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元宝枫籽油工艺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蒋雨桥 赵仲恺 张文斌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5,共6页
为了得到品质优良的元宝枫籽油产品,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元宝枫籽油,以油脂萃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工艺条件,并对所得元宝枫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理化指标、甾醇和生育酚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 为了得到品质优良的元宝枫籽油产品,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元宝枫籽油,以油脂萃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工艺条件,并对所得元宝枫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理化指标、甾醇和生育酚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元宝枫籽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380~830μm(20~40目)、二氧化碳流量28 L/h、萃取温度37℃、萃取压力44 MPa、萃取时间100 min,在该条件下油脂萃取率达(98.7±0.2)%;元宝枫籽油中神经酸含量高达9.34%,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6.7%,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总甾醇和总生育酚含量分别为988.1μg/g和991.4μg/g,综合品质优于正己烷萃取和低温压榨制取的油脂。综上,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元宝枫籽油的萃取率高,产品品质优良,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提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枫籽油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脂肪酸组成 油脂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超临界CO_(2)萃取油基钻屑油相工艺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道乐 杜国勇 李绥昌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146,共6页
目的对超临界CO_(2)萃取油基钻屑中油相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的重要参数进行具体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模拟得出萃取时间、压力、温度和超临界CO_(2)流量等参数的优化数据。... 目的对超临界CO_(2)萃取油基钻屑中油相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的重要参数进行具体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模拟得出萃取时间、压力、温度和超临界CO_(2)流量等参数的优化数据。结果响应曲面分析了各变量之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基于萃取数据建立了二次多项式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实验结果,得出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温度323.15 K、时间90 min和流量25.0 L/h。结论通过具体实验数据结合响应曲面法得出了最佳萃取条件,在该条件下油类最大去除率为95.22%。利用气相色谱仪-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萃取物前后性状未发生明显变化,该方法能够更好地实现固液分离和资源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响应曲面法 萃取 油基钻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漆籽中漆蜡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韩飞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3期128-131,141,共5页
采用超声波的空化效应可破坏漆籽果皮细胞结构,加速细胞内漆蜡的溢出。本文以漆蜡提取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漆蜡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漆籽果皮的超声波预处理(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30 min、超声频率30 kHz)可... 采用超声波的空化效应可破坏漆籽果皮细胞结构,加速细胞内漆蜡的溢出。本文以漆蜡提取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漆蜡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漆籽果皮的超声波预处理(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30 min、超声频率30 kHz)可有效提高漆籽果皮中漆蜡提取率;以乙酸乙酯为夹带剂,在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120 min、萃取压力40 Pa、二氧化碳流速30 L/h的条件下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对漆籽果皮中漆蜡的提取率为41.3%;采用超声波辅助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漆蜡各指标符合《漆蜡》(GB/T 17526—2008)中食品用漆蜡质量指标的要求(除酸值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籽 漆蜡 超临界二氧化碳 超声辅助萃取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葡萄籽油的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唐韶坤 李淑芬 +1 位作者 叶春皓 田松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27,共5页
葡萄籽油中富含亚油酸和其它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传统的葡萄籽油提取方法存在着收率低和溶剂残留的问题。今基于对酿酒过程中废弃葡萄籽的开发利用,探讨了采用绿色洁净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从废弃葡萄籽... 葡萄籽油中富含亚油酸和其它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传统的葡萄籽油提取方法存在着收率低和溶剂残留的问题。今基于对酿酒过程中废弃葡萄籽的开发利用,探讨了采用绿色洁净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从废弃葡萄籽中萃取葡萄籽油的可行性,重点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用量及不同原料对葡萄籽油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萃取压力对产率的影响较温度显著,实验确定适宜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5C,萃取压力30MPa。此条件下以张裕酒厂提供的籽为原料所得产率为9.71%,同时气相色谱分析表明,葡萄籽油产品中含有72.05%的亚油酸。另外,分别以三种不同来源的葡萄籽为原料进行实验,研究显示,葡萄籽油产率随原料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产率较高者可达13.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 葡萄籽油 超临界流体萃取 分离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芹菜籽油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曾健青 张镜澄 郭振德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0-43,共4页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广东白芹菜籽进行了萃取研究。结果表明,萃取压力低于15MPa时,较重的油树脂等成分难以被萃取出来;萃取温度为308K时对萃取最有利;解析温度对萃取效率影响较小;CO2流量对萃取效率的影响比床层...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广东白芹菜籽进行了萃取研究。结果表明,萃取压力低于15MPa时,较重的油树脂等成分难以被萃取出来;萃取温度为308K时对萃取最有利;解析温度对萃取效率影响较小;CO2流量对萃取效率的影响比床层高度引起的扩散阻力的影响大得多。超临界CO2萃取所得芹菜籽油品质优越,且其中的药用有效成分(3-正丁基-4,5-二氢苯并呋喃酮)含量比水汽法所得芹菜籽油的高五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萃取 芹菜籽油 二氧化碳 植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和超临界CO_2萃取杜仲籽油工艺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麻成金 张永康 +2 位作者 马美湖 欧阳辉 黄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1-135,共5页
通过微波萃取和超临界CO2萃取杜仲籽油的正交试验,考察影响萃取效果的主要因素,寻求最佳萃取工艺条件。微波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环己烷为萃取剂,原料粉碎度40目,溶剂与物料质量比值为5.0,微波功率700W,每次微波辐射时间50s,微波累计辐... 通过微波萃取和超临界CO2萃取杜仲籽油的正交试验,考察影响萃取效果的主要因素,寻求最佳萃取工艺条件。微波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环己烷为萃取剂,原料粉碎度40目,溶剂与物料质量比值为5.0,微波功率700W,每次微波辐射时间50s,微波累计辐射8次,在此条件下油脂得率为27.07%。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70min、分离温度30℃、CO2流量25~30kg/h,原料粉碎度40目,在此条件下油脂得率27.76%。并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油脂得率和油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萃取所需时间最短,油脂得率较高;超临界CO2萃取所得杜仲籽油的品质最优,是提取优质杜仲籽油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籽油 超临界CO2萃取 微波萃取 工艺条件 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提取洛阳牡丹籽油工艺研究 被引量:76
7
作者 邓瑞雪 刘振 +3 位作者 秦琳琳 王莉 刘雪琴 刘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2-145,共4页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讨论超临界CO2萃取牡丹籽油过程中萃取温度、压力、时间及CO2的流量因素对牡丹籽油脂的萃取率及不饱和萃取液中脂肪酸的含量的影响。并采用GC-MS技术对油脂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可以萃...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讨论超临界CO2萃取牡丹籽油过程中萃取温度、压力、时间及CO2的流量因素对牡丹籽油脂的萃取率及不饱和萃取液中脂肪酸的含量的影响。并采用GC-MS技术对油脂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可以萃取牡丹籽中的油脂成分,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5h、二氧化碳流量25kg/h。此时油脂的萃取率为30.7%,萃取液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可达70.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超临界流体萃取 正交试验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FE-MD技术分离提纯玫瑰精油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韩荣伟 庄桂东 +4 位作者 安桂香 于忠娜 段元斐 张军 迟玉森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3-557,共5页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FE)萃取平阴玫瑰浸膏,用分子蒸馏技术(MD)进行精制,所得玫瑰精油呈淡黄色,质量标准达到FCC(2004),得率由传统水蒸气蒸馏法的0.03%提高到0.1%.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温度50 ...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FE)萃取平阴玫瑰浸膏,用分子蒸馏技术(MD)进行精制,所得玫瑰精油呈淡黄色,质量标准达到FCC(2004),得率由传统水蒸气蒸馏法的0.03%提高到0.1%.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温度50 ℃,CO2流量25 kg/h,萃取时间2.5 h;分子蒸馏温度为80~120 ℃;所得精油GC-MS分析,检测出63种成分,主体呈香成分为酯类物质,质量分数超过50%,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200~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油 超临界CO2萃取 分子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分子蒸馏对白术挥发油的提取分离和GC-MS分析 被引量:47
9
作者 张忠义 王鹏 +1 位作者 雷正杰 吴惠勤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1-64,共4页
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提取白术挥发油 ,然后用分子蒸馏对所得的萃取物进行精分离 ,得到蒸出物 ;超临界萃取物收率为2.42 % (w) ,分子蒸馏蒸出物收率26.3% (w) ;对超临界萃取物和分子蒸馏蒸出物分别进行GC -MS分析 ,结果超临界萃取物检测... 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提取白术挥发油 ,然后用分子蒸馏对所得的萃取物进行精分离 ,得到蒸出物 ;超临界萃取物收率为2.42 % (w) ,分子蒸馏蒸出物收率26.3% (w) ;对超临界萃取物和分子蒸馏蒸出物分别进行GC -MS分析 ,结果超临界萃取物检测出33个化合物 ,分子蒸馏蒸出物检测出27个化合物 ,主要成分均为2,7_二甲氧基_3,6_二甲基萘、γ_芹子烯、大根香叶烯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超临界萃取 分子蒸馏 白术 挥发油 提取 分离 GC-MS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法 二氧化碳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仿栗籽油超临界萃取工艺 被引量:17
10
作者 麻成金 吴竹青 +2 位作者 傅伟昌 黄群 陈功锡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96-202,共7页
以仿栗籽为萃取原料,采用响应面法(RSM)优化仿栗籽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定CO2流量为25kg/h、原料粉碎度为40目,然后选取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温度和萃取时间为影响因子,以仿栗籽油得率为响应值,应用Box-... 以仿栗籽为萃取原料,采用响应面法(RSM)优化仿栗籽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定CO2流量为25kg/h、原料粉碎度为40目,然后选取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温度和萃取时间为影响因子,以仿栗籽油得率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仿栗籽油的优化工艺条件:萃取压力31MPa、萃取温度47℃、分离温度34℃、萃取时间72min,在此优化条件下,仿栗籽油得率为48.57%。对仿栗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仿栗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为35.17%和1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栗籽油 超临界CO2萃取 工艺条件 响应面分析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南瓜籽油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任健 郑喜群 +2 位作者 杨勇 林国平 夏文水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4-36,共3页
研究了南瓜籽油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探讨了CO2流量以及萃取时间、温度、压力对南瓜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并检测了超临界萃取南瓜籽油的质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南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强30MPa、CO2流量30kg/h、萃取温度4... 研究了南瓜籽油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探讨了CO2流量以及萃取时间、温度、压力对南瓜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并检测了超临界萃取南瓜籽油的质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南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强30MPa、CO2流量30kg/h、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80min,此条件下南瓜籽油的萃取率可达95.24%,所萃取出的南瓜籽油外观为淡黄色透明油状物,香气纯正,其质量与纯精炼油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CO2 萃取 南瓜籽油 萃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茶籽油 被引量:27
12
作者 陈开勋 葛红光 姚瑞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0-33,共4页
提出了用超临界CO2萃取茶籽油的方法,考察了压力、温度对茶籽油在CO2中溶解度的影响,分析了萃取条件与油品质量的关系,并综合得到了超临界CO2萃取茶籽油的最佳萃取条件。
关键词 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 二氧化碳 茶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茶叶籽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 被引量:13
13
作者 麻成金 吴竹青 +3 位作者 黄伟 冯磊 彭忠瑾 向勇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08-113,共6页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茶叶籽油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温度、萃取时间为影响因素,以茶叶籽油得率为响应值,应用中心组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超临...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茶叶籽油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温度、萃取时间为影响因素,以茶叶籽油得率为响应值,应用中心组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茶叶籽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9MPa、萃取温度43℃、分离温度36℃、萃取时间74min,该条件下,茶叶籽油得率达26.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油 超临界CO2萃取 工艺条件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胚芽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 被引量:24
14
作者 程霜 崔庆新 冯泽静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9-33,共5页
研究了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玉米胚芽油的条件 ,着重研究了萃取压力、温度、萃取时间和CO2 流量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 ,优化了萃取工艺条件 ;萃取压力 35Mpa ,温度 50℃ ,时间 3h ,CO2 流量 34kg/h ,并利用GC/MS分析了最佳条件下萃取的玉米... 研究了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玉米胚芽油的条件 ,着重研究了萃取压力、温度、萃取时间和CO2 流量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 ,优化了萃取工艺条件 ;萃取压力 35Mpa ,温度 50℃ ,时间 3h ,CO2 流量 34kg/h ,并利用GC/MS分析了最佳条件下萃取的玉米胚芽油成分组成。并比较了超临界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萃取 玉米胚芽油 优化 工艺条件 超临界CO2 压力 温度 萃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海滨锦葵籽油的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杨庆利 禹山林 秦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3-257,共5页
为了提高海滨锦葵籽的利用价值,开发生物柴油新原料,该文以海滨锦葵籽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海滨锦葵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萃取时间等因素对油脂得率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 为了提高海滨锦葵籽的利用价值,开发生物柴油新原料,该文以海滨锦葵籽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海滨锦葵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萃取时间等因素对油脂得率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海滨锦葵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影响因素对海滨锦葵籽油得率作用的大小依次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萃取时间。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海滨锦葵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CO2流量21kg/h,萃取时间为100min,在该工艺条件下萃取3次,海滨锦葵籽油得率达到1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超临界流体 CO2 萃取 海滨锦葵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籽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 被引量:71
16
作者 易军鹏 朱文学 +1 位作者 马海乐 王易芬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4-150,共7页
以牡丹籽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提取牡丹籽油。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牡丹籽油得率的5个影响因素(筛分粒度、CO2流量、压力、温度和时间)进行考察。以油得率为响应目标,对3个主要影响因素(筛分粒度、压力和温度)运用中心复合设计法,... 以牡丹籽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提取牡丹籽油。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牡丹籽油得率的5个影响因素(筛分粒度、CO2流量、压力、温度和时间)进行考察。以油得率为响应目标,对3个主要影响因素(筛分粒度、压力和温度)运用中心复合设计法,并经响应面法优化分析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预测模型,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牡丹籽油的最佳条件为:筛分粒度60目,CO2流量20 L/h,压力35 MPa,温度45℃,时间120 min。在较优提取条件下,牡丹籽油得率可达到24.22%。GC-MS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分别为23.34%和66.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中心复合设计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制取山杏仁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赵云霞 王建中 +1 位作者 吴迪 王丰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60,63,共3页
初步确定超临界CO2萃取法制取山杏仁油的最优工艺参数:萃取压力为35MPa、温度为37℃、时间为2.0h、CO2流量为16L/h,出油率达到43.74%;冷榨法制取山杏仁油的最优工艺参数:榨取温度为45℃、萃取时间为45min,出油率为42.56%。并对两种制油... 初步确定超临界CO2萃取法制取山杏仁油的最优工艺参数:萃取压力为35MPa、温度为37℃、时间为2.0h、CO2流量为16L/h,出油率达到43.74%;冷榨法制取山杏仁油的最优工艺参数:榨取温度为45℃、萃取时间为45min,出油率为42.56%。并对两种制油方法的工艺条件、操作时间、处理量和制取的山杏仁油品质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冷榨法在制取杏仁油上具有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油品质好等优点,应得到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榨法 超临界CO2萃取法 山杏仁油 出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杏仁油的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20
18
作者 许晖 孙兰萍 +1 位作者 张斌 赵大庆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3-98,共6页
在单因素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影响杏仁油超临界CO2(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CO2)萃取的关键因素CO2流速、压力、温度和夹带剂浓度(乙醇)进行了优化探讨。结果表明... 在单因素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影响杏仁油超临界CO2(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CO2)萃取的关键因素CO2流速、压力、温度和夹带剂浓度(乙醇)进行了优化探讨。结果表明,CO2流速、压力、温度和乙醇浓度等因素对杏仁油萃取率的影响较显著,并且CO2流速和压力、压力和温度以及压力和乙醇浓度对杏仁油萃取率的交互效应影响显著。由杏仁油萃取率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可知,在CO2流速为4 g/min、压力为45 MPa、温度为60℃和乙醇浓度为3%时萃取30 min,杏仁油萃取率的最大预测值为0.371 g/g杏仁,与试验值0.408 g/g杏仁仅有10%的误差,验证试验证实了该方程的预测值与试验值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度。超临界CO2萃取的杏仁油与用己烷提取的油脂在脂肪酸组成没有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油 超临界CO2萃取 提取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籽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其脂肪酸含量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杨继红 李元瑞 蒋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5-199,共5页
以苹果籽为原料,应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投料量、原料破碎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萃取时间等对CO2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影响,并利用气相色谱分析了苹果籽油的组成及其含量。结果表明,苹果籽油的CO2超临... 以苹果籽为原料,应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投料量、原料破碎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萃取时间等对CO2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影响,并利用气相色谱分析了苹果籽油的组成及其含量。结果表明,苹果籽油的CO2超临界流体最佳萃取条件为:投料量300 g,原料破碎度0.297 mm,萃取压力35 M Pa,萃取温度30-35℃,CO2流量25 kg/h,萃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苹果籽油萃取率可达22.85%;苹果籽油中总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91.81%,其中油酸32.27%,亚油酸59.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籽油 CO2超临界流体 萃取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益智油及益智油的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红 郭祀远 +2 位作者 肖凯军 蔡妙颜 韩长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4-57,共4页
运用超临界CO2分离技术萃取益智仁中的抗氧化性物质,以l,1-二苯基-2-苦基苯肼(DPPH)清除率和过氧化值为检验指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超临界CO2萃取的益智油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40℃,15MPa下分离萃取的益智油中含有诺... 运用超临界CO2分离技术萃取益智仁中的抗氧化性物质,以l,1-二苯基-2-苦基苯肼(DPPH)清除率和过氧化值为检验指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超临界CO2萃取的益智油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40℃,15MPa下分离萃取的益智油中含有诺卡酮、益智酮A和益智酮B.不同条件萃取的益智油对花生油的抗氧化性顺序为:40℃,15MPa下的萃取油>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35℃,25MPa下的萃取油>50℃,12MPa下的萃取油>35℃,25MPa(乙醇夹带)下的萃取油.超临界CO2萃取所得的益智油对DPPH的清除率明显高于水蒸气萃取油,其中,40℃和15MPa下所得的萃取油对DPPH的清除率最高;高温萃取油对DPPH的清除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萃取 益智油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