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境条件下滨海芦苇湿地C、N、P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6
1
作者 屈凡柱 孟灵 +3 位作者 付战勇 孙景宽 刘京涛 宋爱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31-1738,共8页
为阐明不同生境对黄河三角洲滨海芦苇湿地土壤和植物碳(C)氮(N)磷(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选取新生湿地和退耕湿地两种湿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和植物体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退耕芦苇湿地土壤TC... 为阐明不同生境对黄河三角洲滨海芦苇湿地土壤和植物碳(C)氮(N)磷(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选取新生湿地和退耕湿地两种湿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和植物体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退耕芦苇湿地土壤TC、TN的含量明显增加,TP的含量变化不大。2)新生湿地和退耕湿地土壤R_(C、N、P)分别为42.6:1.6:1、71.2:2.0:1,R_(NP)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3.1)和我国平均水平(5.2),土壤表现为N限制。新生湿地土壤剖面中,R_(CN)和R_(CP)变化剧烈;R_(NP)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退耕湿地土壤R_(C、N、P)值规律性较好,R_(CN)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大,R_(CP)和R_(NP)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3)新生湿地和退耕湿地中芦苇整株R_(CN)、R_(CP)和R_(NP)平均值分别为78.2、1753、22.4;67.0、1539、23.0。开垦活动可以降低芦苇植物体R_(CN)和R_(CP)值,但由于芦苇植物体本身对R_(NP)的约束性较高,对R_(NP)值的影响不大,芦苇植株R_(NP)约为23。以上结论可以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在进行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 、p化学计量特征 不同生境 滨海芦苇湿地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典型植物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季节变化 被引量:81
2
作者 王凯博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4985-4991,共7页
以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为例,分析了流域8种典型植物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化。结果发现,8种植物叶片C含量分布范围在370.2—566.9 mg/g,N含量在9.2—39.0 mg/g,P含量在0.81—2.35 mg/g,C∶N在10.5—52.9,C∶P在186.8—667.5,N... 以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为例,分析了流域8种典型植物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化。结果发现,8种植物叶片C含量分布范围在370.2—566.9 mg/g,N含量在9.2—39.0 mg/g,P含量在0.81—2.35 mg/g,C∶N在10.5—52.9,C∶P在186.8—667.5,N∶P在5.7—23.0。叶片平均C、C∶N和C∶P在5月小于7月和9月(P<0.05),而在7月和9月差异不显著;N在5月大于7月和9月(P<0.05),7月和9月差异不显著;P在7月小于5月和9月(P<0.05),5月和9月差异不显著;N∶P在9月明显小于5月和7月(P<0.05),5月和7月差异不显著。叶片C含量受季节因素影响显著,而在物种间差异不显著;叶片N、P、C∶N、C∶P、N∶P受物种和季节因素影响均显著。因此,8种植物中沙棘、黄刺梅和虎榛子采用防御性的生活史策略;刺槐、柠条和狼牙刺采用竞争性生活史策略,铁杆蒿和茭蒿的生活史策略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尽管叶片N∶P随生长季节发生明显变化,但研究区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元素未随生长季节变化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 季节变化 燕沟流域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犁天山北坡草本植物群落不同功能群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白悦莹 许仲林 徐昕亿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49,共13页
按照固氮能力和形态特征,将新疆伊犁天山北坡草本植物群落划分为禾草、杂草和豆科3个功能群,对各功能群植物叶片的N、P含量及N/P比进行比较,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对各指标与环境因子(包括气候、海拔和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分... 按照固氮能力和形态特征,将新疆伊犁天山北坡草本植物群落划分为禾草、杂草和豆科3个功能群,对各功能群植物叶片的N、P含量及N/P比进行比较,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对各指标与环境因子(包括气候、海拔和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伊犁天山北坡草本植物群落总体叶片N、P含量分别为29.02和3.21 g·kg^(-1),N/P比为10.02。3个功能群间叶片N含量差异显著(P<0.05),以豆科功能群叶片N含量最高,禾草功能群叶片N含量最低;豆科功能群和杂草功能群叶片P含量显著高于禾草功能群;豆科功能群叶片N/P比显著大于其他2个功能群。总体上看,豆科功能群叶片N含量和N/P比均最高,且P含量也较高,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均最小;而禾草功能群叶片N、P含量均最低,N/P比也较低,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均最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禾草功能群叶片N含量随年均降水量(MAP)的升高而升高,呈显著正相关;杂草功能群叶片N含量随年均温(MAT)的升高而升高,呈显著正相关,P含量则随MAP的升高而降低,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群落总体叶片P含量也随MAP的升高而降低,呈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结果表明:禾草功能群叶片N、P含量及N/P比受MAP的影响最大;杂草功能群、豆科功能群和群落总体叶片N、P含量及N/P比受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最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伊犁天山北坡草本植物群落不同功能群植物的生长均受N限制;不同功能群植物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表明各功能群的养分利用方式不同。总体上看,年均降水量、海拔和土壤全氮含量是影响新疆伊犁天山北坡3个功能群和群落总体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伊犁天山北坡 草本植物群落 功能群 N、p化学计量特征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中部祁连圆柏叶片氮、磷化学计量特征时空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放 张芬 +3 位作者 勾晓华 张军周 王延芳 牛豪阁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5-532,共8页
利用在祁连山中部4个海拔梯度带(3 170、3 220、3 320与3 420 m)并跨越整个生长季(5-9月)所采集的祁连圆柏叶片样品,系统性地研究了祁连圆柏叶片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时间(季节)和空间(海拔)变化.结果表明,祁连山中部祁连圆柏主要受N元... 利用在祁连山中部4个海拔梯度带(3 170、3 220、3 320与3 420 m)并跨越整个生长季(5-9月)所采集的祁连圆柏叶片样品,系统性地研究了祁连圆柏叶片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时间(季节)和空间(海拔)变化.结果表明,祁连山中部祁连圆柏主要受N元素的限制,叶片w(P)对w(N)∶w(P)的变化起主导作用.随着海拔升高,叶片的w(N)、w(P)极显著降低, w(N):w(P)先降后升;随着生长季的推移,叶片w(N)显著升高, w(P)与w(N)∶w(P)没有显著变化.叶片N、P特征的海拔变异系数极显著大于季节变异系数,说明具有相对的海拔变异性和季节稳定性.海拔对祁连圆柏叶片N、P特征的影响占主要作用,解释变异量可达26.50%~49.86%.季节对其影响较小,解释变异量只有6.53%~9.81%.海拔和季节的交互作用未达到显著水平.海拔变化对外界环境改变的时间尺度为年代际以上,季节变化对外界环境的改变只达到季节尺度.相对于季节尺度,外界环境对祁连圆柏N、P特征的影响主要在年代际尺度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 祁连圆柏 季节变化 海拔梯度 祁连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5
作者 程瑞梅 王娜 +2 位作者 肖文发 沈雅飞 刘泽彬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0-136,共7页
【目的】探讨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以期推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CNKI等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对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陆地植... 【目的】探讨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以期推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CNKI等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对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陆地植被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表明,C、N、P是生态化学计量学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其中N和P是陆地植被生长2种最重要的限制元素;土壤中的碳氮磷比值是评价土壤质量重要指标,从全球尺度研究发现,土壤中的碳氮磷比值基本为恒值;陆地生态系统养分限制判断研究表明,N∶P比值是植物生长养分限制的敏感性指数,常被用于确定养分限制的阈值,同时N、P含量也可用于确定养分限制类型;气候、地理、土壤等因子是陆地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中,C、N、P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因子,其比值在研究土壤质量评价、养分限制阈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限制性养分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