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单篇精准解读为核心组织教学活动——《三峡》文本解读与教学建议
1
作者 郗文倩 洪秀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8-31,75,共5页
《三峡》是地理著作《水经》的一段注解,属知识类文本,传递知识是其最初的写作目的,这决定了其基本写法,即首要呈现三峡地理水文特征。同时,在作者所处时代,地理著作强调生动的叙述、极貌的写景,有很强的人文性,突出“人”面对山水自然... 《三峡》是地理著作《水经》的一段注解,属知识类文本,传递知识是其最初的写作目的,这决定了其基本写法,即首要呈现三峡地理水文特征。同时,在作者所处时代,地理著作强调生动的叙述、极貌的写景,有很强的人文性,突出“人”面对山水自然的感受,这正是其“文学性”的由来。基于文本文体性质的解读不仅能突显这一经典文本的独特性,也是各种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单篇精准解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心和中心,借此由一篇到一类、到一个文化系统乃至写作系统,形成有机联结,方能落实近年来所倡导的大单元教学、情境创设等诸多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经注》 《三峡》 地理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教学设计
2
作者 谭仕宏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3-66,共4页
【教学目标】1.美读,体会《三峡》韵律和谐的特点。2.比读,把握本文谋篇布局、意脉贯通的技巧。3.细读,品味作者描写山水的精练语言。【课前准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理顺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和作者的生平。
关键词 谋篇布局 美读 意脉 《三峡》 精练语言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文并重 朗读贯穿——《三峡》教学设计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志红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5-67,共3页
【设计意图】 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文言文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去做?言文并重、朗读贯穿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本课的设计以朗读贯穿其中,由浅入深,不管是学“言”,还是悟“文”... 【设计意图】 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文言文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去做?言文并重、朗读贯穿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本课的设计以朗读贯穿其中,由浅入深,不管是学“言”,还是悟“文”,都让学生带着不同的要求去读,读出感觉,读出思考,读出疑惑,读出感悟。在抑扬顿挫、有滋有味的朗读中,细细品“言”并还原“文”,以言品文、由文嚼言。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朗读 《三峡》 思维能力 设计意图 审美情趣 文化品位 迁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是游记吗 被引量:1
4
作者 胡良华 杜飞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9-60,共2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是郦道元的《三峡》。《三峡》虽为名篇,但该文疑点甚多:《三峡》是写三峡的吗?三峡的写作目的是描绘三峡四季景物的吗?《三峡》中引用歌谣的目的是渲染气氛吗?巫峡是三峡中最长的吗?甚至《三峡》...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是郦道元的《三峡》。《三峡》虽为名篇,但该文疑点甚多:《三峡》是写三峡的吗?三峡的写作目的是描绘三峡四季景物的吗?《三峡》中引用歌谣的目的是渲染气氛吗?巫峡是三峡中最长的吗?甚至《三峡》的作者是不是郦道元亦是可质疑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游记 《语文》 写作目的 渲染气氛 郦道元 八年级 人教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郦道元《三峡》疑难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毋小利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2-54,共3页
作为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郦道元《三峡》有着丰厚的内涵。在当前语文课程内容问题重重的当下,准确解读作品内涵、排除其中疑难,意义重大。文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说的不是整个三峡,而是指巫峡两岸几乎如此;"夏水&qu... 作为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郦道元《三峡》有着丰厚的内涵。在当前语文课程内容问题重重的当下,准确解读作品内涵、排除其中疑难,意义重大。文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说的不是整个三峡,而是指巫峡两岸几乎如此;"夏水"可以冲上两岸丘陵,"沿溯阻绝"指此时水路上下皆不通;"巴东三峡巫峡长"的说法,有可靠依据;《三峡》是科学文本,不能当作抒情散文、游记或山水小品文来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科学文本 课程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势·水势·山景——《三峡》分段与思路新探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同友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49,共2页
《三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背诵的篇目,自然也就是各个版本的教材都入选的课文。打开课文,我们发现,除苏教版不分段外,人教版、语文版、北师大版都分为四段,即"自三峡七百里中……不见曦月";"夏水襄陵……不以疾也";"春冬之时……... 《三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背诵的篇目,自然也就是各个版本的教材都入选的课文。打开课文,我们发现,除苏教版不分段外,人教版、语文版、北师大版都分为四段,即"自三峡七百里中……不见曦月";"夏水襄陵……不以疾也";"春冬之时……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猿鸣三声泪沾裳"。苏教版教材虽然没有分段,但教参也是这样分为四个层次。正是由于这种分层,也就把课文内容分析为这样四个方面:写三峡两岸的山,写夏水的迅猛,写三峡春冬景色,写三峡的秋天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分段 水势 课文内容 课程标准 北师大版 苏教版 人教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教学设计
7
作者 林福才 陈海亮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14,共2页
一、设计思路 文言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深厚他们的文化底蕴,从精神的高度去开拓,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去把握,因此“文言”和“欣赏”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同时关注的。《三峡》不但写景优... 一、设计思路 文言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深厚他们的文化底蕴,从精神的高度去开拓,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去把握,因此“文言”和“欣赏”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同时关注的。《三峡》不但写景优美,而且语言简易凝练,字字珠玑,对初二学生而言,此文最值得咀嚼、品味、感悟,教师可以借此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语言鉴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设计 《三峡》 文言文教学 民族优秀文化 引导学生 文学语言 语文素养 文化底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亮相 承载厚重记忆
8
作者 陶钼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70-70,共1页
由青岛出版集团举办的《中国江河流域自然与人文遗产影像档案》第二部《三峡》新书发布会近日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现场举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版协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出席发布仪式。
关键词 《三峡》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记忆 厚重 全国政协委员 新书发布会 影像档案 人文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谈《三峡》中的两处断句
9
作者 叶晨晖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77-77,共1页
郦道元的《三峡》中有两处断句的问题,在这里提出来与有关同志商讨。 一、“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句,课本和一些选本都作这样的句读。课本注“或’为“有时”。但在《三峡》的原文中接下去又有“有时”,
关键词 《三峡》 悬泉 江陵 课本 郦道元 语气 选本 瀑布 指示方 船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三峡》中的两处断句问题
10
作者 崔炳扬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102-102,共1页
《四川师院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三期刊载了一篇短文,对郦道元《三峡》中的两处断句提出新的意见,我认为很不妥当。 先看第一处:“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短文”认为句中的“或”与“有时”用词重复,语气不顺,应断成“或... 《四川师院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三期刊载了一篇短文,对郦道元《三峡》中的两处断句提出新的意见,我认为很不妥当。 先看第一处:“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短文”认为句中的“或”与“有时”用词重复,语气不顺,应断成“或王命急宣有时”,把“有时”作为“急宣”的时限补充。应该知道,“王命急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悬泉 四川师院 瀑布 郦道元 后句 日航程 方位成分 江陵 涨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一处译句析疑
11
作者 王前凤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三峡》 人教版 郦道元 初二 上册 语文 文言文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径通幽处 异境次第开——《三峡》变式与比较复习的探究与实践
12
作者 孟宪军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72,共4页
【教学缘起】 文言文阅读作为初中学业考试的四大阅读板块之一,随着它在试卷中分量的不断加重、考查范围的不断拓展、考查角度的多向化和能力要求的逐步提高,其甄别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因此,文言文阅读复习的维度应该包含:1.语... 【教学缘起】 文言文阅读作为初中学业考试的四大阅读板块之一,随着它在试卷中分量的不断加重、考查范围的不断拓展、考查角度的多向化和能力要求的逐步提高,其甄别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因此,文言文阅读复习的维度应该包含:1.语言知识的积累、传统文化的积淀以及解读方法的领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复习 文言文阅读 实践 变式 学业考试 考查范围 能力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的作者是“郦道元”吗
13
作者 李耕拓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58,共2页
上海《语文学习》2008年第3期刊发了张斗和先生的《(三峡)五题》,就《三峡》这一散文名篇的理解提出了不少新见。不过.关于这一名篇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那就是它的作者到底是谁。因为它选自南北朝时北朝北魏郦道元(466或472—... 上海《语文学习》2008年第3期刊发了张斗和先生的《(三峡)五题》,就《三峡》这一散文名篇的理解提出了不少新见。不过.关于这一名篇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那就是它的作者到底是谁。因为它选自南北朝时北朝北魏郦道元(466或472—527)的《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二》,课本一直将本文的作者署为“郦道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郦道元 作者 《语文学习》 2008年 《水经注》 南北朝 名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谢赫绘画“六法”看《三峡》之美
14
作者 徐志耀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59,共3页
在中国古代,文人往往将文章与绘画视为相辅相成的艺术形式。因此,中国古代的绘画理论也可以运用到文学之中,借助绘画理论也常常可以发现文章特有的美感。早在南北朝时期,中国绘画就已经建立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其代表便是南朝齐谢赫... 在中国古代,文人往往将文章与绘画视为相辅相成的艺术形式。因此,中国古代的绘画理论也可以运用到文学之中,借助绘画理论也常常可以发现文章特有的美感。早在南北朝时期,中国绘画就已经建立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其代表便是南朝齐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归纳的绘画“六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理论 “六法” 《三峡》 谢赫 中国绘画 《古画品录》 南北朝时期 艺术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三峡》、《使至塞上》几处注释的探讨
15
作者 危永军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2年第3期69-69,共1页
关键词 《三峡》 《使至塞上》 注释 “裳” 《语文》 诵读课文 “衣” 人教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评说
16
作者 梁杞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6期59-62,共4页
《三峡》选自《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注》中的一节。这段文字在《水经注》中没有注明出处,它的作者一般人都认为是郦道元,但经过今人的考证,系转引自南朝刘宋时盛弘之所著《荆州记》。
关键词 《三峡》 夏水 江水 江流 悬泉 《水经注》 劳动人民 柏树 祖国河山 荆州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迁与静物:《三峡好人》的主题学解读 被引量:7
17
作者 马友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43-44,共2页
影片《三峡好人》延续了贾樟柯电影一贯的变迁主题,通过三峡移民大变动背景的铺陈,展现了人们由物质到精神层面的种种变化,昭示了人们在业已变化了的现实面前对待未来生活的态度,带有真诚质朴的人文关怀,具有厚重深刻的基调。
关键词 《三峡好人》 变迁 静物 贾樟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胡协奏曲《三峡叙事》的内容与形式--兼及刘健“声学媒体音乐作品”中某些创作观念与技术手段 被引量:3
18
作者 符方泽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42,共10页
文章以武汉音乐学院已故著名作曲家刘健的遗作《三峡叙事》为对象,以创作观念和技术手段入手,从"形象分析"、"曲式分析"和"旋律分析"等角度进行研究,并总结出关于作品"内容构思的人文性"、&qu... 文章以武汉音乐学院已故著名作曲家刘健的遗作《三峡叙事》为对象,以创作观念和技术手段入手,从"形象分析"、"曲式分析"和"旋律分析"等角度进行研究,并总结出关于作品"内容构思的人文性"、"叙事方式的概括性"、"结构组织的交缘性"和"旋法技术的风格性"等方面的特点。文章对刘健的创作观念、审美情趣和音乐语言及其成因作了一定总结,对于研究刘健的"声学媒体音乐"有一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健 《三峡叙事》 内容构思 交缘性 非确定性重复 语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理论解读《三峡好人》中人物形象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芹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95-96,共2页
贾樟柯导演的电影《三峡好人》讲述煤矿工人韩三明千里迢迢寻找妻子麻幺妹及护士沈红寻找丈夫郭斌的两个故事。时至今日,学界对该影片的研究硕果累累,但主要集中在对影片主题及艺术特色的研究,尚未见有学者运用心理分析批评的方法解读... 贾樟柯导演的电影《三峡好人》讲述煤矿工人韩三明千里迢迢寻找妻子麻幺妹及护士沈红寻找丈夫郭斌的两个故事。时至今日,学界对该影片的研究硕果累累,但主要集中在对影片主题及艺术特色的研究,尚未见有学者运用心理分析批评的方法解读影片中人物形象。本文将运用心理分析批评中的弗洛伊德三重人格学说从全新视角解读影片人物形象,并认为郭斌是个体本我的彰显,沈红是个体自我的显现,韩三明是个体超我的流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好人》 弗洛伊德 本我 自我 超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象世界与民族国家的镜像隐喻——评贾樟柯的《三峡好人》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玉庆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49,共3页
当下,西方大片及其仿制品正以不可遏止的势头冲击着中国电影市场,本土电影,尤其是那些极具有创新性的艺术片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夹缝中生存的中国电影人何以撑起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贾樟柯的电影探索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电影人... 当下,西方大片及其仿制品正以不可遏止的势头冲击着中国电影市场,本土电影,尤其是那些极具有创新性的艺术片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夹缝中生存的中国电影人何以撑起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贾樟柯的电影探索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电影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三峡好人》 审美意象 电影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