风神:傲岸人格铸成其铮铮“诗骨”,旷达襟怀构成其超逸“诗神”,睿智心性化成其邃广“诗心”。这缘于苏轼坚持适我实用的原则,博涉儒道释而又长保性灵之真。苏诗呼应着个体生命与宇宙社会的律动,趣、情、理横溢。其诗以趣为美,悲而能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其诗抒情以赤诚化、奇崛化、生活化为特色。苏轼的理趣诗以“理”充实了诗的意境内涵,奠定了宋诗重理致的新型意境,同时标志着中国诗坛上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三位一体的大诗人人格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诗 苏武 儒道释 生命律动 《东坡易传》 意境内涵 诗人人格 理趣诗 生命意识 理性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