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博伊姆怀旧理论的《一秒钟》探析
1
作者
李冬萍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8-130,共3页
张艺谋的新作《一秒钟》,将生活在20世纪70年代的三个陌生人联结到一起,使观众得以一窥他们的命运沉浮。片中,张艺谋成为怀旧主体,历史被遴选与建构。从博伊姆怀旧理论的角度来看,《一秒钟》在形式上完成了对过去的重建,也流露出了对往...
张艺谋的新作《一秒钟》,将生活在20世纪70年代的三个陌生人联结到一起,使观众得以一窥他们的命运沉浮。片中,张艺谋成为怀旧主体,历史被遴选与建构。从博伊姆怀旧理论的角度来看,《一秒钟》在形式上完成了对过去的重建,也流露出了对往昔的忆念,具有“修复型怀旧”的一面;但电影并不回避历史的斑斑血泪,对于回归过去并不抱有真切的渴望,这正是博伊姆所提倡的“反思型怀旧”。明确张艺谋怀旧言说的类型,是我们把握其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一秒钟》
博伊姆怀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秒钟》:民族记忆·文化认同·电影情书
被引量:
1
2
作者
樊冠中
王文中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0-112,共3页
《一秒钟》是张艺谋导演的一部怀旧之作,作为中国电影发展历程的亲历者,他的创作横跨了胶片电影时代和数字电影时代,《一秒钟》的拍摄正如他自己所说,是对胶片电影时代的记录留存,同时也是给电影的一封情书。《一秒钟》以电影为载体,将2...
《一秒钟》是张艺谋导演的一部怀旧之作,作为中国电影发展历程的亲历者,他的创作横跨了胶片电影时代和数字电影时代,《一秒钟》的拍摄正如他自己所说,是对胶片电影时代的记录留存,同时也是给电影的一封情书。《一秒钟》以电影为载体,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百姓生存状态与时代面貌进行了展示,集中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文化特质,以共同的回忆、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情感为线索,书写共同的民族记忆,建构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秒钟》
张艺谋
民族记忆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字技术时代影片《一秒钟》的文本意味
被引量:
1
3
作者
赵自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6-109,共4页
数字技术时代的电影对传统胶片电影全方位地深度变革,再度引发学界对电影本体论问题的反思与探究。影片《一秒钟》既是张艺谋向胶片时代致敬的情怀之作,又是他面对当下数字电影创作的真诚反思之作。该片以“胶片”和“看电影”作为主体...
数字技术时代的电影对传统胶片电影全方位地深度变革,再度引发学界对电影本体论问题的反思与探究。影片《一秒钟》既是张艺谋向胶片时代致敬的情怀之作,又是他面对当下数字电影创作的真诚反思之作。该片以“胶片”和“看电影”作为主体情节建构,并媒介与艺术两个层面对电影本身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自体反思。这部极具私人性质的电影在看似极简的形式表述策略背后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文本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一秒钟》
数字技术
自体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秒钟》:荒诞的黑色幽默
4
作者
于晓帆
袁智忠
《戏剧之家》
2021年第24期150-151,共2页
黑色幽默电影以其有别于普通娱乐电影的艺术身份实现了一种新的电影美学风格的突破。黑色幽默电影所展现的对个体生存状态、环境以及意义的思考突破了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商业电影的现实意义范畴,其中彰显的复杂人文关怀情感及哲学思辨极...
黑色幽默电影以其有别于普通娱乐电影的艺术身份实现了一种新的电影美学风格的突破。黑色幽默电影所展现的对个体生存状态、环境以及意义的思考突破了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商业电影的现实意义范畴,其中彰显的复杂人文关怀情感及哲学思辨极具当下意义和社会意义。本文意图挖掘电影《一秒钟》中隐含的多处黑色幽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幽默
荒诞
《一秒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闭环、错位与创伤疗愈——《一秒钟》元电影叙事探析
5
作者
赵润晖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3-116,共4页
电影《一秒钟》以胶片这一物质为叙事线索,将宏大的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冲突内化为亲情伦理,且在电影特质、时代特征及个体记忆转喻的基础与符合斯蒂格勒电影理论所称的“第三记忆”要义之上,实现了元电影的建构。影片从元电影的建构方式出...
电影《一秒钟》以胶片这一物质为叙事线索,将宏大的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冲突内化为亲情伦理,且在电影特质、时代特征及个体记忆转喻的基础与符合斯蒂格勒电影理论所称的“第三记忆”要义之上,实现了元电影的建构。影片从元电影的建构方式出发,以“闭环系统”、回环手法、个体记忆的创伤与疗愈为角度进行多维思考,实现人物关系、多重时代、现实与影像的多重错位表达,在元电影影响叙事链条的同时,又以其创作逻辑的反身性完成自身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秒钟》
元电影
胶片
柏拉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一秒钟》的艺术主体性重建
6
作者
杨云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0-142,共3页
在张艺谋新作《一秒钟》中,我们看到了张艺谋艺术主体性的重建。在对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洞见,对历史的脉搏进行了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张艺谋的主体意识与情感得到了丰沛的体现。从艺术接受的角度来看,在张艺谋的引领下,观众获得了“看电影...
在张艺谋新作《一秒钟》中,我们看到了张艺谋艺术主体性的重建。在对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洞见,对历史的脉搏进行了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张艺谋的主体意识与情感得到了丰沛的体现。从艺术接受的角度来看,在张艺谋的引领下,观众获得了“看电影”这一独特视角,对特殊时代下边缘者的外在遭际与内在心路历程进行了较为深邃的体察。而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张艺谋一度失落的审美价值取向得到了重申,其艺术个性得到了又一次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一秒钟》
艺术主体性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艺谋电影中的文化寻根意识——以《一秒钟》为例
7
作者
牛鑫鑫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7-119,共3页
一直以来,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中充斥着大量的中国元素和传统文化,2020年的影片《一秒钟》,同样是对文化和时代的表达。影片以20世纪70年代为背景,对胶片电影和时代文化进行追忆,展现出当时电影带给人们的快乐和精神满足。本文从导演对文...
一直以来,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中充斥着大量的中国元素和传统文化,2020年的影片《一秒钟》,同样是对文化和时代的表达。影片以20世纪70年代为背景,对胶片电影和时代文化进行追忆,展现出当时电影带给人们的快乐和精神满足。本文从导演对文化寻根的表达入手,结合影片中人物之间的情感变化和个体在时代下的无力感,探讨了《一秒钟》与受众之间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的关系,从对电影的追忆和致敬中提出时代背景下人性悲悯和个体无力的看法,引发当下人们的集体回忆、共情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电影
文化寻根意识
《一秒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符号互动论视域下的《一秒钟》研究
8
作者
赵薇
《艺术科技》
2021年第6期104-105,共2页
从符号互动论的视角来看,影片《一秒钟》向人们展现了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电影的热爱以及人们赋予电影胶片的符号意义。影片从三个人的微观角度入手,分别讲述了胶片与三人的故事,因胶片产生的互动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最终实现的自我,也是...
从符号互动论的视角来看,影片《一秒钟》向人们展现了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电影的热爱以及人们赋予电影胶片的符号意义。影片从三个人的微观角度入手,分别讲述了胶片与三人的故事,因胶片产生的互动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最终实现的自我,也是导演对电影胶片时代的记忆和胶片于自身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秒钟》
符号互动论
胶片
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作者论视阈下张艺谋电影中的伦理叙事与奇观表达——以《一秒钟》为例
9
作者
赵瑞宇
《戏剧之家》
2023年第18期144-146,共3页
张艺谋在《一秒钟》中摒弃了传统的色彩叙事,转而以摄影机聚焦于生命经验里的影像记忆,勾勒传统儒家文化背景下的父亲形象,向观众呈现一场具有写作主体作者性的胶片奇观。张艺谋以自身的生命经验为基点,从影像中生发出对人、社会和世界...
张艺谋在《一秒钟》中摒弃了传统的色彩叙事,转而以摄影机聚焦于生命经验里的影像记忆,勾勒传统儒家文化背景下的父亲形象,向观众呈现一场具有写作主体作者性的胶片奇观。张艺谋以自身的生命经验为基点,从影像中生发出对人、社会和世界的自洽性认知。在深刻地凝望与回顾中,与社会多元领域进行跨域性对话,集中反映具有普泛性的人类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秒钟》
人伦本位
影像
胶片奇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影《一秒钟》的影像语言民族化考查
10
作者
程文韬
《戏剧之家》
2022年第9期163-165,共3页
《一秒钟》的影像语言民族化考察通过以下三个层面来叙述其民族化特点,第一个层面主要通过隐喻性的构图来表述中国民族审美特征和时代下的人物精神;第二个层面结合了张艺谋导演的个人风格,通过民族化的音乐展现中国民族音乐在电影中举...
《一秒钟》的影像语言民族化考察通过以下三个层面来叙述其民族化特点,第一个层面主要通过隐喻性的构图来表述中国民族审美特征和时代下的人物精神;第二个层面结合了张艺谋导演的个人风格,通过民族化的音乐展现中国民族音乐在电影中举足轻重的意义及作用;第三个层面聚焦于影片中道具的使用,将导演的个人情怀与民族时代情怀相连接。使用与张艺谋其他作品相类比的方式,对电影的视觉传达表现、音乐的运用方式等其他要素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和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秒钟》
视听语言
张艺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秒钟》 : 梦幻光影下的情感思辨
11
作者
董旭阳
《今古文创》
2021年第12期97-98,共2页
张艺谋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从《归来》的时代纠缠爱情到《一秒钟》的简单细腻,不难看出张艺谋导演在商业类型上的探索与个人极致美学的追求表达。以新作《一秒钟》进行客观评论,将从其叙事层面、人物与情节编码、视听语言层面来分析...
张艺谋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从《归来》的时代纠缠爱情到《一秒钟》的简单细腻,不难看出张艺谋导演在商业类型上的探索与个人极致美学的追求表达。以新作《一秒钟》进行客观评论,将从其叙事层面、人物与情节编码、视听语言层面来分析身处古稀之年的张艺谋对于这部电影的情感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一秒钟》
第五代导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张艺谋的晚近创作
12
作者
郑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1-113,共3页
张艺谋的电影作品在中国电影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作成果。严格来说,他通过自己的电影创作勾连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与新世纪之间电影创作的沟壑,为中国电影融合西方、走向世界提供了非常值得参考的范本。近年来张艺谋的电影创作不断...
张艺谋的电影作品在中国电影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作成果。严格来说,他通过自己的电影创作勾连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与新世纪之间电影创作的沟壑,为中国电影融合西方、走向世界提供了非常值得参考的范本。近年来张艺谋的电影创作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种个人创作风格的变化,事实上也折射出了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的宏观变化,因此观察这一富有意味的创作变化也可以为当下的电影创作寻找更恰当的前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影》
《一秒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博伊姆怀旧理论的《一秒钟》探析
1
作者
李冬萍
机构
山西传媒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8-130,共3页
文摘
张艺谋的新作《一秒钟》,将生活在20世纪70年代的三个陌生人联结到一起,使观众得以一窥他们的命运沉浮。片中,张艺谋成为怀旧主体,历史被遴选与建构。从博伊姆怀旧理论的角度来看,《一秒钟》在形式上完成了对过去的重建,也流露出了对往昔的忆念,具有“修复型怀旧”的一面;但电影并不回避历史的斑斑血泪,对于回归过去并不抱有真切的渴望,这正是博伊姆所提倡的“反思型怀旧”。明确张艺谋怀旧言说的类型,是我们把握其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关键。
关键词
张艺谋
《一秒钟》
博伊姆怀旧理论
分类号
J90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秒钟》:民族记忆·文化认同·电影情书
被引量:
1
2
作者
樊冠中
王文中
机构
陕西科技大学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0-112,共3页
基金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1ND0031)
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ZX145)。
文摘
《一秒钟》是张艺谋导演的一部怀旧之作,作为中国电影发展历程的亲历者,他的创作横跨了胶片电影时代和数字电影时代,《一秒钟》的拍摄正如他自己所说,是对胶片电影时代的记录留存,同时也是给电影的一封情书。《一秒钟》以电影为载体,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百姓生存状态与时代面貌进行了展示,集中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文化特质,以共同的回忆、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情感为线索,书写共同的民族记忆,建构文化认同。
关键词
《一秒钟》
张艺谋
民族记忆
文化认同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技术时代影片《一秒钟》的文本意味
被引量:
1
3
作者
赵自云
机构
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黄山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6-109,共4页
基金
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项目编号:gxyq2018081)资助。
文摘
数字技术时代的电影对传统胶片电影全方位地深度变革,再度引发学界对电影本体论问题的反思与探究。影片《一秒钟》既是张艺谋向胶片时代致敬的情怀之作,又是他面对当下数字电影创作的真诚反思之作。该片以“胶片”和“看电影”作为主体情节建构,并媒介与艺术两个层面对电影本身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自体反思。这部极具私人性质的电影在看似极简的形式表述策略背后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文本意味。
关键词
张艺谋
《一秒钟》
数字技术
自体反思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秒钟》:荒诞的黑色幽默
4
作者
于晓帆
袁智忠
机构
西南大学
出处
《戏剧之家》
2021年第24期150-151,共2页
基金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主流电影的伦理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BC33
西南大学2020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中国电影伦理思想研究”,项目编号:SWU2009111。
文摘
黑色幽默电影以其有别于普通娱乐电影的艺术身份实现了一种新的电影美学风格的突破。黑色幽默电影所展现的对个体生存状态、环境以及意义的思考突破了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商业电影的现实意义范畴,其中彰显的复杂人文关怀情感及哲学思辨极具当下意义和社会意义。本文意图挖掘电影《一秒钟》中隐含的多处黑色幽默。
关键词
黑色幽默
荒诞
《一秒钟》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闭环、错位与创伤疗愈——《一秒钟》元电影叙事探析
5
作者
赵润晖
机构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3-116,共4页
文摘
电影《一秒钟》以胶片这一物质为叙事线索,将宏大的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冲突内化为亲情伦理,且在电影特质、时代特征及个体记忆转喻的基础与符合斯蒂格勒电影理论所称的“第三记忆”要义之上,实现了元电影的建构。影片从元电影的建构方式出发,以“闭环系统”、回环手法、个体记忆的创伤与疗愈为角度进行多维思考,实现人物关系、多重时代、现实与影像的多重错位表达,在元电影影响叙事链条的同时,又以其创作逻辑的反身性完成自身建制。
关键词
《一秒钟》
元电影
胶片
柏拉图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一秒钟》的艺术主体性重建
6
作者
杨云飞
机构
吉林工商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0-142,共3页
文摘
在张艺谋新作《一秒钟》中,我们看到了张艺谋艺术主体性的重建。在对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洞见,对历史的脉搏进行了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张艺谋的主体意识与情感得到了丰沛的体现。从艺术接受的角度来看,在张艺谋的引领下,观众获得了“看电影”这一独特视角,对特殊时代下边缘者的外在遭际与内在心路历程进行了较为深邃的体察。而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张艺谋一度失落的审美价值取向得到了重申,其艺术个性得到了又一次彰显。
关键词
张艺谋
《一秒钟》
艺术主体性
重建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艺谋电影中的文化寻根意识——以《一秒钟》为例
7
作者
牛鑫鑫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7-119,共3页
文摘
一直以来,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中充斥着大量的中国元素和传统文化,2020年的影片《一秒钟》,同样是对文化和时代的表达。影片以20世纪70年代为背景,对胶片电影和时代文化进行追忆,展现出当时电影带给人们的快乐和精神满足。本文从导演对文化寻根的表达入手,结合影片中人物之间的情感变化和个体在时代下的无力感,探讨了《一秒钟》与受众之间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的关系,从对电影的追忆和致敬中提出时代背景下人性悲悯和个体无力的看法,引发当下人们的集体回忆、共情和反思。
关键词
张艺谋电影
文化寻根意识
《一秒钟》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符号互动论视域下的《一秒钟》研究
8
作者
赵薇
机构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艺术科技》
2021年第6期104-105,共2页
文摘
从符号互动论的视角来看,影片《一秒钟》向人们展现了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电影的热爱以及人们赋予电影胶片的符号意义。影片从三个人的微观角度入手,分别讲述了胶片与三人的故事,因胶片产生的互动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最终实现的自我,也是导演对电影胶片时代的记忆和胶片于自身的意义。
关键词
《一秒钟》
符号互动论
胶片
电影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论视阈下张艺谋电影中的伦理叙事与奇观表达——以《一秒钟》为例
9
作者
赵瑞宇
机构
河南大学
出处
《戏剧之家》
2023年第18期144-146,共3页
文摘
张艺谋在《一秒钟》中摒弃了传统的色彩叙事,转而以摄影机聚焦于生命经验里的影像记忆,勾勒传统儒家文化背景下的父亲形象,向观众呈现一场具有写作主体作者性的胶片奇观。张艺谋以自身的生命经验为基点,从影像中生发出对人、社会和世界的自洽性认知。在深刻地凝望与回顾中,与社会多元领域进行跨域性对话,集中反映具有普泛性的人类议题。
关键词
《一秒钟》
人伦本位
影像
胶片奇观
分类号
J90-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影《一秒钟》的影像语言民族化考查
10
作者
程文韬
机构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出处
《戏剧之家》
2022年第9期163-165,共3页
文摘
《一秒钟》的影像语言民族化考察通过以下三个层面来叙述其民族化特点,第一个层面主要通过隐喻性的构图来表述中国民族审美特征和时代下的人物精神;第二个层面结合了张艺谋导演的个人风格,通过民族化的音乐展现中国民族音乐在电影中举足轻重的意义及作用;第三个层面聚焦于影片中道具的使用,将导演的个人情怀与民族时代情怀相连接。使用与张艺谋其他作品相类比的方式,对电影的视觉传达表现、音乐的运用方式等其他要素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和考察。
关键词
《一秒钟》
视听语言
张艺谋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秒钟》 : 梦幻光影下的情感思辨
11
作者
董旭阳
机构
西安邮电大学
出处
《今古文创》
2021年第12期97-98,共2页
文摘
张艺谋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从《归来》的时代纠缠爱情到《一秒钟》的简单细腻,不难看出张艺谋导演在商业类型上的探索与个人极致美学的追求表达。以新作《一秒钟》进行客观评论,将从其叙事层面、人物与情节编码、视听语言层面来分析身处古稀之年的张艺谋对于这部电影的情感呈现。
关键词
张艺谋
《一秒钟》
第五代导演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张艺谋的晚近创作
12
作者
郑敏
机构
山西传媒学院表演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1-113,共3页
基金
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项目编号:J2020368)。
文摘
张艺谋的电影作品在中国电影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作成果。严格来说,他通过自己的电影创作勾连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与新世纪之间电影创作的沟壑,为中国电影融合西方、走向世界提供了非常值得参考的范本。近年来张艺谋的电影创作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种个人创作风格的变化,事实上也折射出了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的宏观变化,因此观察这一富有意味的创作变化也可以为当下的电影创作寻找更恰当的前进的方向。
关键词
张艺谋
《影》
《一秒钟》
分类号
J91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博伊姆怀旧理论的《一秒钟》探析
李冬萍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秒钟》:民族记忆·文化认同·电影情书
樊冠中
王文中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数字技术时代影片《一秒钟》的文本意味
赵自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一秒钟》:荒诞的黑色幽默
于晓帆
袁智忠
《戏剧之家》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闭环、错位与创伤疗愈——《一秒钟》元电影叙事探析
赵润晖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试论《一秒钟》的艺术主体性重建
杨云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张艺谋电影中的文化寻根意识——以《一秒钟》为例
牛鑫鑫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符号互动论视域下的《一秒钟》研究
赵薇
《艺术科技》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作者论视阈下张艺谋电影中的伦理叙事与奇观表达——以《一秒钟》为例
赵瑞宇
《戏剧之家》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电影《一秒钟》的影像语言民族化考查
程文韬
《戏剧之家》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一秒钟》 : 梦幻光影下的情感思辨
董旭阳
《今古文创》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论张艺谋的晚近创作
郑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