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5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G沉默的诱因、后果与治理 被引量:3
1
作者 肖红军 丁凤茹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45,共12页
ESG沉默(ESG hushing)是一种ESG异化现象,具有故意回避或减少ESG承诺和行动的表现,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学术界对ESG沉默的关注比较缺乏,现有大量研究多集中于绿色沉默,未能充分揭示ESG沉默的概念界定、驱动机制、... ESG沉默(ESG hushing)是一种ESG异化现象,具有故意回避或减少ESG承诺和行动的表现,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学术界对ESG沉默的关注比较缺乏,现有大量研究多集中于绿色沉默,未能充分揭示ESG沉默的概念界定、驱动机制、影响效应以及治理策略。从ESG沉默的概念界定出发,明确其本质是企业ESG战略连续体的组成部分,主要表现是回避或减少ESG目标承诺、实际行动和绩效沟通。基于“驱动因素—影响效应—治理策略”的逻辑,对ESG沉默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构建ISV模型,将ESG沉默的驱动机制归纳为制度压力、主动性战略和管理者价值认知3个核心因素。进一步地,探讨了ESG沉默对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ESG生态的发展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最后,基于企业ESG行为的完整过程,提出政府、企业和第三方主体协同治理的治理策略,旨在提升企业ESG实践的积极性和沟通的一致性。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ESG沉默的理解,完善相关治理理论,为推动全球ESG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沉默 ESG战略 ESG实践 异化现象 信息披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船闸用新型先导插装式平衡阀性能分析研究
2
作者 杨国来 李文庭 +1 位作者 曹文斌 曹川川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66-172,共7页
长江船闸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水利工程,其永久船闸一闸首人字门液压启闭机运行时受到很大的外负载,当淹没深度为35 m时,人字门开门用平衡阀无法保持系统速度稳定,系统油缸会出现爬行和关终飘逸现象。针对此问题,按照外负载1∶50设计一款新... 长江船闸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水利工程,其永久船闸一闸首人字门液压启闭机运行时受到很大的外负载,当淹没深度为35 m时,人字门开门用平衡阀无法保持系统速度稳定,系统油缸会出现爬行和关终飘逸现象。针对此问题,按照外负载1∶50设计一款新型先导插装式平衡阀,搭建了新型先导插装式平衡阀及液压启闭机系统的AMESim模型,通过模拟仿真研究了新型先导插装式平衡阀的静态特性与外负载抗干扰能力。结果表明:新型先导插装式平衡阀具有流量大、压降低等特点,且其动态特性较好,能够适应外负载的变化,对外负载不敏感,基本与速度无关。液压启闭机在交变外负载下未出现液压缸爬行现象和人字门关终漂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先导插装式平衡阀 动态特性 AMESim模型 爬行现象 漂移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土剪切应力-位移关系曲线峰值后区特性试验研究
3
作者 王亮亮 田建胜 +4 位作者 朱前龙 杨默涵 马超智 柳志军 刘泽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2,共7页
剪切应力-位移关系峰值后区发展特性是复活型滑坡和季节性滑坡剪切带强度参数合理选择与坡体稳定处治的关键问题。以江苏新沂地区粉土为研究对象,制备不同初始密实、湿度状态的土体试样,通过大变形剪切试验研究初始压实系数、含水率、... 剪切应力-位移关系峰值后区发展特性是复活型滑坡和季节性滑坡剪切带强度参数合理选择与坡体稳定处治的关键问题。以江苏新沂地区粉土为研究对象,制备不同初始密实、湿度状态的土体试样,通过大变形剪切试验研究初始压实系数、含水率、法向约束荷载对粉土剪切应力-位移关系曲线峰值后区形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低法向约束荷载条件下(25、50 kPa),粉土剪切峰值后区存在“二次硬化”现象,且“二次硬化”趋势随压实系数增加而增强,随初始含水率增加而减弱;“二次硬化”阶段内粉土摩擦角由残余强度阶段的3.4°增长至4.35°,黏聚力由残余强度阶段的2.643 kPa提升至8.135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 剪切应力-位移关系 二次硬化现象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油液滴撞击对液膜厚度和温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张卫正 余云乐 +3 位作者 靳爽 颜杰 原彦鹏 麻浩宇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0-470,共11页
为了分析柴油机冷起动时液相燃油撞壁后快速形成沉积油膜的厚度和温度的耦合影响,了解燃油与沉积油膜间的作用过程,通过搭建光学实验系统对燃油液滴撞击后油膜量纲一的厚度(0.01≤H^(*)≤11.43)和温度(253 K≤T≤373 K)的影响开展研究.... 为了分析柴油机冷起动时液相燃油撞壁后快速形成沉积油膜的厚度和温度的耦合影响,了解燃油与沉积油膜间的作用过程,通过搭建光学实验系统对燃油液滴撞击后油膜量纲一的厚度(0.01≤H^(*)≤11.43)和温度(253 K≤T≤373 K)的影响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燃油液滴撞击油膜后的动态特性受油膜厚度的影响显著.H^(*)<0.16时,出现环状飞溅现象;0.16≤H^(*)<1时,出现指状飞溅与延迟飞溅现象;H^(*)≥1时,则出现射流飞溅现象.飞溅模式随油膜温度上升而更易从延迟飞溅转化为环状飞溅或射流飞溅,且飞溅阈值下降.液冠结构的稳定性因油膜厚度增加和油膜温度降低而增强是导致飞溅模式转变的主要原因.对于大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液冠-弹坑-射流现象分析发现,由于能量转化差异,液冠高度随油池深度增加而减小,但随油池温度增加而明显增大.弹坑深度随油池深度和池温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撞击 油膜厚度 油膜温度 飞溅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的遮蔽:敦煌文献早期流散过程中部分史事杂考
5
作者 潘晟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43,160,共11页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些人物与事件会被有意或无意地遮蔽,这在敦煌文献的早期流散过程中表现得较为显著。例如,斯坦因攫取敦煌文献早于伯希和,但其被国人知晓要晚得多。又如1907年5月升允阻止斯坦因敦煌考古的电文,1912年8月前拍摄敦煌...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些人物与事件会被有意或无意地遮蔽,这在敦煌文献的早期流散过程中表现得较为显著。例如,斯坦因攫取敦煌文献早于伯希和,但其被国人知晓要晚得多。又如1907年5月升允阻止斯坦因敦煌考古的电文,1912年8月前拍摄敦煌石窟遗迹的恩裕如,以及1921年参观俄藏敦煌文献的“天我”等。这些在敦煌学学术史上看似细枝末节的边缘人与事被历史消音的原因,一方面是其所处时代对敦煌石室文献价值与意义的理解与认知局限所致,另一方面也与相关当事人的曲意遮蔽有关,或者是当事人与敦煌学关系较为疏离,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 传播 遮蔽 消音 敦煌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T-RSA的小d_(p),d_(q)实际攻击研究
6
作者 李强 郑群雄 戚文峰 《密码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4-626,共23页
CRT-RSA是由Quisquater和Couvreur于1982年提出的RSA变种,广泛应用于数据加密、数字签名、协议、身份认证等领域.小d_(p),d_(q)攻击是分析CRT-RSA应用安全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其目前最好的理论攻击结果是2019年由Takayasu、Lu和Peng给出的... CRT-RSA是由Quisquater和Couvreur于1982年提出的RSA变种,广泛应用于数据加密、数字签名、协议、身份认证等领域.小d_(p),d_(q)攻击是分析CRT-RSA应用安全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其目前最好的理论攻击结果是2019年由Takayasu、Lu和Peng给出的d_(p),d_(q)<N^(0.122),其中N为模数.然而,由于格基约化算法在高维格中约化效率和输出格基质量的下降,实际攻击很难达到该理论界.目前已知最好的实际攻击结果为d_(p),d_(q)≤N^(0.062)(N为1000 bits)和d_(p),d_(q)≤N^(0.0645)(N为2000 bits),与理论界尚有不小的差距.本文在Takayasu等人攻击的基础上,探索CRT-RSA小dp,dq攻击的实际可攻击上界以及如何在实际攻击中进一步提升该攻击上界.第一,对2019年Takayasu等人的格(简记为TLP2019格)进行优化,在确保TLP2019格仍为方阵的条件下去掉了两个unhelpful多项式,使得TLP2019格降低了两维.第二,针对当前缺乏CRT-RSA小d_(p),d_(q)实际可攻击上界的有效估计方法这一现状,结合实验中发现的TLP2019格约化输出的前三向量长度远远小于随机格中最短向量长度这一事实,给出了一种基于参数拟合的可攻击上界的估计方法,其估计结果与实验结果很好地吻合.第三,根据实验中与RSA小解密指数实际攻击类似的“多值现象”,提出了基于二分搜索的小d_(p),d_(q)实际攻击方法,提升了实际可攻击的上界.具体而言,对于模数1000 bits和2000 bits的CRT-RSA,在两周内分别实现了d_(p),d_(q)≤N^(0.067)和d_(p),d_(q)≤N^(0.0665)的实际攻击;对于某些特殊情形,甚至能够能将实际可攻击上界提升至N^(0.07)以上.相信本文的实际攻击探索能为后续CRT-RSA的小d_(p),d_(q)攻击研究带来启发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RSA 小d_(p) d_(q)攻击 实际攻击 高比特猜测 多值现象 二分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社会责任的“海水稻渗透现象”主线式情境教学实践
7
作者 仇敬运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4,共3页
以“渗透现象”一节教学为例,在“海水稻”这一主线真情境中,学生经历“起境、承境、转境、合境”等情境的变化。在问题生成、任务驱动下,积极地进行了科学实验探索,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科学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
关键词 社会责任 海水稻 主线式情境 渗透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安全教育融入中学生物学教学的纲领、谱系与模式
8
作者 邱心玫 孔艺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共4页
随着全球安全形势的日益复杂和多变,国家安全教育的普及显得尤为重要。依据国家安全教育融入中学生物学教学的精神,全面梳理和分析国家安全教育融入中学生物学教学的知识谱系,提出了“全景跨域元教学”模式,倡导通过培养全景立体视角、... 随着全球安全形势的日益复杂和多变,国家安全教育的普及显得尤为重要。依据国家安全教育融入中学生物学教学的精神,全面梳理和分析国家安全教育融入中学生物学教学的知识谱系,提出了“全景跨域元教学”模式,倡导通过培养全景立体视角、践行现象式学习和扎根“术语-概念”的三大教学路径,全面提升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学科核心素养和跨学科整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现象式学习 术语-概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载速率下花岗岩多期应力记忆方向独立性试验研究
9
作者 马春德 康子豪 +2 位作者 阳文源 谭观霜 赵俊康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09-1718,共10页
为了研究花岗岩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多期应力记忆方向独立性,对花岗岩进行了5个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偏转角度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结合声发射技术,分析不同加载速率对岩石在偏转不同角度后的多期应力记忆能力的影响,包括Kaiser效应(Kaiser e... 为了研究花岗岩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多期应力记忆方向独立性,对花岗岩进行了5个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偏转角度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结合声发射技术,分析不同加载速率对岩石在偏转不同角度后的多期应力记忆能力的影响,包括Kaiser效应(Kaiser effect,简称KE)以及抹录不净现象(incomplete erasion phenomenon,简称IEP)。结果表明:不同加载速率下花岗岩存在多期应力记忆方向独立性,且各加载速率下KE的方向独立性临界角度都比IEP要高;随着加载速率增大,花岗岩的KE临界角度逐渐增大;当加载速率小于10 kN/min时,IEP临界角度也基本呈逐渐增大趋势,但当加载速率超过10 kN/min时,IEP临界角度降至0°~5°。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系统和深入地认识岩石多期应力记忆方向独立性提供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法 应力记忆 KAISER效应 抹录不净现象 不同加载速率 偏转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不同路径下黄土的土水特征试验研究
10
作者 陈宝 郭炳显 +2 位作者 喻达 齐道坤 郑月松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6-722,共7页
为了全面认识在干、湿两种不同路径下黄土持水特性的联系和区别,针对豫西三门峡原状黄土展开了全吸力范围内的土水特征试验,采用渗析法(低吸力段)和气相法(高吸力段)逐级控制吸力,获得了在增湿和干燥两种不同路径下,黄土在0.01~309 MPa... 为了全面认识在干、湿两种不同路径下黄土持水特性的联系和区别,针对豫西三门峡原状黄土展开了全吸力范围内的土水特征试验,采用渗析法(低吸力段)和气相法(高吸力段)逐级控制吸力,获得了在增湿和干燥两种不同路径下,黄土在0.01~309 MPa吸力范围内的土水特征曲线(SWCC)。结果表明: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呈“S”型,含水率随吸力的增加而递减,且递减趋势呈现中间变化较大而两端变化小的现象,由此可通过进气值和残余饱和度将黄土土水特征曲线分成三个阶段:边界效应段、过渡段和非饱和残余段;黄土残余含水率为9.6%,进气值为30 kPa,残余饱和度对应的吸力值约为300 kPa;在100~1000 kPa吸力范围内,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存在明显的回滞现象,即相同吸力下的干燥路径曲线对应的含水率明显超过增湿路径曲线,特别在吸力为100 MPa附近数据差异最为显著,同吸力大小条件下含水率之差为5%。最后基于Fredlund-Xing模型对增湿和干燥两个路径上的试验曲线进行拟合,得到了黄土的SWCC拟合公式及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土水特征曲线 吸力控制 回滞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时滞下自适应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控制
11
作者 钱伟 张书源 +1 位作者 吴艳民 费树岷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2-482,共11页
该文针对具有时变通信时滞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提出了一种自适应事件触发的一致性控制策略。首先,构造分布式观测器来估计各智能体不可测的状态信息。然后,为了有效地降低网络通信资源的使用率,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事件触发通信机制,... 该文针对具有时变通信时滞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提出了一种自适应事件触发的一致性控制策略。首先,构造分布式观测器来估计各智能体不可测的状态信息。然后,为了有效地降低网络通信资源的使用率,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事件触发通信机制,该机制考虑了时变的通信时滞、估计误差信息和历史触发信息,能够保证多智能体系统使用较少的触发数据获得更好的控制性能。其次,根据观测器和自适应事件触发机制所得到的含时变时滞的离散估计状态信息设计出一致性控制协议。进而,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得出多智能体系统达到一致性的充分条件,并证明了该文所提出的自适应事件触发机制不存在芝诺现象。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所设计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系统 自适应事件触发机制 时变时滞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 芝诺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青藏高原草地物候变化特征及其月际滞后效应
12
作者 屈鹏 李真 +2 位作者 王君艳 高玉峰 康鸿杰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8-125,共8页
青藏高原植被物候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针对该区域单月气候变化对物候滞后影响研究尚显不足。因此,本文以遥感数据MODIS(MOD13A2)NDVI为数据源,采用动态阈值法反演2000-2023年青藏高... 青藏高原植被物候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针对该区域单月气候变化对物候滞后影响研究尚显不足。因此,本文以遥感数据MODIS(MOD13A2)NDVI为数据源,采用动态阈值法反演2000-2023年青藏高原草原植被物候变化。结果显示:①青藏高原降水和气温变化具有明显地带性规律,降水西低东高;气温整体呈西低东高趋势。②第111~192 d为返青期SOS发生的主要时间范围,占总面积的61.21%;第227~283 d为EOS发生的主要时间范围;LOS主要发生时间集中在第92~233 d。③2月气温与SOS正相关区域占比例最高,为55.96%;EOS与7-11月气温相关性表现为:越靠近11月,正相关区域面积越大,其中10月气温与EOS正相关面积达78.79%。主要结论为:①青藏高原SOS在2000-2023年整体呈提前趋势,而EOS则表现出推迟趋势。②SOS与生长季前期2月降水负相关,EOS与生长季末期8月降水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物候变化 年均温 年降水 滞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本质到现象抑或从现象到本质——辨识马克思的经济分析思维
13
作者 朱富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82,共16页
一般来说,“从现象到本质”思维的目的在于发现“本质”,致力于探究根本性的但不紧迫的宏观社会问题,从而主要适用于社会哲学领域;与此不同,“从本质到现象”思维的目的则在于解悉“现象”,致力于关注和解决具体的微观社会问题,从而更... 一般来说,“从现象到本质”思维的目的在于发现“本质”,致力于探究根本性的但不紧迫的宏观社会问题,从而主要适用于社会哲学领域;与此不同,“从本质到现象”思维的目的则在于解悉“现象”,致力于关注和解决具体的微观社会问题,从而更适用于社会经济学。显然,马克思学说同时关注社会根本问题和社会具体现象,从而也就嵌入了“从现象到本质”和“从本质到现象”这两种思维和研究路线。不过,由于马克思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因而也就集中关注根本性的认知论范畴,这使得“从现象到本质”研究路线得到更为充分的运用。但是,在平稳发展的当今社会,经济学要认识和解决具体的微观现象和问题,更需要承继和发展马克思学说中的“从本质到现象”研究路线。更进一步地,本质的获得也不是源于对现象的简单归纳,不能局限于数理逻辑和计量分析的使用;相反,它需要将归纳分析和演绎分析契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根基于辩证思维的溯因推理法。由此,就可以不断推进我们的社会认知,促进现代经济理论的进步,进而更好地实现“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这双重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学 经济分析 从本质到现象 哲学思维 溯因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架边缘轨迹自动后退现象的二维数值模拟研究
14
作者 李莉 王俊辉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9-960,共22页
【目的】研究陆架边缘轨迹有助于分析陆架边缘沉积系统的演化及预测深水砂体的分布,一直以河流—三角洲体系的海岸线轨迹作为研究对象的海岸线自动后退原理同样适用于陆架边缘轨迹。为了验证陆架边缘轨迹的自动后退现象,开展了二维数值... 【目的】研究陆架边缘轨迹有助于分析陆架边缘沉积系统的演化及预测深水砂体的分布,一直以河流—三角洲体系的海岸线轨迹作为研究对象的海岸线自动后退原理同样适用于陆架边缘轨迹。为了验证陆架边缘轨迹的自动后退现象,开展了二维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利用DionisosFlow沉积数值模拟软件,对沉积物由冲积河流稳定供给、基准面曲折上升(低频基准面上升复合高频基准面旋回)背景下的陆架边缘生长过程进行二维数值模拟。【结果与结论】模拟结果表明,在基准面曲折上升背景下,短期的基准面下降使得海岸线推进至最远端形成陆架坡折拐点(陆架边缘),陆架边缘随着基准面整体的缓慢上升不断抬升,其轨迹表现为早期的向海推进和晚期的向陆后退,上述过程即为陆架边缘轨迹自动后退现象。陆架边缘轨迹自动后退现象具有以下特征:(1)陆架边缘自动后退的轨迹遵循着和海岸线自动后退相似的理论轨迹;(2)相比于基准面稳定上升背景下生长的海岸线沉积系统,基准面曲折上升背景下的陆架边缘沉积系统受高频下降期间下切侵蚀的作用,在基准面下降结束后形成的顶积层坡度较陡,导致发生自动后退的时刻较晚;(3)陆架边缘自动后退现象主要受盆地初始地形几何特征及基准面低频上升(沉降)速率控制。在其他外部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初始冲积河流平原的坡度越小或基准面低频上升(沉降)速率越大,陆架边缘坡折发生自动后退和自动坡折的时刻越早,反之,陆架边缘发生自动后退和自动坡折的时刻越晚。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中中新世韩江组、上新世万山组为可能的沉积实例。验证陆架边缘轨迹的自动后退现象和了解其特征有助于解释不断沉降的被动型大陆边缘盆地陆架边缘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DionisosFlow 基准面曲折上升 陆架边缘轨迹 自动后退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则截面无限长柱体的光散射研究
15
作者 颜兵 张华永 +1 位作者 陈平 刘晨华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6,共5页
为了研究任意规则截面的无限长柱体对入射光束的散射特性,提出了一种半解析方法。采用适当的圆柱矢量波函数来展开散射场和内场,通过电磁场边界条件和投影法确定展开系数;以基模高斯光束和径向环状光束照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和矩形... 为了研究任意规则截面的无限长柱体对入射光束的散射特性,提出了一种半解析方法。采用适当的圆柱矢量波函数来展开散射场和内场,通过电磁场边界条件和投影法确定展开系数;以基模高斯光束和径向环状光束照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和矩形的无限长柱体为例,对归一化的近场强度分布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光束经过圆柱和椭圆柱传输后发生明显的干涉现象,而矩形柱对光束具有一定的汇聚作用。该研究为求解任意规则横截面的无限长柱体对任意光束的散射提供了一个应用方便的半解析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 干涉现象 半解析方法 规则截面无限长柱体 圆柱矢量波函数 归一化场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清初州县陋规的产生和地方财政之关系——以徽州府休宁县为例
16
作者 牛建强 刘姝婷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7,共11页
陋规是清代州县财政普遍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依据陋规内涵查检“陋规”一词在史籍中出现的时间和频次推断,其产生于明万历初张居正赋役改革之后。赋役折银及其定额化,加上银两价值受市场波动而缩水的影响,以及中央财政更容易从地方财政... 陋规是清代州县财政普遍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依据陋规内涵查检“陋规”一词在史籍中出现的时间和频次推断,其产生于明万历初张居正赋役改革之后。赋役折银及其定额化,加上银两价值受市场波动而缩水的影响,以及中央财政更容易从地方财政中攫取更大份额的因素,造成作为地方行政基础的财政状况出现困局。为对冲和纾解这一财政窘局,清代地方政府各种陋规名目的征收成为某种必然。明末清初徽州府休宁县收取陋规的方式主要表现为特定事项办理费用的收取和操纵词讼贿金的所得,透露出地方陋规征取的操作情形。立足于休宁县财政变化过程的考察,可以发现,清初休宁县用于政务运行的存留部分较之明代大幅削减,因而导致陋规问题日益趋重。休宁县的实例为清代州县普遍存在的陋规现象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徽州府休宁县 地方财政 陋规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超深断控凝析气藏流体非平衡相变对开采效果影响
17
作者 张宁 曹飞 +4 位作者 李宗宇 张云 孙扬 潘毅 孙雷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1-478,共8页
受超深超高温超高压成藏控藏机制影响,顺北超深层断控体凝析气藏地层流体呈现出超临界凝析气复杂相态特征,而其复杂相态演化行为对开发动态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顺北超深层断控体凝析气藏开发过程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以顺北4号断裂带... 受超深超高温超高压成藏控藏机制影响,顺北超深层断控体凝析气藏地层流体呈现出超临界凝析气复杂相态特征,而其复杂相态演化行为对开发动态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顺北超深层断控体凝析气藏开发过程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以顺北4号断裂带高含凝析油超临界凝析气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高温高压可视化实验观测方法开展顺北凝析气藏近临界凝析油气流体临界乳光现象、非平衡相变现象、雾状反凝析沉降临界慢化现象,以及反凝析过程流体分层等特殊相态演化实验观测研究,而后分析高温超高压条件下近临界凝析气流体所产生的非平衡相态演化特征,初步揭示了非平衡相变及渗流对气井衰竭开采过程反凝析早期雾状反凝析沉降弛豫慢化现象等对凝析油采出程度的影响,得到在PVT(压力-容积-温度)釜中一定气柱高度中从露点压力开始降压至最大反凝析压力的雾状凝析油重力沉降弛豫时间累计可达1193 s,转换到顺北凝析气藏大纵深缝洞体流动空间可达7026 s,通过合理控制采速则可提高雾状反凝析油采出程度为4.99%;基于长岩心非平衡渗流实验测试得到合理控制采速可使反凝析油的采出程度提高了7.14%。结合顺北4号带典型气井生产曲线的变化规律,探讨了非平衡相变和雾状反凝析沉降弛豫效应对凝析气井反凝析阶段凝析油采出程度的影响。实际开采动态显示,目前凝析油采出程度较天然气高出5%以上,研发的高温高压原位相态观测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塔里木、四川盆地等超深层气藏,可为顺北超深层凝析气藏开发动态特征分析及开发对策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断控体凝析气藏 超临界凝析气 非平衡相变 反凝析沉降 弛豫慢化现象 非平衡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与愿违: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目标与结果的悖离及矫正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姜立康 张化楠 赵伟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4-252,共9页
基于1045份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双变量Probit和二元Logit模型,实证检验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目标与结果的悖离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部分农户虽然采纳绿色生产技术,但在减量施肥、减量施药和节水灌溉等具体目标上成效未达预期,农户绿... 基于1045份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双变量Probit和二元Logit模型,实证检验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目标与结果的悖离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部分农户虽然采纳绿色生产技术,但在减量施肥、减量施药和节水灌溉等具体目标上成效未达预期,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结果与目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即存在显著悖离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农户认知、激励政策、惩罚政策以及政策信任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悖离,起到矫正作用;资源禀赋仅对农户绿色施肥技术采纳的悖离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绿色施药、节水技术采纳的悖离无显著影响。此外,激励政策在农户认知对绿色施肥技术和绿色施药技术采纳悖离的影响中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惩罚政策在农户认知对绿色施肥技术采纳悖离的影响中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政策信任在农户认知对绿色施肥技术、绿色施药技术和绿色节水技术采纳悖离的影响中均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据此,建议重视农户认知、政策等因素对矫正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悖离的重要作用,通过政策补贴、约束、宣传等方式提高农户对政策的信任程度,确保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结果与目标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产技术 采纳行为 悖离现象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个微米级硼铝合金颗粒着火燃烧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纲顺 王禹泽 +4 位作者 冯运超 周亮 马立坤 陈斌斌 罗景龙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8-415,共8页
基于微米级单颗粒着火燃烧试验系统,采用高速摄影的方法记录了不同燃气温度条件下单个硼铝(B-Al)合金颗粒的着火燃烧过程。分析了B-Al合金颗粒着火燃烧典型过程,发现了B-Al合金颗粒的微爆现象,获得了不同燃气温度工况下B-Al合金颗粒着... 基于微米级单颗粒着火燃烧试验系统,采用高速摄影的方法记录了不同燃气温度条件下单个硼铝(B-Al)合金颗粒的着火燃烧过程。分析了B-Al合金颗粒着火燃烧典型过程,发现了B-Al合金颗粒的微爆现象,获得了不同燃气温度工况下B-Al合金颗粒着火延迟时间等特性参数。结果表明:B-Al合金颗粒的着火燃烧过程表现为Al颗粒和B颗粒着火燃烧过程的阶段性耦合;在第一燃烧阶段,存在快速燃烧和缓慢燃烧两种形式的微爆现象,在第二燃烧阶段,存在特殊的微爆现象(喷射现象);随着环境燃气温度的增加,喷射现象逐渐演变成为该阶段的典型特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铝合金 高温燃气 着火燃烧 微爆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纵向不均衡调整现象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子普 吴保生 +4 位作者 张原锋 薛源 沈逸 覃超 张红武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0,共9页
黄河下游河道存在明显的纵向不均衡调整现象,即河道沿程冲淤分布不均匀以及纵比降的调整等。不均衡调整现象研究是河床演变学的前沿,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对抑制黄河下游河床抬升及悬河发展、保障下游河道防... 黄河下游河道存在明显的纵向不均衡调整现象,即河道沿程冲淤分布不均匀以及纵比降的调整等。不均衡调整现象研究是河床演变学的前沿,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对抑制黄河下游河床抬升及悬河发展、保障下游河道防洪安全具有重大应用价值。梳理了黄河下游各类不均衡调整现象,回顾和总结了黄河下游河道纵向不均衡调整及“驼峰”现象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涉及的科学问题。当前,对黄河下游纵向不均衡调整的形成机制还缺乏清晰认识,地形对不均衡调整的影响还不明确,溯源冲淤与沿程冲淤的影响还无法区分,侵蚀基准面的影响作用还无法量化;“驼峰”现象的研究仍以资料分析为主,对“驼峰”河段的迁移规律、响应机制及未来的演变趋势仍缺乏深刻的机理性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均衡调整 “驼峰”现象 侵蚀基准面 溯源冲淤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