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傻大闹宝莱坞》幽默对白的语用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晓明 阮瑾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2-93,共2页
格赖斯(Grice)的合作原则是语用学的一条重要理论并被广泛应用于会话含义分析。幽默作为一种语用策略,是发话者在特定环境下对信息的数量、质量、关联和方式等方面的故意违背。幽默是生活的一个点缀,也是生活的一个武器:在特定的语境... 格赖斯(Grice)的合作原则是语用学的一条重要理论并被广泛应用于会话含义分析。幽默作为一种语用策略,是发话者在特定环境下对信息的数量、质量、关联和方式等方面的故意违背。幽默是生活的一个点缀,也是生活的一个武器:在特定的语境下,它可以愉悦交际双方,也可以化解各种尴尬。本文利用格赖斯(Grice)的合作原则对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英文名Three Idiots)中的幽默对白进行语用分析,希望通过分析幽默的形成机制,提高观众对幽默的欣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原则 幽默 《三傻大闹宝莱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主义视角下的《三傻大闹宝莱坞》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兵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5-106,共2页
《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印度电影在中外都受到一致的好评。一方面,该片以喜剧和幽默的方式对印度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另一方面影片又讲述了三位主角不畏艰难最终实现各自梦想的故事,因此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 《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印度电影在中外都受到一致的好评。一方面,该片以喜剧和幽默的方式对印度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另一方面影片又讲述了三位主角不畏艰难最终实现各自梦想的故事,因此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励志片。但笔者以东方主义的视角,从电影中的人物语言,故事情节以及电影的场景表现三个方面揭示出该片受到西方主流文化的影响,具有很强烈的东方主义色彩,并进一步说明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傻大闹宝莱坞》 东方主义 形成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歌舞片民族性与诗性之当代指征
3
作者 范健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0-33,共4页
2010年以来,《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调音师》《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我的个神啊(P.K.)》《起跑线》《地球上的星星》《误杀瞒天记》《一个母亲的复仇》《嗝嗝老师》等印度歌舞电影不断涌入中国电影市场,获得了票房成绩与... 2010年以来,《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调音师》《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我的个神啊(P.K.)》《起跑线》《地球上的星星》《误杀瞒天记》《一个母亲的复仇》《嗝嗝老师》等印度歌舞电影不断涌入中国电影市场,获得了票房成绩与口碑的双丰收。虽然印度本土电影相比好莱坞大片而言引起的关注度较低,但是其电影本身的文化内涵在电影市场上获得了一致好评,同时也掀起电影学界对印度电影的持续关注。当然,印度电影在全世界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其电影文本透露出的民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傻大闹宝莱坞》 中国电影市场 好莱大片 《地球上的星星》 《摔跤吧!爸爸》 票房成绩 电影文本 歌舞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在印度教育电影中的复合功能评析
4
作者 刘彧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8-112,共5页
电影音乐是“专为影片创作或选用现成音乐作品为影片编配的音乐。它是电影综合艺术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音乐艺术的一种体裁。”[1]电影音乐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功能一是体现影片的主题思想;二是抒发感情;三是... 电影音乐是“专为影片创作或选用现成音乐作品为影片编配的音乐。它是电影综合艺术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音乐艺术的一种体裁。”[1]电影音乐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功能一是体现影片的主题思想;二是抒发感情;三是描绘景物;四是渲染气氛;五是推动剧情发展;六是加强结构的连贯性。[2]本文以印度教育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三傻大闹宝莱坞》《起跑线》《嗝嗝老师》)中的音乐作为文本,评析电影音乐的复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傻大闹宝莱坞》 《地球上的星星》 影片创作 电影音乐 复合功能 渲染气氛 音乐作品 主题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视阈下的中印教育题材电影
5
作者 张倩 慕玲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5-40,共6页
从《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再到《起跑线》,教育题材电影既是最早引起中国观众共鸣的印度电影,在中国掀起“印度电影热潮”,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现象级”的电影神话,可谓是现实题材电影的成功典范。由表1可以看出,在《摔跤吧... 从《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再到《起跑线》,教育题材电影既是最早引起中国观众共鸣的印度电影,在中国掀起“印度电影热潮”,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现象级”的电影神话,可谓是现实题材电影的成功典范。由表1可以看出,在《摔跤吧!爸爸》《起跑线》在中国热映之后制作并上映的有着相似故事的中国教育题材电影:《银河补习班》和《学区房72小时》,无论是在票房还是在口碑上,却都远远落后于前者。本文尝试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效果等维度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产生不同传播接受效果的深层次原因,以期对中印电影的互鉴发展提供些许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傻大闹宝莱坞》 《摔跤吧!爸爸》 教育题材电影 现实题材电影 学区房 印度电影 传播效果 传播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