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浅析勃拉姆斯《e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诠释 |
陈妤薰
|
《乐器》
|
2025 |
0 |
|
2
|
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探究 |
李爱红
|
《黄河之声》
|
2024 |
0 |
|
3
|
勃拉姆斯《^#f小调钢琴奏鸣曲》分析 |
李敏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4
|
挪威传统之音,民族情结之魂——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音乐文本解读 |
张霞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5
|
探究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曲式特点 |
于红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6
|
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第三乐章创作特征分析与演奏诠释 |
檀伯才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7
|
舒伯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第一乐章曲式学分析——兼及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中奏鸣曲式的“宏观调性结构”思维 |
符方泽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8
|
贝多芬《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分析与演奏 |
张正梅
|
《音乐时空》
|
2012 |
3
|
|
9
|
试论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的大提琴演奏 |
袁博
|
《北方音乐》
|
2015 |
1
|
|
10
|
“渲染”与“点彩”——比较分析德彪西《g小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与拉威尔《G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点 |
黄奕
|
《黄河之声》
|
2011 |
2
|
|
11
|
大提琴换弦技术与人体经络——以勃拉姆斯《e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为例 |
沈沛
刘志敏
|
《当代音乐》
|
2019 |
0 |
|
12
|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
梁冬梅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21 |
0 |
|
13
|
从a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浅析莫扎特的“悲怆” |
廖颖
|
《民族音乐》
|
2010 |
0 |
|
14
|
从《c小调钢琴奏鸣曲》探析贝多芬早期创作特征 |
聂娜
|
《民族音乐》
|
2013 |
0 |
|
15
|
对贝多芬两首f小调钢琴奏鸣曲对比分析引发的思考 |
周颖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9 |
0 |
|
16
|
肖邦《b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研究 |
范晓荣
|
《黄河之声》
|
2014 |
0 |
|
17
|
浅谈舒曼《g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创作风格 |
邾佳雯
|
《音乐时空》
|
2013 |
3
|
|
18
|
勃拉姆斯《e小调第一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创作和演奏分析 |
曹琳
|
《当代音乐》
|
2019 |
4
|
|
19
|
浅谈钢琴演奏中演奏者的情感表达——以贝多芬《C小调钢琴奏鸣曲》为例 |
陈思雯
|
《戏剧之家》
|
2023 |
3
|
|
20
|
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Op.40)第一乐章音乐材料分析 |
王雪岩
王旭青
|
《美育学刊》
|
2019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