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时间现代性
1
作者 戴志鹏 《海外英语》 2024年第24期210-213,共4页
詹姆斯·乔伊斯所著《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传统上被视作成长小说,一般研究认为该作品遵循线性连续的叙事时间,这类观点忽视了该作品在叙述时间上所展现的现代时间观念。《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通过“意识中的时间融合”“‘她... 詹姆斯·乔伊斯所著《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传统上被视作成长小说,一般研究认为该作品遵循线性连续的叙事时间,这类观点忽视了该作品在叙述时间上所展现的现代时间观念。《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通过“意识中的时间融合”“‘她’的重复出现“”时间空隙”等手法,表现了现代小说对时间的独特理解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斯·乔伊斯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叙事时间 现代性 创作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身体书写与民族性建构
2
作者 曹韵竹 《外文研究》 2024年第1期70-77,108,共9页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以乔伊斯的个人经验为蓝本,再现了19世纪末英帝国殖民地爱尔兰的民族困境。小说中大量的身体书写从隐喻层面和具身层面描绘了民族与个体在权力话语下的失语状态,同时也表达了乔伊斯对爱尔兰民族性建构的思考。...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以乔伊斯的个人经验为蓝本,再现了19世纪末英帝国殖民地爱尔兰的民族困境。小说中大量的身体书写从隐喻层面和具身层面描绘了民族与个体在权力话语下的失语状态,同时也表达了乔伊斯对爱尔兰民族性建构的思考。孕妇身体是多重父权话语下爱尔兰他者形象的隐喻,民族个体的身体也在帝国主义、天主教与激进民族主义等话语的规训下失去主体性。乔伊斯在该小说中呈现的身体写作美学表明,建构“身体-主体”是重获爱尔兰民族独立性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尔兰 身体隐喻 身体政治 身体写作 民族性 詹姆斯·乔伊斯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之存在主义解读
3
作者 艾桂琴 《云梦学刊》 2015年第3期95-99,共5页
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的代表作《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表现了乔伊斯的存在主义哲学观。主人公斯蒂芬·戴达罗斯"在家—在路上—艺术"的人生历程是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观"存... 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的代表作《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表现了乔伊斯的存在主义哲学观。主人公斯蒂芬·戴达罗斯"在家—在路上—艺术"的人生历程是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观"存在—此在—诗思"的准确表征。"家"是起点,"艺术"是终点,但探索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永远都是"在路上"。在经历了之前的歧路和绝路之后,斯蒂芬最终走上了艺术创作之路,即"常路",以"诗思合一"的态度来直面人生,来认识存在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在家—在路上—艺术 海德格尔 存在-此在-诗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中爱尔兰,画中乔伊斯——以《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为个案解读乔伊斯的民族主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水平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5期82-84,共3页
作为乔伊斯的半自传体小说,《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透视其民族主义思想的一面镜子。通过以《画像》作为个案,从政治、文化和宗教三个维度解读了乔伊斯的民族主义,以全新的方式诠释乔伊斯笔下的爱尔兰,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爱尔兰人乔伊斯... 作为乔伊斯的半自传体小说,《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透视其民族主义思想的一面镜子。通过以《画像》作为个案,从政治、文化和宗教三个维度解读了乔伊斯的民族主义,以全新的方式诠释乔伊斯笔下的爱尔兰,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爱尔兰人乔伊斯。可以看出,乔伊斯是一位真正的民族主义者,他的《画像》饱含了乔伊斯的爱国情结,既是一副经典的"爱尔兰堕落图",画中又暗藏了救赎爱尔兰的预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尔兰 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乔伊斯 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征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应用
5
作者 胡冬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X期33-34,共2页
象征这一艺术表现手法被大量运用于《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不仅有效地增加了作品的张力,而且还充分调动起读者的想象力,成功地表达了作家的创作意图,与此同时,也成为作家乔伊斯的一个极为伟大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象征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乔伊斯与伍尔夫的意识流创作技巧对比——以《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和《到灯塔去》为例
6
作者 刘悦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期22-24,40,共4页
詹姆斯·乔伊斯和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人物,两位作家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又有其各自独到之处,本文旨在对乔伊斯和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进行对比,以《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和《到灯塔去》为例,从内心独白、自由联... 詹姆斯·乔伊斯和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人物,两位作家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又有其各自独到之处,本文旨在对乔伊斯和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进行对比,以《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和《到灯塔去》为例,从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精神顿悟”与“重要瞬间”三个方面分析两部小说运用意识流创作技巧的异同点,既能加深读者对于作品的理解,也能从中发现乔伊斯与伍尔夫意识流作品的美学差异,更希望唤起现代人对于内心的关注,进而思考自我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到灯塔去》 内心独白 自由联想 精神顿悟 重要瞬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茫的都市流浪者——邱华栋小说中的艺术家形象 被引量:2
7
作者 袁功勇 《写作》 2005年第12期35-37,共3页
艺术家小说,指的是以艺术家作为小说主人公,刻画艺术家人生历程和灵魂的一类小说。在中外文学史上,艺术家小说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艺术家小说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如卡夫卡的《一个饥饿的艺术家》,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 艺术家小说,指的是以艺术家作为小说主人公,刻画艺术家人生历程和灵魂的一类小说。在中外文学史上,艺术家小说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艺术家小说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如卡夫卡的《一个饥饿的艺术家》,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罗曼·罗兰的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以及托马斯·曼的部分艺术家小说。这些小说都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个鲜明的艺术家形象,为文学世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在中国作家里面,以艺术家为小说主人公的作品并不多。在当代中国文坛,“新生代”代表作家邱华栋的一部分小说就是以诗人、作家、画家、歌手、行为艺术家、装置艺术家、电影演员、导演等等为主人公的小说,可以称得上艺术家小说。在这一部分小说中,邱华栋以其绚烂的笔调充沛的才情为我们描绘出了现代视野与都市景观下的一群艺术家形象,表现了时代背景下的艺术家的现实处境与精神的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都市景观 邱华栋 小说 形象 流浪者 中国作家 “新生代” 行为艺术家 主人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画像》看乔伊斯的两种创作手法
8
作者 余陈乙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35-38,共4页
詹姆斯.乔伊斯在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创新性地采用了顿悟以及意识流的写作手法。该两种手法并非简单地以传统的方式从旁观者的视觉角度来描绘人物,而是直接向读者展示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的内心所经历的种种思想及情感变... 詹姆斯.乔伊斯在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创新性地采用了顿悟以及意识流的写作手法。该两种手法并非简单地以传统的方式从旁观者的视觉角度来描绘人物,而是直接向读者展示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的内心所经历的种种思想及情感变化。鉴于《画像》中顿悟和意识流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作者更为准确地揭示了斯蒂芬隐秘的精神世界,因而有必要在此对于它们各自在作品中的具体运用以及意义作一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斯蒂芬 创作手法 顿悟 意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殖民视角下斯蒂芬·迪达勒斯的身份杂合性 被引量:2
9
作者 牟童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詹姆斯·乔伊斯的早期作品《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一部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它反映了20世纪初潜藏在爱尔兰社会的殖民话语和抵抗话语。本文详细分析了作为乔伊斯代言人的斯蒂芬·迪达勒斯的身份危机,试图管窥整个爱尔兰民族... 詹姆斯·乔伊斯的早期作品《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一部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它反映了20世纪初潜藏在爱尔兰社会的殖民话语和抵抗话语。本文详细分析了作为乔伊斯代言人的斯蒂芬·迪达勒斯的身份危机,试图管窥整个爱尔兰民族整合、重构民族身份的焦虑。借助爱德华·萨义德、霍米·巴巴、斯图亚特·霍尔等人的后殖民理论,本文观察到斯蒂芬对宗教、政治、民族运动试图构建的本质主义文化身份的拒斥。本文得出如下结论:斯蒂芬正视自己身份杂合性的内在张力,以流动、矛盾、居间的状态动摇了殖民话语的二元对立,创造新的话语空间,从而得到更多叙事、发声的可能性。在斯蒂芬寻觅身份认同的探索中,乔伊斯倾注了自己对爱尔兰问题的反思和对爱尔兰身份认同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斯·乔伊斯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殖民话语 抵抗话语 文化身份 杂合性 爱尔兰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肖像》文本的“不连贯”与主题的“连贯”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军 《外国语文》 1994年第4期14-22,共9页
詹姆斯·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是他创作中的一部过渡性作品,其主题和形式的创新为乔伊斯后期的现代派作品打下了基础。本文对小说文本的“不连贯”和它通过主题意象取得主题的“连贯”的手法进行了分析讨论,目的是揭示... 詹姆斯·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是他创作中的一部过渡性作品,其主题和形式的创新为乔伊斯后期的现代派作品打下了基础。本文对小说文本的“不连贯”和它通过主题意象取得主题的“连贯”的手法进行了分析讨论,目的是揭示小说的主题意义并说明《肖像》表现手法对乔伊斯后期作品的开拓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像》 斯蒂芬 詹姆斯·乔伊斯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都柏林人》 主题意象 审美意识 文本 民族主义 主题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师教我演戏
11
作者 盛亚人 《上海戏剧》 1983年第1期10-12,共3页
演员的工作就是创造艺术形象。这是艰苦的,也是令人神往而兴奋的工作。演员的创作道路总是在不断探索着创造形象的方法;探索如何才能掌握角色的核心,准确地体现在舞台上。作为一个青年演员,往往因为缺乏这方面的经验而苦恼。尽管我在戏... 演员的工作就是创造艺术形象。这是艰苦的,也是令人神往而兴奋的工作。演员的创作道路总是在不断探索着创造形象的方法;探索如何才能掌握角色的核心,准确地体现在舞台上。作为一个青年演员,往往因为缺乏这方面的经验而苦恼。尽管我在戏剧学院受过专业训练,到剧院也演了几个角色,但每接到新的任务时,仍有些不知所措,想用功,想演好角色,又不知从何下手。台词背熟了,但台词的意思不能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来;人物的性格特征似乎也能分析,但究竟如何体现,却又往往束手无策。而这一次我在《真情假意》中扮演的方芳和方莹这一对容貌相同,但性格、心灵又完全不同的孪生姊妹似乎有些进步,获得一些好评和鼓励(实际上我创造的这二个形象仍有许多不够准确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学院 性格特征 专业训练 创作道路 一个青年 老一辈艺术家 艺术创造 扮演者 我在 动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