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8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守琳运用“温阳解毒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脏病(Ⅳ-Ⅴ期)经验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崔成姬 张守琳 +3 位作者 刘艳华 张洪宝 刘洪凯 李凡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968-971,共4页
糖尿病肾脏病属中医学的“肾消(消肾)”“下消”“水肿”等范畴,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张守琳教授认为“阳虚毒瘀肾络”是糖尿病肾脏病(Ⅳ-Ⅴ期)的基本病机,阳气受损为发病之本,毒瘀肾络是发病的关键环节,并确立了“温阳解... 糖尿病肾脏病属中医学的“肾消(消肾)”“下消”“水肿”等范畴,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张守琳教授认为“阳虚毒瘀肾络”是糖尿病肾脏病(Ⅳ-Ⅴ期)的基本病机,阳气受损为发病之本,毒瘀肾络是发病的关键环节,并确立了“温阳解毒通络”的治疗原则,有效延缓了肾功能损伤的进展和进入透析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守琳 温阳解毒通络 糖尿病肾脏病(Ⅳ-期)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坳陷带典型区域新近系盐城组第Ⅴ承压含水层特征方法研究
2
作者 李朗 何伟 黄晓燕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4年第5期111-114,共4页
盐城市区地处苏北盐城坳陷带,境内的新近系盐城组孔隙含水层深达1000~1300m。前人对400m以下的第Ⅴ承压含水层划分、研究较为粗略。通过岩芯分析、物探、野外调查、水化学分析、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重新划定了第Ⅴ承压含水层... 盐城市区地处苏北盐城坳陷带,境内的新近系盐城组孔隙含水层深达1000~1300m。前人对400m以下的第Ⅴ承压含水层划分、研究较为粗略。通过岩芯分析、物探、野外调查、水化学分析、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重新划定了第Ⅴ承压含水层的赋存边界,深入研究了区域该含水层的赋存特征,同时计算了其可持续利用资源量。研究成果可为盐城坳陷带其他区域该含水层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坳陷带 新近系盐城组 承压含水层 技术方法 水文地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峡谷Ⅴ型地貌下桥址区风特性
3
作者 张玥 刘子琦 石慧慧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5-586,共12页
为得到山区峡谷典型Ⅴ型地形下的桥梁抗风设计的关键风特性参数,通过“数值风洞试验”建立模型,以实桥为工程背景构建三维地形网格,基于3种典型湍流模型和流体壁面粗糙度对桥位的风场特性进行分析,选取最优湍流模型和流体壁面粗糙度对... 为得到山区峡谷典型Ⅴ型地形下的桥梁抗风设计的关键风特性参数,通过“数值风洞试验”建立模型,以实桥为工程背景构建三维地形网格,基于3种典型湍流模型和流体壁面粗糙度对桥位的风场特性进行分析,选取最优湍流模型和流体壁面粗糙度对该地形桥位处的风场特性进行分析;围绕两个影响桥址区风特性的地形参数(山体高度和夹角),阐明Ⅴ型峡谷地形下风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并与现行规范进行对比,推算桥面设计基准风速。结果表明:该Ⅴ型峡谷地形的最佳湍流模型和流体壁面粗糙度分别为RNG k-ε和20 m;随着山体高度及山体夹角两参数的变化,风速增加幅度分别为2.37%~12.56%和1.24%~6.98%;山体高度及山体夹角两变参数下,梯度风高度分别为700 m和800 m左右;实际湍流强度大于规范中四类地表规范值,在离地高度40 m范围内,湍流强度更接近于D类地表。实际Ⅴ型峡谷桥址区不能简单按规范归为C类或D类地形,在设计风参数计算时应综合考虑规范和经验公式,还可借助模拟手段来提高其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特性 型峡谷 数值风洞试验 湍流模型 地形参数 设计基准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恒电容表面络合模型预测土壤中As(Ⅴ)吸附行为研究
4
作者 薛沁 李焱 +1 位作者 郁何敏 王玉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4,共7页
吸附是控制As在土壤中迁移的重要过程之一,为了预测As(Ⅴ)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使用恒电容表面络合模型(CCM)模拟As(Ⅴ)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获取As(Ⅴ)在土壤上吸附的表面络合常数,建立土壤基本理化性质(pH、有机质、碳酸钙、无定形铁/铝... 吸附是控制As在土壤中迁移的重要过程之一,为了预测As(Ⅴ)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使用恒电容表面络合模型(CCM)模拟As(Ⅴ)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获取As(Ⅴ)在土壤上吸附的表面络合常数,建立土壤基本理化性质(pH、有机质、碳酸钙、无定形铁/铝/锰、总铁)与As(Ⅴ)表面络合参数的线性回归模型,以阐明As在土壤中吸附的主控因子。结果显示,As(Ⅴ)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表现出不同的吸附特征,恒电容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As(Ⅴ)在不同pH下的吸附特性(R^(2)为0.71~0.96),通过CCM模型拟合得到As(Ⅴ)在土壤表面的3个表面络合常数,绝大部分土壤lg K_(1)比lg K_(2)和lg K_(3)的值要大,说明As(Ⅴ)在土壤中的吸附相较于单齿络合物更偏向于形成双齿双核的络合物。As(Ⅴ)表面络合常数与土壤性质间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s(Ⅴ)表面络合常数主要受土壤pH和无定形铁、无定形锰含量的影响。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线性模型的普适性,利用文献数据中土壤性质数据预测不同土壤上As(Ⅴ)的表面络合常数,并结合CCM模型预测了As(Ⅴ)在文献土壤中的吸附量,预测值和实测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络合模型 As() 吸附 恒电容模型 广义复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XNIP/NLRP3通路探讨罗汉果甜苷Ⅴ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焦亡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谢祥荣 徐勤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2449-2459,共11页
目的在高糖(high glucose,HG)环境下,探讨罗汉果甜苷V(Mogroside V,MV)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HRMC)焦亡的影响,通过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TXNIP)/NOD样受体热蛋白结... 目的在高糖(high glucose,HG)环境下,探讨罗汉果甜苷V(Mogroside V,MV)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HRMC)焦亡的影响,通过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TXNIP)/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信号通路探索其肾脏保护机制。方法用HG诱导HRMC细胞构建焦亡模型,盐酸二甲双胍(Metformin,Met)作为阳性对照。采用MTT法评估HG对HRMC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和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TXNIP、NLRP3蛋白表达水平;WB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qPCR)法检测焦亡相关因子GasderminD(GSDMD)、半胱氨酸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pase-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及其下游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8、IL-1β的表达。沉默TXNIP基因后,WB和RT-qPCR法检测TXNIP/NLRP3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细胞焦亡与炎症相关因子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30 mmol/L的HG诱导48小时,HRMC细胞异常增殖(P<0.05),焦亡相关蛋白表达均不同程度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G环境下HRMC细胞内ROS水平增高,MV治疗后能够降低胞内ROS水平;MV或Met干预能够逆转HG引起的TXNIP、NLRP3蛋白的高表达;HG组细胞中GSDMD、Caspase-1、ASC、IL-18、IL-1β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干预后逆转了HG刺激后HRMC细胞焦亡相关蛋白和mRNA的高表达;HG处理HRMC导致细胞膜损伤,MV干预后能够抑制这种细胞膜损伤。MV和siRNA-TXNIP均能显著抑制HG引起的HRMC中TXNIP/NLRP3信号通路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或mRNA的表达(P<0.05)。结论MV具有抑制细胞焦亡与炎症反应、降低ROS水平的作用,其抗焦亡和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TXNIP/NLRP3信号通路进行调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罗汉果甜苷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信号通路 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超大跨四线隧道Ⅴ级围岩开挖关键参数研究
6
作者 刘夏冰 王雨 +2 位作者 王文谦 贺少辉 麻建飞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2-140,共9页
为适应城市地形及高铁选线需求,部分线路需以四线超大跨度隧道的形式面临浅埋、Ⅴ级围岩等客观条件,目前缺乏对此类隧道的规范指导,应重点关注其开挖安全。以杭台高铁下北山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现场测试方法研究其围岩变形、初期支护受... 为适应城市地形及高铁选线需求,部分线路需以四线超大跨度隧道的形式面临浅埋、Ⅴ级围岩等客观条件,目前缺乏对此类隧道的规范指导,应重点关注其开挖安全。以杭台高铁下北山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现场测试方法研究其围岩变形、初期支护受力特征,通过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多组工法进行开挖模拟,总结得出浅埋四线高铁隧道Ⅴ级围岩的开挖关键参数。结果表明,采用双侧壁导坑法的拱顶沉降主要发生在各导洞上台阶开挖阶段,中部岩柱开挖对拱顶沉降的贡献为62.2%;依托工程喷射混凝土结构和型钢拱架的安全性均满足施工要求,当前初期支护的安全富余较多;双侧壁导坑法对围岩变形控制效果较好,但三台阶法的围岩应力分布均匀,初期支护的安全系数也满足要求;考虑到原设计双侧壁导坑法存在较多临时支护,为提升施工效率,宜在保障围岩稳定的前提下减少开挖分部数量,探索将双侧壁导坑法优化为少临时支护的三台阶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超大跨度隧道 级围岩 开挖关键参数 分部开挖 现场测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洞八车道特大跨度隧道Ⅴ级石质围岩开挖工法
7
作者 施有志 刘旭东 雍金柱 《中外公路》 2024年第2期231-242,共12页
为减小双洞八车道特大跨度隧道洞口Ⅴ级石质围岩后行导坑爆破对已完成支护结构的不利影响,该文以平潭牛寨山隧道工程为例,针对原设计双侧壁导坑法在后行的临近导坑爆破时,易将原先已施工完成的临时钢支撑震塌,提出取消临时横向支撑的变... 为减小双洞八车道特大跨度隧道洞口Ⅴ级石质围岩后行导坑爆破对已完成支护结构的不利影响,该文以平潭牛寨山隧道工程为例,针对原设计双侧壁导坑法在后行的临近导坑爆破时,易将原先已施工完成的临时钢支撑震塌,提出取消临时横向支撑的变更方案1,以及带竖向支撑的上下台阶法(变更方案2),再利用有限元法计算,模拟3种不同开挖工法对隧道变形及受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3种方案引起的拱顶沉降相差较小,最大相差约11.8%;变更方案2引起的围岩应力最大,但变更方案2同时取消了左右侧壁导坑的横向支撑以及左右侧壁导坑下台阶的竖向支撑,大大简化了施工工序。最后,结合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隧道结构安全稳定,变更方案2不仅合理可靠,而且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造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跨度隧道 级石质围岩 工法优化 数值模拟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介导糖尿病小鼠心肌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8
作者 赵然 王婷婷 +2 位作者 王晓宇 冯艳 李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50-156,共7页
目的 探究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N-acetylglucosamine transferaseⅤ,GnT-Ⅴ)介导糖尿病小鼠心肌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trl组)、糖尿病组(DM组)和糖尿病+干扰GnT-Ⅴ基因的腺相... 目的 探究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N-acetylglucosamine transferaseⅤ,GnT-Ⅴ)介导糖尿病小鼠心肌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trl组)、糖尿病组(DM组)和糖尿病+干扰GnT-Ⅴ基因的腺相关病毒组(DM+shGnT-Ⅴ组),每组10只。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小鼠心功能及左室质量,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心肌组织中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和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的表达,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GnT-Ⅴ、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ed kinase 1, TAK1)蛋白表达。体外培养原代心肌细胞,分为正常葡萄糖组(NG组)、高糖组(HG组)、高糖+干扰GnT-Ⅴ基因的腺病毒组(HG+Ad-shGnT-Ⅴ组)和高糖+干扰GnT-Ⅴ基因的腺病毒+过表达TAK1基因的腺病毒组(HG+Ad-shGnT-Ⅴ+Ad-TAK1组)。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原代心肌细胞中GnT-Ⅴ、TAK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α-辅肌动蛋白(α-actinin)表达水平。结果 与Ctrl组相比,DM组小鼠心脏收缩功能显著下降(P<0.001),左室质量明显增加(P<0.001),心肌细胞肥大(P<0.001),GnT-Ⅴ和TAK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及ANP和BNP在mRNA水平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DM组相比,DM+shGnT-Ⅴ组小鼠心脏功能明显改善(P<0.01),左室质量明显降低(P<0.01),心肌肥大症状明显减轻(P<0.001),GnT-Ⅴ、TAK1、ANP及BNP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NG组相比,HG组原代心肌细胞α-actinin免疫荧光强度增强,GnT-Ⅴ和TAK1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HG组相比,HG+Ad-shGnT-Ⅴ组GnT-Ⅴ、TAK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α-actinin免疫荧光强度减弱;与HG+Ad-shGnT-Ⅴ组相比,HG+Ad-shGnT-Ⅴ+Ad-TAK1组GnT-Ⅴ表达未见明显变化,TAK1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心肌细胞α-actinin免疫荧光强度增强。结论 GnT-Ⅴ可能通过激活TAK1调控糖尿病小鼠的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肌肥厚 糖尿病心肌病 GnT- TAK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ar‑Driven Sustainability:Ⅲ–ⅤSemiconductor for Green Energy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9
作者 Chandran Bagavath Jeong‑Kyun Oh +7 位作者 Sang‑Wook Lee Dae‑Young Um Sung‑Un Kim Veeramuthu Vignesh Jin‑Seo Park Shuo Han Cheul‑Ro Lee Yong‑Ho Ra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445-478,共34页
Long-term societal prosperity depends on addressing the world’s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and photocatalysis has emerged as a viable remedy.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photocatalytic processes is fundamentall... Long-term societal prosperity depends on addressing the world’s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and photocatalysis has emerged as a viable remedy.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photocatalytic processes is fundamentally achieved by optimizing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solar energy and enhancing the efficient separation of photogenerated charges.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the fabrication ofⅢ–Ⅴsemiconductor-based photocatalysts is effective in increasing solar light absorption,long-term stability,large-scale production and promoting charge transfer.This focused review explores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s inⅢ–Ⅴsemiconductor materials for solar-powered photocatalytic systems.The review explores on various subjects,including the advancement ofⅢ–Ⅴsemiconductors,photocatalytic mechanisms,and their uses in H2 conversion,CO_(2)reduction,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and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and reduction reactions.In order to design heterostructures,the review delves into basic concepts including solar light absorption and effective charge separation.It also highlights significant advancements in green energy systems for water splitting,emphasizing the significance of establishing eco-friendly systems for CO_(2)reduction and hydrogen production.The main purpose is to produce hydrogen through sustainable and ecologically friendly energy conversion.The review intends to 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er and more sustainable energy source by encouraging researchers and developers to focus o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nd advancements in solar-powered photocat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 energy system Hydrogen evolution CO_(2)reduction Ⅲ-semiconductors Photo 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组件Ⅰ-Ⅴ输出特性的典型故障分析与诊断
10
作者 高剑 郭倩 卫东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3-168,共6页
通过基于单二极管太阳电池等效电路模型,研究分析热斑、电势诱导衰减(potential induced degradation,PID)和老化3种典型故障的机理特性与Ⅰ-Ⅴ输出特性。通过分析3种典型故障在Ⅰ-Ⅴ特性曲线中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提取不同故障的关键... 通过基于单二极管太阳电池等效电路模型,研究分析热斑、电势诱导衰减(potential induced degradation,PID)和老化3种典型故障的机理特性与Ⅰ-Ⅴ输出特性。通过分析3种典型故障在Ⅰ-Ⅴ特性曲线中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提取不同故障的关键特征量,并将特征量与概率神经网络(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PNN)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Ⅳ输出特性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光伏发电运营企业提供的故障组件作为实验数据来源进行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故障诊断模型的准确率为99.02%左右,仅存在少有的误判情况,所提出的故障诊断方法能够可靠地实现各故障的原因判定,可对智能化地运维光伏电站提供有效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光伏组件 等效电路模型 Ⅰ-输出特性 特征量提取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壁法在大观亭隧道开挖Ⅴ级围岩段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蔡小龙 吴景铜 卢军源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5期25-28,共4页
针对大观亭隧道使用预留核心土法过Ⅴ级围岩段所遇到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大观亭隧道围岩破碎、围岩变形破坏的特征,在大观亭隧道开挖Ⅴ级围岩段采用了双侧壁法,相比于使用预留核心土法,使用双侧壁法开挖后,隧道周边位移减少了约4 mm,减小... 针对大观亭隧道使用预留核心土法过Ⅴ级围岩段所遇到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大观亭隧道围岩破碎、围岩变形破坏的特征,在大观亭隧道开挖Ⅴ级围岩段采用了双侧壁法,相比于使用预留核心土法,使用双侧壁法开挖后,隧道周边位移减少了约4 mm,减小了约40%的周边位移量,拱顶位移减少了约3 mm,减小了约35%的沉降量,同时地表沉降量也大幅减小。研究表明,Ⅴ级围岩段使用双侧壁法,可以提高隧道变形稳定效率,同时降低隧道顶板以及地表沉降,相比预留核心土法,双侧壁法更适用于Ⅴ级围岩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壁法 隧道开挖 级围岩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Ⅴ级围岩双侧壁转CD法技术研究
12
作者 龙兆敏 吴明学 梁屹澄 《西部交通科技》 2024年第7期154-156,共3页
文章皆在研究隧道V级围岩条件下双侧壁导坑工法转CD法工法施工的可行性、技术条件要求、体系转换原则、导洞掌子面的安全保证措施、监控量测的安全保证措施以及各导洞工序的管理等技术难点。通过总结经验,优化调整措施方法,为同类型隧... 文章皆在研究隧道V级围岩条件下双侧壁导坑工法转CD法工法施工的可行性、技术条件要求、体系转换原则、导洞掌子面的安全保证措施、监控量测的安全保证措施以及各导洞工序的管理等技术难点。通过总结经验,优化调整措施方法,为同类型隧道施工中V级围岩双侧壁导坑转CD法转换方法、支护参数及安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围岩 双侧壁转CD法 监控量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对砷(Ⅲ)和砷(Ⅴ)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6
13
作者 肖亚兵 钱沙华 +2 位作者 黄淦泉 钟家柽 王昊云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对 As( )和 As( )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 :纳米二氧化钛在 p H1~ 1 0范围内对 As( )和 As( )的吸附率可达 99%。另外还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体积、共存元素对吸附率的影响。此研究对含砷废水的处理、痕量砷的分离。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砷(Ⅲ) 砷() 吸附性能 含砷废水 分离 分析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药中砷(Ⅲ)和砷(Ⅴ)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杨莉丽 李娜 +2 位作者 张德强 高丽荣 康海彦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3-485,共3页
本文用氢化物发生(HG)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中药中的三价砷及五价砷。在pH5.6~6.0时,砷(Ⅲ)与硼氢化钾作用生成气态氢化物,而砷(Ⅴ)不发生反应;在2mol/L盐酸溶液中,用硫脲和抗坏血酸还原砷(Ⅴ)为砷(Ⅲ),同法测总砷,用差减法求得砷(... 本文用氢化物发生(HG)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中药中的三价砷及五价砷。在pH5.6~6.0时,砷(Ⅲ)与硼氢化钾作用生成气态氢化物,而砷(Ⅴ)不发生反应;在2mol/L盐酸溶液中,用硫脲和抗坏血酸还原砷(Ⅴ)为砷(Ⅲ),同法测总砷,用差减法求得砷(Ⅴ)含量。方法检出限为7.5μg/L,RSD为1.45%。回收率为89.2%~114.6%。利用本方法成功地对六种中成药中的砷进行了形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 中药 砷(Ⅲ) 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杆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As(Ⅴ)的吸附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秦艳敏 梁美娜 +4 位作者 王敦球 朱义年 唐沈 李欢欢 张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98-1406,共9页
以桑树杆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利用氧化和共沉淀法制备桑树杆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吸附剂(MBFMA),考察p H值、离子强度、共存离子对吸附剂除As(Ⅴ)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MBFMA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复合... 以桑树杆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利用氧化和共沉淀法制备桑树杆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吸附剂(MBFMA),考察p H值、离子强度、共存离子对吸附剂除As(Ⅴ)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MBFMA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复合吸附剂的最佳工艺为:KMn O4浓度40 g·L^-1、Fe Cl2浓度40 g·L^-1、浸渍时间24 h,煅烧温度400℃,煅烧时间3 h。在p H范围为2.0~7.0时,吸附剂对As(Ⅴ)的吸附效果最佳;硝酸根、硫酸根、碳酸根和磷酸根溶液对除砷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磷酸盐的影响最大,离子强度对除砷效果影响不大;与Freundlich相比,Langmuir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MBFMA对As(Ⅴ)的吸附行为,25℃下最大吸附量为4.87 mg·g^-1。能谱分析表明吸附As(Ⅴ)的MBFMA含有0.34%的砷,FTIR定性分析表明羟基、羧基、内酯基是MBFMA表面的主要特征官能团,XPS分析表明铁、锰和表面含碳官能团参与了吸附反应,MBFMA对As(Ⅴ)的吸附是专性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杆 铁锰氧化物 制备 吸附 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二甲基羟基胺与V(Ⅴ)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安运 厉凯 +3 位作者 何辉 胡景 张先业 王方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0-183,共4页
在 HNO3溶液中研究了 N ,N -二甲基羟基胺 (DMHA)与 V( )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 .通过考察溶液酸度、还原剂浓度、离子强度和温度等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获得动力学速率方程为 -d[V( ) ]/ dt=k[V( ) ][DMHA],在 2 5.2℃ ,μ=0 .976mol/ L... 在 HNO3溶液中研究了 N ,N -二甲基羟基胺 (DMHA)与 V( )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 .通过考察溶液酸度、还原剂浓度、离子强度和温度等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获得动力学速率方程为 -d[V( ) ]/ dt=k[V( ) ][DMHA],在 2 5.2℃ ,μ=0 .976mol/ L时 ,反应速率常数 k=(9.95± 1 .0 ) L2 / (mol2· s) ;反应活化能 ΔE=2 2 .1 k J/ mol;依据氮氧自由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甲基羟胺 反应动力学 反应机理 溶剂萃取 钒() PUREX流程 乏燃料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201树脂吸附钒(Ⅴ)的行为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白国华 李建臣 +1 位作者 张国范 李光辉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65,共4页
实验研究了钒(Ⅴ)在D201树脂上的吸附行为,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201树脂对钒(Ⅴ)的吸附为吸热过程,且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测得吸附热力学参数:ΔH=3.88 kJ/mol,ΔS=0.082J/(mol.K)... 实验研究了钒(Ⅴ)在D201树脂上的吸附行为,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201树脂对钒(Ⅴ)的吸附为吸热过程,且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测得吸附热力学参数:ΔH=3.88 kJ/mol,ΔS=0.082J/(mol.K),ΔG=-20.77 kJ/mol;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D201树脂吸附钒(Ⅴ)的平衡时间为12 h;颗粒扩散速率为D201树脂吸附钒(Ⅴ)的主要控制步骤;测得不同温度下D201树脂吸附钒(Ⅴ)的表观速率常数为:k298K=2.34×10-5s-1、k308K=2.40×10-5s-1、k318K=2.91×10-5s-1;表观吸附活化能为Ea=8.43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 D201树脂 吸附 热力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法测定西湖水中的痕量Sb(Ⅴ)和Sb(Ⅲ) 被引量:11
18
作者 黄旭 徐子刚 +2 位作者 朱敏 姚琪 朱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0-422,共3页
建立了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IC-ICP-MS)测定西湖水中的痕量Sb(Ⅴ)和Sb(Ⅲ)的方法。采用Dionex IonPacAS14(4.6 mm×250 mm id)色谱柱,流速1 mL/min,3 mg/L EDTA和0.2mg/L邻苯二甲酸氢钾(KHP)(pH4.7)混合溶液为淋... 建立了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IC-ICP-MS)测定西湖水中的痕量Sb(Ⅴ)和Sb(Ⅲ)的方法。采用Dionex IonPacAS14(4.6 mm×250 mm id)色谱柱,流速1 mL/min,3 mg/L EDTA和0.2mg/L邻苯二甲酸氢钾(KHP)(pH4.7)混合溶液为淋洗液。50μL的进样量时,Sb(Ⅴ)的检出限为0.36μg/L,Sb(Ⅲ)的检出限为1.62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 Sb(Ⅲ) 离子色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环境水样中砷(Ⅲ)与砷(Ⅴ)的直接测定 被引量:13
19
作者 于兆水 陈海杰 张勤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6-219,共4页
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直接测定水样中As(Ⅲ)和As(Ⅴ)的方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考察了HCl和KBH4浓度对As(Ⅲ)和As(Ⅴ)测定灵敏度的影响以及共存元素的干扰情况。通过测定经还原剂还原前后水样中砷的荧光强度,计算出A... 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直接测定水样中As(Ⅲ)和As(Ⅴ)的方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考察了HCl和KBH4浓度对As(Ⅲ)和As(Ⅴ)测定灵敏度的影响以及共存元素的干扰情况。通过测定经还原剂还原前后水样中砷的荧光强度,计算出As(Ⅲ)和As(Ⅴ)的含量。方法检出限为As(Ⅲ)0.085μg·L^-1As(Ⅴ)0.108μg·L^-1As(Ⅲ)和As(Ⅴ)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104%和97%~104%,RSD均小于6%。该法用于实际水样的测定,结果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物发生 原子荧光光谱法 砷(Ⅲ) 砷() 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镧生物质炭吸附水体中As(Ⅴ)的过程与机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冯彦房 薛利红 +4 位作者 杨梖 刘杨 段婧婧 何世颖 杨林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90-2197,共8页
将镧氧化物的纳米颗粒通过浸渍、负载、炭化等流程负载到以玉米秸秆为原材料制备的生物质炭(Biochar)表面,得到了对水体中As(Ⅴ)具有高效吸附性能的载镧生物炭(La-biochar)。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电子能谱(XPS)对制备所得La-... 将镧氧化物的纳米颗粒通过浸渍、负载、炭化等流程负载到以玉米秸秆为原材料制备的生物质炭(Biochar)表面,得到了对水体中As(Ⅴ)具有高效吸附性能的载镧生物炭(La-biochar)。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电子能谱(XPS)对制备所得La-biochar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吸附剂用量、接触时间、初始p H值和初始As(Ⅴ)浓度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吸附机制。结果表明:La-biochar对As(Ⅴ)的去除效率随着吸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最优吸附剂投加量为2.0 g·L-1;La-biochar对As(Ⅴ)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数据遵循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更适合描述La-biochar对As(Ⅴ)的吸附,并且吸附能力随着初始溶液p H值的增大而减小;La-biochar对As(Ⅴ)的吸附主要归结为复杂的离子交换过程。研究表明,La-biochar是一种高效的除砷吸附剂,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镧 生物质炭负载 五价砷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