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俗中的挣扎与沉沦——从刘震云《一地鸡毛》看知识分子的困境 被引量:2
1
作者 郭艳红 王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4-104,共1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浪潮对人们生活的冲击,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促使了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关注现实人生。以刘震云的《一地鸡毛》为代表的新写实小说,把目光转向当下知识分子的生活,注重揭示知识分子在经济浪...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浪潮对人们生活的冲击,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促使了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关注现实人生。以刘震云的《一地鸡毛》为代表的新写实小说,把目光转向当下知识分子的生活,注重揭示知识分子在经济浪潮中价值取向的失控。反映了当今知识分子的自我主体流失,并展示了知识分子在世俗中的挣扎与沉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地鸡毛》 知识分子 小林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世俗的知识分子--谈刘震云《一地鸡毛》《手机》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被引量:1
2
作者 苏桂宁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76,共6页
刘震云在《一地鸡毛》《手机》中描写了1990年代知识分子的某种生活和精神状态。这些知识分子形象具有时代的烙印,是一个时期知识分子的某种样本。他们处在特殊交替时期,是当时陷入方向选择困顿,终于融汇到世俗社会,并能够游刃有余生活... 刘震云在《一地鸡毛》《手机》中描写了1990年代知识分子的某种生活和精神状态。这些知识分子形象具有时代的烙印,是一个时期知识分子的某种样本。他们处在特殊交替时期,是当时陷入方向选择困顿,终于融汇到世俗社会,并能够游刃有余生活,甚至能够主宰社会文化发展的知识分子形象。刘震云将高高在上的人文精神与接地气的世俗生活相结合,展示了一段时期知识分子的蜕变过程,也提出了相应的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一地鸡毛》 《手机》 知识分子书写 世俗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逐与逃亡——论刘震云创作的意义及其精神困境 被引量:11
3
作者 贺仲明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3期74-81,共8页
放逐与逃亡———论刘震云创作的意义及其精神困境贺仲明一在中国这个古老而传统的乡土社会中,乡村和城市往往是以两种截然不同的面貌出现的。远离尘嚣、物质文明不发达的乡村,尽管是人们实际生活中千方百计逃离的土壤,却一直是人们... 放逐与逃亡———论刘震云创作的意义及其精神困境贺仲明一在中国这个古老而传统的乡土社会中,乡村和城市往往是以两种截然不同的面貌出现的。远离尘嚣、物质文明不发达的乡村,尽管是人们实际生活中千方百计逃离的土壤,却一直是人们精神回归的故乡。对那些出生于乡村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城市与乡村 城市文明 乡村文化 乡村社会 情感与理智 《一地鸡毛》 《故乡天下黄花》 精神困境 物质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模式与日常生活——几部“新写实”小说中的市民形象 被引量:8
4
作者 王一川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5期66-71,共6页
80—90年代,我国的文学和哲学先后都从事“日常生活批判”。二者是互为因果的:当文学以其特有的审美形象生动有力地呈现出日常生活对于人的生存的重要性时,就需要哲学来作出全面而深刻的理性反省。“新写实”小说在面向日常生活... 80—90年代,我国的文学和哲学先后都从事“日常生活批判”。二者是互为因果的:当文学以其特有的审美形象生动有力地呈现出日常生活对于人的生存的重要性时,就需要哲学来作出全面而深刻的理性反省。“新写实”小说在面向日常生活时更多地品尝到个人生存的现实的卑微性,其市民形象表现出若干鲜明的特征。面对日常生活,“新写实”呈现了理想性与现实性两种不同状况。应从中发现当今知识分子对世纪初以来的精英传统作痛切反省和对市民社会作浪漫畅想时所具有的不同价值取向及其间的冲突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批判 “新写实”小说 重复模式 都市平 重复叙述 精英人物 知识分子 市民社会 烦恼人生 《一地鸡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去青春的中国文学——当下中国文学状况的一个方面 被引量:6
5
作者 孟繁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9,共12页
中国新文学自诞生始,一直站立着一个“青春”的形象。这个“青春”是《新青年》、是“呐喊”和“彷徨”,是站在地球边放号的“天狗”;是面目一新的“大春哥”、“二黑哥”、“当红军的哥哥”;是犹疑不决的蒋纯祖;是“组织部新来的... 中国新文学自诞生始,一直站立着一个“青春”的形象。这个“青春”是《新青年》、是“呐喊”和“彷徨”,是站在地球边放号的“天狗”;是面目一新的“大春哥”、“二黑哥”、“当红军的哥哥”;是犹疑不决的蒋纯祖;是“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是梁生宝、萧长春,是林道静和欧阳海;是“回答”、“致橡树”和“一代人”,是高加林、孙少平,是返城的“知青”、平反的“右派”;是优雅的南珊、优越的李淮平;当然也是“你别无选择”和“你不可改变我”的“顽主”;同时还有“一个人的战争”,等等。九十年代以后,或者说自《一地鸡毛》的小林出现之后,当代文学的青春形象逐渐隐退以至面目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青春 《一地鸡毛》 中国新文学 《新青年》 “知青” “右派” 九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一种微弱而又消极的声音
6
作者 陈家琪 《浙江学刊》 CSSCI 1995年第5期8-10,34,共4页
坚持一种微弱而又消极的声音陈家琪陈家琪,男,1947年生,现为海南大学社科研究中心教授。这个世界在变得越来越喧嚣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沉寂。前几天看电视连续剧《一地鸡毛》时,片头的画面就给人一种这样的启示;一面是竞选、... 坚持一种微弱而又消极的声音陈家琪陈家琪,男,1947年生,现为海南大学社科研究中心教授。这个世界在变得越来越喧嚣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沉寂。前几天看电视连续剧《一地鸡毛》时,片头的画面就给人一种这样的启示;一面是竞选、战争、炮击、和谈、检阅、死亡和房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形式 话语系统 推理性 日常话语 话语空间 情与理 生命过程 罗兰·巴尔特 思想者 《一地鸡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重的轻佻 泣血的玩耍——评刘震云长篇新作《故乡相处流传》 被引量:9
7
作者 葛胜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84-86,共3页
一个敦敦实实的庄户后生——刘震云,从《塔铺》起步,经历了《新兵连》的砥砺,又带着几许欣喜几分惶恐来到了京华的一个《单位》,在《官人》们中间延口喘息,周旋挣扎,于苦心营造的窝巢里不料弄出了《一地鸡毛》。至此,他费尽周折戴上的... 一个敦敦实实的庄户后生——刘震云,从《塔铺》起步,经历了《新兵连》的砥砺,又带着几许欣喜几分惶恐来到了京华的一个《单位》,在《官人》们中间延口喘息,周旋挣扎,于苦心营造的窝巢里不料弄出了《一地鸡毛》。至此,他费尽周折戴上的儒冠上还沾着不少的高粱花子——“规矩传统、笃厚淳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毛泽东 《麦田里的守望者》 陈玉成 塞林格 “黑色幽默” 新历史小说 《一地鸡毛》 《故乡天下黄花》 加西亚·马尔克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十年代小说和它的想象方式 被引量:5
8
作者 蔡翔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6-56,共11页
九十年代小说和它的想象方式蔡翔本文系作者为《九十年代文学书系·其他作家小说卷》所作的长序,该书将由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所谓九十年代,似乎不仅仅只是一个时间概念,相反,在更多的时候,它被赋予一种强烈的文化暗示。... 九十年代小说和它的想象方式蔡翔本文系作者为《九十年代文学书系·其他作家小说卷》所作的长序,该书将由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所谓九十年代,似乎不仅仅只是一个时间概念,相反,在更多的时候,它被赋予一种强烈的文化暗示。一个通常的,甚至烙有人为痕迹的时间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十年代小说 八十年代 短篇小说 乌托邦 现代性 《一地鸡毛》 日常生活经验 知识分子 作家 《活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震云小说创作论 被引量:3
9
作者 曹书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66-69,共4页
刘震云小说创作论曹书文在新时期文坛上,刘震云无疑是一位风格独特且日益引人瞩目的青年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发展由幼稚到成熟,从写实、反讽走向近年的荒诞,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作品的取材多集中于普通平民和基层干部的日常生活及乡... 刘震云小说创作论曹书文在新时期文坛上,刘震云无疑是一位风格独特且日益引人瞩目的青年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发展由幼稚到成熟,从写实、反讽走向近年的荒诞,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作品的取材多集中于普通平民和基层干部的日常生活及乡村历史的变迁,且多透过政治文化这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小说创作论 政治文化 《一地鸡毛》 《故乡天下黄花》 作家情感 反讽 生命体验 生存困境 审美观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的历险——评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琪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4-179,共6页
《一句顶一万句》这本书的主题,简单来说就是在人人社会中,一个人想要找到另一个人说上一句知心话。任何存在者的存在寓居于词语之中。《一句顶一万句》的文本结构中存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语言系统,其中文学语言是第一层,更隐秘的系统则... 《一句顶一万句》这本书的主题,简单来说就是在人人社会中,一个人想要找到另一个人说上一句知心话。任何存在者的存在寓居于词语之中。《一句顶一万句》的文本结构中存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语言系统,其中文学语言是第一层,更隐秘的系统则是存在之维的语言。评论家在剖析刘震云的语言风格时,通常将其概括为“闲话体”“废话体”,其意旨在揭橥作家在诸多作品中惯常操持的重复、琐屑之语言样式。从文学语言的面貌来看,这部小说一方面延续了刘震云在《一地鸡毛》《一腔废话》等文本中一以贯之的语言腔调,另一方面又比以往任何一部作品更加沉稳圆熟:行文平白细碎、事无巨细,却又善于将古雅的文学典故蕴藏于现代白话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 文学语言 文学典故 现代白话 文本结构 《一地鸡毛》 闲话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表象的生存寓言——重评新写实思潮兼及90年代现实主义的命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清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6期91-96,100,共7页
一、“新写实”与传统现实主义之间的认识论基础完全不同,它不是反映论与阶级论,而是现象学;二、“新写实”是先锋写作思潮在特定情境下的变体,是观念变异与现实框定之间的互为妥协;三、新写实的内在精神受到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和... 一、“新写实”与传统现实主义之间的认识论基础完全不同,它不是反映论与阶级论,而是现象学;二、“新写实”是先锋写作思潮在特定情境下的变体,是观念变异与现实框定之间的互为妥协;三、新写实的内在精神受到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启示,并且有意通过对生存意义的空缺达到存在追问与诘疑的目的;四、90年代“现实主义的复兴”不是新写实的延展,它是先锋艺术精神式微的一个标志,相比新写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现实主义 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 先锋小说 存在主义 刘震云 形而上学性质 现象学 当代文学 《一地鸡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震云:手机的“语速”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洁 《人民论坛》 2004年第3期70-72,共3页
现代都市中,人们的空间因手机而扩大到无限,也因手机而缩小。手机作为一种具象的物品,还承担了通讯以外太多的功能。电影和小说《手机》的问世,引发了人们对“手机现象”的一思考。《手机》的编剧、作者刘震云自从1987年在人民文学上发... 现代都市中,人们的空间因手机而扩大到无限,也因手机而缩小。手机作为一种具象的物品,还承担了通讯以外太多的功能。电影和小说《手机》的问世,引发了人们对“手机现象”的一思考。《手机》的编剧、作者刘震云自从1987年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短篇小说《塔铺》,引起文坛注目。1988年之后发表中篇小说《新兵连》、《单位》、《官场》、《一地鸡毛》、《一腔废话》、《故乡面和花朵》等,以其幽默智慧、锥锥见血的独有风格,活跃文坛、影坛。听刘震云讲话,他的语速轻缓,而信息量大,就像《手机》的语言。在他静谧、幽雅的办公室,我沉浸在他的“话语世界”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 编剧 作者 刘震 作家 人物介绍 《一地鸡毛》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震云的反经验叙事
13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4-124,共1页
刘震云的反经验叙事洪治纲在《文艺报》1998年2月17日上撰文指出,《钟山》和《花城》1998年首期均以头条位置分别选载了刘震云的长篇小说《故乡面和花朵》的部分章节,从所选载的情节来看,这无疑是一部完全颠覆了人们阅读... 刘震云的反经验叙事洪治纲在《文艺报》1998年2月17日上撰文指出,《钟山》和《花城》1998年首期均以头条位置分别选载了刘震云的长篇小说《故乡面和花朵》的部分章节,从所选载的情节来看,这无疑是一部完全颠覆了人们阅读定势和期待视野的反经验之作。它不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期待视野 写实作风 审美范式 《一地鸡毛》 当代小说 人物性格 空间变换 虚构艺术 时空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刘震云新世纪小说的修辞策略
14
作者 林宁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7年第6期91-96,共6页
刘震云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预热入籍文坛以来,30余年不断呈现旺盛的小说生机与创造活力。80年代开手中篇,恰逢"新写实"之盛,《塔铺》一炮鸣响,继之以《新兵连》《头人》《单位》《官场》,至《一地鸡毛》隆重收官。90年代注力长篇... 刘震云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预热入籍文坛以来,30余年不断呈现旺盛的小说生机与创造活力。80年代开手中篇,恰逢"新写实"之盛,《塔铺》一炮鸣响,继之以《新兵连》《头人》《单位》《官场》,至《一地鸡毛》隆重收官。90年代注力长篇、间或中篇,《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温故一九四二》等返回故土乡村,或被归于"新历史主义"。进入21世纪,继续以长篇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20世纪80年代中期 修辞策略 小说 《故乡面和花朵》 《温故一九四二》 《故乡天下黄花》 《一地鸡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写实小说再论
15
作者 何凌枫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6期58-60,共3页
新写实小说再论何凌枫1985年,马原、莫言、残雪、刘索拉、徐星等携着《冈底斯的诱惑》、《透明的红萝卜》、《苍老的浮云》、《你别无选择》、《无主题变奏》,带着一股清新步入文坛,标志着新潮小说的开端。马原、残雪最具特征。... 新写实小说再论何凌枫1985年,马原、莫言、残雪、刘索拉、徐星等携着《冈底斯的诱惑》、《透明的红萝卜》、《苍老的浮云》、《你别无选择》、《无主题变奏》,带着一股清新步入文坛,标志着新潮小说的开端。马原、残雪最具特征。他们大量借鉴、吸收西方现代思潮,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写实小说 新潮小说 新体验小说 “新写实”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人大复印资料 《一地鸡毛》 新潮作家 刘震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导演莫轻涉生疏“地带”
16
作者 贾锐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5,共1页
一个时期以来,影坛不乏一些胆大导演,他们不太遵循创作规律,大概是自己熟悉的题材拍腻了、不讨好了,于是放弃轻车熟路的题材,仓促尝试自己并不擅长的题材。其结果是拍起来力不从心,拍出的片子不仅令观众失望,连自己也不怎么满意。 著名... 一个时期以来,影坛不乏一些胆大导演,他们不太遵循创作规律,大概是自己熟悉的题材拍腻了、不讨好了,于是放弃轻车熟路的题材,仓促尝试自己并不擅长的题材。其结果是拍起来力不从心,拍出的片子不仅令观众失望,连自己也不怎么满意。 著名导演张艺谋土生土长在农村,拍出了《红高粱》等一系列获国际奖的农村题材影片。而仅有一部没获国际奖的《代号美洲豹》恰恰是非农村片。当初张艺谋在拍获威尼斯国际电影大奖的《秋菊打官司》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导演 张艺谋 《一地鸡毛》 国际电影节 报告文学 国际奖 创作规律 农村题材 美洲豹 知青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视艺术美学鉴赏举隅(之一)
17
作者 李建强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8-29,共2页
光的作用 在影视艺术的鉴赏中,光影的作用不说是被人们完全遗忘,也可以说是最为人们疏略的。实际上,运用光影对人物、场景等进行加工,使之获得作品内容所要求的艺术效果,是影视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每一个镜头画面的信息传递,都依赖于... 光的作用 在影视艺术的鉴赏中,光影的作用不说是被人们完全遗忘,也可以说是最为人们疏略的。实际上,运用光影对人物、场景等进行加工,使之获得作品内容所要求的艺术效果,是影视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每一个镜头画面的信息传递,都依赖于光线的表达与传述,人们从视网膜的生理场转入形象思维的心理场,也无不是从光线上得到领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美学 弗兰西斯卡 《廊桥遗梦》 影视艺术 举隅 爱情故事 电视剧 表现手法 《一地鸡毛》 自然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