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Ia型组蛋白脱乙酰基酶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
1
作者 许戈阳 唐朝枢 耿彬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具有转录抑制功能,近年来发现其参与心血管系统的分化发育,调控多种刺激诱发的心肌肥大及其相关基因表达。本文就有关IIa型HDACs在心血管系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Ⅱa组蛋白乙酰基 心血管系统分化发育 心肌肥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基酶抑制剂NL101对大鼠神经元的作用
2
作者 王晓蓉 张霞燕 +5 位作者 徐栋敏 余舒莹 方三华 卢韵碧 张纬萍 魏尔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5-272,共8页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基酶新抑制剂NL101对同型半胱氨酸(HCA)诱导大鼠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正常神经元的损伤作用.方法:使用HCA(5 mmol/L)诱导大鼠皮层混合细胞及原代神经元的损伤,观察不同浓度NL101对损伤的影响,检...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基酶新抑制剂NL101对同型半胱氨酸(HCA)诱导大鼠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正常神经元的损伤作用.方法:使用HCA(5 mmol/L)诱导大鼠皮层混合细胞及原代神经元的损伤,观察不同浓度NL101对损伤的影响,检测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活性、数量、形态以及坏死的变化,并观察NL101对正常神经元的作用;以同类药SAHA(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作为对照.结果:0.001 ~ 10 μmol/L的NL101对HCA诱导的皮层混合细胞数量减少没有明显影响;但1、10 μmol/L的NL101可明显减少细胞坏死(P<0.05);1μmol/L的NL101可增加神经元数量.1、10μmol/L的NL101可明显降低原代神经元活性(均P <0.05);但0.01 ~ 10 μmol/L的NL101可显著减轻HCA诱导的神经元活性降低(均P<0.05);1、10 μmol/L的NL101可减少HCA引起的神经元坏死(均P <0.05).NL101的作用与SAHA大致相当.结论:NL101对HCA诱导的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高浓度NL101对神经元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与经典的SAHA作用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药物作用 高半胱氨酸 药理学 组蛋白乙酰基 拮抗剂和抑制剂 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哮喘肺组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降低对气道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胥武剑 宁允叶 +3 位作者 洪伟峻 邵艳 蔡在龙 李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37-941,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哮喘病理生理过程中肺组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变化趋势及其对气道平滑肌细胞表型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构建慢性哮喘小鼠模型,检测肺组织HDAC活性。以HDAC抑制剂曲古霉素A(TSA)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气管平滑肌及... 目的探讨慢性哮喘病理生理过程中肺组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变化趋势及其对气道平滑肌细胞表型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构建慢性哮喘小鼠模型,检测肺组织HDAC活性。以HDAC抑制剂曲古霉素A(TSA)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气管平滑肌及人原代支气管平滑肌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MTT、Transwell及三维凝胶收缩等方法检测抑制HDAC活性对气道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的影响及其相应的细胞增殖、迁移、收缩能力的变化。结果慢性哮喘组小鼠肺组织HDAC活性为(0.371±0.054)μmol/(L·μg),较正常对照组的(0.603±0.034)μmol/(L·μg)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A(0.5μmol/L)作用后12~24h,体外培养的大鼠气管平滑肌环及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的α-sm-actin、SM22-α表达明显增加,作用后24h及48h支气管平滑肌细胞数目分别为(1.719±0.044)×104及(1.808±0.009)×104个,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1.911±0.048)×104及(2.537±0.01)×104个(P<0.05)。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迁移数也在TSA作用后显著降低(88±7.632vs52±7.5,P<0.05)。此外,TSA作用24h后的三维凝胶收缩率[(9.885±7.084)%]较空白对照组[(44.844±3.808)%]及PDGF组[(41.315±7.943)%]明显降低(P<0.05)。结论慢性哮喘小鼠肺部HDAC的活性下降,可能与气道平滑肌细胞向"收缩型"转变有关,但HDAC活性下降并不增加细胞的收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平滑肌细胞 组蛋白乙酰基 曲古霉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慢血流或无复流风险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穆怀彬 林琳 +3 位作者 李静 李燕 王海荣 卢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接受PCI的AMI患者280例,根据PCI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IMI)血流... 目的探讨术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接受PCI的AMI患者280例,根据PCI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IMI)血流分级分为慢血流/无复流组(TIMI≤Ⅱ级)54例和正常血流组(TIMI>Ⅱ级)226例。比较2组人口学特征、基础疾病、入院时基线资料、术前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术前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MI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慢血流/无复流的预测价值。结果慢血流/无复流组吸烟史、Killip分级Ⅱ级比例、心率、再灌注时间、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NLR)、D-二聚体及HDAC3水平高于正常血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再灌注时间、NLR、HDAC3是AMI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P<0.05,P<0.01)。再灌注时间+NLR预测AMI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8(95%CI:0.664~0.922,P=0.002),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0.87、0.73;再灌注时间+NLR联合血清HDAC3预测AMI患者PCI后慢血流/无复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3(95%CI:0.790~0.922,P<0.01),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0.93、0.84。结论术前HDAC3水平是AMI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在再灌注时间和NLR的基础上检测术前血清HDAC3可为慢血流/无复流的评估提供额外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组蛋白乙酰基 血流速度 影响因素分析 慢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红霉素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吸烟哮喘小鼠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徐慧 夏梦玲 戴元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6期606-610,共5页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吸烟哮喘小鼠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2)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雌性BALB/c小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吸烟哮喘组、罗红霉素干预4组。用卵白蛋白(OVA)致...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吸烟哮喘小鼠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2)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雌性BALB/c小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吸烟哮喘组、罗红霉素干预4组。用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的方法制备哮喘和吸烟哮喘模型,其中吸烟哮喘组在激发后置于自制熏箱内被动吸烟,对照组则用生理盐水代替OVA。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分类计数;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采用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小鼠肺组织中HIF-1α及HDAC2表达情况,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组和吸烟哮喘组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计数比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吸烟哮喘组中性粒细胞计数比例显著高于哮喘组(P<0.01);罗红霉素干预组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例与吸烟哮喘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哮喘组和吸烟哮喘组肺组织HIF-1α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67±0.03、0.85±0.07比0.42±0.03)且吸烟哮喘组显著高于哮喘组,罗红霉素干预组(0.52±0.05)低于吸烟哮喘组(均P<0.01);哮喘组和吸烟哮喘组肺组织HDAC2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04±0.12、1.74±0.06比3.93±0.08)(均P<0.01)且吸烟哮喘组显著低于哮喘组,罗红霉素干预组(2.53±0.09)高于吸烟哮喘组(均P<0.05)。吸烟哮喘组肺组织中HIF-1α与HDAC2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879,P<0.01)。吸烟哮喘组BALF中TNF-α水平显著高于哮喘组、正常对照组(均P<0.01),罗红霉素干预组TNF-α水平显著低于吸烟哮喘组(P<0.01)。结论:罗红霉素可能通过抑制HIF-1α的表达上调吸烟哮喘小鼠HDAC2,从而改善气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吸烟 组蛋白乙酰基 罗红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俊文 李俊 +5 位作者 蔡伦 张涛 王和平 王雷 陈文 韩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333-2336,共4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99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283例原发性星形细胞瘤患者和52例复发患者,其中WHO分级Ⅱ级59例,Ⅲ级26例,Ⅳ级250例;收...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99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283例原发性星形细胞瘤患者和52例复发患者,其中WHO分级Ⅱ级59例,Ⅲ级26例,Ⅳ级250例;收集其手术切除标本,提取典型病变区域制作成组织芯片(TMA)。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DAC3在肿瘤干细胞、胶质瘤贴壁细胞和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对TMA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HDAC3在肿瘤干细胞NCH421k和NCH441中的平均相对表达量为1.14和0.95,在胶质瘤贴壁细胞中为2.04,在星形细胞瘤中为1.06。HDAC3在瘤细胞胞核和胞质中呈阳性表达。HDAC3胞核总阳性表达率为16.7%(56/335),其中WHO分级Ⅳ级者为13.6%(34/250),WHO分级Ⅲ级者为0,WHO分级Ⅱ级者为37.3%(22/59);HDAC3胞质总阳性表达率为49.3%(165/335),其中WHO分级Ⅳ级者为42.0%(105/250),WHO分级Ⅲ级者为65.4%(17/26),WHO分级Ⅱ级者为72.9%(43/59)。23例复发患者两次TMA保存完整,其中5例WHO分级恶化,18例WHO分级无恶化。5例WHO分级恶化患者中,HDAC3胞核染色强度减弱2例,稳定2例,增强1例;胞质染色强度稳定4例,增强1例。18例WHO分级无恶化患者中,HDAC3胞核染色强度减弱2例,稳定13例,增强3例;胞质染色强度减弱4例,稳定9例,增强5例。HDAC3胞核阳性表达率与患者整体生存率呈正相关(r=0.148,P=0.007),阳性表达强度与WHO分级Ⅳ级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r=-0.503,P=0.037);HDAC3胞质阳性表达强度与患者整体生存率呈负相关(r=-0.140,P=0.014),阳性表达率与WHO分级Ⅳ级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r=-0.544,P=0.013)。结论胞核HDAC3的高表达预示较好的预后。HDAC3在胞核及胞质内的表达移位对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基 星形细胞瘤 预后 组蛋白去乙酰化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免疫抑制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康印东 王立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0-83,共4页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s inhibitors,HDACIs)是一类在转录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化合物,通过诱导蛋白过乙酰化引起染色体重建、细胞周期停滞、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以及调节转录因子活化和抑制等一系列生物学效应。HDA...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s inhibitors,HDACIs)是一类在转录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化合物,通过诱导蛋白过乙酰化引起染色体重建、细胞周期停滞、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以及调节转录因子活化和抑制等一系列生物学效应。HDACIs在多种血液系统肿瘤和实体瘤中显示了明确而强大的抗肿瘤活性,目前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其在炎症免疫疾病动物模型及基础研究中显示出的免疫抑制活性,为探索从基因水平治疗炎症免疫性疾病及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带来了新思路。本文从炎症免疫性疾病、T淋巴细胞、促炎细胞因子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功能等几方面,对HDACIs参与的免疫调节功能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基 抑制剂 T淋巴细胞 免疫应答 移植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与紫杉醇联合应用对肺癌细胞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东 刘长庭 +1 位作者 于晓妉 刘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01-1303,1307,共4页
目的评价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联合紫杉醇(TAX)对肺癌细胞株H1299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TSA和(或)TAX处理H1299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计算TAX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随后将H1299细... 目的评价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联合紫杉醇(TAX)对肺癌细胞株H1299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TSA和(或)TAX处理H1299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计算TAX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随后将H1299细胞分成4组:对照组,常规培养细胞36h;TAX组,TAX(10nmol/L)处理细胞24h;TSA组,TSA(300nmol/L)处理细胞12h;TF组,TSA(300nmol/L)处理细胞12h后,加入TAX(10nmol/L)处理24h。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对细胞进行Hochest33342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形态的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人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剪切蛋白和p21蛋白表达。结果TSA预先作用12h可以使TAX对H1299细胞的IC50由110.6±38.7nmol/L下降至63.7±11.8nmol/L(P<0.05)。与对照组比较,TAX和TF组细胞存在明显的G0/G1期阻滞,但4组的细胞凋亡率均很低(P>0.05)。TSA、TAX及TF组可见以死亡为主的细胞核改变现象,凋亡小体很少。4组均未检测到PARP剪切蛋白。与对照组比较,TSA、TAX及TF组的p21蛋白表达均有明显增加(P<0.05);与TAX组比较,TSA组和TF组的p21蛋白明显增加(P<0.05),且后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HDAC抑制剂TSA可提高TAX对肺癌细胞H1299的毒性,促进细胞死亡,但其机制与细胞凋亡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基 曲古抑菌素A 肺肿瘤 紫杉酚 pGTP结合蛋白 聚ADP核糖聚合 细胞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与多囊肾病
9
作者 薛澄 梅长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3-666,共4页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1 000~1/400。ADPKD中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修饰和蛋白质功能的研究已成为最近研究的热点。表观遗传乙酰化修饰中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参与调节了Pkd1基因的...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1 000~1/400。ADPKD中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修饰和蛋白质功能的研究已成为最近研究的热点。表观遗传乙酰化修饰中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参与调节了Pkd1基因的表达,其中HDAC5是液体流动引起的肾上皮细胞钙信号通路作用的靶点;HDAC6在囊泡表皮细胞中过度表达,通过α-tubulin去乙酰化参与调节纤毛形成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运输,并且通过β-catenin去乙酰化调节Wnt信号通路。HDAC抑制剂既能减少Pkd1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囊肿的形成,又能延缓Pkd2基因敲除小鼠肾功能下降,因此抑制HDAC可能成为治疗ADPKD的新靶点。本文主要就ADPKD去乙酰化修饰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 组蛋白乙酰基 表观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联合伊马替尼对K562细胞的协同杀伤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燕燕 尤良顺 +1 位作者 钱文斌 童茵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3-478,共6页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SAHA联合伊马替尼(imatinib,IM)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株的协同杀伤作用,并探讨其分子学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SAHA和IM分别或联合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SAHA联合伊马替尼(imatinib,IM)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株的协同杀伤作用,并探讨其分子学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SAHA和IM分别或联合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Hoechst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处理后Bcr-Abl及其下游信号途径蛋白的表达、Caspase途径活化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SAHA和IM单独作用K562细胞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生长(SAHA:F=433.8,P<0.001;IM:F=54.14,P<0.001);两药联合对细胞的生长有协同杀伤作用,联合指数CI<1。FACS分析和Hoechst荧光染色证实,SAHA和IM两药联合能加速K562细胞的凋亡,激活Caspase-3、Caspase-8和PARP,下调抗凋亡蛋白Mcl-1表达。此外,SAHA和IM联用能抑制Bcr-Abl及其磷酸化水平,下调JAK2和磷酸化STAT5表达。结论:HDAC抑制剂SAHA联合IM能协同杀伤CML细胞、加速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两药联用协同抑制了Bcr-Abl及其磷酸化水平,抑制JAK2/STAT5信号途径和下调下游靶基因Mc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药物作用 白血病 髓系 慢性 Bcr-Abl阳性/药物疗法 组蛋白乙酰基/分析 伊马替尼/治疗应用 融合蛋白 Bcr-Abl/分析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双靶点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安喆 武善超 盛春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3-552,共10页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是肿瘤治疗中的重要靶标,目前已有多个HDAC抑制剂类药物被批准应用于临床。相对于单靶点药物,多靶点药物具有更好的药效和特异性,能够有效提高疗效、降低耐药性,在阿尔茨海默病、真菌病、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中具有...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是肿瘤治疗中的重要靶标,目前已有多个HDAC抑制剂类药物被批准应用于临床。相对于单靶点药物,多靶点药物具有更好的药效和特异性,能够有效提高疗效、降低耐药性,在阿尔茨海默病、真菌病、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较大开发前景。本文主要介绍抗阿尔茨海默病、抗真菌、抗肿瘤领域基于HDAC设计的双靶点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为该类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基 双靶点抑制剂 阿尔茨海默病 真菌病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敬元 李生伟 +1 位作者 龚建平 江德全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88-1391,共4页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肝移植及肝脏肿瘤切除等手术中面临的难题,多种机制的参与使其变得尤为复杂,其中缺血期间的能量消耗和再灌注诱导的氧化应激是导致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二者共同导致细胞死亡甚至引发肝衰竭。沉默信...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肝移植及肝脏肿瘤切除等手术中面临的难题,多种机制的参与使其变得尤为复杂,其中缺血期间的能量消耗和再灌注诱导的氧化应激是导致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二者共同导致细胞死亡甚至引发肝衰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是一类具有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性的脱乙酰化酶,可使组蛋白及非组蛋白等转录因子脱乙酰化,在细胞凋亡、炎症反应、能量平衡及氧化应激等方面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哺乳动物体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有7种,包括Sirt1~Sirt7,其中,Sirt1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来减轻肝细胞应激并调控细胞代谢途径,从而达到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目的,主要对Sirt1相关信号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类 再灌注损伤 肝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1参与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大 被引量:4
13
作者 席玉慧 孟庆威 +4 位作者 徐长庆 王丽娜 林岩 李鸿珠 张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44-847,共4页
目的:观察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基酶1(Sirt1)在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大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SO模型组和ISO+NAM(烟酰胺,Sirt1抑制剂)组。皮下注射ISO诱导小鼠心肌肥大。以心脏重量指数(心脏重量... 目的:观察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基酶1(Sirt1)在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大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SO模型组和ISO+NAM(烟酰胺,Sirt1抑制剂)组。皮下注射ISO诱导小鼠心肌肥大。以心脏重量指数(心脏重量/体重)、HE染色、透射电镜以及脑钠肽(BNP)mRNA表达水平观察心肌肥大的变化。同时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心肌Sirt1 mRNA、蛋白质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脏重量指数,HE染色,透射电镜以及BNP mRNA表达水平均显示皮下注射ISO可明显诱导小鼠心肌肥大;Sirt1在心肌肥大模型组表达显著增多(P<0.01),其抑制剂NAM可明显减轻ISO诱导的心肌肥大(P<0.05),并降低Sirt1的表达(P<0.01)。结论:Sirt1的激活可能参与ISO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大 组蛋白乙酰基1 烟酰胺 异丙肾上腺素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古霉素A体外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曲巍 王立明 +2 位作者 朱有华 付莉莉 华振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曲古霉素A(TSA)对体外培养膀胱癌细胞生长情况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05、0.1、0.2、0.4、0.8μmol/L)的TSA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生长的影响。透...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曲古霉素A(TSA)对体外培养膀胱癌细胞生长情况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05、0.1、0.2、0.4、0.8μmol/L)的TSA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生长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TSA(0.4μmol/L)诱导后膀胱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处理后膀胱癌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处理后膀胱癌细胞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变化;FQ-PCR检测处理后膀胱癌细胞p21CIP1/WAF1c、yclin A和cyclin E mRNA的表达。结果:TSA体外能明显抑制T24细胞生长,且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性。TSA(0.4μmol/L)诱导后,透射电镜下可见大量具有凋亡形态特征的T24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示细胞阻滞于G0/G1期,并且出现典型的亚二倍体(Sub-G1)峰;TSA可明显提高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并诱导p21CIP1/WAF1的mRNA表达和抑制cy-clin A的mRNA表达,而对cyclin E无明显作用。结论:TSA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而发挥体外抗膀胱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以及相关基因(p21CIP1/WAF1、cyclin A)表达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组蛋白乙酰基 抑制剂 曲古霉素A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多酸肽联合丁酸钠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燕 赵玉亮 +1 位作者 卜定方 石永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6-480,共5页
目的:探讨尿多酸肽(uroacitide,CDAⅡ)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钠(sodium butyrate,SB)联合应用能否使人乳腺癌细胞MCF7维甲酸β2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β2,RARβ2)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并诱导基因表达;以及联合用药能否协同... 目的:探讨尿多酸肽(uroacitide,CDAⅡ)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钠(sodium butyrate,SB)联合应用能否使人乳腺癌细胞MCF7维甲酸β2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β2,RARβ2)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并诱导基因表达;以及联合用药能否协同抑制细胞生长、诱导细胞调亡。方法:培养乳腺癌细胞MCF7,分为CDAⅡ、SB两个单药组和两药联合组。分别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RARβ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表达;Hoechst33342/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染色和DNA末端原位标记染色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调亡;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CDAⅡ或SB单药均不能使RARβ2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也不能诱导基因表达,联合用药使基因启动子发生部分去甲基化并诱导了基因mRNA的表达;Hoechst33342/PI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联合用药组出现明显的凋亡细胞,TUNEL法显示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两个单药组(39.5%vs5.2%,8.1%,P<0.05);MTT比色法显示与单独用药相比,联合用药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更显著,两药呈现交互作用(F=15,P<0.05)。结论:CDAⅡ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B具有协同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这可能与两药联合应用能够使RARβ2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并诱导基因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抗肿瘤药 甲基转移 组蛋白乙酰基 药物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及其在微生物肠脑轴中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暾 王韵 +3 位作者 马雅军 潘燕 赵瑞雪 李淑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16-1117,共2页
人体内都存在数目巨大的肠道微生物群,它们从生命早期就开始对大脑功能的发育以及宿主的生理特征产生影响。肠道微生物群与大脑之间通过免疫反应、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神经元等信号途径实现相互通信,调节神经行为表型。肠道菌群紊乱... 人体内都存在数目巨大的肠道微生物群,它们从生命早期就开始对大脑功能的发育以及宿主的生理特征产生影响。肠道微生物群与大脑之间通过免疫反应、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神经元等信号途径实现相互通信,调节神经行为表型。肠道菌群紊乱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相关,并在情绪,认知,疼痛的调节起重要作用[1-2]。短链脂肪酸(SCFA)是结肠内细菌发酵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产生的主要代谢产物。它不仅可以作为结肠的能量来源,还能通过微生物群-肠-脑轴发挥其神经活性。增加SCFA产生仅通过调节饮食中膳食纤维的摄入即可实现。近年来,微生物-肠-脑轴的概念引起了科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胃肠道微生物组 乙酸盐 组蛋白乙酰基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治疗新策略——表观遗传治疗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强 陈良 黄玉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870-875,共6页
最近,研究显示肝细胞癌(HCC)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croRNA等表观遗传的改变。介绍了HCC表观遗传机制的一般特征以及HCC的表观遗传治疗进展。认为表观遗传治疗在HCC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距离临床应用还有... 最近,研究显示肝细胞癌(HCC)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croRNA等表观遗传的改变。介绍了HCC表观遗传机制的一般特征以及HCC的表观遗传治疗进展。认为表观遗传治疗在HCC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距离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后成说 遗传 DNA修饰甲基 组蛋白乙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