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他所看不见的女人——越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创作谈 |
俞思含
|
《剧影月报》
|
2024 |
0 |
|
2
|
颠覆的叙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与小说比较 |
陈佑松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6 |
8
|
|
3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杨东英
秦学锋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4
|
文学与影视符号学表达——中美两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比较分析 |
王晓丽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5
|
陌生繁华一场梦——重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郭芮彤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6
|
商业语境下的电影美学追求——解读影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杜拉拉升职记》 |
游溪
|
《电影评介》
|
2010 |
0 |
|
7
|
后翻译研究:理论探索与运用探析——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中国的译介传播为例 |
卢晶晶
刘成科
|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
8
|
从人格结构角度分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悲情女主人公的形象 |
刘畅
|
《戏剧之家》
|
2018 |
0 |
|
9
|
戴着镣铐的舞蹈——对影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与原著的对比分析 |
刘潇
|
《写作》
|
2011 |
0 |
|
10
|
诗意的心灵遥望与倾诉——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创作技巧 |
杨理沛
|
《写作》
|
2011 |
0 |
|
11
|
女性视角中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孙杰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2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从小说到电影 |
马丽芬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3
|
跨媒介的艺术对话与文化沟通——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电影与小说的文本互动 |
傅守祥
李馨
|
《美育学刊》
|
2011 |
7
|
|
14
|
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文化差异性 |
杨艾明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5
|
他者的自我: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高明珍
|
《艺术广角》
|
2005 |
2
|
|
16
|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角色塑造——以独幕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为例 |
黄丽曦
|
《福建艺术》
|
2020 |
1
|
|
17
|
我说故我在——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叙事视角 |
李雪华
|
《戏剧之家》
|
2015 |
1
|
|
18
|
女性导演作品中的“政治”——浅析《女人四十》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杨依然
|
《电影评介》
|
2010 |
0 |
|
19
|
无声的对话——从复调理论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程琛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14 |
0 |
|
20
|
茨威格的西方犹太人身份认同——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为中心 |
王贤玉
|
《安顺学院学报》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