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铸剑》创作时间考释及其他
被引量:
9
1
作者
龙永干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2-29,共8页
《故事新编》是鲁迅集腋成裘之作,创作时间持续13年之久。但鲁迅在与友人的书信中对其评价不高,说“《不周山》的后半是很草率的,决不能成为佳作”①。说整部集,
关键词
创作时间
《铸剑》
考释
《故事新编》
《不周山》
鲁迅
书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小说进行考古--鲁迅《补天》中的文学起源问题考论
被引量:
2
2
作者
赵光亚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4-32,共9页
对于《补天》(原题《不周山》),鲁迅有过两度极具针对性的发言,先是1933年5月在一篇创作谈中说:“我做的《不周山》,原意是在描写性的发动和创造,以至衰亡的,而中途去看报章,见了一位道学的批评家攻击情诗的文章,心里很不以...
对于《补天》(原题《不周山》),鲁迅有过两度极具针对性的发言,先是1933年5月在一篇创作谈中说:“我做的《不周山》,原意是在描写性的发动和创造,以至衰亡的,而中途去看报章,见了一位道学的批评家攻击情诗的文章,心里很不以为然,于是小说里就有一个小人物跑到女娲的两腿之间来,不但不必有,且将结构的宏大毁坏了。”何种“创造”?鲁迅语焉未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天》
起源问题
鲁迅
小说
《不周山》
考论
文学
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鲁迅小说的神话性
被引量:
2
3
作者
叶世祥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28-32,共5页
关键词
《故事新编》
鲁迅小说
《补天》
《呐喊》
《不周山》
女娲
隐喻思维
文学起源
神话性
原始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油滑”:鲁迅作品中的一种修辞格及叙事结构方式
被引量:
2
4
作者
徐钺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18,共7页
在《故事新编·序言》之中,鲁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记得怎么一来,中途停了笔……当再写小说时,就无论如何,止不住有一个古衣冠的小丈夫,在女娲的两腿之间出现了。”㈨这里所说的,是小说集《呐喊》的最后一篇《不周山》。...
在《故事新编·序言》之中,鲁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记得怎么一来,中途停了笔……当再写小说时,就无论如何,止不住有一个古衣冠的小丈夫,在女娲的两腿之间出现了。”㈨这里所说的,是小说集《呐喊》的最后一篇《不周山》。这篇小说本是写女娲补天及造人的伟业,笔到中途,却突然出现了所谓“古衣冠的小丈夫”等与原本的叙事结构及叙事意图全无关系的内容。鲁迅随后对此解说道:“这就是从认真陷入了油滑的开端。油滑是创作的大敌,我对于自己很不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作品
叙事意图
结构方式
油滑
修辞格
女娲补天
《不周山》
小说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女神之再生》和《补天》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傅正乾
《人文杂志》
1982年第5期115-120,共6页
我试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郭沫若的《女神之再生》(1921年元月作)和鲁迅的《补天》(原题为《不周山》,1922年11月作)这两篇都取材于女蜗炼石补天的传说而形式不同的作品,作一些比较研究,一则探讨一下它们在思想、艺术上的成败得失,...
我试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郭沫若的《女神之再生》(1921年元月作)和鲁迅的《补天》(原题为《不周山》,1922年11月作)这两篇都取材于女蜗炼石补天的传说而形式不同的作品,作一些比较研究,一则探讨一下它们在思想、艺术上的成败得失,二则借以说明目前文学创作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一) 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作家,时代、民族、阶级以及文学传统的影响,赋予他们以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天》
女神
女娲
鲁迅
共工
郭沫若
作品
比较研究
《不周山》
创作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如此奇文:抄袭之外几乎只剩了错误
6
作者
刘福勤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64-65,共2页
如此奇文:抄袭之外几乎只剩了错误●刘福勤友人满怀盛情将(96)十一月五日台湾《中央日报》副刊上署着韩世兑先生大名的文章《绍兴风俗阿Q身世———鲁迅笔下的故乡众生相》剪下寄给我,以满足我搜求鲁迅和《阿Q正传》资料的愿望...
如此奇文:抄袭之外几乎只剩了错误●刘福勤友人满怀盛情将(96)十一月五日台湾《中央日报》副刊上署着韩世兑先生大名的文章《绍兴风俗阿Q身世———鲁迅笔下的故乡众生相》剪下寄给我,以满足我搜求鲁迅和《阿Q正传》资料的愿望。收到就展读,却大失所望,其文除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呐喊》
《鲁迅全集》
《不周山》
周建人
鲁迅作品
《彷徨》
许广平
《故事新编》
叶灵凤
台湾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苦闷的象征”
7
作者
倪浓水
《远程教育杂志》
1999年第1期12-14,共3页
1924年4月8日,鲁迅从书肆上购得了日文版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没有人意识到这件事将给他的创作带来多大影响。也许鲁迅自己也并未觉得,所以回家后他将书往架上一搁就是五个多月,没有仔细阅读,也没有翻译出版。这期间,《呐喊》的销...
1924年4月8日,鲁迅从书肆上购得了日文版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没有人意识到这件事将给他的创作带来多大影响。也许鲁迅自己也并未觉得,所以回家后他将书往架上一搁就是五个多月,没有仔细阅读,也没有翻译出版。这期间,《呐喊》的销路继续看好,而《彷徨》正在一篇篇的创作中。他已被胡适誉为中国白话小说创作第一人;作为《新青年》的中坚,他的周围簇拥着许多有为的青年学生。但是,鲁迅并未感到怎样的欣慰,因为他的内心一片悲凉,心情异常苦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闷的象征》
鲁迅
周作人
《伤逝》
八道湾
《呐喊》
《孤独者》
小说创作
厨川白村
《不周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谈中国现代历史小说
8
作者
王才路
《高校教育管理》
1987年第3期40-45,共6页
现代中国的历史小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包括根据历史事实敷衍的小说,也包括根据古代神话、寓言而虚构的故事。大体说来,它是以1922年鲁迅创作的《不周山》为发轫、中经许多作家的辛勤创作,使其题材范围不断拓展,...
现代中国的历史小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包括根据历史事实敷衍的小说,也包括根据古代神话、寓言而虚构的故事。大体说来,它是以1922年鲁迅创作的《不周山》为发轫、中经许多作家的辛勤创作,使其题材范围不断拓展,表现形态不断丰富的。它在整个现代文学进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使其成为现代文学创作中一种活泼而不可忽视的文学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篇历史小说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
鲁迅
黄仲则
郁达夫
《故事新编》
郭沫若
题材
茅盾
《不周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故事新编》浅释(中)
9
作者
李何林
《高校教育管理》
1982年第3期9-16,共8页
补天(初名《不周山》,1922年11月作)鲁迅关于《补天》的说明:1、《故事新编》的《序言》关于《补天》的说明: 第一篇《补天》(原题作《不周山》)还是1922年的冬天写成的.……《不周山》便是取了“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动手试作的第一篇...
补天(初名《不周山》,1922年11月作)鲁迅关于《补天》的说明:1、《故事新编》的《序言》关于《补天》的说明: 第一篇《补天》(原题作《不周山》)还是1922年的冬天写成的.……《不周山》便是取了“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动手试作的第一篇.首先是很认真的,虽然也不过取了弗罗特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缘起.不记得怎么一来,中途停了笔,去看日报了,不幸正看见了谁(现在忘记了名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新编》
浅释
《不周山》
鲁迅
《补天》
《淮南子》
黑色人
性的苦闷
眉间
神话传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铸剑》创作时间考释及其他
被引量:
9
1
作者
龙永干
机构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2-29,共8页
文摘
《故事新编》是鲁迅集腋成裘之作,创作时间持续13年之久。但鲁迅在与友人的书信中对其评价不高,说“《不周山》的后半是很草率的,决不能成为佳作”①。说整部集,
关键词
创作时间
《铸剑》
考释
《故事新编》
《不周山》
鲁迅
书信
分类号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小说进行考古--鲁迅《补天》中的文学起源问题考论
被引量:
2
2
作者
赵光亚
机构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4-32,共9页
基金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3SJD750005)阶段性成果
文摘
对于《补天》(原题《不周山》),鲁迅有过两度极具针对性的发言,先是1933年5月在一篇创作谈中说:“我做的《不周山》,原意是在描写性的发动和创造,以至衰亡的,而中途去看报章,见了一位道学的批评家攻击情诗的文章,心里很不以为然,于是小说里就有一个小人物跑到女娲的两腿之间来,不但不必有,且将结构的宏大毁坏了。”何种“创造”?鲁迅语焉未详。
关键词
《补天》
起源问题
鲁迅
小说
《不周山》
考论
文学
考古
分类号
I21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鲁迅小说的神话性
被引量:
2
3
作者
叶世祥
机构
浙江温州师范学院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28-32,共5页
关键词
《故事新编》
鲁迅小说
《补天》
《呐喊》
《不周山》
女娲
隐喻思维
文学起源
神话性
原始思维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油滑”:鲁迅作品中的一种修辞格及叙事结构方式
被引量:
2
4
作者
徐钺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18,共7页
文摘
在《故事新编·序言》之中,鲁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记得怎么一来,中途停了笔……当再写小说时,就无论如何,止不住有一个古衣冠的小丈夫,在女娲的两腿之间出现了。”㈨这里所说的,是小说集《呐喊》的最后一篇《不周山》。这篇小说本是写女娲补天及造人的伟业,笔到中途,却突然出现了所谓“古衣冠的小丈夫”等与原本的叙事结构及叙事意图全无关系的内容。鲁迅随后对此解说道:“这就是从认真陷入了油滑的开端。油滑是创作的大敌,我对于自己很不满。”
关键词
鲁迅作品
叙事意图
结构方式
油滑
修辞格
女娲补天
《不周山》
小说集
分类号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女神之再生》和《补天》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傅正乾
出处
《人文杂志》
1982年第5期115-120,共6页
文摘
我试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郭沫若的《女神之再生》(1921年元月作)和鲁迅的《补天》(原题为《不周山》,1922年11月作)这两篇都取材于女蜗炼石补天的传说而形式不同的作品,作一些比较研究,一则探讨一下它们在思想、艺术上的成败得失,二则借以说明目前文学创作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一) 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作家,时代、民族、阶级以及文学传统的影响,赋予他们以共性;
关键词
《补天》
女神
女娲
鲁迅
共工
郭沫若
作品
比较研究
《不周山》
创作个性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如此奇文:抄袭之外几乎只剩了错误
6
作者
刘福勤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64-65,共2页
文摘
如此奇文:抄袭之外几乎只剩了错误●刘福勤友人满怀盛情将(96)十一月五日台湾《中央日报》副刊上署着韩世兑先生大名的文章《绍兴风俗阿Q身世———鲁迅笔下的故乡众生相》剪下寄给我,以满足我搜求鲁迅和《阿Q正传》资料的愿望。收到就展读,却大失所望,其文除了...
关键词
《呐喊》
《鲁迅全集》
《不周山》
周建人
鲁迅作品
《彷徨》
许广平
《故事新编》
叶灵凤
台湾戏剧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苦闷的象征”
7
作者
倪浓水
机构
浙江省商业学校
出处
《远程教育杂志》
1999年第1期12-14,共3页
文摘
1924年4月8日,鲁迅从书肆上购得了日文版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没有人意识到这件事将给他的创作带来多大影响。也许鲁迅自己也并未觉得,所以回家后他将书往架上一搁就是五个多月,没有仔细阅读,也没有翻译出版。这期间,《呐喊》的销路继续看好,而《彷徨》正在一篇篇的创作中。他已被胡适誉为中国白话小说创作第一人;作为《新青年》的中坚,他的周围簇拥着许多有为的青年学生。但是,鲁迅并未感到怎样的欣慰,因为他的内心一片悲凉,心情异常苦闷。
关键词
《苦闷的象征》
鲁迅
周作人
《伤逝》
八道湾
《呐喊》
《孤独者》
小说创作
厨川白村
《不周山》
分类号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谈中国现代历史小说
8
作者
王才路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87年第3期40-45,共6页
文摘
现代中国的历史小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包括根据历史事实敷衍的小说,也包括根据古代神话、寓言而虚构的故事。大体说来,它是以1922年鲁迅创作的《不周山》为发轫、中经许多作家的辛勤创作,使其题材范围不断拓展,表现形态不断丰富的。它在整个现代文学进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使其成为现代文学创作中一种活泼而不可忽视的文学样式。
关键词
短篇历史小说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
鲁迅
黄仲则
郁达夫
《故事新编》
郭沫若
题材
茅盾
《不周山》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故事新编》浅释(中)
9
作者
李何林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82年第3期9-16,共8页
文摘
补天(初名《不周山》,1922年11月作)鲁迅关于《补天》的说明:1、《故事新编》的《序言》关于《补天》的说明: 第一篇《补天》(原题作《不周山》)还是1922年的冬天写成的.……《不周山》便是取了“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动手试作的第一篇.首先是很认真的,虽然也不过取了弗罗特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缘起.不记得怎么一来,中途停了笔,去看日报了,不幸正看见了谁(现在忘记了名字)
关键词
《故事新编》
浅释
《不周山》
鲁迅
《补天》
《淮南子》
黑色人
性的苦闷
眉间
神话传说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铸剑》创作时间考释及其他
龙永干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利用小说进行考古--鲁迅《补天》中的文学起源问题考论
赵光亚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鲁迅小说的神话性
叶世祥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油滑”:鲁迅作品中的一种修辞格及叙事结构方式
徐钺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女神之再生》和《补天》的比较研究
傅正乾
《人文杂志》
198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如此奇文:抄袭之外几乎只剩了错误
刘福勤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苦闷的象征”
倪浓水
《远程教育杂志》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略谈中国现代历史小说
王才路
《高校教育管理》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故事新编》浅释(中)
李何林
《高校教育管理》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