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消解孤独的两种方式——浅析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 |
马云鹤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7
|
|
|
2
|
刘震云:从《一句顶一万句》到《一日三秋》 |
孙郁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8
|
|
|
3
|
巴别塔能否重建——论《一句顶一万句》的存在主义诗学 |
王振军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
4
|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叙述方法 |
范钦林
杨静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
5
|
浓郁低调的乡土情怀——《一句顶一万句》的人文关怀 |
赵先锋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
6
|
论电影《一句顶一万句》的改编 |
李欣童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
7
|
隐喻叙事与“贱民”视角:现代中国“精神之塔”的建构与危机——重读刘震云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
万士端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7
|
|
|
8
|
语言的历险——评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
周琪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
9
|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中的“中国式孤独” |
裴慧
|
《河南农业》
|
2021 |
1
|
|
|
10
|
浅析《一句顶一万句》的悲剧意蕴 |
吴正平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
11
|
“减法”原则、叙事效果与电影改编--《一句顶一万句》小说与电影比较 |
沈嘉达
沈思涵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
12
|
延津民间“笑话”图鉴--刘震云《一日三秋》简论 |
白若凡
|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