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性Ⅲ类高角开牙合拔除下颌磨牙正畸治疗1例
1
作者 武川清 余兵 +2 位作者 张湘宜 任娅岚 刘亚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4,共4页
该文介绍1例成人骨性Ⅲ类高角开[牙合]病例,通过拔除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并竖直第三磨牙,解除开,建立前牙正常覆[牙合]覆盖及磨牙良好的尖窝咬合关系。
关键词 骨性类错[牙合] 高角 开[牙合] 拔除磨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ass Ⅲ过氧化物酶在植物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孟艳艳 范术丽 +2 位作者 宋美珍 庞朝友 喻树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08-1916,共9页
过氧化物酶广泛存在于各种有机体中,根据其结构和功能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ClassⅢ过氧化物酶是植物体内特有的一个多基因家族.ClassⅢ过氧化物酶的功能多样,能够参与生长素的代谢、细胞壁的延伸和加厚、活性氧和活性氮的代谢以及植物... 过氧化物酶广泛存在于各种有机体中,根据其结构和功能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ClassⅢ过氧化物酶是植物体内特有的一个多基因家族.ClassⅢ过氧化物酶的功能多样,能够参与生长素的代谢、细胞壁的延伸和加厚、活性氧和活性氮的代谢以及植物的抗病作用等各种生理活动.目前对ClassⅢ过氧化物酶的940个物种中的6 000条序列都已经进行了注释,包括其存在的物种、组织类型以及细胞中的定位等.该文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ClassⅢ过氧化物酶的结构特征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功能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过氧化物酶 功能研究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class Ⅲ酸性内切几丁质酶基因及其启动子表达方式 被引量:4
3
作者 赵艳 沙伟 +1 位作者 金忠民 张梅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1-224,共4页
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大豆class Ⅲ酸性内切几丁质酶基因在大豆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大豆根、茎、叶中的表达活性低,而花和种子中的相对表达活性极高。利用PCR方法,克隆大豆class Ⅲ酸性内切几丁质酶基因5’端上游2 000b... 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大豆class Ⅲ酸性内切几丁质酶基因在大豆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大豆根、茎、叶中的表达活性低,而花和种子中的相对表达活性极高。利用PCR方法,克隆大豆class Ⅲ酸性内切几丁质酶基因5’端上游2 000bp序列,命名为CP。在线启动子预测软件分析,结果表明CP序列中含有多种典型的种子特异表达元件和花特异表达的元件,如SEF4 motif、E-box、G-box、(CA)n、AACA、ACGT、CCAA;52-box、ntp303-box、GTGA、TACPyAT box。推测大豆class Ⅲ酸性内切几丁质酶基因启动子具有调控下游基因在花和种子中大量表达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class酸性内切几丁质酶 启动子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ose Coupled Showerhead Reactors for the Growth of Group Ⅲ Nitrides
4
作者 Thrush E J Kappers M +5 位作者 Considine L Mullins J T Saywell V Bentham F C Sharma N Humphreys C J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03-106,共4页
The group Ⅲ nitrides are an important class of materials with aplications in UV and visible optoelectronics,high temperature electronics,cold cathodes and solar blind detectors.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ealisation of... The group Ⅲ nitrides are an important class of materials with aplications in UV and visible optoelectronics,high temperature electronics,cold cathodes and solar blind detectors.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ealisation of nitride based LEDs,the use of GaN IED has the potential to compete with 1raditional filament and discharge lamps,for the provision of white lighting,and there has been an explosion of interest in the MOCVD growth of GaN based materials with an increasing focus on large area multiwafer reactors and wafer uniforrmity.This paper will review the design philosoph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lose-coupled showerhead reactors,relating these to the requirements of group Ⅲ-nitride growth,and will present a selection of data resulting from the operation of such equipment.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lose coupled showerhead style of reactor is very suitable for the growth of GaN based structures in both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CVD close coupled showerhead reactor growth of groupnitrid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矫治乳牙期,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的垂直向变化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栋梁 崔祥生 +1 位作者 李梦华 欧阳喈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30-433,共4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乳牙期,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经过扩弓前方牵引联合治疗后垂直向硬组织变化的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反[牙合]病例67例,分别按照性别,年龄分组,比较矫治前后各组间垂直向头影测量数据的变化...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乳牙期,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经过扩弓前方牵引联合治疗后垂直向硬组织变化的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反[牙合]病例67例,分别按照性别,年龄分组,比较矫治前后各组间垂直向头影测量数据的变化。所得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和Scheffe’s多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分3个方面比较:1)在同一年龄组内,不同性别的治疗前后差别;2)不考虑年龄因素,不同性别的治疗前后差别;3)不考虑性别,不同年龄的治疗效果差别。结果:在3-6岁组,垂直向头影测量数据:FMA,GoGn-SN,面轴角,ANS-Me呈显著性差别。6-9岁组垂直向差异有轻微差别,其中GoGn-SN无显著性差别。9-12岁组,除了ANS-Me,其余的垂直向测量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ClassⅢ反的治疗应该尽早治疗。3-6岁组的治疗前后数据呈显著性差别。而大于9岁的患者其垂直向前后治疗效果没有统计学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 前方牵引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间Ⅲ类矫形力对青春期恒河猴颞下颌关节改建作用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煌 徐芸 +2 位作者 李松 尹康 吴拓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3-466,共4页
目的 评价颌间Ⅲ类矫形力对颞下颌关节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选用青春生长发育期雌性恒河猴 6只 ,分为 3月、6月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戴用Ⅲ类双阻板磁力矫治器 ,对照组不戴。实验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和CT断层扫描片 ,采用计算机头... 目的 评价颌间Ⅲ类矫形力对颞下颌关节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选用青春生长发育期雌性恒河猴 6只 ,分为 3月、6月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戴用Ⅲ类双阻板磁力矫治器 ,对照组不戴。实验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和CT断层扫描片 ,采用计算机头影测量系统进行X线测量分析 ;电子游标卡尺、图像分析系统对颞下颌关节间隙进行测量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头影测量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位发生改变 ,上颌骨呈生长加快趋势 ,下颌骨呈生长减慢趋势 ,下颌骨长度未见变短。②CT片测量表明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关节后间隙减小 ,前间隙增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但两实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颌间Ⅲ类矫形力作用下 ,实验组位发生改变 ,上颌生长加快下颌生长减慢 ;颞下颌关节间隙发生改变 ,关节前间隙增大 ,后间隙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间类矫形力 青春期 恒河猴 颞下颌关节 改建作用 影像学 矫形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leⅢ患者上颌前牵引矫治时机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2
7
作者 范建谊 叶湘玉 +3 位作者 周洪 陈曦 王爽 陈挺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目的 :初步探讨前牵引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Ⅲ类错牙合上颌发育不足患者的矫治时机。方法 :选取 2 0例研究对象 ,分成两组 ,即大年龄组 (9~ 12岁 )和小年龄组 (5~ 8岁 ) ,采用前牵引矫治器进行治疗 ,拍摄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 目的 :初步探讨前牵引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Ⅲ类错牙合上颌发育不足患者的矫治时机。方法 :选取 2 0例研究对象 ,分成两组 ,即大年龄组 (9~ 12岁 )和小年龄组 (5~ 8岁 ) ,采用前牵引矫治器进行治疗 ,拍摄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上颌前牵引对两组患者均产生了良好的矫治效果 :上颌骨前移 ,下颌骨后旋 ,前牙反牙合纠正 ,磨牙关系达到中性 ;两组对比显示小年龄患者的前牵引治疗具有更短的治疗时间、更多的骨骼改变、更少的牙齿改变以及更少的副作用等优点。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 上颌前牵引 矫治 安氏类错He 口腔正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的颌面变化 被引量:25
8
作者 晋长伟 林久祥 徐宝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 对比多曲方丝弓 (MEAW )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畸形前后患者颌面变化 ,了解MEAW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机理。方法 选用 0 4 6mm× 0 6 4mm的托槽系统治疗骨性恒牙期Ⅲ类错畸形患者 15例。测量矫治前... 目的 对比多曲方丝弓 (MEAW )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畸形前后患者颌面变化 ,了解MEAW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机理。方法 选用 0 4 6mm× 0 6 4mm的托槽系统治疗骨性恒牙期Ⅲ类错畸形患者 15例。测量矫治前后患者的正中位定位X线头颅侧位片并进行比较。结果 L6_Xi减少 2 87mm ,L6 /MP增大 8 6 0°,L1_Xi减少 2 6 0mm ,OP/MP增大约 2 33°。颌骨变化较小。软组织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MEAW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畸形 ,主要是通过牙齿的移动和牙槽骨的改变而完成的 ,骨组织及软组织变化是有限的。②MEAW纠正反 ,首先是由于磨牙的明显直立、远中移动 ,使磨牙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为下前牙舌向移动提供了宝贵的间隙。③下前牙在舌向移动与倾斜同时略有升高 ,平面变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错he畸形 多曲方丝弓 类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间Ⅲ类矫形力作用下转化生长因子β1在髁突软骨中的基因表达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煌 徐芸 +2 位作者 李松 尹康 吴拓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 观察颌间Ⅲ类矫形力不同作用时间下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_β1)在髁突软骨中的基因表达。 方法 选用青春生长发育期雌性恒河猴 6只 ,随机分为 3、6月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戴用颌间Ⅲ类双阻板磁力矫治器 ,对照组不戴。苏木精—... 目的 观察颌间Ⅲ类矫形力不同作用时间下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_β1)在髁突软骨中的基因表达。 方法 选用青春生长发育期雌性恒河猴 6只 ,随机分为 3、6月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戴用颌间Ⅲ类双阻板磁力矫治器 ,对照组不戴。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髁突软骨组织形态 ,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髁突软骨TGF_β1mRNA的表达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组织学观察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3月组髁突软骨前份有一定程度增厚 ,中、后份变薄 ;6月组髁突软骨厚度变化与 3月组相似。②原位杂交结果表明 :对照组TGF_β1mRNA前份表达较弱 ,中、后份表达较强 ;3月组髁突软骨前中后份TGF_β1mRNA表达均增强 ,以前份最强 ;6月组髁突软骨TGF_β1mRNA表达比 3月组明显减少 ,但前份仍强于中后份。实验组之间以及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髁突软骨TGF_β1mRNA的表达强弱与颌间Ⅲ类矫形力不同的作用时间有关。 3月组TGF_β1mRNA表达较 6月组明显 ,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间类矫形力 转化生长因子Β1 髁突软骨 基因表达 TCF-β1 软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Ⅱ,Ⅲ类错舌大小位置及姿势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剑锋 林新平 +1 位作者 黄奎 倪振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58-561,共4页
目的:比较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牙合畸形舌的大小及姿势位置,探讨舌与矢状向骨性错牙合畸形的关系。方法:选用Ⅱ类错牙合畸形病例20例,其中男为9例,女为11例,平均年龄在13岁。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20例,其中男为11例,女为9例,平均年龄在15岁... 目的:比较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牙合畸形舌的大小及姿势位置,探讨舌与矢状向骨性错牙合畸形的关系。方法:选用Ⅱ类错牙合畸形病例20例,其中男为9例,女为11例,平均年龄在13岁。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20例,其中男为11例,女为9例,平均年龄在15岁。头影测量进行舌总面积、舌体面积、舌根面积、牙合平面以上舌面积、舌体的位置(SO、UO)以及舌体高度及长度及舌体的姿势位(ET、HET、Ltg1-7)的比较分析。结果:1)舌体的前后位置在两种畸形之间未见显著差异。2)舌体的上部形态(Ltg1-7)及牙合平面以上的面积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的舌总面积及舌体面积大于Ⅱ类错牙合畸形病例,舌根面积两类错牙合畸形之间无显著不同。4)下颌骨长度(Go-Gn)与舌总面积、舌体面积、舌根面积及舌体长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Ⅲ类错牙合畸形与Ⅱ类错牙合畸形之间舌体矢状向大小不同,其与下颌骨长度存在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错 安氏Ⅱ类 安氏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合结束后2年的软硬组织改变 被引量:20
11
作者 邹敏 叶湘玉 周洪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71-273,共3页
观察分析使用Delair面具矫治骨性Ⅲ类上颌发育不足者治疗后组织的改变。样本选用14例(男11例,女3例),开始矫治时平均年龄10岁11个月,平均治疗1年。评估治疗前、治疗后及结束后2年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发现:①... 观察分析使用Delair面具矫治骨性Ⅲ类上颌发育不足者治疗后组织的改变。样本选用14例(男11例,女3例),开始矫治时平均年龄10岁11个月,平均治疗1年。评估治疗前、治疗后及结束后2年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发现:①矫治有效地促进了上颌骨的向前生长;上唇及鼻底软组织突度也相应迅速增加,面型改善;②矫治结束后2年上颌骨仍继续向前增长,下颌骨生长量大于上颌骨,相应的软组织改变更多,ANB角减小,颏部软组织突度增加;③所有疗效均不排除生长发育因素。上颌前牵引的效果是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HE 上颌前牵引 软硬组织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旭霞 张君 +2 位作者 张文娟 李娜 史洪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在矫治前和手术后不同时期颌面部硬组织角度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方法选取24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在矫治前(T0),正颌手术后3个月(T1)、术后1年(T2)和术后3年(T3)拍摄... 目的探讨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在矫治前和手术后不同时期颌面部硬组织角度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方法选取24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在矫治前(T0),正颌手术后3个月(T1)、术后1年(T2)和术后3年(T3)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反映颌面部硬组织变化的16项角度指标,比较矫治前和正颌手术后不同时期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T1与T0的比较:除N-S-Ar、N-S-Ba、N-S-Go、NBa-PtGn以及Y轴角的变化很小,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11项指标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T2与T1的比较:SNPo、U1-SN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T3与T1的比较:仅U1-SN变化明显(P<0.05)。4)T3与T2的比较:所有测量项目的变化均很轻微,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硬组织测量角度在术后3个月到术后1年期间即术后正畸治疗阶段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并未对手术效果产生根本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 骨性 正畸-正颌治疗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低角骨性Ⅲ类错非手术矫治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艳红 王春玲 +2 位作者 郭杰 朱鲲 魏福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3-466,469,共5页
目的探讨非手术矫治对成人低角骨性Ⅲ类错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选取13例严重成人低角骨性Ⅲ类错病例,男5例,女8例,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1.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OPA-K滑动直丝固定矫治技术矫治,矫治前后均做Helkimo指数分析,... 目的探讨非手术矫治对成人低角骨性Ⅲ类错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选取13例严重成人低角骨性Ⅲ类错病例,男5例,女8例,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1.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OPA-K滑动直丝固定矫治技术矫治,矫治前后均做Helkimo指数分析,并拍摄双侧闭口矫正薛氏位片和X线头颅侧位片,行颞下颌关节间隙测量和头影测量分析。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手术矫治后,Helkimo主诉症状指数重新分布,Ai0级比例明显升高,AiⅡ级比例减少为零。间隙分析表明:矫治前,髁突处于关节窝过前位;矫治后,关节前间隙线距和面积增大(P<0.01),后间隙线距和面积减小(P<0.05),线性百分比由20.81%减小为8.04%,面积比P′/A′由1.62减小为1.01,关节前后间隙基本相等。髁突及下颌骨发生后移。结论成人低角骨性Ⅲ类错非手术矫治后,髁突由下前位向后移至中位范围,关节结构趋于协调和稳定,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错(牙合) 成人 正畸治疗 颞下颌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骨性Ⅲ类错前方牵引矫治中扩弓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1
14
作者 马文盛 卢海燕 +2 位作者 董福生 胡骁颖 栗兴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研究快速扩弓前方牵引与单纯前方牵引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临床疗效的异同。方法选择31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患者分为A、B组,A组15例采用快速扩弓前方牵引矫治,B组16例采用单纯前方牵引矫治。2组患者矫治前后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 目的研究快速扩弓前方牵引与单纯前方牵引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临床疗效的异同。方法选择31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患者分为A、B组,A组15例采用快速扩弓前方牵引矫治,B组16例采用单纯前方牵引矫治。2组患者矫治前后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选择23个测量项目,比较矫治前后的变化,并用Pancherz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A组疗程平均10.14个月,B组平均9.77个月(P>0.05)。Pancherz分析结果表明,A、B组上颌基骨分别前移2.99mm和3.33mm;A组下颌基骨后移0.07mm,B组下颌基骨前移0.80mm;A、B组前牙覆盖分别增加4.51mm和6.37mm,磨牙关系改善分别为4.97mm和4.73mm。以上项目除前牙覆盖的变化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项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A组下颌磨牙在下颌基骨中前移了1.18mm,B组下颌磨牙在下颌基骨中后移了1.20mm(P<0.05)。从2组矫治前后治疗变化量的比较来看,矫治后2组上颌前牙的唇倾度均有增加,但B组较A组增加更多(P<0.05)。结论对早期骨性Ⅲ类错采用前方牵引矫治,无论快速扩弓与否,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错[牙合] 前方牵引 快速扩弓 早期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畸形伴异常垂直骨面型的颏联合形态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唐娜 赵志河 +1 位作者 廖春晖 赵美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研究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的颏联合形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109例中国成年女性骨性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和矢状骨面型分为4组:高角骨性Ⅱ类组30例,高角骨性Ⅲ类组25例,低角骨性Ⅱ类组29例,... 目的研究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的颏联合形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109例中国成年女性骨性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和矢状骨面型分为4组:高角骨性Ⅱ类组30例,高角骨性Ⅲ类组25例,低角骨性Ⅱ类组29例,低角骨性Ⅲ类组25例。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颏联合形态相关指标,观察并比较4组的颏联合形态。结果成人骨性Ⅱ类与骨性Ⅲ类错的颏联合存在形态差异,但整体厚度和高度差别不大。高角组中,骨性Ⅱ类比骨性Ⅲ类有较大的下牙槽高度、较小的颏突度和基骨高度(P<0.01);低角组中,骨性Ⅱ类比骨性Ⅲ类有较大的下牙槽高度(P<0.05)和下牙槽顶部厚度(P<0.001)。矢状骨面型相同时,高角组比低角组有较小的颏厚度、颏突度和较大的颏联合总高度(骨性Ⅱ类组P<0.001,骨性Ⅲ类组P<0.05),并且更易出现下牙槽基部薄于顶部的葫芦形颏部(P<0.01)。结论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骨性Ⅲ类错畸形者,颏联合形态存在差异,垂直骨面型对颏联合形态的影响大于矢状骨面型,高角骨性错畸形者移动下切牙的正畸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骨面型 矢状骨面型 骨性Ⅱ类错[牙合] 骨性类错[牙合] 颏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式与固定式前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比较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春艳 卢海燕 +3 位作者 王雯 马文盛 胡骁颖 陈文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7-231,共5页
目的:对比铸造支架式与传统固定式上颌前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的疗效。方法:30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应用铸造支架式前牵引(15例),第2组应用传统固定式前牵引(15例)进行矫治。用SPSS13.0对2组病例矫治前后头... 目的:对比铸造支架式与传统固定式上颌前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的疗效。方法:30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应用铸造支架式前牵引(15例),第2组应用传统固定式前牵引(15例)进行矫治。用SPSS13.0对2组病例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结果、治疗时间以及复诊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持续时间第1组为(7.03±1.32)个月,第2组为(9.07±1.31)个月(P<0.05);复诊次数第1组(8.00±1.46)次,第2组(10.47±1.85)次(P<0.05);头影测量第1组的△U1-SN为(3.85±0.95)°,第2组的△U1-SN(5.25±0.95)°(P<0.05),其余各指标的改变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铸造支架式前牵引为一种高效、实用的前牵引口内装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上前牙唇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牵引 骨性类错[牙合] 替牙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评判安氏Ⅲ类错上前牙骨开裂与骨开窗的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徐筱 徐莉 +3 位作者 江久汇 吴佳琪 李小彤 靖无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4-109,共6页
目的:探讨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判上颌前牙骨开裂和骨开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法:纳入18例安氏Ⅲ类错行骨皮质切开术的患者,平均年龄23.6岁(18~30岁),其中男3例,女15例,观察108颗上颌前牙。以翻瓣术... 目的:探讨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判上颌前牙骨开裂和骨开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法:纳入18例安氏Ⅲ类错行骨皮质切开术的患者,平均年龄23.6岁(18~30岁),其中男3例,女15例,观察108颗上颌前牙。以翻瓣术中所见的骨开裂和骨开窗作为判定金标准,评价CBCT判断骨开裂和骨开窗的灵敏度(sensitivity)、特异度(specificity)、约登指数(Youden index)、阳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阴性似然比(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和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并将CBCT判定与翻瓣直视判定相比较。结果:上颌前牙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发生率分别为10.19%和13.89%,主要见于侧切牙和尖牙。骨开裂长度中位数为5 mm,宽度中位数为4 mm;骨开窗常位于根中部至根尖部,长度中位数为3 mm,宽度中位数为2 mm。骨开裂CBCT判定与临床判定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CBCT判定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0.7。骨开窗CBCT判定与临床判定之间一致性一般(P<0.05),灵敏度为0.93,特异度为0.52。结论:CBCT评判上前牙骨开裂与临床情况的一致性较好,判定骨开窗与临床情况的一致性一般。CBCT判定骨开裂与骨开窗在临床中有一定应用价值,但存在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牙槽骨质丢失 敏感性与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种植钉前牵引对骨性Ⅲ类错患者软硬组织侧貌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孟耀 刘进 +3 位作者 郭鑫 邓凯雄 刘曼 周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研究采用骨种植钉前牵引对骨性Ⅲ类错患者软、硬组织侧貌的改变。方法选取18例需行前牵引矫治的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患者,采用双侧上颌颧牙槽嵴植入骨种植钉配合面框式前牵引,平均治疗时间为9个月,力值为(3.5±0.1)N。治... 目的研究采用骨种植钉前牵引对骨性Ⅲ类错患者软、硬组织侧貌的改变。方法选取18例需行前牵引矫治的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患者,采用双侧上颌颧牙槽嵴植入骨种植钉配合面框式前牵引,平均治疗时间为9个月,力值为(3.5±0.1)N。治疗前后头影测量采用Legan&Burstone软组织分析法以及相关硬组织测量,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Ⅲ类错均得到改善,鼻底趋于丰满,颏部顺时针旋转,侧貌由凹面型变为直面型,下唇突度减小,软组织上下面高比、鼻唇角、上唇突度及颏唇沟深度无明显变化。上前牙无明显变化,下前牙舌倾,上颌骨向前生长,A点前移,SNA、ANB增大;SNB减小,下颌骨顺时针旋转。结论骨种植钉前牵引可促进上颌生长,使面中份丰满,且对上颌前牙轴倾度无影响,从而纠正骨性Ⅲ类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种植钉 骨性类错 前牵引 面部软组织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光扫描对骨性Ⅲ类错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软组织三维变化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12
19
作者 彭菊香 江久汇 +4 位作者 赵一姣 王勇 李泽 王柠柠 冯智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03,共6页
目的:应用结构光扫描对骨性Ⅲ类错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患者手术前后软组织三维方向的变化进行初步评价。方法:8例成人骨性Ⅲ类错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7.08±4.42)岁,正颌外科手术术式均为上颌Le For... 目的:应用结构光扫描对骨性Ⅲ类错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患者手术前后软组织三维方向的变化进行初步评价。方法:8例成人骨性Ⅲ类错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7.08±4.42)岁,正颌外科手术术式均为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切骨术+颏部成型术,分别在术前2周、术后6个月对面部进行结构光扫描,获得患者面部三维图像,测量术前和术后软组织三维标志点的变化以及线距、角度变化,并且对软组织体积变化做出初步评价。结果:标志点水平向变化不大,变化主要集中在垂直向和前后向,线距和角度的变化也主要在唇部;颏部的体积变化显著,其次为上颌,最后是额面部。结论:骨性Ⅲ类患者接受双颌手术后,面部软组织三维方向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垂直方向和矢状方向;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作为面部软组织扫描的一种技术,相对于二维来说,能从整体上较直观、准确地观察和监测颌面部软组织在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过程的三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成像 三维 面部 结构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一个Ⅲ类酸性几丁质酶基因与果实成熟关系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菊华 徐碧玉 +2 位作者 张建斌 贾彩红 金志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22-2027,共6页
为了解Ⅲ类酸性几丁质酶基因(MaCHⅢ)与香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的相互关系,对经乙烯和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的巴西香蕉果实采后乙烯释放量、Ⅲ类酸性几丁质酶基因(MaCHⅢ)表达以及几丁质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乙烯催熟处理的... 为了解Ⅲ类酸性几丁质酶基因(MaCHⅢ)与香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的相互关系,对经乙烯和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的巴西香蕉果实采后乙烯释放量、Ⅲ类酸性几丁质酶基因(MaCHⅢ)表达以及几丁质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乙烯催熟处理的香蕉果实,乙烯释放量比对照处理的果实提前15 d达到高峰;1-MCP处理的香蕉果实,乙烯生物合成和果实成熟明显受到了抑制。(2)外源乙烯加速了MaCHⅢ基因的下调表达和Ⅲ类酸性几丁质酶活性的下降,MaCHⅢ表达量和Ⅲ类酸性几丁质酶活性分别在采后第3天和第4天下降到最小值。(3)1-MCP处理使MaCHⅢ基因呈现上调表达,Ⅲ类酸性几丁质酶活性上升,MaCHⅢ基因表达量和Ⅲ类酸性几丁质酶活性分别在采后18 d和25 d达到高峰。研究表明,MaCHⅢ基因可能与香蕉果实采后成熟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类酸性几丁质酶 基因表达 酶活性 果实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