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糖蛋白Ⅱ_b/Ⅲ_a受体拮抗剂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
作者 郑秋甫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血小板糖蛋白b/a受体拮抗剂 研究现状 作用机制 种类 应用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新药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普瑞巴肽临床前研究
2
作者 史小莲 郭曼曼 +2 位作者 张冠军 车金 王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75-175,共1页
目的普瑞巴肽是根据人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结合位点筛选出的受体拮抗多肽药物,对其进行了临床前系统研究,以期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治疗提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1.1”类新药.方法按新药研发要求规范进行普瑞巴肽的药理... 目的普瑞巴肽是根据人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结合位点筛选出的受体拮抗多肽药物,对其进行了临床前系统研究,以期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治疗提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1.1”类新药.方法按新药研发要求规范进行普瑞巴肽的药理药效学实验研究、药学研究、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和GLP安全性评价实验.结果临床前研究结果发现,普瑞巴肽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静脉给药1min起效、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维持在95%以上、抑制多种动物冠状动脉、股动脉等的血栓形成;受体选择性最高,副作用少,停药后5min血小板功能迅速恢复,半衰期7~15min,主要在体内分解代谢而非排泄,多次给药后无蓄积,安全剂量高.结论普瑞巴肽安全有效、易于生产、质量可控,已获得CFDA临床受理批件,即将进行一期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b-ⅲa受体拮抗剂 急性冠脉综合症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RGDS对血小板释放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谢双锋 尹松梅 +6 位作者 杨国雷 聂大年 李益清 王秀菊 马丽萍 吴裕丹 王景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拮抗剂——四肽Arg-Gly-Asp-Ser(RGDS)对血小板聚集和CD62p表达的作用,探讨RGDS对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的影响。【方法】检测二磷酸腺苷(ADP;终浓度5μmol/L,下同)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最大聚... 【目的】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拮抗剂——四肽Arg-Gly-Asp-Ser(RGDS)对血小板聚集和CD62p表达的作用,探讨RGDS对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的影响。【方法】检测二磷酸腺苷(ADP;终浓度5μmol/L,下同)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最大聚集率(rPA,max)、静息血小板和ADP诱导的血小板CD62p表达,检测不同浓度RGDS对ADP诱导的rPA,max的抑制率和血小板CD62p表达的抑制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5种浓度(50、100、200、400、800μmol/L)的RGDS对rPA,max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正常人静息血小板CD62p表达率为(3.5±0.6)%;ADP激动的血小板CD62p表达率为(65.6±1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50、100μmol/L的RGDS对血小板CD62p表达无抑制作用;当RGDS浓度≥200μmol/L时(200、400、800μmol/L),其可抑制血小板CD62p的表达;RGDS对rPA,max的抑制作用和其对血小板CD62p表达的抑制作用相关。【结论】RGDS浓度<200μmol/L时,对ADP诱导的血小板释放反应无影响;RGDS浓度≥200μmol/L时,可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释放反应;与RGDS显著的抗聚集效应相比,其对血小板释放反应的影响比较小;RGDS抑制血小板释放反应的作用与其抗血小板聚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b/ⅲa 受体拮抗剂RGDS CD62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联合静脉对比单一静脉给药途径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介入治疗中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庞军 张钲 +5 位作者 白明 彭瑜 李强 张锦 张博 张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78-682,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给药途径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性介入治疗中疗效与安全性的比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H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1...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给药途径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性介入治疗中疗效与安全性的比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H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14-03。纳入有关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先冠状动脉(冠脉)后静脉给药组(冠脉联合静脉给药组)与单一静脉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给药组(单一静脉给药组)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0.2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RevMan 5.0软件对数据进行合并。结果:最终纳入20个随机对照试验(共包括2 494例患者,包括冠脉联合静脉给药组1 258例,单一静脉给药组1 236例)。冠脉联合静脉给药组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3级血流、PCI术后心肌灌注分级3级、术后ST段完全回落、术后1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梗死面积变化(P均<0.01)、术后1个月心绞痛发生、PCI术后1个月患者死亡、术后再次靶血管重建(P均<0.05)均优于单一静脉给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上述前5个指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两组在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PCI术后1个月再次心肌梗死发生情况、术后出血、用药后血小板减少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联合静脉应用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可提高在STEMI患者中的应用疗效,而并不提高术后出血、术后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故可作为一种有效安全的给药方式用于STEMI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糖蛋白b/a受体拮抗剂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经皮介入治疗Meta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尹晴 屠伟峰 +2 位作者 张乃丽 梁丽明 胡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37-743,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小分子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glycoproteinⅡb/Ⅲa inhibitors,GPI)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经皮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 目的系统评价小分子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glycoproteinⅡb/Ⅲa inhibitors,GPI)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经皮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CBM、CNKI、VIP等数据库,检索2012年7月31日前小分子GPI与安慰剂对ACS患者PCI疗效影响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并同时追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s共计9 518例进行PCI治疗的ACS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与安慰剂相比,小分子GPI能降低7、30 d及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发生率[7 d:RR=0.71,95%CI(0.55,0.94),P<0.05;30 d:RR=0.85,95%CI(0.73,0.98),P<0.05;6个月:RR=0.73,95%CI(0.55,0.99),P<0.05];降低30 d血运重建(target vesselrevascularization,TVR)发生率[RR=0.75,95%CI(0.58,0.96),P<0.05]及6个月的再次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发生率[RR=0.67,95%CI(0.53,0.83),P<0.01]。但对于30 d死亡率﹑6个月死亡率、30 d MI及6个月血TVR,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 d死亡率:RR=0.65,95%CI(0.41,1.04),P>0.05;6个月死亡率:RR=0.87,95%CI(0.58,1.32),P>0.05;30 d MI:RR=0.80,95%CI(0.65,1.00),P=0.05;6个月血TVR:RR=0.90,95%CI(0.79,1.02),P>0.05]。②与安慰剂相比,小分子GPI伴随更多的轻微出血[RR=1.60,95%CI(1.24,2.07),P<0.01]及严重出血事件[RR=1.44,95%CI(1.09,1.89),P<0.05]。但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并没有统计学差异[RR=1.16,95%CI(0.63,2.14),P>0.05]。结论小分子GPI对于降低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MACE发生率具有一定疗效,但也伴随更多出血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血小板糖蛋白b a受体拮抗剂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介入治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一类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MT3001临床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史小莲 郭曼曼 +2 位作者 张冠军 车金 王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74-175,共2页
MT3001是根据人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结合位点筛选出的受体拮抗多肽药物,对其进行了临床前系统研究,以期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治疗提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1.1"类新药.按新药研发要求规范进行MT3001的药理药效学实验研... MT3001是根据人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结合位点筛选出的受体拮抗多肽药物,对其进行了临床前系统研究,以期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治疗提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1.1"类新药.按新药研发要求规范进行MT3001的药理药效学实验研究、药学研究、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和GLP安全性评价实验.临床前研究结果发现,"栓瑞通"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静脉给药1min起效、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维持在95%以上、抑制多种动物冠状动脉、股动脉等的血栓形成;受体选择性最高,副作用少,停药后5min血小板功能迅速恢复,半衰期7~15min,主要在体内分解代谢而非排泄,多次给药后无蓄积,安全剂量高.综上,MT3001安全有效、易于生产、质量可控,已获得CFDA临床受理批件,即将进行一期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b/a受体拮抗剂 临床前 急性冠脉综合症 抑制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聚集抑制 血小板糖蛋白 人纤维蛋白原 自主知识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姚友杰 王景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3期2355-2357,共3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活化聚集.血小板血栓形成,因此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键。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最终共同通路...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活化聚集.血小板血栓形成,因此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键。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最终共同通路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其抗血小板作用更彻底。国外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应用于临床已经有10余年的历史,也进行了多个大规模、随机、多中心、双盲、前瞻性临床研究(PRISM、PRISMPLUS、REST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糖蛋白b/a受体拮抗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抗血小板治疗 血小板GPb/a受体拮抗剂 抑制血小板聚集 前瞻性临床研究 抗血小板作用 血小板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表达和纯化
8
作者 查艳萍 秦永文 +1 位作者 荆清 穆瑞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35-539,共5页
观察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重组GST KGDX(谷胱甘肽S 转移酶 赖 甘 天冬 X)融合蛋白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设计合成了两条编码KGDX(赖 甘 天冬 X)的寡核苷酸链 ,两端分别为BamHⅠ和XhoⅠ酶切位点。将该基因插入原核高效表达载体p... 观察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重组GST KGDX(谷胱甘肽S 转移酶 赖 甘 天冬 X)融合蛋白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设计合成了两条编码KGDX(赖 甘 天冬 X)的寡核苷酸链 ,两端分别为BamHⅠ和XhoⅠ酶切位点。将该基因插入原核高效表达载体pGEX 4T 1的tac启动子下游 ,获得重组质粒 pGEX 4T 1KGDX ,转化大肠杆菌DH5a,37℃诱导使重组子表达。GST KGDX融合蛋白具有可溶性 ,产量为 35mg/L培养基 ,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 48.0 2 %。破碎菌体上清经谷胱甘肽 琼脂糖悬珠亲和层析法获得纯度为 95 %的重组蛋白。血小板凝聚仪检测活性表明 ,在体外GST KGDX融合蛋白抑制ADP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作用强于GST(P <0 .0 5或 <0 .0 1 )。全血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 ,GST KGDX能与GPⅡb/Ⅲa受体特异性结合。结论 :大肠杆菌中能够表达出较高产量的GST KGDX融合蛋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糖蛋白b/ⅲa 受体拮抗剂 表达 纯化 GST-KGDX融合蛋白 抗血小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神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奎重 黄清海 刘建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8期572-576,共5页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作为抗血小板新药,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作用机制、用法、用量等方面都不同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传统药物。认识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状况,对血管内介入...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作为抗血小板新药,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作用机制、用法、用量等方面都不同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传统药物。认识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状况,对血管内介入放射学,尤其是对于抗血小板要求比较严格的神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受体拮抗剂 介入治疗 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小飞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4期277-279,共3页
血小板糖蛋白 b/ 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心肌梗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中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冠心病的 PCI治疗可以引起强烈的血小板活化 ,而血小板糖蛋白 b/ a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滞血小板活化的“最后共同途径”,因而可以减少PCI... 血小板糖蛋白 b/ 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心肌梗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中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冠心病的 PCI治疗可以引起强烈的血小板活化 ,而血小板糖蛋白 b/ a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滞血小板活化的“最后共同途径”,因而可以减少PCI术后血栓引起的并发症。迄今 ,已有多个大规模的试验研究血小板糖蛋白 b/ 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心肌梗死 PCI治疗中的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血小板蛋白b/a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Z4A5抗血小板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迎雪 孙强 +5 位作者 靖博彬 张卉 冯素玲 赵兴华 康小宁 王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7-230,共4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Z4A5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稳定性以及对已聚集血小板的解聚作用。方法采用比浊法测定Z4A5对体外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和稳定性及对ADP诱导聚集血小板的... 目的研究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Z4A5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稳定性以及对已聚集血小板的解聚作用。方法采用比浊法测定Z4A5对体外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和稳定性及对ADP诱导聚集血小板的解聚作用。结果 Z4A5浓度依赖性的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半数抑制浓度(50%concentration of inhibition,IC50)为(0.46±0.05)μmol.L-1(n=10,P<0.05);Z4A5在血浆中孵育3 h仍保持85.55%(P<0.05)的活性;10μmol.L-1 Z4A5在加入ADP诱导聚集的血小板3 min及7 min后的解聚率为分别为22.66%(P<0.05)及30.93%(P<0.01)。结论 Z4A5在体外有较强的、稳定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而且对聚集血小板有一定的解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b/a受体拮抗剂 Z4A5 血小板聚集 抑制 稳定性 解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露 张猛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8期697-703,共7页
血小板活化在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虽然阿替普酶(alteplase,rt PA)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标准治疗,但国内外一直在探索联合或单独使用各类抗血小板药物在治疗AIS中的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过程... 血小板活化在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虽然阿替普酶(alteplase,rt PA)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标准治疗,但国内外一直在探索联合或单独使用各类抗血小板药物在治疗AIS中的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过程最后共同通路的新型抗血小板药物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等心血管疾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验证,但在AIS中的作用尚存争议,本文拟就相关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糖蛋白b/a受体拮抗剂 抗血小板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抗血栓的新靶点P2Y_(12)受体 被引量:2
13
作者 陆雷 吴建波 张怀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847-849,共3页
阿司匹林的应用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和发病率, 但其有限的抗血小板效果及近来发现的阿司匹林抵抗现象驱使人们寻找更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噻氯匹啶和氯吡格雷, 通过其代谢产物作用于血小板ADP受体亚基, 目前称为P2Y12 (过去称P2T, ... 阿司匹林的应用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和发病率, 但其有限的抗血小板效果及近来发现的阿司匹林抵抗现象驱使人们寻找更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噻氯匹啶和氯吡格雷, 通过其代谢产物作用于血小板ADP受体亚基, 目前称为P2Y12 (过去称P2T, P2TAC, P2YADP, 或P2Ycyc) 受体拮抗剂, 显示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天然的P2Y12受体拮抗剂ATP有快速而直接的作用。AR-C69931MX, 就是类似ATP的一种拮抗剂, 对ADP诱导的血小板活化、聚集、分泌凝血活性物质有抑制作用。II期临床研究显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注射AR-C69931MX能获得快速稳定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 半衰期仅几分钟。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拮抗剂临床应用的局限性给这些抗血小板药物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GPb/ⅲa拮抗剂 新靶点 抗血栓 阿司匹林抵抗现象 急性冠脉综合征 受体拮抗剂 抗血小板药物 I期临床研究 血小板糖蛋白 抑制作用 血小板活化 ADP诱导 血小板聚集 氯吡格雷 噻氯匹啶 受体亚基 代谢产物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诱导严重血小板减少症七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岚 姜述斌 +3 位作者 帕尔哈提 张保俭 李秀芬 许力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7-317,共1页
在我国接受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替罗非班)治疗的患者趋于增多,国内外曾报道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诱导血小板减少症(GIT)。我们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各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GIT患者7例,现报... 在我国接受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替罗非班)治疗的患者趋于增多,国内外曾报道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诱导血小板减少症(GIT)。我们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各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GIT患者7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替罗非班 血小板减少症 GPb/a受体拮抗剂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小板糖蛋白 国内外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培哚普利和氯沙坦改善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和心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晓燕 张艳 +3 位作者 杨培灵 陈雅丽 李凌 张金盈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08-1712,共5页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和氯沙坦联合治疗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心功能和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NP)水平的影响。方法: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氯沙坦组和培哚普利+氯沙坦组。入院后行急诊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和氯沙坦联合治疗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心功能和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NP)水平的影响。方法: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氯沙坦组和培哚普利+氯沙坦组。入院后行急诊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分别给予:培哚普利2-4mg/d;氯沙坦25-50mg/d;或二者联合。所有患者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抗凝、他汀类调脂药等。3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大小、左室容量和左室射血分数。酶免法和放免法测定血液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和PⅢNP水平。结果:3组患者的基础临床特征无显著区别。与基础值相比,3个月后,所有患者均表现出血液中CRP水平下降、BNP和PⅢNP水平上升,且有不同程度的左室扩大和左心功能下降。与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相比,联合用药组患者CRP、BNP和PⅢNP水平显著降低,且左室扩张和射血功能障碍程度均减轻。血清PⅢNP水平与CRP水平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r=0.597,r=0.543,均P<0.01),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显著负相关(r=-0.565,P<0.01)。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联合培哚普利和氯沙坦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左室重构和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胶原合成、抑制心肌纤维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左室重构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型前胶原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勇 刘晓飞 +5 位作者 蔡琳 李宪伦 曾玉杰 郑金刚 彭文华 柯元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0期1683-1685,共3页
目的初步评价替罗非班(欣维宁)在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9例高危NSTE-ACS患者行介入治疗前给予替罗非班10μg/kg不少于3min弹丸式注射,随后0.15μg.kg-1.min-1维持24~48h;... 目的初步评价替罗非班(欣维宁)在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9例高危NSTE-ACS患者行介入治疗前给予替罗非班10μg/kg不少于3min弹丸式注射,随后0.15μg.kg-1.min-1维持24~48h;术中推注普通肝素50~70U/kg;观察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30d及6个月的复合临床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和临床驱动的靶血管再血管化)。结果患者均无出血性脑梗死、严重胃肠道出血等严重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牙龈出血发生率为10.2%,皮下出血及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为3.4%,随访30d及6个月患者均无死亡、心肌梗死和支架血栓形成的发生,临床驱动的靶血管再血管化率为6.8%。结论替罗非班在高危NSTE-ACS患者的介入治疗中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b/a受体拮抗剂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王环 赵凤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3723-372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近期预后。方法入选2011年3月—2012年6月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STEMI患...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近期预后。方法入选2011年3月—2012年6月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STEMI患者,根据PCI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剂量分为大剂量组(n=48)和常规组(n=38),观察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血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住院期间和随访1个月时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大剂量组较常规组有较高的TIMI3级血流获得率(81.25%vs.5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大剂量组术后心电图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50%率较常规组增高(83.33%vs.6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大剂量组术后第7天NT-proBNP水平较常规组降低〔(994±543)μg/L vs.(1 325±79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大剂量组术后1个月LVEF较常规组升高〔(57.8±11.9)%vs.(52.1±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大剂量组住院期间和随访1个月时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常规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大剂量应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血流再灌注及近期临床预后具有积极作用,可进一步改善心肌微循环的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糖蛋白b a受体拮抗剂 替罗非班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韦建生 杨进 +1 位作者 赵勤 马觉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10-710,共1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 围手术期应用 替罗非班 GPb/ⅲa复合物 b/a受体拮抗剂 抑制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心肌的组织灌注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静萱 张福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共2页
关键词 心肌灌注 再灌注损伤 再灌注治疗 GUSTO试验 急性心肌梗死 血小板膜糖蛋白b/a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严重出血患者临床预后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郑宏超 张奇 +4 位作者 张瑞岩 胡健 杨震坤 张建盛 沈卫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08-811,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接受急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严重出血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间412例急性STEMI接受急症PCI患者资料。比较严重出血患者(严重出血组)和其他患者(对照组)住...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接受急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严重出血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间412例急性STEMI接受急症PCI患者资料。比较严重出血患者(严重出血组)和其他患者(对照组)住院期间和术后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严重出血组年龄较大[(70±9)岁比(65±13)岁,P=0.04],女性多见(51.9%比23.1%,P<0.01)、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88.9%比69.4%,P=0.03)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7.4%比1.3%,P=0.02)使用率增加;住院期间和1年临床MACE发生率增高(分别为18.5%比5.7%,P=0.008;37.0%比14.3%,P=0.002)。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70岁、女性、应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发生严重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严重出血是术后1年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OR:2.79,95%CI:2.21~5.90,P<0.01)。结论急性STEMI患者急症PCI并发严重出血患者术后1年MACE发生率显著增高,女性、高龄和应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发生严重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患者 临床预后 急诊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后 b/a受体拮抗剂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性STEMI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