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与元九书》的认识价值
1
作者 崔萍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60-63,共4页
《与元九书》是研究白居易生平诗歌创作和人格思想的重要资料。《与元九书》包含着白居易渴望恢复"诗三百"之义的诗道传统、兼济独善的独特个性以及忠君的政治情怀,是认识白居易讽喻诗和闲适诗创作思想的重要参考。
关键词 白居易 《与元九书》 创作思想 认识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朗诵中的情感从哪里来? 被引量:3
2
作者 郭玉斌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2-73,共2页
朗诵中情感的酝酿和抒发十分重要。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他还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自居易认为情感对于诗来说是首要的、根本的。朗诵也一样,它的魅力首先在于真挚的情感。离开了情感,
关键词 情感 朗诵 《与元九书》 白居易 自居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居易论诗的审美特性
3
作者 贾文昭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0-76,共7页
近年来在古代文论研究领域,有些论者过分推崇“审美中心论”,过分贬抑“政教中心论”。对于白居易的诗论和诗(主要是乐府诗),更是进行了多方面的诘难。尽管提出诘难的角度不完全一样,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就是认为自居易只重政治不重艺术... 近年来在古代文论研究领域,有些论者过分推崇“审美中心论”,过分贬抑“政教中心论”。对于白居易的诗论和诗(主要是乐府诗),更是进行了多方面的诘难。尽管提出诘难的角度不完全一样,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就是认为自居易只重政治不重艺术,“无视”、“否定”或“废弃”诗歌创作的“审美特性”和“艺术规律”。对此,笔者有点不同看法,特提出来参加讨论。 应当承认,我们过去对白居易的评论是有片面性的。最明显的就是只注重其诗论的功利性部分,而对审美性部分有所忽视;只注重其诗歌中的讽谕诗,而对其他诗有所轻视。上述诘难的产生,与这种片面性显然有关,或者说,正是建立在这种片面性评论的基础上。 实际上,白居易不仅看重并强调诗的政治功能,对诗的审美特性也是非常重视的。在他的许多诗文中都论及了诗的审美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特性 乐府诗 白居易的诗论 诗歌创作 艺术规律 诗的语言 “情” 《与元九书》 新乐府 言直而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是圆的——兼议“顾彬访谈录”
4
作者 李欣复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7年第4期24-26,共3页
本文从文学文本内部构造立体多维圆特征出发,阐述了它拥抱大小两个宇宙构成第三种圆的功能特点及由此与读者群之间形成的大小不等的审美接受圆形运动,突出了现代世界文学出现的原由与属性内涵。同时兼评顾彬先生访谈录的批评内容与作用... 本文从文学文本内部构造立体多维圆特征出发,阐述了它拥抱大小两个宇宙构成第三种圆的功能特点及由此与读者群之间形成的大小不等的审美接受圆形运动,突出了现代世界文学出现的原由与属性内涵。同时兼评顾彬先生访谈录的批评内容与作用,以表示对其欢迎之意与一点小小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彬 文学环境 立体多维 审美接受 文学运动 世界文学 当代文学 《与元九书》 答张文潜书 德国汉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居易的音乐诗 被引量:2
5
作者 雄飞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83年第2期15-17,共3页
唐代诗人白居易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诗歌大师,同时也是一位具有很高修养的音乐欣赏家。他为我们留下了数十篇以音乐、歌舞为题材的诗篇。这些音乐诗和他的整个诗篇一样,许多当时就已传诵民间,驰誉域外。如《小童薛阳陶吹筚篥歌》、《... 唐代诗人白居易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诗歌大师,同时也是一位具有很高修养的音乐欣赏家。他为我们留下了数十篇以音乐、歌舞为题材的诗篇。这些音乐诗和他的整个诗篇一样,许多当时就已传诵民间,驰誉域外。如《小童薛阳陶吹筚篥歌》、《霓裳羽衣歌》、《五弦弹》等。特别是《琵琶行》以其惊人的艺术魅力脍炙人口,历久不衰。唐宣宗《吊白乐天》诗云“童子解吟《长恨歌》,胡儿能唱《琵琶篇》”,是生动而确切的写照。 〈一〉 见于全唐诗的白居易音乐、歌舞诗约八十首,这些诗写了歌唱、乐舞以及琵琶、五弦、阮咸,云和琴、筝、笛、芦管、筚篥、磐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提到了《六么》、《霓裳》、《水调》、《凉州》、《渌水》、《散水》、《幽兰》、《白雪》、《梅花》、《略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诗 《琵琶行》 白乐天 全唐诗 《长恨歌》 诗云 胡儿 乐府诗 《与元九书》 中唐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或”的词性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杜少先 杜占先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69-71,共3页
“或”是古汉语中的常用词,意义和用法较多,这里要讨论的是下列各例中的情形。 (1)故曰:“或劳心,或劳力。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
关键词 常用词 范围副词 日观 文言虚词 复指关系 结构助词 白衣冠 何乐士 回视 《与元九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白关系考 被引量:2
7
作者 朱琦 《中国韵文学刊》 1994年第1期16-23,共8页
关键词 元白 《与元九书》 民生疾苦 韩孟诗派 新乐府运动 乐府诗 读张籍古乐府 送无本师归范阳 论诗 讽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居易音乐思想评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雄飞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86年第3期45-49,共5页
伟大的中唐诗人自居易不仅作为一代诗家也作为杰出的音乐家而驰誉中外。在他丰富多采的艺术生活和诗歌创作中倾注了对音乐的挚意深情,“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即是如实写照;在那些堪称历代咏乐诗中瑰宝的《琵琶行》等名作和更多的具... 伟大的中唐诗人自居易不仅作为一代诗家也作为杰出的音乐家而驰誉中外。在他丰富多采的艺术生活和诗歌创作中倾注了对音乐的挚意深情,“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即是如实写照;在那些堪称历代咏乐诗中瑰宝的《琵琶行》等名作和更多的具有浓郁音乐性的诗歌中显示了诗人深厚的音乐造诣,“园人解吟《长恨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诗人 《琵琶行》 诗歌创作 《长恨歌》 诗家 思想评析 正始之音 采诗 七弦 《与元九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艺术 被引量:1
9
作者 谢善文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15-19,共5页
任何工作都讲究方式方法,即施行中的艺术.思想政治工作。就更应该讲究工作的艺术,尤其是恰当运用心理艺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和客体无疑都是活生生的人,其中主体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客体是工作对象,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整个社会关系中的一... 任何工作都讲究方式方法,即施行中的艺术.思想政治工作。就更应该讲究工作的艺术,尤其是恰当运用心理艺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和客体无疑都是活生生的人,其中主体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客体是工作对象,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整个社会关系中的一种更微妙的关系。而心理学是以人的意识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工作对象 有益活动 心理活动规律 疏导方针 教育情境 教育方法 《与元九书》 思想政治教育 以情感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应物考议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天健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71-74,79,共5页
韦应物,是饮誉中唐的著名诗人,存诗十卷,计五六○首,名《韦苏州集》,诗不仅量多,质也较高。由来学人都目之以田园山水派诗人,为王(维)、孟(浩然)之余绪。我翻检韦集数遍,始知过去粗率,囿于旧见,对其身世与为人知之甚少,读韦终如雾里观花... 韦应物,是饮誉中唐的著名诗人,存诗十卷,计五六○首,名《韦苏州集》,诗不仅量多,质也较高。由来学人都目之以田园山水派诗人,为王(维)、孟(浩然)之余绪。我翻检韦集数遍,始知过去粗率,囿于旧见,对其身世与为人知之甚少,读韦终如雾里观花,不识庐山真面目,今着意综述,有两得考议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应物 韦苏州集 韦集 田园山水 三卫郎 辛文房 寄诸弟 州刺史 贞元 《与元九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元稹通州任内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伟斌 《贵州文史丛刊》 1987年第1期138-143,共6页
拜读《元稹年谱》(齐鲁书社一九八○年六月版,以下简称《年谱》),赞佩之余,将自己对元稹通州任内(元和十年三月至十四年三月)的不同意见整理成文,以献疑于师友,乞教于著者。一、元稹赴任通州时无归田之举《年谱》云:由西京赴通州,“快... 拜读《元稹年谱》(齐鲁书社一九八○年六月版,以下简称《年谱》),赞佩之余,将自己对元稹通州任内(元和十年三月至十四年三月)的不同意见整理成文,以献疑于师友,乞教于著者。一、元稹赴任通州时无归田之举《年谱》云:由西京赴通州,“快则半月,慢则一月可到。”而元稹元和十年赴任通州时,却“费时三、四个月,这是甚么缘故?”接着列举元稹《归田》诗后认为:“从‘挂绶出都门’的句子,看出此诗是元和十年夏元稹出西京,赴任通州时所作”,“但元稹徘徊了一阵子,最后还是赴任去了。这是元稹三月底即离西京,闰六月才到通州,费时三、四个月的缘故。”并在“辨证”栏内批评陈寅恪先生云:“竟不知元稹‘归田’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鲁书社 元诗 行军司马 陈寅恪先生 州刺史 《与元九书》 元九 熊孺登 诗云 蓬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贬江州司马不是白居易前后思想的分界点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新跃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中唐写实讽谕诗 居易 元和十年 江州 诗创作 闲适诗 《与元九书》 《中国古代文学史》 少年时期 政治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居易及其文学主张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玺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43-47,共5页
白居易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光辉人物。不仅因为他有大量诗歌流传巾外,而名列青史,就是他的文学主张对当时对后世也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他和元稹等人所创立的“元和体”更为史家所称颂为“通俗派”的代表,白派诗人都奉为圭臬。白居易毕生... 白居易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光辉人物。不仅因为他有大量诗歌流传巾外,而名列青史,就是他的文学主张对当时对后世也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他和元稹等人所创立的“元和体”更为史家所称颂为“通俗派”的代表,白派诗人都奉为圭臬。白居易毕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他先后把自己的诗歌编辑过三次。第一次在长庆年间,由他的好友元稹收集并作序,共辑五十卷,题为《白氏长庆集》。后又次第编出两集,二十五卷。合为七十五卷。现已亡佚四卷,仅存诗二千八百零六首。他选出了七百多首诗分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四类。他最矜重的是自己的讽谕诗,我们认为最有价值的也正是这一部分。其他诗类对后代也不无影响。著名的《琵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主张 讽谕诗 感伤诗 元和体 《琵琶行》 《与元九书》 六义 采诗 白氏长庆集 秦中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极始知花更艳”——谈《我的老师》的抒情特色
14
作者 石复生 《高校教育管理》 1983年第2期87-88,共2页
散文与诗歌一样是一种抒情的艺术.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罗丹则更明确地指出“艺术就是感情”(《罗丹艺术论》).一篇作品要想具有艺术魅力,首先要能拨动人们感情的心弦,引起强烈的共鸣.可以说,真正优秀的作... 散文与诗歌一样是一种抒情的艺术.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罗丹则更明确地指出“艺术就是感情”(《罗丹艺术论》).一篇作品要想具有艺术魅力,首先要能拨动人们感情的心弦,引起强烈的共鸣.可以说,真正优秀的作品都是由作家鲜明独特的感情所熔炼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老师》 抒情特色 教鞭 罗丹 作家 散文与诗歌 板边 《与元九书》 作品 魏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白居易的闲适诗
15
作者 曹治邦 《贵州文史丛刊》 1987年第3期123-129,共7页
建国以来,对白居易诗歌的研究,多注重了他的讽谕诗而忽略了他的闲适诗,各家文学史只是简略提及闲适诗而未做专门深入的论述。这对于全面评价深入研究白居易其人其作是无所裨益的。本文不避谫陋,就闲适诗的思想实质、认识作用、审美价值... 建国以来,对白居易诗歌的研究,多注重了他的讽谕诗而忽略了他的闲适诗,各家文学史只是简略提及闲适诗而未做专门深入的论述。这对于全面评价深入研究白居易其人其作是无所裨益的。本文不避谫陋,就闲适诗的思想实质、认识作用、审美价值及艺术风格等问题,略陈管见,以就正于方家与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讽谕诗 审美价值 艺术风格 闻早莺 《与元九书》 认识作用 思想实质 江州司马 山水田园诗 五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白居易的诗论
16
作者 张田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55-60,共6页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不仅以近五万首的诗歌创作闻名于世,而且产生了一大批堪称世界第一流的诗作大家。象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不仅为中国人妇孺皆知,就是在世界诗歌发展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炎黄...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不仅以近五万首的诗歌创作闻名于世,而且产生了一大批堪称世界第一流的诗作大家。象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不仅为中国人妇孺皆知,就是在世界诗歌发展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炎黄子孙的光荣。但是,许多年来,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研究和认识上,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理论 万首 《与元九书》 歌诗 讽谕诗 寄唐生 秦中吟 新乐府 唐代诗歌 政治抱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通理自达──谈政治教育中的情感运用
17
作者 吴虎 《政工学刊》 1999年第6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基层思想政治教育 授课者 战士 通理 心理距离 “声” 非语言手段 表现手法 情感运用 《与元九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章学的研究
18
作者 李保均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107-112,共6页
中国是一个文章古国和文章大国,不仅有大量的文章作品,而且有完整、系统的文章理论。有人说,中国古代没有文章学,这如果是指中国古代尚缺乏一种以系统观念对文章的起源、原理、运思、体载、作者、读者、语言、技巧、风格等作完备论述的... 中国是一个文章古国和文章大国,不仅有大量的文章作品,而且有完整、系统的文章理论。有人说,中国古代没有文章学,这如果是指中国古代尚缺乏一种以系统观念对文章的起源、原理、运思、体载、作者、读者、语言、技巧、风格等作完备论述的教科书式的专门著作(象《文心雕龙》也不具备这种完备性),尚有一定根据;但若是指中国古代的写作理论中缺乏文章学的研究,则此论不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学 写作理论 专门著作 文选学 《文选》 梁代 典论 《与元九书》 有为而作 《古文辞类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居易诗歌中的下层妇女形象
19
作者 顾雪松 《贵州文史丛刊》 1985年第1期156-160,共5页
中唐时期,外患频仍,藩镇跋扈,宦官专权,贵族骄奢.加以官贪吏污,赋厚徭重,使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的境地.由于战乱,白居易十一岁就离家逃难,颠沛流离,过着'衣食不足,冻馁并至'的困苦生活.甚至于'常索米丐衣于邻邑'.这一... 中唐时期,外患频仍,藩镇跋扈,宦官专权,贵族骄奢.加以官贪吏污,赋厚徭重,使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的境地.由于战乱,白居易十一岁就离家逃难,颠沛流离,过着'衣食不足,冻馁并至'的困苦生活.甚至于'常索米丐衣于邻邑'.这一段生活经历,对他的一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使他从青少年时期起,就对'大人民的苦难有切身的体会,对黑暗的现实有较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诗 妇女形象 中唐时期 宦官专权 《与元九书》 上阳宫 诗歌创作 上阳白发人 唯歌 母别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待中的思考——也谈振兴云南京剧
20
作者 包钢 《民族艺术研究》 1991年第1期45-47,共3页
云南的京剧群英,有过成绩斐然、声名远播海内外的辉煌时期,而目前却同处于低谷状态中,正在艰难地跋涉着,坚韧地向前迈进着。我相信,走出低谷,摆脱困境的时间不会太长,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他们攀登上新的高峰。
关键词 孙菊仙 文章合为时而著 李家耀 艺术技巧 《与元九书》 当代意识 演出节目 艺术创造 历史感 少数民族题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