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茉莉酸甲酯对BNS366雄性育性的影响
1
作者 刘海英 陈芸 +6 位作者 茹振钢 陈向东 孔陈源 黄康兴 冯必得 马峥鸣 杨轩林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9-566,共8页
为探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对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S366雄性育性的影响,以BNS366及其近等基因系郑麦366为试验材料,在正常秋季播种(2020年10月12日)和晚播(2020年12月2日)条件下,分别于2021年3月22日和3月31日开始至... 为探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对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S366雄性育性的影响,以BNS366及其近等基因系郑麦366为试验材料,在正常秋季播种(2020年10月12日)和晚播(2020年12月2日)条件下,分别于2021年3月22日和3月31日开始至开花期前,设置0(清水,对照)、50、100、200、300、400和500μmol·L^(-1) MeJA(水溶液,喷施)7个处理,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间花粉可育率和自交结实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郑麦366花粉可育率、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和国际法自交结实率分别为86.31%、70.36%和112.22%,在晚播条件下分别为82.53%、92.53%和166.18%,均正常可育;在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200μmol·L^(-1) MeJA处理的国际法自交结实率为70.15%,比对照显著降低了42.07个百分点;在晚播条件下,200、300和500μmol·L^(-1) MeJA处理的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分别为74.71%、74.01%和73.45%,比对照显著降低了17.82、18.52和19.08个百分点;在两个播期下,郑麦366其他浓度MeJA处理的上述3个指标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在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BNS366花粉可育率为零,达到全不育水平,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和国际法自交结实率均为0.24%,100μmol·L^(-1) MeJA处理的花粉可育率为88.25%,达到正常可育水平,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和国际法自交结实率分别为56.41%和94.01%,能正常结实,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晚播条件下,BNS366的上述3个指标分别为51.72%、41.23%和93.08%,正常可育,100μmol·L^(-1) MeJA处理的国际法自交结实率为39.72%,比对照显著降低了53.36个百分点;在两个播期下,BNS366其他浓度MeJA处理的上述3个指标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由此说明,在2020-2021年,外源MeJA对郑麦366和BNS366可育植株的雄性育性可能具有降低效应,对BNS366不育植株的雄性不育性具有较强恢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温敏雄性不育 茉莉酸甲酯 花粉可育率 自交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Pi-1和Pi-2基因改良两系不育系稻瘟病抗性 被引量:112
2
作者 柳武革 王丰 +8 位作者 金素娟 朱小源 李金华 刘振荣 廖亦龙 朱满山 黄慧君 符福鸿 刘宜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28-1136,共9页
以含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1和Pi-2的BL122为供体,温敏核不育系GD-7S为受体,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Pi-1、Pi-2基因导入温敏核不育系GD-7S中,获得5个携带两个抗性基因的纯合改良不育株系。利用34个广东代表性稻... 以含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1和Pi-2的BL122为供体,温敏核不育系GD-7S为受体,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Pi-1、Pi-2基因导入温敏核不育系GD-7S中,获得5个携带两个抗性基因的纯合改良不育株系。利用34个广东代表性稻瘟病菌株接种鉴定,5个改良株系的抗性频率为94.12%-97.06%,而对照GD-7S抗性频率仅为17.65%;自然病圃诱发鉴定5个改良株系的叶瘟和穗颈瘟均为0级,表现高抗。经自然条件和人工气候箱育性鉴定,改良株系与对照均为无或少花粉败育类型,自交结实率为0,说明不育起点温度与对照基本一致。统计分析表明,除剑叶长和每株穗数外,改良株系与对照在其他农艺性状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与恢复系L38杂交,改良株系的杂种F1与对照的F1大多农艺性状无显著差异,说明改良株系基本保持了GD-7S的农艺性状和配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基因聚合 Pi-1 Pi-2 两系不育系 稻瘟病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对低温持续时间的敏感性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必湖 吴厚雄 +3 位作者 徐孟亮 梁满中 张振华 陈良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30-936,共7页
培矮 6 4S、810S、株 1S、陆 18S、72 9S、139S、康 2 0 1S、179S、香 12 5S等是一类高温条件下不育、低温条件下可育的高温敏型核不育水稻 ,它们的临界不育温度为 2 3~ 2 4℃左右 ;go5 4 3S是一类高温条件下可育、低温条件下不育的低... 培矮 6 4S、810S、株 1S、陆 18S、72 9S、139S、康 2 0 1S、179S、香 12 5S等是一类高温条件下不育、低温条件下可育的高温敏型核不育水稻 ,它们的临界不育温度为 2 3~ 2 4℃左右 ;go5 4 3S是一类高温条件下可育、低温条件下不育的低温敏感核不育水稻 ,其临界不育温度为 2 9 5℃。分别在自然长日 (光长 14 2~ 13 7h)、高温 (日均气温 2 9 0~ 34 1℃ )条件下和短日 (光长 13 0~ 12 4h)、较低气温 (日均气温 2 3 9~ 2 8 1℃ )条件下对处于育性敏感期的温敏核不育水稻进行 1~ 6d的冷水 (2 1 5℃ 2 0 5℃ )处理 ,研究不同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对低温持续时间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 :株 1S和陆 18S经 6d低温处理表现为稳定不育 ,对低温反应钝感 ,杂交制种最为安全 ;72 9S、139S、康 2 0 1S在长日、高温阶段经 5d处理表现为不育 ,在短日、较低气温阶段经 4d处理开始转为可育 ,对低温反应较钝感 ;培矮 6 4S和 810S在长日、高温阶段经 4d处理 ,在短日、较低气温阶段经 2d处理开始转为可育 ,对低温反应较敏感 ;179S、香 12 5S在长日、高温阶段经 3d处理 ,在短日、较低气温阶段经 2d处理就会出现可染花粉和自交结实 ,对低温反应敏感 ,杂交制种风险大 ;短暂低温和高温都会引起go5 4 3S的育性发生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核不育水稻 育性 持续低温 持续时间 敏感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花粉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籼S的育性表现与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16
4
作者 彭海峰 邱振国 +3 位作者 陈雄辉 万邦惠 张桂权 陆燕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322-2327,共6页
温敏核不育水稻籼S是从优质常规稻籼黄占自然突变而来的一个无花粉型光温敏核不育种质资源。在广州(23°08′N)自然条件下,一年中具有明显的“可育-不育-可育”的育性转换,5月初至10月底为稳定不育期。在人控光温条件下,低温诱导其... 温敏核不育水稻籼S是从优质常规稻籼黄占自然突变而来的一个无花粉型光温敏核不育种质资源。在广州(23°08′N)自然条件下,一年中具有明显的“可育-不育-可育”的育性转换,5月初至10月底为稳定不育期。在人控光温条件下,低温诱导其由不育转为可育需要较长的持续时间,日均温21℃需7d以上,23.5℃需15d以上。细胞学观察表明其无花粉败育主要是由减数分裂时期的异常引起的,表现为小孢子母细胞粘连与液泡化、减数分裂受阻于前期Ⅰ的细线期、进行无丝分裂与异常的胞质分裂,始终没有正常四分体的形成,而是产生大小不同、核数不等的异常细胞,并最终解体消失。其花粉败育特点不同于以往研究过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具有花粉败育时期早而败育彻底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核不育性 籼S 花粉育性 无花粉型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市大气中气态汞形态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商立海 冯新斌 +1 位作者 郑伟 阎海鱼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6-158,共3页
2 0 0 2年 3月份我们对贵阳市大气的气态汞形态进行了采样分析。大气气态总汞用Tekran 2 5 37A大气自动测汞仪采集测定。活性气态汞用镀KCl扩散管采集 ,热还原法分解并以冷原子荧光法 (CVAFS)分析。结果显示 ,采样期间贵阳市气态总汞平... 2 0 0 2年 3月份我们对贵阳市大气的气态汞形态进行了采样分析。大气气态总汞用Tekran 2 5 37A大气自动测汞仪采集测定。活性气态汞用镀KCl扩散管采集 ,热还原法分解并以冷原子荧光法 (CVAFS)分析。结果显示 ,采样期间贵阳市气态总汞平均浓度为 7.0 9ng m3,活性气态汞平均含量 38.3pg m3。气态总汞浓度远高于全球背景浓度值 ;活性气态汞浓度稍高于欧洲和美国的边远地区。活性气态汞浓度与大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为 - 0 .39(α<0 .0 1)。由于大气相对湿度较高 ,活性气态汞只占气态总汞的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阳市 大气污染 气态汞 形态分布 热还原法 冷原子荧光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光敏核不育小麦C412S的育性转换及其APRT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建奎 董静 +3 位作者 宗学凤 余国东 戴秀梅 阮仁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2-671,共10页
以选育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L.)温光敏核不育系C412S为试材,以C412S回交转育时的受体亲本C412为常规品系对照,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其育性转换特性。用涂抹压片法观察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进程,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不育与可育... 以选育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L.)温光敏核不育系C412S为试材,以C412S回交转育时的受体亲本C412为常规品系对照,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其育性转换特性。用涂抹压片法观察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进程,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不育与可育条件下不同发育时期的幼穗中腺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基因(APRT)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播种期改变雄性发育的温光条件,C412S表现出完全不育—高不育—半不育—正常可育的育性转换特性。C412S花粉败育的高峰在单核小孢子晚期,主要表现圆败型不育。C412S的育性敏感期是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到成熟花粉期,其中最敏感的时段是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到减数分裂期。与对照相比,C412S的APRT1基因序列有个别碱基变异,但编码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单核期,与晚播可育条件相比,早播不育的C412S幼穗中APRT基因转录水平下调,因此认为,其育性转换与幼穗中APRT基因转录水平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性(TGMS) 育性转换 败育 APRT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双低培eS遗传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梁满中 钟卫华 +1 位作者 徐孟亮 陈良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11-815,共5页
双低培eS是由双低S通过辐射诱变选育出的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 ,其穗颈伸出长度比双低S增长 17cm。用双低培eS与 9311杂交 ,F1表现为正常半矮秆 ,但比培矮 6 4S/ 9311(两优培九 )穗颈伸出长度增加 2 7cm ,且不包颈。从F2群体中分离出... 双低培eS是由双低S通过辐射诱变选育出的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 ,其穗颈伸出长度比双低S增长 17cm。用双低培eS与 9311杂交 ,F1表现为正常半矮秆 ,但比培矮 6 4S/ 9311(两优培九 )穗颈伸出长度增加 2 7cm ,且不包颈。从F2群体中分离出的正常半矮秆与长穗颈高秆比例经 χ2 测验符合 3∶1分离规律 ,说明该突变的长穗颈性状为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用协青早eB 1(eui1)、协青早eB 2 (eui2 )进行等位性测验表明 ,双低培eS的eui基因与eui1等位。不同温度处理双低培eS发现eui基因的表达与温度有关 ,在日平均温度低于 2 6℃时eui基因表达 ,在 30℃高温下被抑制 ,eui基因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无影响 ,但其表达受育性基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穗颈 温敏核不育 水稻 双低培eS 遗传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灌繁殖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丰 彭惠普 +4 位作者 李曙光 伍应运 蔡洲 唐超世 何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5,共5页
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籼型低温敏核不育系GD-2S的冷灌繁种技术。结果表明,1)冷灌开始时期以幼穗分化Ⅲ期(二次枝梗和颖花原基分化)为好。但是,GD-2S的温度诱导育性转换的敏感期在抽穗前的第11天至19天,即雌雄蕊形成期(... 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籼型低温敏核不育系GD-2S的冷灌繁种技术。结果表明,1)冷灌开始时期以幼穗分化Ⅲ期(二次枝梗和颖花原基分化)为好。但是,GD-2S的温度诱导育性转换的敏感期在抽穗前的第11天至19天,即雌雄蕊形成期(Ⅳ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Ⅵ期)。冷灌处理开始至植株产生反应之间存在一个启动过程。2)冷灌天数以13d左右为宜。冷灌处理会导致颖花退化,延缓生育进程,推迟抽穗时间。冷灌开始时期越早或冷灌时间越长,颖花退化越严重(如冷灌20d的达25.5%),结实率也降低。3)冷灌深度以12cm左右(刚浸至生长点)深的结实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灌溉 冷水灌溉 三系配套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立方六面体金刚石大单晶的生长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奎 臧传义 +3 位作者 陈立学 陈孝洲 吴杰 王杰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4-327,共4页
高温高压静压触媒法合成的金刚石单晶,往往呈现六八面体形貌,因为立方六面体单晶{100}面的生长区间相对较小。本研究利用高温高压温度梯度法,自制Fe-Ni合金触媒,通过对合成组装和工艺进行合理调整后,控制晶体在相对低温适合{100}面生长... 高温高压静压触媒法合成的金刚石单晶,往往呈现六八面体形貌,因为立方六面体单晶{100}面的生长区间相对较小。本研究利用高温高压温度梯度法,自制Fe-Ni合金触媒,通过对合成组装和工艺进行合理调整后,控制晶体在相对低温适合{100}面生长区域内生长,得到的晶体均呈现完整立方六面体形貌;同时为抑制包裹体和其他杂质的进入,人为的提高晶体的径向平铺生长速度,抑制其轴向生长速度。以在33 h内合成的优质立方六面体晶体为例,晶体最大方向尺寸达到7.3 mm,重1.2克拉,其径向生长速度达到0.22 mm/h,轴向生长速度仅为0.08mm/h,增重速度为7.3 m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温差法 立方六面体 径向生长速度 轴向生长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穗颈节间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13
10
作者 钟卫华 肖辉海 +1 位作者 梁满中 陈良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2-595,共4页
以培矮6 4S为对照,对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穗颈节间的细胞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隐性长穗颈不育水稻长选3S穗颈节间比对照培矮6 4S长14 . 6cm ,其纵列外层薄壁壁细胞和内层薄壁细胞数分别比培矮6 4S多12. 4 8个和5 80个;外... 以培矮6 4S为对照,对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穗颈节间的细胞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隐性长穗颈不育水稻长选3S穗颈节间比对照培矮6 4S长14 . 6cm ,其纵列外层薄壁壁细胞和内层薄壁细胞数分别比培矮6 4S多12. 4 8个和5 80个;外层薄壁细胞和内层薄壁细胞平均长度分别比培矮6 4S长2 . 3μm和38 .3μm ,尤其是中部区段的外层薄壁细胞和内层薄壁细胞,分别比对照长2 4 .8μm和4 8. 7μm。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穗颈节间伸长是由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长度增加双重作用所致,其中后者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核不育水稻 长穗颈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湘油402S的选育 被引量:14
11
作者 邬贤梦 席代汶 +1 位作者 宁祖良 邓锡兴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4-76,共3页
甘蓝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湘油402S是利用杂交育种与系统育种相结合的方法经6年8代选育而成。该不育系与其原始亲本湘油91S和中双4号相比,在育性上与湘油91S相似,其育性变化都经历由可育→部分不育→全不育的过程;在农艺性状上与父本中双... 甘蓝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湘油402S是利用杂交育种与系统育种相结合的方法经6年8代选育而成。该不育系与其原始亲本湘油91S和中双4号相比,在育性上与湘油91S相似,其育性变化都经历由可育→部分不育→全不育的过程;在农艺性状上与父本中双4号相近。在品质性状上,湘油402S具有低芥酸和低硫代葡萄糖甙的双低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温敏核不育系 育种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大气总汞季节变化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艳艳 修光利 +2 位作者 张大年 张美根 张仁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5-158,205,共5页
2008年到2010年对上海市西南部大气中总汞(TGM———Total Gaseous Mercury)的污染水平进行监测,结果表明TGM日均浓度为ND^57.23ng/m(3(7.79±3.29)ng/m)3。TGM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浓度最高的是秋季,然后依次是冬季、春季... 2008年到2010年对上海市西南部大气中总汞(TGM———Total Gaseous Mercury)的污染水平进行监测,结果表明TGM日均浓度为ND^57.23ng/m(3(7.79±3.29)ng/m)3。TGM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浓度最高的是秋季,然后依次是冬季、春季、夏季,平均浓度分别为(9.30±2.48)、(8.32±2.79)、(7.78±2.33)、(2.16±3.29)ng/m3。TGM浓度受东南风向影响最大,其次为西北和东北风向。在置信水平为95%的情况下,TGM浓度与日平均温度呈正相关性,而与日温差、相对湿度、日相对湿度差、风速无显著相关性。但TGM浓度分别与日均O3浓度和NO2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利用HYSPLIT_4模型对TGM浓度高值与低值几天的空气气团来源轨迹进行反演,结果发现高低浓度日的气团来源略有差别,总体上看,冬季、春季和秋季受北方气团影响较大,夏季则受我国东部海域影响,具体的局部和长距离输送的贡献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总汞 季节性变化 气象条件 反向轨迹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石级金刚石单晶生长机制的研究——低速生长条件下的晶体生长特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臧传义 贾晓鹏 +1 位作者 任国仲 望贤成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04年第2期14-16,共3页
高温高压温差法生长优质宝石级金刚石单晶要求严格控制晶体的生长速度 ,因为晶体生长速度过快会导致熔体金属来不及扩散从而在晶体中产生包裹体 ,影响晶体的质量。本文考察了低速生长条件下宝石级金刚石单晶的生长情况 ,结果发现 ,在以 ... 高温高压温差法生长优质宝石级金刚石单晶要求严格控制晶体的生长速度 ,因为晶体生长速度过快会导致熔体金属来不及扩散从而在晶体中产生包裹体 ,影响晶体的质量。本文考察了低速生长条件下宝石级金刚石单晶的生长情况 ,结果发现 ,在以 {10 0 }面作为晶种的生长面的情况下 ,无论合成温度高低 ,低速生长 (本文中为 0 .40mg/h)出的晶体中均不存在金属包裹体 ,这与日本住友公司早期的结果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单晶 生长机制 高温高压温度差法 金属包裹体 低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的生态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汤继华 张凤瑞 +4 位作者 付志远 胡彦民 赵广远 赫忠友 赫晋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5-458,共4页
采用分期播种、叶龄调查以及花粉镜检等方法,对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琼68ms育性转换的生态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琼68ms的育性变化主要受温度影响,日最高温度是其育性转换的主要因素,表现为高温不育,低温可育,育性转换的温度范围为3... 采用分期播种、叶龄调查以及花粉镜检等方法,对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琼68ms育性转换的生态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琼68ms的育性变化主要受温度影响,日最高温度是其育性转换的主要因素,表现为高温不育,低温可育,育性转换的温度范围为30—33℃,雄穗发育的小穗分化期是对温度敏感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温敏雄性核不育系 育性转换 生态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BNS幼穗发育中的内源激素变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艳玉 张卫东 +5 位作者 高庆荣 张保雷 李楠楠 高建华 王慧娜 赵兰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65-1170,共6页
为探讨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BNS育性与内源激素的关系,该研究以BNS不育株和可育株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为研究材料(以鲜重计),在雌雄蕊分化期(Ⅰ)到三核期(Ⅵ)之间分期取材。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的含量... 为探讨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BNS育性与内源激素的关系,该研究以BNS不育株和可育株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为研究材料(以鲜重计),在雌雄蕊分化期(Ⅰ)到三核期(Ⅵ)之间分期取材。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的含量。结果显示:(1)在发育过程中,不育株IAA含量(33~95ng/g)显著低于可育株(57~112ng/g);不育株ABA、GA含量分别为48~129ng/g、3~14ng/g,可育株分别为77~132ng/g、4~11ng/g,大部分时期不育株显著低于可育株。(2)在雌雄蕊分化期,幼穗不育株IAA和GA含量分别为33.85ng/g和7.13ng/g,可育株分别为50.55ng/g和11.84ng/g,不育株IAA和GA含量均显著低于可育株。(3)在幼穗发育期内,不育株IAA/ABA、IAA/GA和ABA/GA分别为0.4~1.1、4.3~15和7~20,可育株为0.5~0.9、4.3~11.5和7.3~13,与可育株相比,不育株中激素比例浮动较大,表现比例失调。研究表明,BNS幼穗发育中激素的比例失调是雄性不育的形成原因之一,而雌雄蕊分化期的IAA、GA的含量下降可能促进BNS雄性不育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光敏雄性不育 内源植物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绿叶标记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叶色及育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陶华 薛庆中 田振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8-443,共6页
以2个淡绿叶色标记的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TS1、TS3)和4个正常叶色可育系杂交,对其F2 、F3群体进行叶色和育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淡绿叶遗传受2对基因控制,其中1对基因对另1对基因有抑制作用;不育性的遗传由2对主效基因及一些微效多基因... 以2个淡绿叶色标记的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TS1、TS3)和4个正常叶色可育系杂交,对其F2 、F3群体进行叶色和育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淡绿叶遗传受2对基因控制,其中1对基因对另1对基因有抑制作用;不育性的遗传由2对主效基因及一些微效多基因共同影响;控制叶色和育性的基因各自独立遗传。应用累积分布曲线基因分析方法证明TS1 Waa2 4F3淡绿叶遗传符合AB 2对基因模型理论曲线。认为淡绿叶标记性状是缺少显性抑制基因(I)控制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淡绿叶 雄性不育 累积分布曲线法 光-温敏核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气候条件下选育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策略探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谭学林 陶光喜 +2 位作者 蒋春和 卢文成 贺良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6-27,41,共3页
云南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的研究和利用虽已经历了较长的时期 ,但在不育系的选育和制种上一直未取得较大的突破。在新世纪到来之际 ,为促进云南“两系”杂交稻的育种工作的快速发展 ,本文结合云南气候的光温特点及云南水稻光温敏不育系选... 云南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的研究和利用虽已经历了较长的时期 ,但在不育系的选育和制种上一直未取得较大的突破。在新世纪到来之际 ,为促进云南“两系”杂交稻的育种工作的快速发展 ,本文结合云南气候的光温特点及云南水稻光温敏不育系选育和利用的经验 ,对今后云南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选育、利用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云南纬度低 ,海拔差异大 ,日可照时数变化较小 ,在云南进行温敏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具有十分有利的气候条件。其主要的技术路线是利用海拔差异筛选温敏不育系和在不同海拔进行繁殖制种 ;在选育中运用花药培养技术 ,缩短温敏不育系的选育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光敏不育系 温敏不育系 花药培养 云南生态区 气候条件 选育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转绿型白化突变体的利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贵付 舒庆尧 夏英武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29-132,共4页
本试验对2个由60Coγ射线辐照产生的苗期白化突变体W24和W27的叶色转换过程及其稳定性、农艺性状和配合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个突变体的叶色突变在不同生长温度下均可表达,叶色特征基本相似。第1~3张叶片在伸... 本试验对2个由60Coγ射线辐照产生的苗期白化突变体W24和W27的叶色转换过程及其稳定性、农艺性状和配合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个突变体的叶色突变在不同生长温度下均可表达,叶色特征基本相似。第1~3张叶片在伸出时表现白化,但在随后的生长过程中逐渐转绿,可转绿叶片的面积,第1叶约为40%,第3叶约为90%,第4叶开始表现正常绿色。突变体与亲本2177S的柱头外露率及大多数农艺性状无显著差异,并保持了亲本的育性转换特性和配合力,从而表明,叶色突变性状可作为选择标记,在苗期可排除杂交种子中的自交种子,而对杂交优势表达和制种没有显著的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绿型 叶色突变 配合力 杂交水稻 三系配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世代温敏核不育水稻96-5-2S育性对低温的反应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孟亮 康公平 +1 位作者 梁满中 陈良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4,共5页
为了探讨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临界温度遗传稳定性问题,以连续6个世代的温敏核不育水稻96—5—2S(从培矮64S中选育出的新株系)为材料,研究了它们育性对低温的反应差异。结果表明:(1)在它们育性转换敏感期用23.5℃恒温冷水处理10d... 为了探讨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临界温度遗传稳定性问题,以连续6个世代的温敏核不育水稻96—5—2S(从培矮64S中选育出的新株系)为材料,研究了它们育性对低温的反应差异。结果表明:(1)在它们育性转换敏感期用23.5℃恒温冷水处理10d(水深20cm左右)或遇到2~3d平均日均温22.9~23.1℃(平均日最低温21.7~22.0℃)的自然低温时,所有世代的96—5—2S均表现不育,自交结实率为0,花粉可染率为0~0.9%,世代间差异不显著;(2)在它们育性转换敏感期用21℃、22℃恒温冷水处理10d或遇到4d平均日均温22.9℃(平均日最低温20.7℃)的自然低温时,所有世代的96—5—2S均表现可育,自交结实率为0.2%~7.1%,花粉可染率为1.1%~19.5%,世代间存在差异,随繁殖世代增加,花粉可染率与自交结实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当繁殖到第5代时,花粉可染率显著提高,当繁殖到第6代时,自交结实率显著提高;(3)对照培矮64S(05株系)在相同低温条件下,花粉可染率与自交结实率均极显著高于各世代的96—5—2S。以上结果说明,随繁殖世代增加,96—5—2S的临界温度会发生缓慢的遗传漂移,到第5、6代时,就会在花粉与结实水平上明显表现出来,但不同世代间临界温度的差异小于不同株系(96—5—2S与培矮64S-05株系)间临界温度的差异,据此认为,通过单株选择是降低光温敏核不育系临界温度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 临界温度 育性 低温 遗传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皮总甙肝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戴俐明 高本波 徐叔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8-60,共3页
研究丹皮总甙(TGM)对四氯化碳和乙醇引起的小鼠肝脏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用CCl4160mg·kg-1.乙醇5g·kg-1造成小鼠急性肝脏损伤模型.TGM20mg·kg-1可明显抑制血清SGPT升高和脂质... 研究丹皮总甙(TGM)对四氯化碳和乙醇引起的小鼠肝脏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用CCl4160mg·kg-1.乙醇5g·kg-1造成小鼠急性肝脏损伤模型.TGM20mg·kg-1可明显抑制血清SGPT升高和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实验中还发现TGM能使动物体重增长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总甙 肝损伤 过氧化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