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明清史论出版缘何能书写大众历史的辉煌——以《万历十五年》为例 |
叶后坡
|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2
|
《万历十五年》对李贽著作的误读 |
潘叔明
许苏民
|
《东南学术》
|
2000 |
5
|
|
3
|
历史通俗语境下的《万历十五年》书写策略 |
贾晓雅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4
|
如何从历史事件中掘金——从“辛亥百年”出版说起 |
微言
|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5
|
1950年代:史学研究关注的重要历史时期 |
朱英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6
|
九十年代是散文时代?──试谈散文热现象 |
施海琦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1997 |
0 |
|
7
|
影像历史──叙述什么与怎样叙述 |
肖同庆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8
|
历史可以很文学 |
胡学常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9
|
《洛阳行》对明末党争的反思 |
程相占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2
|
|
10
|
重视发挥史学功用 |
李书源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
|
|
11
|
学人的成熟姿态 |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12
|
日本学习院大学王瑞来研究员学术简介 |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3
|
曲终人散未了意——说《小春秋》 |
刘恩波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4
|
轻松的阅读 厚重的史感──“城市历史演义系列”编后絮语 |
石英飞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15
|
一部具有创意的传记——《武侯春秋》评介 |
国伟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6
|
打开尘封的历史 |
王立群
|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7
|
从人的角度重述中国历史 |
丁宁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0 |
|
18
|
作者的语言风格应受到尊重 |
李昕
|
《语言战略研究》
|
201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