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复发性Ⅲ型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22-124,共3页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复发性Ⅲ型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8月—2017年8月,从耳鼻喉科收治的Ⅲ型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选取了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手术号单双数形式分成两组,常规手术组和鼻内镜手术组,...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复发性Ⅲ型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8月—2017年8月,从耳鼻喉科收治的Ⅲ型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选取了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手术号单双数形式分成两组,常规手术组和鼻内镜手术组,各60例。两组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常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是(46.34±9.56)ml,鼻内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是(25.39±4.76)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95,P<0.05);鼻内镜组患者中有11例出现了术后并发症,所占比例是18.33%,常规组患者中有25例出现了术后并发症,所占比例是41.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78,P<0.05);鼻内镜组患者总治愈率是81.67%,常规组患者总治愈率是5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59,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Ⅲ型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少,总有效率更高,临床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手术 复发性 ⅲ型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5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组织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军 陈力学 +2 位作者 沈晹 刘欢 黄江菊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7-250,255,共5页
目的:观察IL-35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表达与意义,完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发病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临床资料及术中鼻息肉组织。主观症状采用视觉类比法(VAS)进行评分... 目的:观察IL-35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表达与意义,完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发病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临床资料及术中鼻息肉组织。主观症状采用视觉类比法(VAS)进行评分;纤维鼻咽喉镜检查结果采用Lanza-Kennedy评分;鼻窦CT采用Lund-Mackay评分,鼻息肉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IL-35 mRNA(EBI3 mRNA和IL-12A mRNA)的表达水平和ELISA方法检测息肉组织中IL-35及IL-17和IL-10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共收集51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临床资料及术中鼻息肉组织,其中男性30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3.3±15.1)岁,症状评分(5.5±1.7),鼻内镜评分(6.4±2.0),CT评分(11.7±3.8)。较正常鼻黏膜组织相比,鼻息肉组织中IL-35 mRNA和蛋白均呈低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7和IL-10蛋白呈高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35可能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病理机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35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IL-10 IL-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9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柳佳丽 罗英 万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515-2516,共2页
2008年.Dardalhon和Veldhoen先后在NatureImmunology杂志上提出一种以分泌白细胞介素(IL)-9、IL-10为主的新型效应性CD4+T细胞——Th9细胞.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主要效应因子为IL-9。IL-9作为一种新的促炎因子.目前国内外对于其... 2008年.Dardalhon和Veldhoen先后在NatureImmunology杂志上提出一种以分泌白细胞介素(IL)-9、IL-10为主的新型效应性CD4+T细胞——Th9细胞.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主要效应因子为IL-9。IL-9作为一种新的促炎因子.目前国内外对于其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相关性的研究报道尚少。本研究通过检测IL-9在CRSwNP患者中的表达.探讨IL-9在CRSwNP发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9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CD4+T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IL-10 效应因子 促炎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克拉霉素用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宇娟 王骏 杨晓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0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究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克拉霉素用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CRSwNP)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CRSwNP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信... 目的探究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克拉霉素用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CRSwNP)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CRSwNP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丙酸氟替卡松喷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Lund-Kennedy评分、Lund-Mackay评分、鼻部症状评分、鼻黏膜上皮化情况、复发情况、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Lund-Kennedy评分、Lund-Mackay评分和鼻部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以上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鼻腔黏膜上皮化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体上皮化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克拉霉素可显著改善CRSwNP患者术后临床症状,促进鼻腔黏膜恢复,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克拉霉素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h2在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君 汪银凤 潘春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63-1267,共5页
目的 探究BTB与CNC同源基因2(Bach2)在不同类型慢性鼻-鼻窦炎(CRS)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43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中,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19例,非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CRS)24... 目的 探究BTB与CNC同源基因2(Bach2)在不同类型慢性鼻-鼻窦炎(CRS)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43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中,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19例,非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CRS)24例,另有20例对照受试者,分别收集鼻息肉和筛窦黏膜。通过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测定收集的组织样品中Bach2的表达情况;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测定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数。疾病的严重程度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鼻内窥镜检查和受试者症状来评估。结果 Bach2主要表达在鼻上皮细胞层中。Bach2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ECRS中显著低于non-ECRS,但高于对照组(P<0.05,P<0.01)。Bach2的mRNA表达水平与所有ECRS患者的CT扫描结果、鼻内镜评分及组织中每高倍镜视野中的嗜酸粒细胞数之间呈一定的相关性(P<0.01,P<0.05,P<0.01),而与VAS评分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Bach2在ECRS中表达与non-ECRS相比较低,致ECRS中嗜酸性炎症,并且与其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Bach2 嗜酸粒细胞 疾病严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前后的嗓音对比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蕊 续珊 陈始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0-340,共1页
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是一种慢性鼻腔鼻窦黏膜炎性疾病,根据有无鼻息肉可分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CRSwNP)和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是一种慢性鼻腔鼻窦黏膜炎性疾病,根据有无鼻息肉可分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CRSwNP)和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 CRSs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慢性-鼻窦炎 手术前 内镜 NASAL 嗓音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9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苏飞 汪银凤 潘春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16-1420,共5页
目的探索白细胞介素-19(IL-19)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2例CRSwN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患者20例,非嗜酸性粒细胞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 目的探索白细胞介素-19(IL-19)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2例CRSwN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患者20例,非嗜酸性粒细胞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CRS)患者22例,术中收集鼻息肉组织;另取对照组患者20例,术中收集钩突黏膜组织。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测量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并进行百分比计数,通过q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样本中IL-19的表达情况。结果 IL-19主要表达在ECRS患者息肉的上皮和黏膜下腺体中。ECRS组中IL-19的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on-ECRS及对照组(P<0.05,P<0.05)。在ECRS组中IL-19的mRNA转录水平与ECRS患者的CT评分、鼻内镜评分及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P<0.05,P<0.05,P<0.05),与VAS评分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与non-ECRS及正常鼻黏膜相比,IL-19在ECRS中的表达水平增高,且与临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IL-19可能通过促进组织嗜酸性粒细胞的聚集而加重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白细胞介素-19 嗜酸性粒细胞鼻窦炎 EOS 临床严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鼻-鼻窦炎对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分期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雷婷婷 常宇 +1 位作者 张蕾 张明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7-491,共5页
目的:探究慢性鼻-鼻窦炎(CRS)对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NT)分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2011年3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34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ENKTL-N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0例(82.1%)发病前存... 目的:探究慢性鼻-鼻窦炎(CRS)对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NT)分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2011年3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34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ENKTL-N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0例(82.1%)发病前存在CRS病史,CRS病程≤10 a 88例,>10 a 22例;无CRS病史24例。结果:无CRS病史组、CRS病程≤10 a组、CRS病程>10 a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B症状情况、IPI评分、PINK-E评分、血浆EBV-DNA载量、血清LDH水平、骨髓侵犯情况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RS病程与ENKTL-NT患者的CA分期存在正相关性(r_(S)=0.175,P=0.043)。一线治疗2个周期后,3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0)。134例随访1~118个月,3组的无疾病进展生存(PFS)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S病程>10 a是影响ENKTL-NT PFS的危险因素,HR(95%CI)为2.912(1.116~7.601)。结论:CRS病程与ENKTL-NT患者的临床分期有正相关性,并可能影响ENKTL-NT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慢性-鼻窦炎 分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前梯度蛋白2与黏蛋白5AC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娜 柴向斌(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631-1635,共5页
目的:探讨人前梯度蛋白2(AGR2)与黏蛋白5AC(MUC5AC)在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5例伴有鼻息肉的CRS患者息肉组织,15例不伴鼻息肉的CRS患者下鼻甲黏膜和15例鼻中隔偏曲或鼻外伤患者下鼻甲黏膜组织,HE染色观... 目的:探讨人前梯度蛋白2(AGR2)与黏蛋白5AC(MUC5AC)在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5例伴有鼻息肉的CRS患者息肉组织,15例不伴鼻息肉的CRS患者下鼻甲黏膜和15例鼻中隔偏曲或鼻外伤患者下鼻甲黏膜组织,HE染色观察各组鼻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爱先蓝-糖原染色(AB-PAS染色)观察鼻黏膜上皮杯状细胞改变和黏蛋白(MUC)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与qRT-PCR检测鼻黏膜组织AGR2和MUC5AC表达。结果:伴和不伴息肉的鼻黏膜组织中可观察到黏膜增厚,杯状细胞和腺体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IHC结果显示,AGR2与MUC5AC主要分布于CRS鼻黏膜上皮及黏膜下腺体,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qRT-PCR结果显示,伴或不伴息肉的CRS患者AGR2和MUC5AC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CR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S患者AGR2和MUC5AC 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AGR2和MUC5AC在CRS患者鼻黏膜中高表达,且两者具有相关性,提示AGR2可能是调节CRS患者黏液高分泌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人前梯度蛋白2 黏蛋白5AC 杯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Smads通路在体外培养的鼻息肉组织重构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艺敏 谭国静 +4 位作者 江雨 邹璨 胡国华 刘杰 杨玉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37-743,共7页
目的·在体外培养的原代鼻息肉组织中检测探讨TGF-β1/Samds信号通路在鼻息肉组织重构中的作用。方法·筛选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和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各15例,对照组为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10例。在术中收... 目的·在体外培养的原代鼻息肉组织中检测探讨TGF-β1/Samds信号通路在鼻息肉组织重构中的作用。方法·筛选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和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各15例,对照组为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10例。在术中收集鼻黏膜或鼻息肉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组织中蛋白表达水平及分布;通过马松(Masson)染色法检测胶原表达差异;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质表达水平。体外培养15例鼻息肉组织,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进行刺激,使用qRT-PCR、Western blotting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mRNA、蛋白和上清胶原表达情况。结果·与CRSsNP组相比,CRSwNP组中TGF-β1、Smad2/3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降低(均P<0.05)。在所有CRS中,TGF-β1与pSmad2/3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991,P<0.01),与Smad2、Smad3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r=0.581,r=0.658,均P<0.01),与胶原表达呈正相关(r=0.982,P<0.01)。在体外培养的鼻息肉中,TGF-β1能促进pSmad2/3、Smad2、Smad3和胶原的表达。结论·TGF-β1/Smads通路在CRSwNP的组织重构中有重要作用,可能是鼻息肉胶原减少、组织水肿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磷酸化Smad2/3(pSmad2/3) 组织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肉芽肿性侵袭型鼻-鼻窦真菌病病人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琰 方红梅 +2 位作者 李晓菲 陈琦 朱勤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2期372-372,共1页
关键词 肉芽肿性疾病 鼻窦真菌病 术后护理 侵袭 真菌性-鼻窦炎 慢性化脓性 内镜手术 清除病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成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对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孔维封 郑瑞 +5 位作者 姚浩 王玮豪 李美娇 邓慧仪 黄雪坤 杨钦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6-553,共8页
【目的】分析广东地区成年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对本地区成人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108... 【目的】分析广东地区成年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对本地区成人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108例广东地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成年人患者,收集并对比临床资料、术前血常规、血清变应原、鼻内镜、鼻窦CT及术后组织病理等检查结果,按照鼻息肉病理学特征分为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组(39例)和非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组(69例),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的预测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其预测价值。【结果】广东地区成年人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占36.1%,非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占63.9%,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组在合并变应性鼻炎比例、合并哮喘比例、外周血IgE水平、双侧后组筛窦总分、筛窦上颌窦比值、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等指标较非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是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的独立预测因素,当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的截断值为0.275×109/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4%和72.5%,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截断值为4.32%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4%和73.9%,两者均具有中度的预测价值。【结论】广东地区成年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以非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为主,与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只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嗜碱性粒细胞 预测指标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