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比较视域下的《上海》与《旅愁》 |
王艳华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4 |
0 |
|
2
|
谈小说《上海》的日语拟声拟态词特点 |
黄婷婷
|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3 |
1
|
|
3
|
断裂·异质·共生:20世纪初《上海漫画》商业广告的视觉策略 |
李升锐
王天德
|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民国时期《上海漫画》字体设计特征研究 |
张菲云婷
|
《丝网印刷》
|
2024 |
0 |
|
5
|
“动员结构”的结构化与改革想象的发生——围绕《上海文学》复刊初期的几篇工业题材小说 |
李阳
张祖立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6
|
“读者”与“新小说”之发生——以《上海文学》(一九八五年)为中心 |
杨庆祥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7
|
石黑一雄《上海孤儿》中身份的建构与解构 |
方宸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8
|
《上海漫画》中的旗袍与改良(1928——1930年) |
龚建培
|
《服装学报》
CAS
|
2019 |
4
|
|
9
|
《上海精神医学》公开发行10年载文分析 |
汤毓华
|
《上海精神医学》
|
1999 |
4
|
|
10
|
《上海精神医学》杂志的发展历程回顾 |
王祖承
|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1
|
从毕飞宇的《上海往事》窥探女性心理 |
何月珍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2
|
从菲勒斯中心主义看《上海王》女性主义 |
李晓静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3
|
图像“更衣记”——《上海漫画》中服饰图像的叙事解读(1928~1930) |
龚建培
|
《服饰导刊》
|
2019 |
2
|
|
14
|
迷失与重生——《上海孤儿》中创伤书写的空间维度研究 |
吕春媚
石吉文
|
《外语教育研究》
|
2018 |
2
|
|
15
|
上海都市空间体验与越境的日本现代主义文学重构——以井东宪的无产阶级文学《上海夜话》为例 |
柴红梅
刘楚婷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22 |
1
|
|
16
|
《上海精神医学》的发展方向 |
江开达
费立鹏
王立伟
|
《上海精神医学》
|
2011 |
0 |
|
17
|
《上海公路网交通分析评价系统》开发研究 |
孙海浩
林航飞
陈小鸿
|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
2002 |
0 |
|
18
|
文学停止的地方,生活出现了——评陈冲和她的《猫鱼》 |
刘月悦
|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看《上海文学》 |
邵燕君
|
《中文自学指导》
|
2005 |
1
|
|
20
|
小说语言的音乐化:能指与重复的旋律——以《上海的狐步舞》为例 |
李雪梅
|
《南腔北调》
|
201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