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以单篇精准解读为核心组织教学活动——《三峡》文本解读与教学建议 |
郗文倩
洪秀娟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2
|
《三峡》教学设计 |
谭仕宏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3
|
言文并重 朗读贯穿——《三峡》教学设计 |
周志红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
4
|
《三峡》是游记吗 |
胡良华
杜飞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
5
|
郦道元《三峡》疑难解读 |
毋小利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
6
|
山势·水势·山景——《三峡》分段与思路新探 |
陈同友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
7
|
《三峡》教学设计 |
林福才
陈海亮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
8
|
《三峡》亮相 承载厚重记忆 |
陶钼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
9
|
论谈《三峡》中的两处断句 |
叶晨晖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1 |
0 |
|
|
10
|
也谈《三峡》中的两处断句问题 |
崔炳扬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2 |
0 |
|
|
11
|
《三峡》一处译句析疑 |
王前凤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
12
|
曲径通幽处 异境次第开——《三峡》变式与比较复习的探究与实践 |
孟宪军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
13
|
《三峡》的作者是“郦道元”吗 |
李耕拓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
14
|
由谢赫绘画“六法”看《三峡》之美 |
徐志耀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
15
|
对《三峡》、《使至塞上》几处注释的探讨 |
危永军
|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2002 |
0 |
|
|
16
|
《三峡》评说 |
梁杞林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78 |
0 |
|
|
17
|
变迁与静物:《三峡好人》的主题学解读 |
马友平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
18
|
二胡协奏曲《三峡叙事》的内容与形式--兼及刘健“声学媒体音乐作品”中某些创作观念与技术手段 |
符方泽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
19
|
从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理论解读《三峡好人》中人物形象 |
李芹香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
20
|
意象世界与民族国家的镜像隐喻——评贾樟柯的《三峡好人》 |
许玉庆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