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lar‑Driven Sustainability:Ⅲ–ⅤSemiconductor for Green Energy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1
作者 Chandran Bagavath Jeong‑Kyun Oh +7 位作者 Sang‑Wook Lee Dae‑Young Um Sung‑Un Kim Veeramuthu Vignesh Jin‑Seo Park Shuo Han Cheul‑Ro Lee Yong‑Ho Ra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445-478,共34页
Long-term societal prosperity depends on addressing the world’s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and photocatalysis has emerged as a viable remedy.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photocatalytic processes is fundamentall... Long-term societal prosperity depends on addressing the world’s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and photocatalysis has emerged as a viable remedy.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photocatalytic processes is fundamentally achieved by optimizing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solar energy and enhancing the efficient separation of photogenerated charges.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the fabrication ofⅢ–Ⅴsemiconductor-based photocatalysts is effective in increasing solar light absorption,long-term stability,large-scale production and promoting charge transfer.This focused review explores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s inⅢ–Ⅴsemiconductor materials for solar-powered photocatalytic systems.The review explores on various subjects,including the advancement ofⅢ–Ⅴsemiconductors,photocatalytic mechanisms,and their uses in H2 conversion,CO_(2)reduction,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and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and reduction reactions.In order to design heterostructures,the review delves into basic concepts including solar light absorption and effective charge separation.It also highlights significant advancements in green energy systems for water splitting,emphasizing the significance of establishing eco-friendly systems for CO_(2)reduction and hydrogen production.The main purpose is to produce hydrogen through sustainable and ecologically friendly energy conversion.The review intends to 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er and more sustainable energy source by encouraging researchers and developers to focus o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nd advancements in solar-powered photocat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 energy system Hydrogen evolution CO_(2)reduction -Ⅴsemiconductors Photo 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Ⅲ-Ⅴ族材料制备的高效多结太阳电池最新技术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付蕊 陈诺夫 +5 位作者 涂洁磊 化麒麟 白一鸣 弭辙 刘虎 陈吉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4-128,149,共6页
基于Ⅲ-Ⅴ族材料制备的多结太阳电池由于优越的性能,在空间电源领域和地面聚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介绍了多结太阳电池的高光电转换效率机理,并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优化生长工艺等方面讨论了研发Ⅲ-Ⅴ族高效多结太阳电池的实... 基于Ⅲ-Ⅴ族材料制备的多结太阳电池由于优越的性能,在空间电源领域和地面聚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介绍了多结太阳电池的高光电转换效率机理,并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优化生长工艺等方面讨论了研发Ⅲ-Ⅴ族高效多结太阳电池的实现方案和最新技术进展。重点探讨了采用GaInNAs(Sb)新材料、倒置生长、半导体键合等技术方法。其中,采用半导体键合技术制备的GaInP/GaAs//GaInAsP/GaInAs四结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为46%,也是目前实验室最高效率。此外,分析了Ⅲ-Ⅴ族高效多结太阳电池的发展方向,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Ⅴ族化合物 高效多结太阳电池 半导体键合晶格失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钝化Ⅲ-Ⅴ族半导体生长高质量薄膜 被引量:2
3
作者 袁泽亮 侯晓远 王迅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0-175,共6页
表面钝化是Ⅲ-Ⅴ旅半导体工艺的难题之一,硫钝化技术是目前解决这一难题最有效的方法,文中综述了硫钝化技术在钝化Ⅲ-Ⅴ族半导体生长高质量薄膜所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 表面钝化 硫钝化 -Ⅴ族半导体 半导体薄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Ⅲ-V族半导体材料的热光伏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方思麟 于书文 +1 位作者 刘维峰 刘爱民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49-653,共5页
部分Ⅲ-V族化合物半导体具有较窄的禁带宽度,对红外发射体的温度要求较低,非常适宜制备热光伏(TPV)电池。简要介绍热光伏系统的基本结构,讨论了基于GaSb、InGaAsSb、InGaAs、InAsSbP几种主要窄带隙Ⅲ-V族化合物半导体的热光伏电池的研... 部分Ⅲ-V族化合物半导体具有较窄的禁带宽度,对红外发射体的温度要求较低,非常适宜制备热光伏(TPV)电池。简要介绍热光伏系统的基本结构,讨论了基于GaSb、InGaAsSb、InGaAs、InAsSbP几种主要窄带隙Ⅲ-V族化合物半导体的热光伏电池的研究情况,对它们的制备方法和主要性能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指出了我国热光伏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光伏 -V族半导体 窄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色列SCD公司的Ⅲ-Ⅴ族红外探测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俊斌 李东升 +6 位作者 杨玉林 常超 覃钢 杨晋 周旭昌 杨春章 李艳辉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36-945,共10页
Ⅲ-Ⅴ族半导体在第三代红外探测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特别是InAs/GaSb二类超晶格已经成为除碲镉汞外最受关注的红外探测器材料。本文简要回顾了以色列SCD公司在Ⅲ-Ⅴ族红外探测器的研究历程。重点总结了SC... Ⅲ-Ⅴ族半导体在第三代红外探测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特别是InAs/GaSb二类超晶格已经成为除碲镉汞外最受关注的红外探测器材料。本文简要回顾了以色列SCD公司在Ⅲ-Ⅴ族红外探测器的研究历程。重点总结了SCD关于InAs SbnBn中波高温探测器和InAs/GaSb二类超晶格pBp长波探测器中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D公司 -Ⅴ红外探测器 二类超晶格 InAsSb中波高温探测器 pBp长波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液-固模式的Ⅲ-Ⅴ族一维半导体纳米线的生长研究概述
6
作者 刘妍 彭艳 +2 位作者 郭经纬 徐朝鹏 喇东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930-3938,共9页
Ⅲ-Ⅴ族一维半导体纳米线由于具有独特的性能、丰富的科学内涵而被广泛应用于微机电、光电子、光伏电、传感等方面,并在未来纳米结构器件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探索Ⅲ-Ⅴ族一维半导体纳米线新的结构... Ⅲ-Ⅴ族一维半导体纳米线由于具有独特的性能、丰富的科学内涵而被广泛应用于微机电、光电子、光伏电、传感等方面,并在未来纳米结构器件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探索Ⅲ-Ⅴ族一维半导体纳米线新的结构调控手段,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Ⅲ-Ⅴ族一维半导体纳米线的可控生长方法和技术,从而获得可应用于器件和功能实现的高质量Ⅲ-Ⅴ族一维半导体纳米线是目前各研究组的主要目标。基于气-液-固模式的纳米线生长方法具有对纳米线形貌及晶体质量可控的优点,成为当前制备高质量Ⅲ-Ⅴ族一维半导体纳米线的主要生长技术。催化辅助生长是一种有金属催化剂参与的纳米线生长方式,它可以有效降低反应物裂解能量、提高材料成核质量、控制材料生长方向、提高反应效率、稳定材料晶体结构。自催化生长是指在纳米线生长过程中不添加其他物质作为催化剂,而由反应物自身起催化作用的生长。由于自催化生长在反应过程中未引入其他物质,所以生成物纯度较高。Ⅲ-Ⅴ族异质结构半导体纳米线常具有两种半导体各自不能达到的优良光电特性,其又可划分为纵向异质结构和横向异质结构。Ⅲ-Ⅴ族一维半导体纳米线除了可以在与其自身材料相同的基底表面上生长之外,还可在与其材料不同的基底表面上生长,即在异质基底表面生长。异质基底生长在材料兼容、光电集成等方面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基于气-液-固模式的Ⅲ-Ⅴ族一维半导体纳米线的生长进行了综述,并对近些年基于催化辅助和自催化的纵向异质结构、横向异质结构以及异质基底的成长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为推动Ⅲ-Ⅴ族一维半导体纳米线制备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线 半导体 -Ⅴ族 气-液-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Ⅲ–nitride solar-blind UV photocathode 被引量:1
7
作者 任彬 郭晖 +6 位作者 石峰 程宏昌 刘晖 刘健 申志辉 史衍丽 刘培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8期557-560,共4页
We have developed a superior solar-blind ultraviolet (UV) photocathode with an AlxGa1_xrN photocathode (x ~ 0.45) in semi-transparent mode, and assessed spectra radiant sensitivity related to practical use. Betbr... We have developed a superior solar-blind ultraviolet (UV) photocathode with an AlxGa1_xrN photocathode (x ~ 0.45) in semi-transparent mode, and assessed spectra radiant sensitivity related to practical use. Betbre being grown over a basal plane sapphire substrate by low-pressure 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OCVD), a reasonable design was made to the photocathode epitaxy structure, focusing on the AlxGa1_xN: Mg active layer, then followed by a comprehen- siv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al and optical characterization. The spectra radiant sensitivity is peaked of 41.395 mA/W at wavelength 257 nm and then decreases by about 3 to 4 decades at 400 nm demonstrating the ability of this photocathode for solar-bli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CATHODE -nitride solar-blind U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Ⅲ-Ⅴ族纳米线及其若干半导体器件
8
作者 陶桂龙 许高博 徐秋霞 《半导体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11-420,共10页
综述了硅基Ⅲ-Ⅴ族纳米线与异质结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基于Ⅲ-Ⅴ族纳米线的半导体器件,重点介绍了硅基Ⅲ-Ⅴ族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硅基Ⅲ-Ⅴ族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和隧穿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流程、工艺技术和器... 综述了硅基Ⅲ-Ⅴ族纳米线与异质结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基于Ⅲ-Ⅴ族纳米线的半导体器件,重点介绍了硅基Ⅲ-Ⅴ族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硅基Ⅲ-Ⅴ族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和隧穿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流程、工艺技术和器件的电学性能,并对影响器件电学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概括介绍了硅基Ⅲ-Ⅴ族纳米线激光器和硅基Ⅲ-Ⅴ族纳米线太阳电池的研究成果,基于硅衬底的Ⅲ-Ⅴ族纳米线太阳电池为低成本、高效能的太阳电池领域开辟了新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硅基Ⅲ-Ⅴ族纳米线制备的场效应晶体管、激光器及太阳电池等半导体器件相对于Si,Ge等传统半导体材料制备的器件有着巨大的优势,在未来集成电路技术中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Ⅴ族纳米线 异质结 场效应晶体管 激光器 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Ⅴ族化合物超薄层外延生长新技术——原子层外延
9
作者 齐学参 《半导体情报》 1992年第2期1-10,共10页
本文概述了Ⅲ-Ⅴ族化合物原子层外延(ALE),重点介绍了脉冲喷射(PJ)-ALF、氯化物-ALE和增强迁移外延(MEE)。ALE生长层厚度对生长参数,如源气体分压、生长温度和生长时间都不敏感,主要取决于ALE周期数目,因此ALE又称“数字外延”。与传统... 本文概述了Ⅲ-Ⅴ族化合物原子层外延(ALE),重点介绍了脉冲喷射(PJ)-ALF、氯化物-ALE和增强迁移外延(MEE)。ALE生长层厚度对生长参数,如源气体分压、生长温度和生长时间都不敏感,主要取决于ALE周期数目,因此ALE又称“数字外延”。与传统的MBE和MOCVD相比,ALE具有生长层厚度更均匀、缺陷密度更低、选择外廷中无边缘生长以及侧壁外延可控制到单原子层等优点。文中还讨论了ALEⅢ-Ⅴ族化合物电学性能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延生长 -V族化合物 原子层外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室分子束外延复合体在Ⅲ-Ⅴ族和Ⅱ-Ⅵ族半导体异质结生长中的应用(英文)
10
作者 A.Alexeev D.Baranov +2 位作者 S.Petrov I.Sedova S.Sorokin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10年第10期23-25,共3页
半导体光电子学是当前科技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光电子器件的增长需要加强新材料技术的研究与开发,Ⅲ -Ⅴ族和Ⅱ-Ⅳ族纳米结构生长的双腔室分子束外延复合体是目前工艺设备一个最好的例子,可以解决长期以来纳米光子学和纳米电子学的问题。
关键词 分子束外延 -Ⅴ族和Ⅱ-Ⅵ族半导体 设备与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TMIn flow rate during quantum barrier growth on multi-quantum well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device performance of GaN-based laser diodes
11
作者 Zhenyu Chen Degang Zhao +3 位作者 Feng Liang Zongshun Liu Jing Yang Ping Chen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457-466,共10页
Multidimensional influences of indium composition in barrier layers on GaN-based blue laser diodes(LDs)are discussed from both material quality and device physics perspectives.LDs with higher indium content in the bar... Multidimensional influences of indium composition in barrier layers on GaN-based blue laser diodes(LDs)are discussed from both material quality and device physics perspectives.LDs with higher indium content in the barriers demonstrate a notably lower threshold current and shorter lasing wavelength compared to those with lower indium content.Our experiments reveal that higher indium content in the barrier layers can partially reduce indium composition in the quantum wells,a novel discovery.Employing higher indium content barrier layers leads to improve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the MQW region.Detailed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is improvement can be attributed to better homogeneity in the indium composition of the well layers along the epitaxy direction.InGaN barrier layers suppress the lattice mismatch between barrier and well layers,thus mitigating the indium content pulling effect in the well layers.In supplement to experimental analysis,theoretical computations are performed,showing that InGaN barrier structures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carrier recombination efficiency and optical confinement of LD structure,thus improving the output efficiency of GaN-based blue LDs.Combining these theoretical insights with our experimental data,we propose that higher indium content barriers effectively enhance carrier recombination efficiency and indium content homogeneity in quantum well layers,thereby improving the output performance of GaN-based blue 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diodes MOCVD quantum wells -Ⅴsemiconduct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延量子点及其在光量子信息中的应用
12
作者 雷霞 翟亮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0-59,共10页
通过分子束外延制备而成的Ⅲ-Ⅴ族半导体量子点具有发光快、亮度高、单光子纯度好、不可区分度强等特点,是构建包括单光子源、纠缠光子源等在内的确定性量子光源的理想载体。量子点是嵌于半导体中的纳米结构,其纳米尺度加之半导体特性... 通过分子束外延制备而成的Ⅲ-Ⅴ族半导体量子点具有发光快、亮度高、单光子纯度好、不可区分度强等特点,是构建包括单光子源、纠缠光子源等在内的确定性量子光源的理想载体。量子点是嵌于半导体中的纳米结构,其纳米尺度加之半导体特性使其能够利用现今成熟的微纳工艺完成微纳光子学结构的制备加工,实现量子点在量子光子学应用的多种功能。量子点还可束缚单个电子或空穴形成固态量子比特,固态量子比特可短暂存储飞行的光子比特所携带的量子信息,形成量子网络中的节点。量子点因此可以作为量子光源与光量子器件在光量子信息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量子点技术的飞速发展,突破性的成果不断涌现,该文聚焦量子点领域的发展前沿,从量子点的生长、测试技术出发,讨论基于量子点的量子光源、自旋比特的基本技术方法,突出强调近期实现的重要突破,结合量子计算、量子网络的发展要求展望量子点在光量子信息应用中的前景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Ⅴ族半导体 量子光源 光量子信息 自旋比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P_(1-x)N_x混晶中新束缚态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毅军 高玉琳 +5 位作者 林顺勇 郑健生 张勇 MascarenhasA 辛火平 杜武青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8-172,共5页
利用变温光致发光(PL)谱及时间衰退发光谱研究了一系列CaP_(1-x)N_x混晶的光学性质。GaP_(1_x)N_x混晶的PL谱从低组分的NN对束缚激子及其声子伴线到高组分杂质带发光的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带降降低的趋势。测量结果显示,在组分x≥0.24%... 利用变温光致发光(PL)谱及时间衰退发光谱研究了一系列CaP_(1-x)N_x混晶的光学性质。GaP_(1_x)N_x混晶的PL谱从低组分的NN对束缚激子及其声子伴线到高组分杂质带发光的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带降降低的趋势。测量结果显示,在组分x≥0.24%的样品的发光谱中NN_1能量之下已经开始出现几个新的束缚态,对其激活能的拟合及对时间衰退发光谱的分析表明,新的束缚态一方面仍保留有N束缚激子的性质,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有别于NN对束缚激子的发光机制。说明新的束缚态有可能由新的N原子组成(如NNN原子)或与NN对束缚激子存在着某种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温光致发光谱 混晶 三-五族半导体材料 带隙弯曲 时间衰退发光谱 激活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对BNCP半导体激光起爆感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利魁 盛涤伦 +2 位作者 杨斌 朱雅红 王燕兰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9-232,共4页
对激光敏感药剂高氯酸.四氨.双(5-硝基四唑)合钴(Ⅲ)(BNCP)进行掺杂,以半导体激光直接作用药剂的方法,研究了掺杂物的种类、含量和波长对BNCP激光起爆感度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样的条件下,未掺杂的BNCP在激光器最大功率下都不能发火,而... 对激光敏感药剂高氯酸.四氨.双(5-硝基四唑)合钴(Ⅲ)(BNCP)进行掺杂,以半导体激光直接作用药剂的方法,研究了掺杂物的种类、含量和波长对BNCP激光起爆感度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样的条件下,未掺杂的BNCP在激光器最大功率下都不能发火,而加入适合的掺杂物的种类和含量能够大大提高BNCP半导体激光起爆感度;在635 nm波长下,掺杂物中掺杂酞箐铜能量最低,50%发火阈值达0.24 mJ,平均延期时间2.3 ms;掺杂吸光物C,50%发火阈值达0.57 mJ,平均延期时间5.5 ms;在915 nm波长下,掺杂吸光物C含量为5%时,50%发火阈值最小,为5.06 m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起爆药 高氯酸.四氨.双(5-硝基四唑)合钴()(BNCP) 半导体激光 激光点火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液相电极腐蚀新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镇龙 叶玉堂 +4 位作者 刘霖 范超 田骁 吴云峰 王昱琳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6-140,共5页
提出了一种激光诱导液相腐蚀新方法—电极腐蚀法。电极腐蚀法是指进行激光化学液相腐蚀时,在腐蚀溶液中添加电极,以吸引反应中间离子脱离基片表面,实现腐蚀的持续稳定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都表明,电极腐蚀法可以有效地加快激光腐蚀... 提出了一种激光诱导液相腐蚀新方法—电极腐蚀法。电极腐蚀法是指进行激光化学液相腐蚀时,在腐蚀溶液中添加电极,以吸引反应中间离子脱离基片表面,实现腐蚀的持续稳定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都表明,电极腐蚀法可以有效地加快激光腐蚀的进程;吸附在基片表面的离子在电极作用下,快速迁移出基片表面,保证了基片表面腐蚀溶液构成的稳定,进而得到更加均匀的腐蚀表面;利用电流随腐蚀速率变化而变化的特点,使腐蚀速率和深度的直接监控转变为对腐蚀电流的间接控制,简化腐蚀控制方法。基于以上优点,电极腐蚀法可以克服现有激光腐蚀方法的诸多弊端,改善激光腐蚀性能,在特殊结构光电器件的制作和半导体的微细加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腐蚀 光电子 —Ⅴ族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五之魅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永刚 顾溢 +4 位作者 马英杰 邵秀梅 李雪 龚海梅 方家熊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41-950,共10页
三五族化合物半导体具有丰富的特性,使其在电子学、光电子学以及光子学领域获得了各种应用,这些都源自于三族元素和五族元素构成之二元系的各种魔幻组合形成的多变特性。本文基于二元系砷化物、磷化物及锑化物,对其构成的各种三元系、... 三五族化合物半导体具有丰富的特性,使其在电子学、光电子学以及光子学领域获得了各种应用,这些都源自于三族元素和五族元素构成之二元系的各种魔幻组合形成的多变特性。本文基于二元系砷化物、磷化物及锑化物,对其构成的各种三元系、四元系和五元系的特征进行了几何图示阐述,主要涉及其带隙、晶格常数及其与不同衬底的晶格匹配区域。对氮化物和稀氮、铋化物和稀铋以及硼化物的一些特性也进行了简要讨论。通过对整个三五族化合物半导体的全面了解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其潜力和可持续发展态势,包括存在的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五族化合物半导体 二元系 三元系 四元系 五元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序GaInP光致发光谱的温度依赖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俞容文 吕毅军 郑健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2-24,共3页
研究了无序GaInP样品的温度依赖关系.在低温PL谱中,谱线呈单峰结构.随着温度从15K升高到250K,谱线半宽从16meV增大到31meV,并且发生红移(52meV),同时强度减小了两个数量级.对实验结果的拟合表明... 研究了无序GaInP样品的温度依赖关系.在低温PL谱中,谱线呈单峰结构.随着温度从15K升高到250K,谱线半宽从16meV增大到31meV,并且发生红移(52meV),同时强度减小了两个数量级.对实验结果的拟合表明,在两个温度区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激活能.温度小于100K,激活能为4meV;温度大于100K,激活能变为35meV.我们认为低温温度行为由带边载流子的热离化伴随的无辐射跃迁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有序度 -Ⅴ族 半导体 镓铟磷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红外半导体酞菁铒的合成及光学表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利斌 张筱丹 +5 位作者 段瑜 宋立媛 陈雪梅 李永亮 姬荣斌 宋炳文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38-241,共4页
用固相合成法和液相合成法分别合成了酞菁铒。测试了酞菁铒在氯仿溶液中的UV-Vis吸收光谱、酞菁铒粉末在KBr薄片中的FT-IR光谱和石英基片上酞菁铒固体薄膜椭圆偏振光谱,分析和讨论了各个光谱中吸收峰的归属和与之对应的能级结构。光谱... 用固相合成法和液相合成法分别合成了酞菁铒。测试了酞菁铒在氯仿溶液中的UV-Vis吸收光谱、酞菁铒粉末在KBr薄片中的FT-IR光谱和石英基片上酞菁铒固体薄膜椭圆偏振光谱,分析和讨论了各个光谱中吸收峰的归属和与之对应的能级结构。光谱表征表明酞菁铒为三明治结构,其在1.4~1.8μm的近红外波段有明显的红外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红外半导体 酞菁铒 合成 光学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序Ga_xIn_(1-x)P(x=0.52)光致发光谱研究
19
作者 吕毅军 俞容文 郑健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16,共3页
报道了对有序GaxIn1-xP(x=0.52)样品的变温和变激发功率密度的PL谱的研究.在低温T=17K,低激发功率密度下,谱线呈双峰结构,在低激发功率密度下升高温度,低能端的发光峰(以下简称A峰)发生热猝灭,并在8... 报道了对有序GaxIn1-xP(x=0.52)样品的变温和变激发功率密度的PL谱的研究.在低温T=17K,低激发功率密度下,谱线呈双峰结构,在低激发功率密度下升高温度,低能端的发光峰(以下简称A峰)发生热猝灭,并在85K左右完全消失.高能端的发光峰(以下简称B峰)积分强度则随温度升高先增强而后发生猝灭.采用低激发功率密度激发样品,A峰较B峰强.增大激发功率密度,B峰强度逐渐超过A峰强度并占据主导地位.激发功率密度增加约两个数量级时,发现B峰峰值位置不随激发功率密度移动,而A峰出现微小蓝移(6.2meV).初步分析表明,A峰与空间分离中心的复合有关,而B峰来自本征激子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度 -Ⅴ族 半导体 光致发光谱 镓铟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合金Ga_(0.52)In_(0.48)P的时间分辨发光谱
20
作者 高玉琳 吕毅军 +3 位作者 郑建生 蔡志岗 桑海宇 曾学然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8-411,共4页
在室温和低温液氮下 ,研究了有序和无序 Ga0 .52 In0 .4 8P的时间分辨发光谱。对实验结果的拟合表明 ,有序 Ga0 .52 In0 .4 8P的发光呈双指数规律衰退。其中快过程对应着有序区域上载流子的复合 ,慢过程则对应着有序区域和无序区域的空... 在室温和低温液氮下 ,研究了有序和无序 Ga0 .52 In0 .4 8P的时间分辨发光谱。对实验结果的拟合表明 ,有序 Ga0 .52 In0 .4 8P的发光呈双指数规律衰退。其中快过程对应着有序区域上载流子的复合 ,慢过程则对应着有序区域和无序区域的空间分离中心上载流子的复合。无序 Ga0 .52 In0 .4 8P的发光在室温下呈单指数规律衰退。同时从低温下的时间分辨发光谱还可以看出有序样品的发光峰随着延迟时间的变长而蓝移 ,说明低温下在有序 Ga0 .52In0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分辨发光谱 -Ⅴ族半导体 镓甸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