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Ⅱ类骨面型非拔牙矫治后上气道结构变化的三维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彩霞 李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18-1122,共5页
目的:探讨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非拔牙固定矫治后上气道的三维变化。方法:对15例Ⅱ类骨面型采用非拔牙矫治的青少年患者,均在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及锥形束CT,应用Dolphin 11.5软件进行三维测量分析,分析此类患者治疗前后的... 目的:探讨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非拔牙固定矫治后上气道的三维变化。方法:对15例Ⅱ类骨面型采用非拔牙矫治的青少年患者,均在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及锥形束CT,应用Dolphin 11.5软件进行三维测量分析,分析此类患者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值及上气道的三维改变。结果:Ⅱ类骨面型非拔牙矫治后,除下切牙较唇倾外U1-L1(P<0.05),颅颌骨其他相关测量项目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上气道矢状径骨性鼻咽宽度增加PNS-UPW(P<0.05),上气道的总截面积,口咽段最小截面积,鼻咽、腭咽、舌咽截面积测量项目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上气道的总体积、腭咽、舌咽则均显著增大(P<0.05)、即上气道鼻咽部轴面变窄,而腭咽、舌咽部由扁平变为椭圆。治疗前后的锥形束CT重叠显示:非拔牙矫治后患者的颏部发生了向前生长,而上气道整体发生了向后生长。结论:非拔牙矫治后患者仍按原有骨面型生长,颏部发生了明显向前生长,改善了患者的面型;能使上气道增大,一定程度改善呼吸功能;上气道的生长方向为整体向后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CBCT) 上气道 ⅱ类骨面型 非拔牙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汉民族成人女性Ⅱ类1分类不同垂直骨面型颏部软硬组织形态的研究
2
作者 王梓涵 徐金瑞 +3 位作者 朱婉瑜 石晓宇 杨洁 聂晶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7,共8页
目的:初步研究汉族、维吾尔族成人女性Ⅱ类1分类颏部软硬组织形态特点及民族差异。方法:纳入18~35岁的女性Ⅱ类1分类的患者,维吾尔族、汉族各90例,按照垂直骨面型分为高角、均角、低角组,每组各30例,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并比较分析汉... 目的:初步研究汉族、维吾尔族成人女性Ⅱ类1分类颏部软硬组织形态特点及民族差异。方法:纳入18~35岁的女性Ⅱ类1分类的患者,维吾尔族、汉族各90例,按照垂直骨面型分为高角、均角、低角组,每组各30例,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并比较分析汉族与维吾尔族颏部软硬组织各个指标。结果:(1)汉族高角组的Po-Pos大于均角组和低角组;高角组的颏最小厚度、颏厚度/颏高度、颏最小厚度/颏厚度、颏角小于均角组和低角组(P<0.05)。维吾尔族高角组的颏高度、颏凹陷、颌颈角大于均角组和低角组;高角组的颏最小厚度、颏厚度/颏高度、颏最小厚度/颏厚度小于均角组和低角组(P<0.05);(2)低角组:颏角、颌颈角、软组织颏倾角、Me-Mes在两民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角组:颏高度、LI-LL、Me-Mes在两民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角组:颏前厚度与颏后厚度之比、颏角、软组织唇颏距离、Po-Pos在两民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汉族、维吾尔族与FH/MP呈正相关的为Po-Pos、颌颈角、颏凹陷、颏唇角、颏高度、颏前厚度与颏后厚度之比、软组织唇颏距离(P<0.05);与FH/MP呈负相关的为颏唇沟、颏厚度、颏厚度与颏高度之比、颏角、颏最小厚度与颏厚度之比(P<0.05)。结论:汉族、维吾尔族成人女性Ⅱ类1分类不同垂直骨面型颏部软硬组织形态不同,在相同垂直骨面型中颏部软硬组织形态种族间有一定的差异性,颏部软硬组织形态与垂直骨面型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类骨面型 垂直面型 颏部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