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历史存在的交互活动结构——《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解读
1
作者 张一兵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0-35,共6页
人类社会历史存在并非归基为对象性的物质实在,而是由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活动关系所建构的,我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出场从来都是二肢性在场的,即物在性与用在性共在的方式。往往,物在性总是通过历史的实践用在性中介后,向我... 人类社会历史存在并非归基为对象性的物质实在,而是由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活动关系所建构的,我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出场从来都是二肢性在场的,即物在性与用在性共在的方式。往往,物在性总是通过历史的实践用在性中介后,向我们的特定存在呈现其工具性意义。用在性本身是历史的产物,物性存在的工具意义也只能存在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中。并且,这种社会历史的交互主体关系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形态中,以物象化的方式颠倒为物的自然属性假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松涉 《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 认识论 工具性用在 四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互主体性:从关系本体论到关系认识论——《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解读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一兵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1-48,共8页
广松涉在《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中认为,社会存在的真实基础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它构成了马克思哲学认识论的前提。人们社会生活的基础正是人与人共同建构起来的关系性“共在”,如果这是一种新的交互性客观存在... 广松涉在《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中认为,社会存在的真实基础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它构成了马克思哲学认识论的前提。人们社会生活的基础正是人与人共同建构起来的关系性“共在”,如果这是一种新的交互性客观存在,那么,意识活动的本质则会是我与他人意识共同建构起来的交互性主体活动。由此,传统主—客二元认知结构被彻底超越。这也是广松涉四肢哲学构架的思考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松涉 《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 哲学认识论 主体-客体二元认知图式 四肢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物一体”思想与中华诗学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晶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2-170,共9页
"万物一体"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的观念,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集中表述。当代著名哲学家张世英提出"人—世界"的在世结构,就是以"万物一体"为其思想资源的。"万物一体"作为哲学命题由... "万物一体"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的观念,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集中表述。当代著名哲学家张世英提出"人—世界"的在世结构,就是以"万物一体"为其思想资源的。"万物一体"作为哲学命题由宋代思想家张载、程颢明确提出,而作为仁学的基本内涵,却是从先秦儒家经典中发源。道家哲学也从另一系统进入这一命题的汇流之中。本文从哲学角度梳理了"万物一体"的基本意蕴,又由此生发了其对独特的中华美学气质的生成路向,并进而阐发了"万物一体"观念的当代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物一体 天人合一 “人—世界”在世结构 仁学 交互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我
4
作者 季国清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0-15,共6页
关键词 内部世界 要素与结构 符号系统 外部世界 存在方式 序参量 空间性 自在与自为 主体 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塞尔超越论现象学的构造辩证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俊国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7-103,共7页
利科指出,在胡塞尔的超越论构造中,构造主体和被构造对象的地位不对称和不对等,导致构造的两极的关系失衡,给超越论构造带来困难。胡塞尔把交互主体性引入构造辩证法以平衡二者的关系。卡尔主张将超越论交互主体性诉诸还原和主体性构造... 利科指出,在胡塞尔的超越论构造中,构造主体和被构造对象的地位不对称和不对等,导致构造的两极的关系失衡,给超越论构造带来困难。胡塞尔把交互主体性引入构造辩证法以平衡二者的关系。卡尔主张将超越论交互主体性诉诸还原和主体性构造,导致交互主体性既是主体性构造的前提条件,又是主体性构造的结果,使得交互主体性理论陷入循环论证。对此,本文主张主体性、交互主体性和世界在构造中是结构性的相互依存关系,这种依存关系表明超越论主体性具有双重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对应超越论构造的两极。坚持主体性、交互主体性和世界的结构依存关系使得构造辩证法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交互主体 世界 结构依存性 构造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