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3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粒重基因的分布与育种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曹俊梅 周安定 +3 位作者 刘娜 哈力旦·依克热木 张新忠 刘联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4,共8页
小麦粒重是重要的产量构成因素之一,也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数量性状。为了解粒重基因在新疆小麦的分布及相关分子标记在育种上的适用性,以253份新疆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KASP(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标记进行基因型检测,并与2个... 小麦粒重是重要的产量构成因素之一,也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数量性状。为了解粒重基因在新疆小麦的分布及相关分子标记在育种上的适用性,以253份新疆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KASP(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标记进行基因型检测,并与2个年份的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粒长、粒宽等育种选择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优异等位基因TaSus1-7A-Hap1、TaCwi-A1b、TaTGW-7Aa、TaGS5-A1b、TaGS2-A1b、TaGS-D1a、TaSus2-2B-HapH、TaTGW6-A1a、TaGW2-6B-Hap3和TaSus2-2A-HapA在参试材料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00%、100%、84.98%、56.92%、51.78%、39.13%、33.20%、11.07%、3.16%和1.58%;14对等位基因在参试材料中共出现118种组合;标记GS5-2334-SNP、TaGS2-A1-239IND2、TGW7-986-SNP和GW2-6B-721SNP可应用于小麦粒重的辅助选择;被检测标记的连锁基因均与1个或1个以上育种性状显著相关;GS5-2334-SNP连锁基因TaGS5-A1对粒宽的效应达36.65%,对千粒重效应次之(27.76%),GS5-2334-SNP连锁基因TaGS5-A1对株高和穗粒重、GW2-6B-721SNP连锁基因TaGW2-6B和TGW7-986-SNP连锁基因TaTGW7对粒长、Sus2-2A-20SNP连锁基因TaSus2-2A对穗粒重、千粒重和粒宽的效应均达到10%以上。本研究结果可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小麦 粒重 KASP 基因分布 育种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董青松 胡营 +3 位作者 韦筱媚 韦树根 张占江 朱艳霞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29,共7页
为了建立肉桂种子质量分级标准,以29个产地的肉桂种子为材料,对其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种子净度、含水量、百粒重、面积、周长、长、宽、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为99.9%、33.7%、23.42 g、51.07 mm 2、27.16 mm、9.99 mm、... 为了建立肉桂种子质量分级标准,以29个产地的肉桂种子为材料,对其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种子净度、含水量、百粒重、面积、周长、长、宽、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为99.9%、33.7%、23.42 g、51.07 mm 2、27.16 mm、9.99 mm、6.77 mm、39.9%、86.3%和4.941,变异系数分别为0、2.2%、21.2%、14.3%、7.2%、7.7%、7.8%、45.1%、10.3%和14.0%。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发芽指标与形态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将29份种子聚为三类,第Ⅰ类种子发芽势低,第Ⅱ类种子发芽率高且粒重大,第Ⅲ类种子发芽速度慢且粒重大。初步建立了以净度、含水量、发芽指数和百粒重为指标的肉桂种子质量分级标准,一级种子净度≥99.0%、含水量≥32.0%、发芽指数≥5.690、百粒重≥20.90 g;二级种子净度≥99.0%、含水量≥32.0%、发芽指数≥3.960、百粒重≥20.90 g;三级种子净度≥99.0%、含水量≥32.0%、发芽指数≥3.960、百粒重≥15.5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 种子质量 发芽率 发芽势 百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矮秆小粒突变体smk56表型分析与基因初步定位
3
作者 张福彦 孙丛苇 +6 位作者 陈晓杰 王嘉欢 程仲杰 赵婉 马旭辉 张建伟 范家霖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9,共9页
利用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试验卫星“实践十号”航天诱变小麦品种周麦22获得表型稳定的矮秆小粒突变体smk56(Small kernel 56),对其表型和胚乳淀粉形态进行观察,并将smk56与野生型周麦22(WT)杂交获得F2分离群体,调查F2:3家系的株高和千粒... 利用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试验卫星“实践十号”航天诱变小麦品种周麦22获得表型稳定的矮秆小粒突变体smk56(Small kernel 56),对其表型和胚乳淀粉形态进行观察,并将smk56与野生型周麦22(WT)杂交获得F2分离群体,调查F2:3家系的株高和千粒质量,进行突变基因遗传分析,然后通过混合群体分离测序(BSA-Seq)技术、外显子捕获测序和连锁分析进行基因初步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与WT相比,突变体smk56幼苗习性、叶色、穗型、抽穗期和成熟期均无显著差异,株高极显著降低14.51%,千粒质量极显著降低21.83%,穗长、有效小穗数、穗下节长、穗粒数、粒长和粒宽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smk56的淀粉颗粒间充实度差,排列较疏松,胚乳细胞淀粉体发育差,而淀粉颗粒排列和形状与WT相比无明显差异。遗传分析结果表明,smk56突变性状受隐性单基因控制,基因突变位点初步定位于小麦6D染色体遗传图谱23.18—35.54 cM,且与gwm469标记紧密连锁,侧翼分子标记分别为cfd1与cfd132。综上,小麦突变体smk56的矮秆小粒表型可能由茎节间缩短和籽粒胚乳细胞淀粉体发育差所致,控制该性状的目标基因定位于6D染色体遗传图谱23.18—35.54 cM,遗传距离为12.36 cM,推测该区段可能存在一个新的控制小麦株高和千粒质量形成相关的重要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株高 千粒质量 smk56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能碳离子辐射的野生大豆突变群体百粒重GWAS分析
4
作者 刘秀林 赵克臻 +7 位作者 王雪扬 张丰屹 袁荣强 张春蕾 任洪雷 苗丽丽 王家军 张必弦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48,共11页
籽粒百粒重是大豆产量构成三要素之一,百粒重大小决定大豆产量并影响其商品性,百粒重也是大豆遗传改良关键性状。为进一步挖掘籽粒大小相关基因,解析籽粒大小的调控机制。利用碳离子束(Carbon Ion Beam,CIB)辐射野生大豆(ZYD7068),构建... 籽粒百粒重是大豆产量构成三要素之一,百粒重大小决定大豆产量并影响其商品性,百粒重也是大豆遗传改良关键性状。为进一步挖掘籽粒大小相关基因,解析籽粒大小的调控机制。利用碳离子束(Carbon Ion Beam,CIB)辐射野生大豆(ZYD7068),构建了200份百粒重变异丰富的野生大豆突变群体。结果表明,群体籽粒百粒重在4.37~16.74 g之间,平均值为7.13 g,突变群体百粒重较野生大豆百粒重提高了4.98倍。对200个突变体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共获得184.1亿bp的测序数据,基因组覆盖率68.10%~70.96%。突变主要是单碱基突变(SNP),其中C到T突变占突变总数的40%。对候选SNP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突变基因主要富集在Go:0009626(植物超敏反应)、Go:0034050(共生体诱导宿主程序性细胞死亡)、Go:0012501(程序性细胞死亡)、Go:0043680(丝状器)以及Go:0045087(先天免疫反应)等途径。利用全基因组测序获得的SNPs标记,采用MLM模型,对突变群体籽粒百粒重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GWAS),共检测到71个关联SNPs(-lgP>11),分别位于大豆2、3、5、6、9、10、14、16、18号染色体上,其中5、10号染色体和14号染色体以及18号染色体分别检测到9、21、9、23个SNPs,71个关联SNPs位点涉及33个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百粒重 GW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年定点小麦的籽粒质量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
5
作者 唐娜 赵博慧 +5 位作者 刘保华 程媛媛 刘庆芳 苏娟娟 张波 魏益民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0-1099,共10页
为探明日照时数、降水量、气温等气象因子对大田生产小麦千粒重、籽粒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的影响规律,以2015至2022年邢台市和邯郸市定点收获的82份济麦22、60份师栾02-1、26份鲁原502小麦籽粒为参试样品,采集对应日均气温、日照时数、... 为探明日照时数、降水量、气温等气象因子对大田生产小麦千粒重、籽粒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的影响规律,以2015至2022年邢台市和邯郸市定点收获的82份济麦22、60份师栾02-1、26份鲁原502小麦籽粒为参试样品,采集对应日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等气象因子,分析小麦千粒重、籽粒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同年份两地配对分析显示,与邯郸市相比,邢台市小麦生产的气候特点为日平均气温较低,降水量较少。邯郸市收获的济麦22、师栾02-1和鲁原502的千粒重平均值相较于邢台市显著较高或差异不显著。邯郸市收获的济麦22、师栾02-1的籽粒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平均值相较于邢台市显著较低或差异不显著。小麦千粒重与拔节至灌浆期内的降水量累计值,以及籽粒粗蛋白含量与扬花期日照时数累计值间均呈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752和-0.700。湿面筋含量与扬花至灌浆期日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关系,R值为0.757。本研究结果为气象因子在小麦籽粒品质预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千粒重 粗蛋白 湿面筋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肥后移对倒春寒下小麦主茎穗结实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兆晨 秦成磊 +5 位作者 尹鹏程 孙铭赫 徐凯琳 郑宝强 陈翔 李金才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2,共9页
为探究施磷模式对倒春寒下小麦穗部结实特性的影响,于2022-2023年选用抗倒春寒性弱的小麦品种新麦26和抗倒春寒性强的烟农19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盆栽种植的方式,利用低温光照培养箱进行倒春寒模拟试验,分析了常温+磷肥全部基施、常温+50... 为探究施磷模式对倒春寒下小麦穗部结实特性的影响,于2022-2023年选用抗倒春寒性弱的小麦品种新麦26和抗倒春寒性强的烟农19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盆栽种植的方式,利用低温光照培养箱进行倒春寒模拟试验,分析了常温+磷肥全部基施、常温+50%磷肥后移、倒春寒+磷肥全部基施和倒春寒+50%磷肥后移处理下两个小麦品种的主茎穗结实特性。结果表明,与常温相比,倒春寒显著降低了新麦26和烟农19主茎穗结实粒数和单穗重,单穗结实粒数降幅分别为25.63%和23.43%,单穗重降幅分别为26.74%和20.65%,其中两个品种下部小穗的结实粒数降幅均最大(降幅分别为40.21%和31.91%),结实粒数降幅最大的粒位分别为第3和第4粒位(降幅分别为40.00%和80.77%)。常温条件下,磷肥后移后两个品种主茎单穗重较磷肥全部基施分别提高了9.37%和19.48%,结实粒数分别提高了11.17%和8.45%,结实粒数增幅最大的小穗位分别为下部和上部小穗(增幅分别为30.93%和31.25%),烟农19千粒重显著增加(增幅12.49%)。与磷肥全部基施相比,倒春寒危害下磷肥后移显著增加两个品种的主茎穗结实粒数和单穗重,结实粒数增幅分别为22.53%和14.20%,单穗重增幅分别为25.94%和10.96%,新麦26结实粒数增幅最大的小穗位和粒位分别为下部小穗和第3粒位(分别增加了101.72%和42.86%);而烟农19结实粒数增幅最大的小穗位为上部小穗(增加73.68%)。综上所述,倒春寒会降低小麦主茎穗结实粒数和单穗重,磷肥后移可通过提高主茎穗结实粒数和单穗重减轻倒春寒对小麦穗部结实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倒春寒 磷肥后移 结实粒数 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蔗糖合酶基因TaSUS2调控籽粒淀粉合成及品质的功能研究
7
作者 吴美娟 张寅辉 +8 位作者 李元昊 刘海霞 黄以琳 李甜 刘红霞 张学勇 郝晨阳 郭杰 侯健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14-1525,共12页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持续提升其产量是育种的重要目标。提高粒重可以有效提高小麦单产,而小麦籽粒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为全面解析淀粉合成通路关键酶基因TaSUS2对籽粒淀粉合成的作用,本研究从小麦基因组中扩增了TaSUS2的全长cDNA序...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持续提升其产量是育种的重要目标。提高粒重可以有效提高小麦单产,而小麦籽粒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为全面解析淀粉合成通路关键酶基因TaSUS2对籽粒淀粉合成的作用,本研究从小麦基因组中扩增了TaSUS2的全长cDNA序列,并在科农199中对TaSUS2进行基因编辑,获得2种纯合二突材料(KO-1、KO-2)和1种纯合的三突材料(KO-3)。转基因材料表型鉴定发现,与野生型相比,TaSUS2的种子出现明显的皱缩,粒重显著下降,且籽粒胚乳中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绝对淀粉含量和A型淀粉的粒径也显著降低,表明TaSUS2影响粒重和籽粒中的淀粉合成。转录组分析发现,TaSUS2-KO-3花后21 d的籽粒中淀粉合成通路上的多个主要合成酶基因上调表达。开发TaSUS2-2A-CAPS标记并鉴定了145份重测序材料,发现TaSUS2影响淀粉含量、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及沉降值等品质性状,TaSUS2-2A-Hap-G是影响品质性状的优异单倍型。研究结果为阐析TaSUS2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也为未来小麦的高产优质分子育种提供了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SUS2 粒重 淀粉含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幼穗分化期至抽穗期高温对籽粒形态和充实的影响及其与粒重的关系
8
作者 王梦宁 谢可冉 +6 位作者 高逖 王飞 任孝俭 熊栋梁 黄见良 彭少兵 崔克辉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47-1362,共16页
以热敏感型品种两优培九(LYPJ)和晶两优华占(JLYHZ)、耐热型品种汕优63(SY63)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设置幼穗分化期至抽穗期常温和高温2种温度处理,探究幼穗分化期至抽穗期高温对穗分化期颖花和籽粒大小、灌浆期籽粒充实的影响及其与粒重... 以热敏感型品种两优培九(LYPJ)和晶两优华占(JLYHZ)、耐热型品种汕优63(SY63)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设置幼穗分化期至抽穗期常温和高温2种温度处理,探究幼穗分化期至抽穗期高温对穗分化期颖花和籽粒大小、灌浆期籽粒充实的影响及其与粒重的关系及内在机制。与常温处理相比,幼穗分化期至抽穗期高温导致LYPJ和JLYHZ的千粒重、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和产量显著降低,但对SY63无显著影响。幼穗分化期至抽穗期高温显著降低LYPJ和JLYHZ颖花和籽粒大小(长度、宽度和厚度), SY63的降幅低于热敏感品种。高温导致LYPJ颖花OsLOGL2基因表达降低、JLYHZ颖花OsCKX5基因表达增加,并显著降低两品种颖花活性细胞分裂素含量。高温对2个热敏感品种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无显著影响,显著降低收获指数,降低抽穗期至成熟期单粒增重和平均灌浆速率,对SY63则无显著影响。高温显著降低了LYPJ和JLYHZ籽粒灌浆相关基因(OsFLO2、OsFLO4和OsGIF2)表达和籽粒酸性/中性转化酶、蔗糖合成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以及LYPJ籽粒淀粉分支酶活性,对SY63无显著影响。本研究表明幼穗分化期至抽穗期高温降低了收获指数,降低了颖花内源活性细胞分裂素含量从而降低颖花和籽粒大小,也抑制了籽粒灌浆相关基因表达和相关酶活性;因此,高温导致粒重和产量下降可能是由于同化物向籽粒分配减少和库活性受到抑制,表现出高温处理的后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幼穗分化期-抽穗期高温 粒重 籽粒形态 籽粒充实 颖花细胞分裂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穗粒数QTL分析及其对千粒重多效性评价
9
作者 雍瑞 胡文静 +6 位作者 吴迪 汪尊杰 李东升 赵蝶 尤俊超 肖永贵 王春平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323,共12页
小麦穗粒数是典型的数量性状,与小麦产量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挖掘小麦穗粒数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本研究以扬麦4号/偃展1号衍生的151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 RIL)(F10)为材料,利用小麦55K单核... 小麦穗粒数是典型的数量性状,与小麦产量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挖掘小麦穗粒数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本研究以扬麦4号/偃展1号衍生的151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 RIL)(F10)为材料,利用小麦55K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基因芯片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结合3年4个环境的表型数据对穗粒数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在染色体4A、5A和5B上共检测到3个与穗粒数相关的QTL。其中,QGns.yaas-4A和QGns.yaas-5B在2个环境中均能被检测到,增加穗粒数的效应都来源于扬麦4号,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1.50%~13.27%和5.59%~10.99%,物理区间分别为703.41~710.25 Mb和77.62~365.60 Mb;QGns.yaas-5A在4个环境中被检测到,增加穗粒数的效应来源于偃展1号,表型贡献率为8.99%~11.13%,物理区间为495.34~512.39Mb。分析定位结果发现,QGns.yaas-5A增加穗粒数的等位变异(YZ1等位变异)和QGns.yaas-5B上的增加穗粒数的等位变异(YM4等位变异)可显著增加千粒重,分别增效3.50%(P<0.05)和4.45%(P<0.01)。开发了QGns.yaas-4A、QGns.yaas-5A和QGns.yaas-5B的KASP (Kompetitive Allele-Specific PCR)标记,在自然群体中验证表明,聚合3个增加穗粒数等位变异的位点具有显著的加性效应,可增加13.75%的穗粒数。该研究结果为小麦穗粒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粒数 千粒重 QTL作图 KAS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粒型与粒重相关性状QTL定位及调控基因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芥杉 马孜煦 +3 位作者 李永生 周玉乾 周香艳 周文期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9-809,共11页
玉米作为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综述了玉米粒型和粒重相关性状QTL定位,玉米粒型和粒重关键调控基因及其作用机制,玉米籽粒大小调控网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挖掘提高粒重和优... 玉米作为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综述了玉米粒型和粒重相关性状QTL定位,玉米粒型和粒重关键调控基因及其作用机制,玉米籽粒大小调控网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挖掘提高粒重和优化粒型的潜力基因,为玉米粒型改良提供基因资源,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粒型 粒重 QTL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特大粒材料lg1和lg2粒形基因的功能变异位点分析
11
作者 汪欲鹏 杜一帆 +4 位作者 陈慧珍 王智权 李昕雨 邓梓阳 吴自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水稻的粒长、粒宽和千粒质量是重要的品质与产量性状,特殊粒形材料的研究可为水稻品种粒形的遗传改良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方法】以常规粳稻品种日本晴和籼稻品种黄华占为参考,对2个水稻特大粒材料lg1和lg2基因组中9个粒形主... 【目的】水稻的粒长、粒宽和千粒质量是重要的品质与产量性状,特殊粒形材料的研究可为水稻品种粒形的遗传改良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方法】以常规粳稻品种日本晴和籼稻品种黄华占为参考,对2个水稻特大粒材料lg1和lg2基因组中9个粒形主效基因(qGL3、GS3、qLGY3、GS9、GW2、GW5、GW8、TGW3、TGW6)的功能变异位点进行了分析。【结果】与日本晴相比,lg1和lg2中粒长基因GS3和粒宽基因GW2分别在编码区第165位和第382位发生单碱基替换,其中突变分别导致了GS3翻译提前终止和GW2功能减弱,而GW8在5'非翻译区存在10 bp的插入,导致其功能减弱;此外,lg2中qLGY3发生了31 bp的缺失,导致其编码区发生了移码,其他粒形基因没有检测到功能发生明显变化的变异。与黄华占相比,在lg1和lg2中除检测到GW2和qLGY3的功能变异位点外,还在2个材料的GW5编码区上游检测到了950 bp的片段缺失。【结论】lg1基因组聚合了GS3、GW2、GW5、GW8的功能缺失或减弱的变异位点,lg2基因组中聚合了GS3、GW2、GW5、GW8、qLGY3的功能缺失或减弱的变异位点,研究结果为粒形基因的遗传互作及特大粒材料lg1和lg2粒形形成的机制解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形 千粒质量 大粒材料 粒形基因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OsNF-YC10自然变异及其与谷粒宽度的相关性
12
作者 陈嘉乐 于清涛 +6 位作者 郑琛凡 汪庆 谭瑗瑗 陈百翠 李承欣 蒋萌 舒庆尧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2-562,共11页
【目的】水稻谷粒宽度是粒型和粒重的重要决定因子,可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外观品质。迄今已发现大量基因突变可影响粒宽,但因突变存在其他显著负效应,真正具有育种价值的基因不多,挖掘新的粒宽基因特别是对品质和产量没有负效应的自然变... 【目的】水稻谷粒宽度是粒型和粒重的重要决定因子,可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外观品质。迄今已发现大量基因突变可影响粒宽,但因突变存在其他显著负效应,真正具有育种价值的基因不多,挖掘新的粒宽基因特别是对品质和产量没有负效应的自然变异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小粒型籼稻(DR610)和大粒型粳稻(哈粳稻7号,HG7)的F_(2)群体极端粒重个体的QTL-seq和已知影响粒型基因的联合分析,发现DR610的OsNF-YC10存在一个无义突变,这可能是其谷粒比HG7窄的原因。为探明Os NF-YC10变异与水稻粒宽的关系,我们对4000余份水稻种质中该基因的自然变异类型及其与粒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Os NF-YC10存在10种主要的单倍型,其中,以HG7为代表的单倍型(Hap1)为粳稻中的高频单倍型(1464/1509);以DR610为代表的单倍型(Hap5)在第1048位核苷酸发生了一个C(Hap^(C))→T(Hap^(T))的无义突变,Hap^(C)型品种的粒宽(3.036 mm,n=1596)显著大于Hap^(T)型品种的粒宽(2.938 mm,n=309),表明该基因的自然变异显著影响水稻粒宽。进一步分析发现,Hap1和Hap5单倍型存在明显的籼粳分化,后者主要分布在低纬度地区。最后,利用四引物ARMS-PCR,开发了一个区分C→T变异的分子标记,可用于粒型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论】本研究确定了OsNF-YC10的自然变异及其单倍型与粒宽的相关性,为粒宽的设计育种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型 粒宽 千粒重 QTL-seq 基因分型 四引物ARMS-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牛只异常毛色识别算法
13
作者 杜广振 房建东 +1 位作者 王秀玲 赵于东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2-689,共8页
针对通过毛色特征来判断牛只健康状态时,现有技术存在模型参数大和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牛只异常毛色识别算法。采用改进YOLOv5模型的方法对牛只异常毛色进行分类识别,更换GhostNet骨干网络,使模型更加轻量化... 针对通过毛色特征来判断牛只健康状态时,现有技术存在模型参数大和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牛只异常毛色识别算法。采用改进YOLOv5模型的方法对牛只异常毛色进行分类识别,更换GhostNet骨干网络,使模型更加轻量化;添加Biformer注意力机制,更换Bi-FPN颈部网络,更换EIoU损失函数,提高模型对不同种类毛色识别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网络的平均准确度为94.6%,相比原始YOLOv5模型提高7.1%,参数量减少22.9%,模型更加轻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 智慧养殖 特征融合 注意力机制 细粒度 轻量化 动物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GW2-A1过表达小麦种质的创制及表型分析
14
作者 张浩然 刘晓莹 +6 位作者 周峰龙 许明晨 郭争争 程佳雨 张坤普 王道文 师翠兰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构建TaGW2-A1基因过表达载体并转化小麦,鉴定并筛选T_(2)纯合株系,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试验分析TaGW2-A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质表达情况,结合烟草瞬时表达和细胞组分分离试验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并对转基因纯合株系进行表型... 构建TaGW2-A1基因过表达载体并转化小麦,鉴定并筛选T_(2)纯合株系,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试验分析TaGW2-A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质表达情况,结合烟草瞬时表达和细胞组分分离试验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并对转基因纯合株系进行表型分析,为深入解析TaGW2调控网络奠定基础,并为小麦高产优质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基因资源。结果表明,成功构建TaGW2-A1基因过表达载体,转化小麦后获得阳性转基因植株,并在T_(2)筛选获得纯合转基因株系。TaGW2-A1基因表达水平在转基因纯合株系叶片和籽粒中较高,但仅在籽粒中检测到TaGW2-A1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TaGW2-A1蛋白主要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行使功能。表型分析结果表明,TaGW2-A1基因过表达显著降低株高、粒长、粒宽、千粒质量和单株产量,而对穗粒数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GW2-A1 小麦 千粒质量 粒宽 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激发与层级标签的野生菌图像分类
15
作者 龙朝勋 李俊仪 +3 位作者 李向阳 李海燕 李红松 余鹏飞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949,共9页
为利用生物学多层级类别正确鉴别野生菌种类,提出一种多层级标签的分类网络。引入高效通道注意力(ECA)构建多激发模块,提取并融合多种判别性特征。推广条件概率权重矩阵并以决策融合构建多层级分类器(MHC),实现更广泛的逐层级监督与引... 为利用生物学多层级类别正确鉴别野生菌种类,提出一种多层级标签的分类网络。引入高效通道注意力(ECA)构建多激发模块,提取并融合多种判别性特征。推广条件概率权重矩阵并以决策融合构建多层级分类器(MHC),实现更广泛的逐层级监督与引导。基于准确率动态加权各层级损失项,调整训练侧重点,舍弃KL散度正则项,规避对交叉熵损失的干扰。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在“种”层级上Top1准确率可达98.17%,识别为可食用的有毒样本的比例(风险指数)达到最低水平,为3.64‰。t-SNE可视化显示,提取的特征的类内聚集性和类间可分离性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菌 层级标签 细粒度分类 决策融合 动态加权 KL散度 风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个种源地葛萝槭种子千粒重和含水率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王鑫 王东洪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114-116,共3页
为研究不同种源地葛萝槭种子千粒重和含水率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检测13个种源地葛萝槭种子千粒重和含水率,运用差异性分析和相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3个种源地葛萝槭种子的千粒重总平均值为22.510 g,种子的平均含水率为10.9834%,经LSD和... 为研究不同种源地葛萝槭种子千粒重和含水率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检测13个种源地葛萝槭种子千粒重和含水率,运用差异性分析和相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3个种源地葛萝槭种子的千粒重总平均值为22.510 g,种子的平均含水率为10.9834%,经LSD和事后多重比较可知不同种源地葛萝槭种子千粒重,种源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葛萝槭种子的千粒重和含水率呈显性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萝槭 种源地 千粒重 含水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千粒重小麦种质资源筛选及其骨干亲本分析
17
作者 甄士聪 赵永涛 +2 位作者 张中州 袁谦 望俊森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4,共4页
种质资源对小麦生产和育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筛选高千粒重小麦种质资源并对其骨干亲本进行分析,以期为育种者选育高千粒重小麦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统计125份小麦品种2019—2022年的千粒重,对千粒重大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分为四类,... 种质资源对小麦生产和育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筛选高千粒重小麦种质资源并对其骨干亲本进行分析,以期为育种者选育高千粒重小麦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统计125份小麦品种2019—2022年的千粒重,对千粒重大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分为四类,其中第三类(42~53.33 g)和第四类(55.33~58.33 g)共计50份千粒重较高,最为稳定。对这50份高千粒重小麦品种进行骨干亲本分析。前5位骨干亲本为郑麦366,周麦16,矮抗58,周麦18、济麦22和954072并列、济91102。因此为选育出籽粒性状优良丰产的小麦品种,将筛选出高千粒重小麦种质与骨干亲本互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千粒重 资源筛选 骨干亲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小麦籽粒容重稳定性的影响
18
作者 乔胜秋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4期83-85,共3页
[目的]明确该批小麦品种籽粒容重的稳定性,以期为筛选适宜安徽省淮北麦区推广应用的高容重小麦品种提供基础材料。[方法]以安徽省推广应用的30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种植于怀远县、阜南县、颍东区和涡阳县4个试点,研究小麦基因型与... [目的]明确该批小麦品种籽粒容重的稳定性,以期为筛选适宜安徽省淮北麦区推广应用的高容重小麦品种提供基础材料。[方法]以安徽省推广应用的30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种植于怀远县、阜南县、颍东区和涡阳县4个试点,研究小麦基因型与环境及其互作对小麦籽粒容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30个小麦品种的籽粒容重基因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4点籽粒容重的均值≥790 g/L的品种有14个,占比46.7%。4个试点中籽粒容重都≥790 g/L的品种只有1个,为烟农19;3个试点籽粒容重都≥790 g/L的品种有5个,占比16.67%,分别为皖垦麦0622、瑞华麦618、百农207、涡麦9号和荃麦725。地点间籽粒容重变异系数<5.0%的品种有25个,≤3.5%的品种有15个。百农207和烟农19这2个品种籽粒容重地点间变异系数小,且籽粒容重≥790 g/L。[结论]30个小麦品种中,平均籽粒容重≥790 g/L且地点间变异系数≤3.5%的品种是烟农19、百农207、淮麦44、华成3366、皖垦麦0622、荃麦725、徐农029、瑞华麦618、龙科091和涡麦9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容重 基因型 环境 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测评
19
作者 郭程程 崔茂森 《农业工程》 2025年第6期166-172,共7页
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基于新发展理念,兼顾国家粮食安全与推动实现农业现代化来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特征,从生产保障、产业体系、科技创新、绿色生态和效益共享5个维度构建粮食产业... 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基于新发展理念,兼顾国家粮食安全与推动实现农业现代化来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特征,从生产保障、产业体系、科技创新、绿色生态和效益共享5个维度构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得出各指标权重,并在此基础上评估2015—2021年山东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结果表明,这7年山东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山东省在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成效显著;从具体指标看,仍存在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不足、抵抗外部冲击能力弱等许多制约山东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业 高质量发展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产空间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20
作者 邵阳 杨忍 安悦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65-277,共13页
探究不同农业区粮食生产空间演化过程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有利于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和农业资源要素配置的优化调整,并为保障粮食安全及差异化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利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变化率、空间统计分析与热点探测揭示中国粮食生... 探究不同农业区粮食生产空间演化过程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有利于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和农业资源要素配置的优化调整,并为保障粮食安全及差异化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利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变化率、空间统计分析与热点探测揭示中国粮食生产空间演变的区域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定量识别粮食生产空间演变区域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9年,三大粮食产区主粮单产与种植均呈增长态势,其中主产区单产最高,而产销平衡区有近40%的最大增幅。水稻种植占比最大,主要分布于南部农业区;小麦、玉米与玉米—小麦种植则集中于北部农业区,玉米种植增幅最大达68.16%,小麦与玉米—小麦种植则分别出现长期缩减与扩张。2)粮食生产空间内部转换以黄淮海平原区小麦向玉米—小麦种植转变为主导;外部转换的主要特征是东部粮食主产区和南部产销平衡区其他耕地、森林与草地向粮食用地的大规模转入导致粮食生产空间扩张;西部粮食产销平衡区的转换程度持续较低,而东部粮食主产区和南部产销平衡区的转换程度均处于较高状态。3)农民人均非农收入、非农产业占比、土地城镇化率、劳均农业机械动力、坡度和年均气温是中国粮食生产空间演变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农产品价格、乡村非农劳动力、土壤侵蚀度和年均日照时长是重要因素。4)政策制度的引导与空间保护、产业与劳动力非农化以及地形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复合约束是粮食生产空间演变区域分异的主要影响机制。中国粮食生产空间演变的区域分异特征明显,未来应通过农业技术、管理模式创新与差异化政策优化调整粮食生产的资源配置与空间布局,促进粮食高质高效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空间转换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区域分异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