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金匮要略》与《三因极—病证方论》关于“水气病”辨证思路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魏明刚
孙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0期2148-2150,共3页
水气病是现代医学中以慢性肾脏病为主涵盖所用水盐代谢失调导致机体水肿的疾病,临床中很多疑难疾病与之密切相关。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历史性地将本病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内容非常丰富,其辨证论治思想体现在从疾病病因病机、临床...
水气病是现代医学中以慢性肾脏病为主涵盖所用水盐代谢失调导致机体水肿的疾病,临床中很多疑难疾病与之密切相关。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历史性地将本病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内容非常丰富,其辨证论治思想体现在从疾病病因病机、临床分型、证侯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等病变在不同阶段的辨证分析和治疗,几乎包括疾病发生发展的每个环节。依据充分,用药精当,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辨证特色。《三因极-病证方论》则是在其基础上扩展其外延,丰富了其内涵。因此,学习《金匮要略》"水气病"是基础,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钥匙。纵观《金匮要略》成书至今,可以看到其在中医学乃至整个医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得到充分认识和肯定。《金匮要略》既为中医学基础学科,又因其有很强的实用性而兼具临床学科的性质。在其理论基础上创立的中药方剂加味当归补血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获得较好的效果。今后,从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两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相关研究并促进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三因
极
-
病
证
方论
水气
病
辨
证
思路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代福建书院刻书
被引量:
3
2
作者
方品光
陈爱清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126-130,共5页
我国是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书籍的国家。大约隋代就发明了雕版术,到了唐代逐渐用于印刷书籍。福建是我国早期刻书发达中心地之一,到北宋已相当发达,南宋迄明代为雕版印书业鼎盛时期,在中国雕版刻书史...
我国是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书籍的国家。大约隋代就发明了雕版术,到了唐代逐渐用于印刷书籍。福建是我国早期刻书发达中心地之一,到北宋已相当发达,南宋迄明代为雕版印书业鼎盛时期,在中国雕版刻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纵观福建雕版印书史,元代书院刻书的大发展最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鳌峰书院
元代书院
陆心源
雕版刻书
藏书志
藏书家
易学启蒙
森立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温胆汤为何不称清胆汤
3
作者
许永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6年第1期24-24,共1页
温胆汤首见于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现为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的良方。《备急千金要方》注曰“此胆寒故也”,其“寒”字应为“痰”字解。温胆汤历经千百年的临床实践经久不衰,历代医家加减化载又有新...
温胆汤首见于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现为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的良方。《备急千金要方》注曰“此胆寒故也”,其“寒”字应为“痰”字解。温胆汤历经千百年的临床实践经久不衰,历代医家加减化载又有新的发展,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其中以《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温胆汤为代表。 温胆汤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芩六味药组成,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功用,服之可清热化痰、胆清胃和,烦除呕止,与温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
《备急千金要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虚烦不得眠
孙思邈
理气化痰
清胆和胃
适用范围
临床实践
清热化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温胆汤方名小考
4
作者
贾士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5年第3期24-24,共1页
温胆汤首载于孙思邈《千金要方》,其《卷十二·胆腑》篇说:“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也,宜服温胆汤。”《内经》认为,胆与肝合,同属甲木,为中正之官,主决断、助运化、定勇怯,所以若胆气虚怯、疏泄不及,则木郁土壅、脾胃失健、...
温胆汤首载于孙思邈《千金要方》,其《卷十二·胆腑》篇说:“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也,宜服温胆汤。”《内经》认为,胆与肝合,同属甲木,为中正之官,主决断、助运化、定勇怯,所以若胆气虚怯、疏泄不及,则木郁土壅、脾胃失健、温聚为痰、蕴而化热、痰热内扰,而见虚烦不眠、惊悸不宁等症。《千金要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
《千金要方》
虚烦不得眠
中正之官
疏泄不及
三因
极一
病
证
方论
方名
胆气虚
《内经》
脾胃失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匮要略》与《三因极—病证方论》关于“水气病”辨证思路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魏明刚
孙伟
机构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江苏省中医院肾科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0期2148-2150,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273723)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1 种基金
苏州市科技局中西医结合科研基金资助项目(SYSD2011148)
苏州大学重点学科"211"工程资助项目(14317336)
文摘
水气病是现代医学中以慢性肾脏病为主涵盖所用水盐代谢失调导致机体水肿的疾病,临床中很多疑难疾病与之密切相关。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历史性地将本病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内容非常丰富,其辨证论治思想体现在从疾病病因病机、临床分型、证侯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等病变在不同阶段的辨证分析和治疗,几乎包括疾病发生发展的每个环节。依据充分,用药精当,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辨证特色。《三因极-病证方论》则是在其基础上扩展其外延,丰富了其内涵。因此,学习《金匮要略》"水气病"是基础,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钥匙。纵观《金匮要略》成书至今,可以看到其在中医学乃至整个医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得到充分认识和肯定。《金匮要略》既为中医学基础学科,又因其有很强的实用性而兼具临床学科的性质。在其理论基础上创立的中药方剂加味当归补血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获得较好的效果。今后,从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两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相关研究并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
金匮要略
三因
极
-
病
证
方论
水气
病
辨
证
思路
比较研究
Keywords
Synopsis of Golden Chamber
Three for Extremely - Disease and Syndrome Party Theory
water - Qi diseas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hinking
comparative study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代福建书院刻书
被引量:
3
2
作者
方品光
陈爱清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126-130,共5页
文摘
我国是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书籍的国家。大约隋代就发明了雕版术,到了唐代逐渐用于印刷书籍。福建是我国早期刻书发达中心地之一,到北宋已相当发达,南宋迄明代为雕版印书业鼎盛时期,在中国雕版刻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纵观福建雕版印书史,元代书院刻书的大发展最具特色。
关键词
书院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鳌峰书院
元代书院
陆心源
雕版刻书
藏书志
藏书家
易学启蒙
森立之
分类号
G259.2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温胆汤为何不称清胆汤
3
作者
许永福
机构
安徽省桐城县中医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6年第1期24-24,共1页
文摘
温胆汤首见于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现为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的良方。《备急千金要方》注曰“此胆寒故也”,其“寒”字应为“痰”字解。温胆汤历经千百年的临床实践经久不衰,历代医家加减化载又有新的发展,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其中以《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温胆汤为代表。 温胆汤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芩六味药组成,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功用,服之可清热化痰、胆清胃和,烦除呕止,与温寒。
关键词
温胆汤
《备急千金要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虚烦不得眠
孙思邈
理气化痰
清胆和胃
适用范围
临床实践
清热化痰
分类号
R289.5 [医药卫生—方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温胆汤方名小考
4
作者
贾士安
机构
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5年第3期24-24,共1页
文摘
温胆汤首载于孙思邈《千金要方》,其《卷十二·胆腑》篇说:“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也,宜服温胆汤。”《内经》认为,胆与肝合,同属甲木,为中正之官,主决断、助运化、定勇怯,所以若胆气虚怯、疏泄不及,则木郁土壅、脾胃失健、温聚为痰、蕴而化热、痰热内扰,而见虚烦不眠、惊悸不宁等症。《千金要方》
关键词
温胆汤
《千金要方》
虚烦不得眠
中正之官
疏泄不及
三因
极一
病
证
方论
方名
胆气虚
《内经》
脾胃失健
分类号
R289.5 [医药卫生—方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金匮要略》与《三因极—病证方论》关于“水气病”辨证思路的比较研究
魏明刚
孙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元代福建书院刻书
方品光
陈爱清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温胆汤为何不称清胆汤
许永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温胆汤方名小考
贾士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