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国志》裴注词语例释二则
1
作者 阳能 陈子祎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5期56-59,共4页
《三国志》作为“前四史”之一,其语言晦涩难懂,难以理解。裴松之所作注解多引用六朝史书、文献,对今人的阅读也有一定的阻碍。现选取“桀恶”“赠送”两个词语,根据上下语境,结合相关辞书、历史文献等对其进行考释。“桀恶”即“杰出... 《三国志》作为“前四史”之一,其语言晦涩难懂,难以理解。裴松之所作注解多引用六朝史书、文献,对今人的阅读也有一定的阻碍。现选取“桀恶”“赠送”两个词语,根据上下语境,结合相关辞书、历史文献等对其进行考释。“桀恶”即“杰出人才、勇猛之人”之义;“赠送”即“赠别送行”之义,指“生者对死者的送行、送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裴注 桀恶 赠送 考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吉川英治《三国志》对《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被引量:4
2
作者 谢立群 张永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第12期13-16,30,共5页
《三国演义》从江户时代传入日本后,至今为止诞生了许多翻译、改编的版本。其中吉川英治的改写本《三国志》在日本的影响最大,对《三国演义》在日本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吉川英治《三国志》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的... 《三国演义》从江户时代传入日本后,至今为止诞生了许多翻译、改编的版本。其中吉川英治的改写本《三国志》在日本的影响最大,对《三国演义》在日本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吉川英治《三国志》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中心,探讨吉川英治对诸葛亮等人物形象所做的改写,以及进行这些改写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川英治 《三国志》 三国演义》 人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陈寿及《三国志》所遭非议的辨正 被引量:6
3
作者 栾继生 《北方论丛》 CSSCI 1995年第6期25-29,共5页
对陈寿及《三国志》所遭非议的辨正栾继生在“前四史”的作者中,陈寿在后世的声望远不及司马迁和班固,甚至还蒙受了许多非议,身前身后,皆“位望不充其才”①,实甚冤之.本文旨在就陈寿遭到非议的主要事端加以辨析,力求给陈寿及《... 对陈寿及《三国志》所遭非议的辨正栾继生在“前四史”的作者中,陈寿在后世的声望远不及司马迁和班固,甚至还蒙受了许多非议,身前身后,皆“位望不充其才”①,实甚冤之.本文旨在就陈寿遭到非议的主要事端加以辨析,力求给陈寿及《三国志》一个公允的评价.一、“曲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诸葛亮 司马氏 《后汉书》 历史编纂学 曹操 《晋书》 创作方法 司马师 纪传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来敦煌吐鲁番出土《三国志》古写本研究编年 被引量:2
4
作者 肖瑜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8-195,共8页
百年来在敦煌和吐鲁番地区共计出土了六种《三国志》古写本残卷,此外还有被鉴定为伪卷的《蜀志.诸葛亮传》。各类著录及研究成果散见于海内外书刊,本文将收集到的资料按年代汇成编年,以方便研究者查找,偶有按语,略辨是非。
关键词 敦煌吐鲁番 《三国志》古写本 研究编年 敦煌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胜奎之京剧《三国志》考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包海英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9-200,258,共3页
卢胜奎的京剧《三国志》盛演一时,脍炙人口,但是有关其连台本戏的两个问题,即这部戏的排演时间以及该剧与宫廷大戏《鼎峙春秋》有无关系等,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拟对以上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考证论析,以期得出接近历史真实的结论。
关键词 戏曲艺术 卢胜奎 京剧 《三国志》 戏曲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致误解的《三国志》“高简”之处 被引量:2
6
作者 吴金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2期95-100,共6页
《三国志》"高简"的笔法必须从《三国志》65卷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去理解。
关键词 《三国志》 高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三国志》之精髓与主题——2006年7月在日本《三国志》研讨会上的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沈伯俊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43-46,共4页
小说《三国志》描写汉末三国变幻莫测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总结了各集团成败兴衰的历史经验,突出强调了争取人心、延揽人才、重视谋略的重要性。其思想内容丰厚,反映了向往国家统一的政治理想,歌颂“忠义”英雄,并以此为经纬,把历史... 小说《三国志》描写汉末三国变幻莫测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总结了各集团成败兴衰的历史经验,突出强调了争取人心、延揽人才、重视谋略的重要性。其思想内容丰厚,反映了向往国家统一的政治理想,歌颂“忠义”英雄,并以此为经纬,把历史评价与道德评判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作品达到了难能可贵的高度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三国志》 国家统一 忠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国志》中领导者对不同性格人才的管理要略 被引量:1
8
作者 伍薇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74-77,共4页
《三国志》中记录了大量蕴含管理智慧的故事,其中不乏领导者成功对不同性格人才进行管理的案例。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能否取得先机,各势力集团对人才的选用是关键。选人要匹配性格特点与岗位需求,实现人职匹配;基于... 《三国志》中记录了大量蕴含管理智慧的故事,其中不乏领导者成功对不同性格人才进行管理的案例。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能否取得先机,各势力集团对人才的选用是关键。选人要匹配性格特点与岗位需求,实现人职匹配;基于性格差异互补搭建团队,发挥“1+1>2”的整体功效;客观认识性格缺陷,不求全责备。用人要扬长避短,发挥性格优势;依据性格特点,展开智慧沟通;利用性格特点,巧妙处理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领导者 人才 性格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国志》对孟子民本思想的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郭秀琦 《阴山学刊》 2001年第1期67-70,共4页
重民轻君 ,以民为本 ,是孟子学说中最光辉的思想。陈寿著《三国志》对孟子民本思想又有所发展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以安民为大道 ;二是诚心爱民 ,定创嘉绩 ;三是用司法权和行政权保护民众 ;四是君民密切配合。
关键词 孟子 陈寿 《三国志》 民本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儒郑玄与枭雄刘备关系探微——《三国志》、《三国志演义》读书札记一则
10
作者 陈曦 《管子学刊》 CSSCI 2012年第2期105-107,共3页
大儒郑玄与枭雄刘备的人生旨趣迥然相异,但毛纶、毛宗岗父子却编造了刘备少时曾"师事郑玄"的履历。这样写,使得罗贯中杜撰的郑玄引荐刘备投靠袁绍的情节,显得较为"自然"、"合理",避免了生硬突兀。刘备投... 大儒郑玄与枭雄刘备的人生旨趣迥然相异,但毛纶、毛宗岗父子却编造了刘备少时曾"师事郑玄"的履历。这样写,使得罗贯中杜撰的郑玄引荐刘备投靠袁绍的情节,显得较为"自然"、"合理",避免了生硬突兀。刘备投奔袁绍之举,实有"背恩"与"投敌"的双重污点。在小说家的笔下,郑玄慨然为刘备搭桥铺路,使刘备安然躲过了道德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刘备 《三国志》 《三国志演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国志》与《三国志演义》文化意蕴的传承性
11
作者 关四平 《北方论丛》 2003年第5期92-97,共6页
陈寿的《三国志》不仅是罗贯中《三国志演义》的史实渊薮 ,而且是其文化意蕴的渊源之一。在建构君臣关系的理想模式 ,揭示国家兴亡在“民心”、“人才”的社会规律 ,弘扬布衣将相的奋斗精神等深层文化意蕴方面 ,二者一脉相承 ,遥相呼应... 陈寿的《三国志》不仅是罗贯中《三国志演义》的史实渊薮 ,而且是其文化意蕴的渊源之一。在建构君臣关系的理想模式 ,揭示国家兴亡在“民心”、“人才”的社会规律 ,弘扬布衣将相的奋斗精神等深层文化意蕴方面 ,二者一脉相承 ,遥相呼应。从中可透视传统文化的主旋律及士人群体文化心态的相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三国志演义》 文化意蕴 传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国志》及裴注中的农具类名物词论析
12
作者 王勇 《现代语文》 2023年第3期31-35,共5页
名物词是传统训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有诸多农具类名物词,有的是对上古时期农具名物的承袭,有的是三国时期新发明或新改进的农具名物。这些农具名物大体可分为六类:一是耕作农具,如耒耜、犁;二是灌溉农具... 名物词是传统训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有诸多农具类名物词,有的是对上古时期农具名物的承袭,有的是三国时期新发明或新改进的农具名物。这些农具名物大体可分为六类:一是耕作农具,如耒耜、犁;二是灌溉农具,如翻车;三是耘草农具,如耨镈、锄;四是收割农具,如镰、铚、斧;五是加工农具,如箕、臼杵、碓、磨;六是称量农具,如升、斗。结合相关文献,考证其中农具类名物词的词义、特征、源流等,希望能够为农具类名物词研究、农具史研究、三国文化研究等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具类 名物词 《三国志》 裴松之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国志》连动式及修饰成分的语义指向
13
作者 马立春 《安顺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4-6,9,共4页
目前语法学界对语义指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核句法结构中语义指向的分析,而连动式这种多核句法结构中语义指向的研究尚不多见。文章以《三国志》连动句为语料,对句中动词及修饰成分的语义指向进行考察,以揭示连动式内部的深层语义关系;... 目前语法学界对语义指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核句法结构中语义指向的分析,而连动式这种多核句法结构中语义指向的研究尚不多见。文章以《三国志》连动句为语料,对句中动词及修饰成分的语义指向进行考察,以揭示连动式内部的深层语义关系;并由此论及语义指向分析在连动句研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连动式 语义指向 语义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国志》郑宝史料辨析
14
作者 郭秀琦 《阴山学刊》 2006年第6期32-35,共4页
郑宝的史料问题有二:一、郑宝是想驱略百姓到江南去的“扬州盗贼”,还是为万民拥戴的地方领袖。这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在《魏书.刘晔传》和《吴书.鲁肃传》自相矛盾的记载,以后大多数史家就二者孰是进行辨析,结果都是赞同《魏书》,否... 郑宝的史料问题有二:一、郑宝是想驱略百姓到江南去的“扬州盗贼”,还是为万民拥戴的地方领袖。这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在《魏书.刘晔传》和《吴书.鲁肃传》自相矛盾的记载,以后大多数史家就二者孰是进行辨析,结果都是赞同《魏书》,否定《吴书》。其实,《魏书》成书早于《吴书》,从《吴书.鲁肃传》刘晔给鲁肃的信上看,郑宝是江淮地区为万民拥戴,并被刘晔、鲁肃折服的地方领袖。二、《魏书》所记刘晔生平前后矛盾,进一步说明了关于郑宝史料问题上,《魏书》的记载不准确不可信,《吴书》的记载准确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郑宝 史料 真实性 刘晔 《吴书》《魏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国志》对《老子》辩证法的发展
15
作者 郭秀琦 《阴山学刊》 2010年第1期75-79,共5页
《三国志》对《老子》辩证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矛盾双方对立面的存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2)斗争性是促进矛盾转化的根本原因,就三国时代而言,各种势力向何方向转化,关键在于能否使用人才;(3)明确提出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因此,陈... 《三国志》对《老子》辩证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矛盾双方对立面的存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2)斗争性是促进矛盾转化的根本原因,就三国时代而言,各种势力向何方向转化,关键在于能否使用人才;(3)明确提出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因此,陈寿不但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还是著名的思想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寿 《三国志》 《老子》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国志》新考辨
16
作者 石冬梅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69-71,共3页
考证《三国志·董卓传》、《刘表传》等篇中10处记载不确切和传抄讹误的地方。这些地方涉及到职官制度、法律制度以及地理等,有些还关系到对整个文本的解读。
关键词 《三国志》 上谷郡 刘表 髡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国志》连动式语用分析
17
作者 马立春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5年第1期91-93,共3页
《三国志》连动式受双动核限制,语用类型中陈述句占有绝对优势。连动式主题一般对应主语,类别比较简单;述题是多核述题,主要属于叙述性述题。连动式功用在于突出事件整体性和连贯性。
关键词 《三国志》 连动式 语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国志》称谓词札记
18
作者 马丽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9-71,共3页
《三国志》是一部在汉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化典籍,记录了较多的称谓词,其中的"所怙""侯""阿翁""下流""同堂姊""主人""同乡"等七个称谓词较具代表性。通过对... 《三国志》是一部在汉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化典籍,记录了较多的称谓词,其中的"所怙""侯""阿翁""下流""同堂姊""主人""同乡"等七个称谓词较具代表性。通过对它们的考释,为辞书编纂提出修正意见,进而说明专书研究在汉语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称谓词 专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国志》重言词略说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泳■ 苏杰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63-165,共3页
本文讨论《三国志》重言词的汉语史研究价值 ,举例分析了魏晋时期重言词中涌现出的新词新义。
关键词 《三国志》 重言词 新词 词义 词汇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寿《三国志》的史识与史德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旭辉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52-54,共3页
作为前四史之一的《三国志》,其史学价值不言而喻,但部分篇章的内容受到众多非议,认为陈寿有曲笔回护之嫌。如果通观陈寿的史识史德,并从陈寿当时所处环境仔细斟酌,陈氏还是比较中肯地记载了历史事实,并未有意混淆历史事件。故不应当给... 作为前四史之一的《三国志》,其史学价值不言而喻,但部分篇章的内容受到众多非议,认为陈寿有曲笔回护之嫌。如果通观陈寿的史识史德,并从陈寿当时所处环境仔细斟酌,陈氏还是比较中肯地记载了历史事实,并未有意混淆历史事件。故不应当给《三国志》披上谤书的嫌疑,更不应当怀疑陈寿的治史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笔 良史 陈寿 《三国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