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博伊姆怀旧理论的《一秒钟》探析
1
作者 李冬萍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8-130,共3页
张艺谋的新作《一秒钟》,将生活在20世纪70年代的三个陌生人联结到一起,使观众得以一窥他们的命运沉浮。片中,张艺谋成为怀旧主体,历史被遴选与建构。从博伊姆怀旧理论的角度来看,《一秒钟》在形式上完成了对过去的重建,也流露出了对往... 张艺谋的新作《一秒钟》,将生活在20世纪70年代的三个陌生人联结到一起,使观众得以一窥他们的命运沉浮。片中,张艺谋成为怀旧主体,历史被遴选与建构。从博伊姆怀旧理论的角度来看,《一秒钟》在形式上完成了对过去的重建,也流露出了对往昔的忆念,具有“修复型怀旧”的一面;但电影并不回避历史的斑斑血泪,对于回归过去并不抱有真切的渴望,这正是博伊姆所提倡的“反思型怀旧”。明确张艺谋怀旧言说的类型,是我们把握其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一秒钟》 博伊姆怀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秒钟》:民族记忆·文化认同·电影情书 被引量:1
2
作者 樊冠中 王文中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0-112,共3页
《一秒钟》是张艺谋导演的一部怀旧之作,作为中国电影发展历程的亲历者,他的创作横跨了胶片电影时代和数字电影时代,《一秒钟》的拍摄正如他自己所说,是对胶片电影时代的记录留存,同时也是给电影的一封情书。《一秒钟》以电影为载体,将2... 《一秒钟》是张艺谋导演的一部怀旧之作,作为中国电影发展历程的亲历者,他的创作横跨了胶片电影时代和数字电影时代,《一秒钟》的拍摄正如他自己所说,是对胶片电影时代的记录留存,同时也是给电影的一封情书。《一秒钟》以电影为载体,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百姓生存状态与时代面貌进行了展示,集中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文化特质,以共同的回忆、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情感为线索,书写共同的民族记忆,建构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秒钟》 张艺谋 民族记忆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时代影片《一秒钟》的文本意味 被引量:1
3
作者 赵自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6-109,共4页
数字技术时代的电影对传统胶片电影全方位地深度变革,再度引发学界对电影本体论问题的反思与探究。影片《一秒钟》既是张艺谋向胶片时代致敬的情怀之作,又是他面对当下数字电影创作的真诚反思之作。该片以“胶片”和“看电影”作为主体... 数字技术时代的电影对传统胶片电影全方位地深度变革,再度引发学界对电影本体论问题的反思与探究。影片《一秒钟》既是张艺谋向胶片时代致敬的情怀之作,又是他面对当下数字电影创作的真诚反思之作。该片以“胶片”和“看电影”作为主体情节建构,并媒介与艺术两个层面对电影本身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自体反思。这部极具私人性质的电影在看似极简的形式表述策略背后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文本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一秒钟》 数字技术 自体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环、错位与创伤疗愈——《一秒钟》元电影叙事探析
4
作者 赵润晖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3-116,共4页
电影《一秒钟》以胶片这一物质为叙事线索,将宏大的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冲突内化为亲情伦理,且在电影特质、时代特征及个体记忆转喻的基础与符合斯蒂格勒电影理论所称的“第三记忆”要义之上,实现了元电影的建构。影片从元电影的建构方式出... 电影《一秒钟》以胶片这一物质为叙事线索,将宏大的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冲突内化为亲情伦理,且在电影特质、时代特征及个体记忆转喻的基础与符合斯蒂格勒电影理论所称的“第三记忆”要义之上,实现了元电影的建构。影片从元电影的建构方式出发,以“闭环系统”、回环手法、个体记忆的创伤与疗愈为角度进行多维思考,实现人物关系、多重时代、现实与影像的多重错位表达,在元电影影响叙事链条的同时,又以其创作逻辑的反身性完成自身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秒钟》 元电影 胶片 柏拉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一秒钟》的艺术主体性重建
5
作者 杨云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0-142,共3页
在张艺谋新作《一秒钟》中,我们看到了张艺谋艺术主体性的重建。在对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洞见,对历史的脉搏进行了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张艺谋的主体意识与情感得到了丰沛的体现。从艺术接受的角度来看,在张艺谋的引领下,观众获得了“看电影... 在张艺谋新作《一秒钟》中,我们看到了张艺谋艺术主体性的重建。在对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洞见,对历史的脉搏进行了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张艺谋的主体意识与情感得到了丰沛的体现。从艺术接受的角度来看,在张艺谋的引领下,观众获得了“看电影”这一独特视角,对特殊时代下边缘者的外在遭际与内在心路历程进行了较为深邃的体察。而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张艺谋一度失落的审美价值取向得到了重申,其艺术个性得到了又一次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一秒钟》 艺术主体性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艺谋电影中的文化寻根意识——以《一秒钟》为例
6
作者 牛鑫鑫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7-119,共3页
一直以来,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中充斥着大量的中国元素和传统文化,2020年的影片《一秒钟》,同样是对文化和时代的表达。影片以20世纪70年代为背景,对胶片电影和时代文化进行追忆,展现出当时电影带给人们的快乐和精神满足。本文从导演对文... 一直以来,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中充斥着大量的中国元素和传统文化,2020年的影片《一秒钟》,同样是对文化和时代的表达。影片以20世纪70年代为背景,对胶片电影和时代文化进行追忆,展现出当时电影带给人们的快乐和精神满足。本文从导演对文化寻根的表达入手,结合影片中人物之间的情感变化和个体在时代下的无力感,探讨了《一秒钟》与受众之间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的关系,从对电影的追忆和致敬中提出时代背景下人性悲悯和个体无力的看法,引发当下人们的集体回忆、共情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电影 文化寻根意识 《一秒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艺谋的晚近创作
7
作者 郑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1-113,共3页
张艺谋的电影作品在中国电影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作成果。严格来说,他通过自己的电影创作勾连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与新世纪之间电影创作的沟壑,为中国电影融合西方、走向世界提供了非常值得参考的范本。近年来张艺谋的电影创作不断... 张艺谋的电影作品在中国电影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作成果。严格来说,他通过自己的电影创作勾连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与新世纪之间电影创作的沟壑,为中国电影融合西方、走向世界提供了非常值得参考的范本。近年来张艺谋的电影创作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种个人创作风格的变化,事实上也折射出了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的宏观变化,因此观察这一富有意味的创作变化也可以为当下的电影创作寻找更恰当的前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影》 《一秒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