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试论姚振宗《七略佚文》的误失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孙振田
-
机构
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226-231,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汉书.艺文志>注解长编与研究"(11XTQ013)
教育部社科基金"中国著名目录学家个案研究--姚振宗目录学研究"(09YJC870026)
-
文摘
在诸家《七略》辑本中,姚振宗《七略佚文》无疑是一部成功之作,但也存在一些误失,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汉志》班固注整体上(极少数除外)作为佚文予以辑录,有所不当;二是某些具体的佚文辑录及书籍的还原处理等存在着明显的误失:将班固所自作之注作为《七略》之佚文予以辑录;对《汉志》所"省"之书籍的还原著录尚存未至之处;对有些书籍篇数的还原失于准确;个别书籍还原著录时的类别归属有误。
-
关键词
姚振宗
《七略佚文》
班固
刘向
《汉志》
《别录》
-
Keywords
Yao Zhenzong
The lost works ofQi Lue
Ban Gu
Liu Xiang
Han Zhi(History of the Han Dynasty)
Bie Lu (Revisionist Records)
-
分类号
G257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姚振宗《七略别录佚文》略论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傅荣贤
房亮
-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2-128,共7页
-
基金
2021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姚振宗《别录》《七略》辑本体例订误”(编号:CX11117)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清人姚振宗《七略别录佚文》虽以“佚文”为名,但并不从辑佚学的角度“以搜辑佚文为事”;而是从目录学的角度“推寻端绪”,努力复原《别录》的体制,其《七略别录佚文》也成为最接近《别录》本来面目的文本。具体而言,他将《七略》《别录》作为“二书”分别写录,揭示了两者一为校雠学、一为目录学的学科分殊;分析《别录》成书始末,显示《别录》存在两个版本,一是“随竟奏上,皆载在本书”的单篇叙录,二是“时又别集众录”而成的第二个版本。以此为据,可知第一个版本只有基于校雠分工的简单分类,第二个版本则完整地承绪了《七略》的分类体系。此外,姚振宗收录《战国策》等八篇相对完整的叙录,也反映他的灼见。然而,姚振宗也存在以荀悦《汉纪》“为《辑略》之文”、因没有认识到《汉志》班固注兼取《别录》《七略》而将班注全部移录为《七略》佚文等方面的不足。
-
关键词
姚振宗
《七略别录佚文》
目录学
-
Keywords
Yao Zhenzong
Lost Articles of Qilue Bielu
Bibliography
-
分类号
G257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略论章太炎《七略别录佚文徵》的辑佚学体例
- 3
-
-
作者
傅荣贤
杨苏闽
-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121,127,共9页
-
文摘
章太炎《七略别录佚文徵》以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所辑《七略别录》为对象,以完善马氏辑本为目标,剔除《汉志》“所录书目及其子注”以及“诸书叙录”集中呈现的佚文,表达了对辑佚条目“多”与“真”之间辩证关系的独特思考。章氏辑本承绪马氏,《别录》《七略》混辑不别,值得商榷。但章太炎依《汉志》分类框架确定佚文的类别位置,并根据“班氏省出新入”对佚文类别位置做出相应调整,较为准确地复原了“刘氏旧文”的原书篇第。尤其是,章氏佚文首列“《艺文志》所录书目”作为“起本”文献,使佚文各有攸归,并揭示了《别录》《七略》佚文与《汉志》著录在书名、篇卷等方面的异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关键词
章太炎
《七略别录佚文徵》
辑佚
目录学
-
Keywords
Zhang Taiyan
The Collected and Lost Documents of the Seven Summaries
Compilation of Lost Documents
Bibliography
-
分类号
G257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