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4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影像中的历史与民族性——评电影《一九四二》
被引量:
5
1
作者
冯果
田奥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3-208,210,共7页
本文从历史题材电影所体现的历史观及民族性方面发掘电影《一九四二》的优秀之处。冯小刚的电影作品《一九四二》虽然面临诸多质疑,但影片在利用影像展现历史和揭示民族性方面的确有可圈可点之处。本文以新历史主义的"庶民历史观&q...
本文从历史题材电影所体现的历史观及民族性方面发掘电影《一九四二》的优秀之处。冯小刚的电影作品《一九四二》虽然面临诸多质疑,但影片在利用影像展现历史和揭示民族性方面的确有可圈可点之处。本文以新历史主义的"庶民历史观"、德国文化理论家阿莱达·阿斯曼等人的文化记忆相关理论、加拿大学者诺斯洛普·弗莱的原型理论等为理论切入点分析该片的剧作因素与视听语言。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一九四二》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中国历史片传统的历史叙事观念,并借助电影这个大众艺术形式完成了一次民族历史记忆的钩沉,其所讲述的故事不仅指涉历史,亦对今天有借鉴作用,并以西方的在场无为,表明了民族性的独立。用精致的视听语言表现了宏大场面与麻木个体间的矛盾冲突,用节制的情感表达映衬了历史的悲怆苍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九四二》
历史
文化记忆
民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九四二》中的美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楠
梁佳卿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8-59,共2页
在美学思想影响下的文艺创作,无不充满了对人的关注、对人之生命价值意义的关切与肯定。电影美学是美学中最直观真实的一种,它的研究对象是表象事物。冯小刚执导的灾难电影《一九四二》以悲剧的内容和情节,来解构悲剧人物的性格内涵,从...
在美学思想影响下的文艺创作,无不充满了对人的关注、对人之生命价值意义的关切与肯定。电影美学是美学中最直观真实的一种,它的研究对象是表象事物。冯小刚执导的灾难电影《一九四二》以悲剧的内容和情节,来解构悲剧人物的性格内涵,从而在精神层面上阐释大灾大难面前人性的本质。正确认识和理解影片中的美学特征,无论对于当前中国电影的创作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给我们深刻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九四二》
人性的审美
对比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影像中国的力量与探寻“历史真实”的人文良知——论《一九四二》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旭光
宋法刚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45,共6页
《一九四二》在被遗忘和遮蔽的题材中以悲悯的情怀和艺术的力量探寻历史记忆和人文良知。它不是消费民族的"痛史"与创伤,而是在历史的全景复现中,通过叙事视角的回眸即个体与历史的对话,以及对宗教文化、政治权力、家族伦理...
《一九四二》在被遗忘和遮蔽的题材中以悲悯的情怀和艺术的力量探寻历史记忆和人文良知。它不是消费民族的"痛史"与创伤,而是在历史的全景复现中,通过叙事视角的回眸即个体与历史的对话,以及对宗教文化、政治权力、家族伦理等文化力量的反思,传达着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启蒙价值观。因此,影片的价值已经不能仅仅用票房来衡量。影片的跨媒介传播和引发的知识界的关注与议论,影片所倡导的对个体生存权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对民族灾难和"国民性"的反思,对历史真实探寻的历史观等,已经打造了一个众声喧哗的"公共文化空间"。影片对当前中国的电影文化建设、人文反思意向和文化产业生态等无疑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九四二》
历史真实
人文良知
现代性
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一九四二》中的基督教元素
被引量:
1
4
作者
郭华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49,共2页
《一九四二》以其丰富内涵和独特叙事获得热评,其人物各异、线索众多,宗教线索也在影片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基督教教义及其在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历程,通过分析传教士在这场灾难中的种种表现、信仰由坚定走向幻灭并再次回归的...
《一九四二》以其丰富内涵和独特叙事获得热评,其人物各异、线索众多,宗教线索也在影片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基督教教义及其在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历程,通过分析传教士在这场灾难中的种种表现、信仰由坚定走向幻灭并再次回归的历程以及无能为力的救赎等来探究深蕴影片中的宗教元素。通过论述可知,影片对宗教与信仰有着自身独特的理解,对于信仰问题,则流露出一种悲观的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九四二》
教士
信仰
爱
救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现《一九四二》审美经验
被引量:
1
5
作者
荆桂英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0-51,共2页
影片《一九四二》虽然描述的是河南发生饥荒逃难的故事,但它触及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痛处,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激起观众一种激烈、持久和普遍的深刻体验(心灵震撼),它的艺术感染力既鲜明又独特,足见导演冯小刚的艺...
影片《一九四二》虽然描述的是河南发生饥荒逃难的故事,但它触及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痛处,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激起观众一种激烈、持久和普遍的深刻体验(心灵震撼),它的艺术感染力既鲜明又独特,足见导演冯小刚的艺术底蕴。本文通过对影片《一九四二》再现艺术、表现艺术等手法分析,从审美心理、审美经验角度探讨这部"震撼人心"的影片,从集体无意识更深层的心理层面揭示我们民族的未来,引发人们深深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现
《一九四二》
艺术表现
审美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九四二》中的河南民间文化解读
被引量:
1
6
作者
张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0-71,共2页
从河南民间文化的角度对电影《一九四二》进行解读,无疑洞开了一扇研究的大门。影片展示了河南民间文化中的正面品格:承受苦难的坚韧忍耐、能屈能伸的生存智慧、原始本真的淳朴善良、幽默精明的乐观心态、超越时代的血性道义,同时,对此...
从河南民间文化的角度对电影《一九四二》进行解读,无疑洞开了一扇研究的大门。影片展示了河南民间文化中的正面品格:承受苦难的坚韧忍耐、能屈能伸的生存智慧、原始本真的淳朴善良、幽默精明的乐观心态、超越时代的血性道义,同时,对此种文化的负面品性——生存压迫的冷酷自私、小农滋生的狭隘盲从、浸入骨髓的男权观念、根深蒂固的权力意识、保命哲学的背叛奴性等进行了更为激烈的揭露和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九四二》
河南民间文化
正面品格
负面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一九四二》看中国灾难片的突破
被引量:
1
7
作者
刘云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4-55,共2页
近年来,地震、海啸、暴雨、干旱、火山等自然灾难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毁灭着地球。基于对人类前途命运的焦虑和工业文明理性的反思,灾难电影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的灾难片虽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但由于受现有体制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近年来,地震、海啸、暴雨、干旱、火山等自然灾难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毁灭着地球。基于对人类前途命运的焦虑和工业文明理性的反思,灾难电影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的灾难片虽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但由于受现有体制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基本上是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和赞美人性光辉的教化工具。《一九四二》通过弱化主流意识形态、平民化的叙事视角、批判性的审美方式突破中国传统灾难片的固有模式,给世人带来了一部还原历史真相、拷问世人灵魂、反思社会良知的贺岁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九四二》
冯小刚
灾难片
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存的悲剧:《一九四二》的哲理解读
被引量:
1
8
作者
张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04-106,共3页
《一九四二》所呈现的大饥荒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中的一段极为惨烈的片段,该片以深沉的历史厚重感、特定的关注视角以及令人过目难忘的场景营造等因素获得了观者的热烈回应。影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中国河南,但其悲剧意蕴却超越了时间、地域...
《一九四二》所呈现的大饥荒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中的一段极为惨烈的片段,该片以深沉的历史厚重感、特定的关注视角以及令人过目难忘的场景营造等因素获得了观者的热烈回应。影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中国河南,但其悲剧意蕴却超越了时间、地域,超越了民族、国界,因为影片所折射出来的生存悲剧问题已然上升到哲学层面,具有普适性意义。已有研究中鲜有从哲学角度进行阐释的,本文将从人类的生存悲剧性视角对其进行哲学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悲剧
《一九四二》
哲理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电影《一九四二》的叙事手法及艺术表现
9
作者
常丽平
侯晓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7-48,共2页
电影《一九四二》是一部由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改编、冯小刚导演的灾难片、历史片。冯小刚以悲怆的画面、史诗般的叙述以及高超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1942年,战争与灾荒中的河南人民所遭受的苦难,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深深...
电影《一九四二》是一部由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改编、冯小刚导演的灾难片、历史片。冯小刚以悲怆的画面、史诗般的叙述以及高超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1942年,战争与灾荒中的河南人民所遭受的苦难,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深深的内心震撼。影片对灾难中的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以冷峻的画面回顾那段惨痛的历史,让我们去反思灾难发生的深层原因,思考我们民族未来发展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九四二》
历史
叙事
艺术
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宝刀不老,风采依旧:评冯小刚新片《一九四二》
10
作者
唐卫
刘金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8-49,共2页
冯小刚新片《一九四二》依旧优秀,人性的把握非常深入,不光是描绘苦难灾民,也不忘叙述他们的可恨之处。幽默风趣的叙述和情节,证明冯小刚在不同影片类型中,仍旧保持着喜剧色彩,虽然偶有油滑,娴熟的特写,快速切换的镜头和文学语言技巧,...
冯小刚新片《一九四二》依旧优秀,人性的把握非常深入,不光是描绘苦难灾民,也不忘叙述他们的可恨之处。幽默风趣的叙述和情节,证明冯小刚在不同影片类型中,仍旧保持着喜剧色彩,虽然偶有油滑,娴熟的特写,快速切换的镜头和文学语言技巧,结合活用对比手法,增加了影片内容的深度和讽刺度,并且能克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愤青,但是隐含内容更丰富,这不光是艺术水平的高超,更有中国古典小说追求的趣味。从这些优点中,都能看出冯小刚导演仍旧是第五代导演中最出色的一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刚
《一九四二》
人性
幽默
镜头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维综观评述电影《一九四二》
11
作者
韩强
王振兴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2-83,共2页
电影《一九四二》用质朴平叙的方式,借用历史事件的艺术展现,通过多方、多角度的艺术处理,使影片更具内涵。同时,紧随时代的多元发展,面对人的课题也是重说难悬,而冯小刚却运用视听综合艺术展现的电影同观众一起探讨与人有关的重大课题...
电影《一九四二》用质朴平叙的方式,借用历史事件的艺术展现,通过多方、多角度的艺术处理,使影片更具内涵。同时,紧随时代的多元发展,面对人的课题也是重说难悬,而冯小刚却运用视听综合艺术展现的电影同观众一起探讨与人有关的重大课题,以此来使我们在这个安逸而又浮动的社会对自己、对人生甚至对社会形成思考,引起观众更多遗失的意识,增强人生最本质的东西,也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试从人的角度多方展开的方式,探讨人与人、与社会交织问题以及民族间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一九四二》
艺术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悲情中的小调侃:走近《一九四二》
12
作者
卢华国
张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5-36,共2页
散落在影片中的冯氏幽默与《一九四二》的悲情主题似乎格格不入。然而,由于主要以语言幽默形式出现且贴近生活,冯氏幽默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能够出现在与幽默无涉的影片中。《一九四二》中冯氏小幽默同样延续了冯氏幽默的贴近生活的语...
散落在影片中的冯氏幽默与《一九四二》的悲情主题似乎格格不入。然而,由于主要以语言幽默形式出现且贴近生活,冯氏幽默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能够出现在与幽默无涉的影片中。《一九四二》中冯氏小幽默同样延续了冯氏幽默的贴近生活的语言特点,但是在功能方面已有所不同,不仅是引导思考的手段,而且自身就是思考的对象。因此,影片中幽默既有冯氏幽默的一般特点,又被注入了新鲜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九四二》
冯氏幽默
“错位”感
语言幽默
“另类”幽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历史在《一九四二》中的游离
13
作者
禹秀玲
杨一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9-40,共2页
影片《一九四二》在构成第二条情节线的几个基本的历史关节点上,冯小刚抛开史实,选择更能突出矛盾的一种叙述,对国民党政权媚俗丑化,而对日本侵略者反常描摹,其原因在于:一方面通过浓的政治色彩的渲染,迎合普通民众对于国民党的一般认识...
影片《一九四二》在构成第二条情节线的几个基本的历史关节点上,冯小刚抛开史实,选择更能突出矛盾的一种叙述,对国民党政权媚俗丑化,而对日本侵略者反常描摹,其原因在于:一方面通过浓的政治色彩的渲染,迎合普通民众对于国民党的一般认识;另一方面则借日军形象挑战观众民族情感的接受底线,并以此为噱头,引发争论以达到提高票房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九四二》
艺术
史实
票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九四二》,中国电影的严肃追问
14
作者
鲁勇威
崔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3-44,共2页
在中国电影娱乐化倾向背景下,严肃的《一九四二》扑面而来。河南"吃的问题"带来了那些饥民家破人亡的事、民国政府轻视灾荒的事、美国记者深入灾区调查的事及日军残暴的事,带来了那些饥民和非饥民、地主和佃户、官员和商人、...
在中国电影娱乐化倾向背景下,严肃的《一九四二》扑面而来。河南"吃的问题"带来了那些饥民家破人亡的事、民国政府轻视灾荒的事、美国记者深入灾区调查的事及日军残暴的事,带来了那些饥民和非饥民、地主和佃户、官员和商人、国军和日军们,还带来了那些精彩的台词,发人深省,促人追问。《一九四二》表明中国电影市场和产业更加成熟,中国电影人开始思考历史,研究问题,并追逐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九四二》
饥荒
严肃
中国电影
冯小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结合《一九四二》,谈对艺术美学理解
15
作者
齐宝强
李菖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69,共2页
艺术美学不仅要研究客观事物的美,还要研究人自身的审美意识活动,《一九四二》在逃荒这一灾难背景的包装下,展现逃荒路上民众的挣扎和痛苦、希冀和愤怒;《一九四二》构建了一道灾难美学下的影像奇观。并激起观众对民族灾难的回忆,迎合...
艺术美学不仅要研究客观事物的美,还要研究人自身的审美意识活动,《一九四二》在逃荒这一灾难背景的包装下,展现逃荒路上民众的挣扎和痛苦、希冀和愤怒;《一九四二》构建了一道灾难美学下的影像奇观。并激起观众对民族灾难的回忆,迎合了观众的心理,强化了观众的美学需求。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艺术,从理论到实践,都在艺术美学研究的视野之中,这足以显示艺术美学研究对象的广阔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九四二》
艺术美学
逃荒
广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影片《一九四二》细节与语言的精准度
16
作者
史杰
宁西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81-82,共2页
历史影片《一九四二》用生动逼真的画面,以最深刻的人文精神,将1942年的河南大旱灾重新复原。为了使历史影片《一九四二》看起来更加逼真,导演冯小刚与作家刘震云除了在服装道具上下了很大的工夫,还在影片里采用了大量的河南演员作配角...
历史影片《一九四二》用生动逼真的画面,以最深刻的人文精神,将1942年的河南大旱灾重新复原。为了使历史影片《一九四二》看起来更加逼真,导演冯小刚与作家刘震云除了在服装道具上下了很大的工夫,还在影片里采用了大量的河南演员作配角,影片里的主要人物大多都采用原生态的河南方言,使影片更具有"河南味"。但因为年代久远,以及大多数演员对河南历史和民俗的陌生,影片《一九四二》里仍然有许多细节的欠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九四二》
细节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2年的《一九四二》:历史与现实的交汇
17
作者
路春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39,共4页
冯小刚导演筹备多年的影片《一九四二》在2012年贺岁档推出,引起广泛关注。本文聚焦2012年的社会语境,从受众社会心理角度分析该片遭受票房尴尬的原因,解读了影片民族影像记忆在历史与现实交汇中的意义。
关键词
冯小刚
《一九四二》
历史
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九四二》:一场悲壮的生命舞蹈
18
作者
孟丹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2-73,共2页
1942年,河南的一场旱灾,导致了上千万人的流离失所,三百万人命丧黄泉。影片《一九四二》在70年后用真实的影像提醒着人们,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惨痛的一幕。抽离一切抽象的历史概念,人们却能从这些无名氏的身上发现一种超越历史、带...
1942年,河南的一场旱灾,导致了上千万人的流离失所,三百万人命丧黄泉。影片《一九四二》在70年后用真实的影像提醒着人们,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惨痛的一幕。抽离一切抽象的历史概念,人们却能从这些无名氏的身上发现一种超越历史、带给人恒久感动的力量。那便是艰苦的岁月中,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导演所呈现出的正是这样一场关于普通人的悲壮、坚韧的生命舞蹈。本文从画面与情节两方面来探讨影片所具有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九四二》
河南饥荒
求生
生命舞蹈
电影画面
情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影片《一九四二》的悲剧性探源
19
作者
陈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6-57,共2页
《一九四二》是一部充斥着痛苦与死亡、纠结着矛盾与冲突、终结于毁灭与灾难的悲剧影片。它在展现灾民悲苦命运的同时,追本溯源,通过展现多线并行的线索和大量真实的历史细节,揭露了这场悲剧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即时代社会的悲剧、民族...
《一九四二》是一部充斥着痛苦与死亡、纠结着矛盾与冲突、终结于毁灭与灾难的悲剧影片。它在展现灾民悲苦命运的同时,追本溯源,通过展现多线并行的线索和大量真实的历史细节,揭露了这场悲剧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即时代社会的悲剧、民族性格的悲剧、人性的悲剧和信仰的悲剧,共同促成了《一九四二》的悲剧。影片用悲剧的方式,完成了对历史的追问、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是一部极具社会责任感的悲剧影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九四二》
悲剧
民族性格
人性
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九四二》跨文化解读
20
作者
吴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65,共2页
《一九四二》改编自刘震云的纪实小说《温故一九四二》,该影片主要讲述的是1942年发生于河南省的大逃荒以及在逃荒过程中百姓对生命的尊重。该影片涉及中、美、日三国对大逃荒时期河南灾民的不同看法,国民政府把士兵和政权凌驾于百姓之...
《一九四二》改编自刘震云的纪实小说《温故一九四二》,该影片主要讲述的是1942年发生于河南省的大逃荒以及在逃荒过程中百姓对生命的尊重。该影片涉及中、美、日三国对大逃荒时期河南灾民的不同看法,国民政府把士兵和政权凌驾于百姓之上,美国则希望中国政府能更加关注灾民并且实施救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日本政府则实施以华制华政策。本文试图从跨文化的角度来解读影片中不同文化的人所反映出的对灾情的不同看法及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九四二》
跨文化
灾情
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影像中的历史与民族性——评电影《一九四二》
被引量:
5
1
作者
冯果
田奥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3-208,210,共7页
文摘
本文从历史题材电影所体现的历史观及民族性方面发掘电影《一九四二》的优秀之处。冯小刚的电影作品《一九四二》虽然面临诸多质疑,但影片在利用影像展现历史和揭示民族性方面的确有可圈可点之处。本文以新历史主义的"庶民历史观"、德国文化理论家阿莱达·阿斯曼等人的文化记忆相关理论、加拿大学者诺斯洛普·弗莱的原型理论等为理论切入点分析该片的剧作因素与视听语言。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一九四二》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中国历史片传统的历史叙事观念,并借助电影这个大众艺术形式完成了一次民族历史记忆的钩沉,其所讲述的故事不仅指涉历史,亦对今天有借鉴作用,并以西方的在场无为,表明了民族性的独立。用精致的视听语言表现了宏大场面与麻木个体间的矛盾冲突,用节制的情感表达映衬了历史的悲怆苍茫。
关键词
《一九四二》
历史
文化记忆
民族性
Keywords
Back to1942 history cultural memory nationalism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九四二》中的美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楠
梁佳卿
机构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8-59,共2页
文摘
在美学思想影响下的文艺创作,无不充满了对人的关注、对人之生命价值意义的关切与肯定。电影美学是美学中最直观真实的一种,它的研究对象是表象事物。冯小刚执导的灾难电影《一九四二》以悲剧的内容和情节,来解构悲剧人物的性格内涵,从而在精神层面上阐释大灾大难面前人性的本质。正确认识和理解影片中的美学特征,无论对于当前中国电影的创作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给我们深刻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
《一九四二》
人性的审美
对比手段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影像中国的力量与探寻“历史真实”的人文良知——论《一九四二》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旭光
宋法刚
机构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45,共6页
文摘
《一九四二》在被遗忘和遮蔽的题材中以悲悯的情怀和艺术的力量探寻历史记忆和人文良知。它不是消费民族的"痛史"与创伤,而是在历史的全景复现中,通过叙事视角的回眸即个体与历史的对话,以及对宗教文化、政治权力、家族伦理等文化力量的反思,传达着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启蒙价值观。因此,影片的价值已经不能仅仅用票房来衡量。影片的跨媒介传播和引发的知识界的关注与议论,影片所倡导的对个体生存权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对民族灾难和"国民性"的反思,对历史真实探寻的历史观等,已经打造了一个众声喧哗的"公共文化空间"。影片对当前中国的电影文化建设、人文反思意向和文化产业生态等无疑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
《一九四二》
历史真实
人文良知
现代性
启蒙
Keywords
Back to 1942
humanistic conscience
cultural conscience
modernity
enlightenment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一九四二》中的基督教元素
被引量:
1
4
作者
郭华敏
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
新乡学院文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49,共2页
文摘
《一九四二》以其丰富内涵和独特叙事获得热评,其人物各异、线索众多,宗教线索也在影片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基督教教义及其在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历程,通过分析传教士在这场灾难中的种种表现、信仰由坚定走向幻灭并再次回归的历程以及无能为力的救赎等来探究深蕴影片中的宗教元素。通过论述可知,影片对宗教与信仰有着自身独特的理解,对于信仰问题,则流露出一种悲观的情绪。
关键词
《一九四二》
教士
信仰
爱
救赎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现《一九四二》审美经验
被引量:
1
5
作者
荆桂英
机构
东北电力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0-51,共2页
文摘
影片《一九四二》虽然描述的是河南发生饥荒逃难的故事,但它触及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痛处,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激起观众一种激烈、持久和普遍的深刻体验(心灵震撼),它的艺术感染力既鲜明又独特,足见导演冯小刚的艺术底蕴。本文通过对影片《一九四二》再现艺术、表现艺术等手法分析,从审美心理、审美经验角度探讨这部"震撼人心"的影片,从集体无意识更深层的心理层面揭示我们民族的未来,引发人们深深的思考。
关键词
再现
《一九四二》
艺术表现
审美经验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九四二》中的河南民间文化解读
被引量:
1
6
作者
张敏
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0-71,共2页
基金
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立项课题"大众文化背景下河南民间文学的保护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12400450498)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河南民间文学资源的现代转化研究"(项目编号:2012-QN-15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从河南民间文化的角度对电影《一九四二》进行解读,无疑洞开了一扇研究的大门。影片展示了河南民间文化中的正面品格:承受苦难的坚韧忍耐、能屈能伸的生存智慧、原始本真的淳朴善良、幽默精明的乐观心态、超越时代的血性道义,同时,对此种文化的负面品性——生存压迫的冷酷自私、小农滋生的狭隘盲从、浸入骨髓的男权观念、根深蒂固的权力意识、保命哲学的背叛奴性等进行了更为激烈的揭露和审视。
关键词
《一九四二》
河南民间文化
正面品格
负面品性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一九四二》看中国灾难片的突破
被引量:
1
7
作者
刘云霞
机构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4-55,共2页
文摘
近年来,地震、海啸、暴雨、干旱、火山等自然灾难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毁灭着地球。基于对人类前途命运的焦虑和工业文明理性的反思,灾难电影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的灾难片虽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但由于受现有体制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基本上是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和赞美人性光辉的教化工具。《一九四二》通过弱化主流意识形态、平民化的叙事视角、批判性的审美方式突破中国传统灾难片的固有模式,给世人带来了一部还原历史真相、拷问世人灵魂、反思社会良知的贺岁片。
关键词
《一九四二》
冯小刚
灾难片
突破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存的悲剧:《一九四二》的哲理解读
被引量:
1
8
作者
张莉
机构
内江师范学院党委组织部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04-106,共3页
文摘
《一九四二》所呈现的大饥荒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中的一段极为惨烈的片段,该片以深沉的历史厚重感、特定的关注视角以及令人过目难忘的场景营造等因素获得了观者的热烈回应。影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中国河南,但其悲剧意蕴却超越了时间、地域,超越了民族、国界,因为影片所折射出来的生存悲剧问题已然上升到哲学层面,具有普适性意义。已有研究中鲜有从哲学角度进行阐释的,本文将从人类的生存悲剧性视角对其进行哲学解读。
关键词
生存悲剧
《一九四二》
哲理解读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电影《一九四二》的叙事手法及艺术表现
9
作者
常丽平
侯晓华
机构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7-48,共2页
文摘
电影《一九四二》是一部由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改编、冯小刚导演的灾难片、历史片。冯小刚以悲怆的画面、史诗般的叙述以及高超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1942年,战争与灾荒中的河南人民所遭受的苦难,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深深的内心震撼。影片对灾难中的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以冷峻的画面回顾那段惨痛的历史,让我们去反思灾难发生的深层原因,思考我们民族未来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
《一九四二》
历史
叙事
艺术
表现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宝刀不老,风采依旧:评冯小刚新片《一九四二》
10
作者
唐卫
刘金龙
机构
东南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8-49,共2页
文摘
冯小刚新片《一九四二》依旧优秀,人性的把握非常深入,不光是描绘苦难灾民,也不忘叙述他们的可恨之处。幽默风趣的叙述和情节,证明冯小刚在不同影片类型中,仍旧保持着喜剧色彩,虽然偶有油滑,娴熟的特写,快速切换的镜头和文学语言技巧,结合活用对比手法,增加了影片内容的深度和讽刺度,并且能克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愤青,但是隐含内容更丰富,这不光是艺术水平的高超,更有中国古典小说追求的趣味。从这些优点中,都能看出冯小刚导演仍旧是第五代导演中最出色的一员。
关键词
冯小刚
《一九四二》
人性
幽默
镜头语言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维综观评述电影《一九四二》
11
作者
韩强
王振兴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2-83,共2页
文摘
电影《一九四二》用质朴平叙的方式,借用历史事件的艺术展现,通过多方、多角度的艺术处理,使影片更具内涵。同时,紧随时代的多元发展,面对人的课题也是重说难悬,而冯小刚却运用视听综合艺术展现的电影同观众一起探讨与人有关的重大课题,以此来使我们在这个安逸而又浮动的社会对自己、对人生甚至对社会形成思考,引起观众更多遗失的意识,增强人生最本质的东西,也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试从人的角度多方展开的方式,探讨人与人、与社会交织问题以及民族间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
电影
《一九四二》
艺术
审美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悲情中的小调侃:走近《一九四二》
12
作者
卢华国
张雅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5-36,共2页
文摘
散落在影片中的冯氏幽默与《一九四二》的悲情主题似乎格格不入。然而,由于主要以语言幽默形式出现且贴近生活,冯氏幽默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能够出现在与幽默无涉的影片中。《一九四二》中冯氏小幽默同样延续了冯氏幽默的贴近生活的语言特点,但是在功能方面已有所不同,不仅是引导思考的手段,而且自身就是思考的对象。因此,影片中幽默既有冯氏幽默的一般特点,又被注入了新鲜内容。
关键词
《一九四二》
冯氏幽默
“错位”感
语言幽默
“另类”幽默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历史在《一九四二》中的游离
13
作者
禹秀玲
杨一铎
机构
陕西科技大学外国语与传播学院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9-40,共2页
文摘
影片《一九四二》在构成第二条情节线的几个基本的历史关节点上,冯小刚抛开史实,选择更能突出矛盾的一种叙述,对国民党政权媚俗丑化,而对日本侵略者反常描摹,其原因在于:一方面通过浓的政治色彩的渲染,迎合普通民众对于国民党的一般认识;另一方面则借日军形象挑战观众民族情感的接受底线,并以此为噱头,引发争论以达到提高票房的目的。
关键词
《一九四二》
艺术
史实
票房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九四二》,中国电影的严肃追问
14
作者
鲁勇威
崔丹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3-44,共2页
文摘
在中国电影娱乐化倾向背景下,严肃的《一九四二》扑面而来。河南"吃的问题"带来了那些饥民家破人亡的事、民国政府轻视灾荒的事、美国记者深入灾区调查的事及日军残暴的事,带来了那些饥民和非饥民、地主和佃户、官员和商人、国军和日军们,还带来了那些精彩的台词,发人深省,促人追问。《一九四二》表明中国电影市场和产业更加成熟,中国电影人开始思考历史,研究问题,并追逐理想。
关键词
《一九四二》
饥荒
严肃
中国电影
冯小刚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结合《一九四二》,谈对艺术美学理解
15
作者
齐宝强
李菖春
机构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69,共2页
基金
秦皇岛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文化创意发展中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研究"(项目编号:201206226
主持人:齐宝强)
文摘
艺术美学不仅要研究客观事物的美,还要研究人自身的审美意识活动,《一九四二》在逃荒这一灾难背景的包装下,展现逃荒路上民众的挣扎和痛苦、希冀和愤怒;《一九四二》构建了一道灾难美学下的影像奇观。并激起观众对民族灾难的回忆,迎合了观众的心理,强化了观众的美学需求。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艺术,从理论到实践,都在艺术美学研究的视野之中,这足以显示艺术美学研究对象的广阔性和复杂性。
关键词
《一九四二》
艺术美学
逃荒
广阔性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影片《一九四二》细节与语言的精准度
16
作者
史杰
宁西林
机构
郑州华信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81-82,共2页
文摘
历史影片《一九四二》用生动逼真的画面,以最深刻的人文精神,将1942年的河南大旱灾重新复原。为了使历史影片《一九四二》看起来更加逼真,导演冯小刚与作家刘震云除了在服装道具上下了很大的工夫,还在影片里采用了大量的河南演员作配角,影片里的主要人物大多都采用原生态的河南方言,使影片更具有"河南味"。但因为年代久远,以及大多数演员对河南历史和民俗的陌生,影片《一九四二》里仍然有许多细节的欠缺。
关键词
《一九四二》
细节
语言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2年的《一九四二》:历史与现实的交汇
17
作者
路春艳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39,共4页
文摘
冯小刚导演筹备多年的影片《一九四二》在2012年贺岁档推出,引起广泛关注。本文聚焦2012年的社会语境,从受众社会心理角度分析该片遭受票房尴尬的原因,解读了影片民族影像记忆在历史与现实交汇中的意义。
关键词
冯小刚
《一九四二》
历史
现实
Keywords
Feng Xiaogang
Back to 1942
history
reality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九四二》:一场悲壮的生命舞蹈
18
作者
孟丹娜
机构
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2-73,共2页
文摘
1942年,河南的一场旱灾,导致了上千万人的流离失所,三百万人命丧黄泉。影片《一九四二》在70年后用真实的影像提醒着人们,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惨痛的一幕。抽离一切抽象的历史概念,人们却能从这些无名氏的身上发现一种超越历史、带给人恒久感动的力量。那便是艰苦的岁月中,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导演所呈现出的正是这样一场关于普通人的悲壮、坚韧的生命舞蹈。本文从画面与情节两方面来探讨影片所具有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
《一九四二》
河南饥荒
求生
生命舞蹈
电影画面
情节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影片《一九四二》的悲剧性探源
19
作者
陈娟
机构
河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6-57,共2页
文摘
《一九四二》是一部充斥着痛苦与死亡、纠结着矛盾与冲突、终结于毁灭与灾难的悲剧影片。它在展现灾民悲苦命运的同时,追本溯源,通过展现多线并行的线索和大量真实的历史细节,揭露了这场悲剧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即时代社会的悲剧、民族性格的悲剧、人性的悲剧和信仰的悲剧,共同促成了《一九四二》的悲剧。影片用悲剧的方式,完成了对历史的追问、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是一部极具社会责任感的悲剧影片。
关键词
《一九四二》
悲剧
民族性格
人性
信仰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九四二》跨文化解读
20
作者
吴卞
机构
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65,共2页
文摘
《一九四二》改编自刘震云的纪实小说《温故一九四二》,该影片主要讲述的是1942年发生于河南省的大逃荒以及在逃荒过程中百姓对生命的尊重。该影片涉及中、美、日三国对大逃荒时期河南灾民的不同看法,国民政府把士兵和政权凌驾于百姓之上,美国则希望中国政府能更加关注灾民并且实施救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日本政府则实施以华制华政策。本文试图从跨文化的角度来解读影片中不同文化的人所反映出的对灾情的不同看法及态度。
关键词
《一九四二》
跨文化
灾情
信仰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影像中的历史与民族性——评电影《一九四二》
冯果
田奥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九四二》中的美学特征分析
张楠
梁佳卿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影像中国的力量与探寻“历史真实”的人文良知——论《一九四二》
陈旭光
宋法刚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浅析《一九四二》中的基督教元素
郭华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再现《一九四二》审美经验
荆桂英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一九四二》中的河南民间文化解读
张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从《一九四二》看中国灾难片的突破
刘云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生存的悲剧:《一九四二》的哲理解读
张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电影《一九四二》的叙事手法及艺术表现
常丽平
侯晓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宝刀不老,风采依旧:评冯小刚新片《一九四二》
唐卫
刘金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多维综观评述电影《一九四二》
韩强
王振兴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大悲情中的小调侃:走近《一九四二》
卢华国
张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历史在《一九四二》中的游离
禹秀玲
杨一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一九四二》,中国电影的严肃追问
鲁勇威
崔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结合《一九四二》,谈对艺术美学理解
齐宝强
李菖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论影片《一九四二》细节与语言的精准度
史杰
宁西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2012年的《一九四二》:历史与现实的交汇
路春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一九四二》:一场悲壮的生命舞蹈
孟丹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影片《一九四二》的悲剧性探源
陈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一九四二》跨文化解读
吴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