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畸形患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
作者 张琦 徐晓媛 +5 位作者 吴聿淼 张晗 胡志强 袁佳敏 崔宇琛 朱宪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8-515,共8页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特征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或两者兼具,且多伴有垂直向关系异常,治疗复杂,成年患者常需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逐渐应用于复杂正畸治疗,而目前国内外针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正颌手术方面的应用案例...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特征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或两者兼具,且多伴有垂直向关系异常,治疗复杂,成年患者常需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逐渐应用于复杂正畸治疗,而目前国内外针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正颌手术方面的应用案例较少。本文作者报道1例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畸形的患者,分析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正畸治疗前分次拔除阻生智齿18、28、38和48及正畸牙15、25、34和44,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术前正畸,矢状向建立尖牙及磨牙超完全远中关系,前牙覆盖13~14 mm,水平向匹配上下颌牙弓形态;正颌手术术式为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术(BSSRO)及颏成形术;术后精细调整咬合。患者术后上下颌骨关系恢复正常,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ANB)由12.3°改善为4.7°;尖牙和磨牙达到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牙根平行度良好,无明显牙根吸收;面部软组织侧貌显著改善,面突角(N-Sn-Pg)由143.9°改善为162.8°。术后1年疗效稳定。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以高效完成复杂病例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与固定矫治器相比,该技术更有利于患者对美观的需求及牙周健康的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牙合)畸形 无托槽隐形矫治 高角(牙合)畸形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形矫治器联合微种植钉治疗成年人骨性Ⅱ类错牙合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张皓岩 李欣怡 +3 位作者 石芯宁 李江阳 吴聿淼 朱宪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8-214,共7页
应用隐形矫治器治疗成年人骨性错牙合畸形,特别是在拔牙病例中的应用,一直是隐形矫治技术的难点之一。本科室于2019年3月收治1例30岁女性患者,患者因“牙不齐,嘴凸”就诊,寻求矫治以改善面型。患者双侧尖磨牙远中关系,上下颌前牙唇倾,... 应用隐形矫治器治疗成年人骨性错牙合畸形,特别是在拔牙病例中的应用,一直是隐形矫治技术的难点之一。本科室于2019年3月收治1例30岁女性患者,患者因“牙不齐,嘴凸”就诊,寻求矫治以改善面型。患者双侧尖磨牙远中关系,上下颌前牙唇倾,深覆盖;影像学检查,ANB角为6.2°,骨性Ⅱ类错牙合。通过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配合4枚微种植钉,经过20个月的治疗,患者拔牙间隙关闭完成,牙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前牙内收,下颌骨逆旋,软组织侧貌得到明显改善。应用隐形矫治器配合微种植体支抗可以在成年人拔牙病例中实现良好的牙齿三维方向控制,为临床医师治疗该类患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骨性牙合 前磨牙 过山车效应 种植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术辅助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1例
3
作者 曾宇 王晓璇 +4 位作者 张茂奇 张爱娟 高雅 熊晖 曹正国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27-732,共6页
本文报道了1例采用改良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技术辅助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病例。本病例在正颌手术前正畸去代偿阶段,实施改良PAOO术式,包括保留龈乳头切口设计、... 本文报道了1例采用改良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技术辅助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病例。本病例在正颌手术前正畸去代偿阶段,实施改良PAOO术式,包括保留龈乳头切口设计、全厚瓣翻瓣术、超声骨刀牙根间骨皮质切开术、无胶原屏障膜覆盖的骨增量技术(仅使用骨移植材料)以及创新缝合方法。术后24个月的随访显示,术区唇侧骨板厚度显著增加,角化龈宽度明显改善,且长期疗效稳定,未出现显著牙龈退缩或重度牙周组织炎症反应。该改良术式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手术创伤及相关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加速成骨正畸 骨皮质切开术 硬组织增量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牙合)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形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牙合]畸形对颞下颌关节相关角度、间隙变化值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胡露露 五味子 +1 位作者 杨梓 徐建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1-1125,1131,共6页
目的 探讨隐形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牙合]畸形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 选取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70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观察组给予隐形矫治器矫治,对照组给予自锁托槽矫治器矫治。观察两组颞下颌关节相... 目的 探讨隐形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牙合]畸形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 选取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70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观察组给予隐形矫治器矫治,对照组给予自锁托槽矫治器矫治。观察两组颞下颌关节相关角度、间隙变化值等。结果 观察组矫治前后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相交的下内角(U1-SN)变化值、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连线交角(U1-NA)变化值分别为(11.05±1.01)°和(4.75±0.76)°,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矫治前后上颌中切牙、上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变化值分别为(0.51±0.21)、(0.40±0.15)、(0.40±0.13)、(0.20±0.05)mm,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矫治前后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和探诊深度(PD)变化值分别为(0.44±0.19)分、(0.41±0.13)分、(0.38±0.10)mm,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隐形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牙合]畸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患者颞下颌关节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器矫治 [牙合]畸形 颞下颌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微笑美学效果的影响
5
作者 赵健 史舒雅 +2 位作者 李超群 李昕 侯德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67-971,共5页
目的:探究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微笑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3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2,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直丝弓矫治)和对照组(n=51... 目的:探究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微笑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3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2,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直丝弓矫治)和对照组(n=51,头帽口外弓+直丝弓矫治),比较两组总体疗效、矫治时间、治疗后6个月头影测量指标、微笑美学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矫治成功率比较并无差异(P>0.05),而研究组矫治时间[(14.3±3.6)月]低于对照组[(20.1±4.2)月,P<0.05];两组矫治后切牙唇倾度(U1-L1,L1-MP,U1-SN)、ANB、上颌中切牙内收量(U1-Ptm)、上颌磨牙远中移动量(U6-SP)、覆盖(OJ)、覆颌(OB)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矫治前后U6-SP变化量低于对照组,U1-L1、U1-SN、U1-Ptm、L1-MP变化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生牙根吸收、上颌窦底感染、创伤性溃疡、种植体周围炎等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能缩短矫治时间,前牙内收效果更佳,微笑美观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牙槽嵴 微种植体 骨性(牙合)畸形 微笑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联合正颌治疗骨性Ⅱ类并发特发性髁突吸收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6
作者 袁佳敏 王宋庆 +3 位作者 吴聿淼 崔宇琛 张琦 朱宪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7-1114,共8页
骨性Ⅱ类高角患者常并发特发性髁突吸收(ICR),导致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和颌面部畸形。本文报道1例骨性Ⅱ类高角并发ICR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女性,24岁,主诉前牙开牙合及颞下颌关节疼痛,经临床检查和影像学确诊为ICR。采用牙合板治疗稳... 骨性Ⅱ类高角患者常并发特发性髁突吸收(ICR),导致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和颌面部畸形。本文报道1例骨性Ⅱ类高角并发ICR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女性,24岁,主诉前牙开牙合及颞下颌关节疼痛,经临床检查和影像学确诊为ICR。采用牙合板治疗稳定髁突吸收后,实施正畸联合正颌治疗。治疗后4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牙齿排列整齐,散在间隙完全关闭,前突面型明显改善(ANB角减少4.2°),颞下颌关节疼痛和弹响症状消失,建立稳定的Ⅰ类咬合关系。三维CT复查显示髁突骨质重建良好,关节间隙恢复正常。通过多学科联合治疗,患者咬合功能和面部美观均获得明显改善。对于ICR患者应在髁突吸收稳定后实施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牙合板治疗可作为有效的术前干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髁突吸收 骨性牙合 高角病例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牙合板治疗 颞下颌关节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伴髁突吸收患者的软硬组织及髁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叶青 李利彤 +1 位作者 李伟绪 曹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4-1290,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颌面部软硬组织和髁突变化情况以评估使用稳定性[牙合]板结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骨性Ⅱ类错[牙合]... 目的通过研究颌面部软硬组织和髁突变化情况以评估使用稳定性[牙合]板结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骨性Ⅱ类错[牙合]伴髁突吸收患者13例,男性3名,女性10名;年龄18~27(21.769±3.032)岁,所有患者接受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头影测量参数,评价患者面型改善情况;同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髁突高度和骨密度变化,评估患者骨质改建的影响。结果完成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各项硬、软组织参数较治疗前1个月趋于正常,除ANS-Me/N-Me和Pg-Pg′外,其余如SNA、SNB、ANB角等各项治疗前后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1个月相比,所有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髁突高度无显著变化,髁突最前点、顶点和最后点的骨密度均普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性Ⅱ类错[牙合]伴髁突吸收患者采用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疗效显著且稳定,可以有效缓解关节症状并满足患者对面部美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牙合]畸形 髁突 稳定性[牙合]板 正畸 正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矫治上前牙区不同Ⅱ类牵引位置的有限元分析
8
作者 邓文磊 罗思阳 +1 位作者 张军梅 郑之峻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1-857,共7页
目的 定量分析上颌固定矫治不同Ⅱ类牵引位置上牙的初始位移及牙周膜应力分布,为更好应用Ⅱ类牵引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上颌固定矫治Ⅱ类牵引有限元模型。根据拔牙与否、上前牙区牵引位置不同分4组,8个工况。在上前牙区与下颌第一磨牙颊... 目的 定量分析上颌固定矫治不同Ⅱ类牵引位置上牙的初始位移及牙周膜应力分布,为更好应用Ⅱ类牵引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上颌固定矫治Ⅱ类牵引有限元模型。根据拔牙与否、上前牙区牵引位置不同分4组,8个工况。在上前牙区与下颌第一磨牙颊管之间施加1.2 N载荷,记录并分析上颌牙初始位移及牙周膜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上颌固定矫治Ⅱ类牵引有限元模型。Ⅱ类牵引会使上前牙腭倾伸长内收。Ⅱ类牵引位置不同时,上牙初始位移和牙周膜von Mises应力不一致。各工况中,牙周膜最大von Mises应力为5.8~12.2 kPa。结论 改变牵引位置将引起力矩改变,使弓丝产生不同形变趋势,影响牙移动。与挂在上尖牙托槽相比,将Ⅱ类牵引挂在牵引钩上将增加前牙深覆[牙合]趋势,且拔牙模型中该趋势更明显。对于安氏Ⅱ类1分类,前牙唇倾,有开[牙合]趋势的患者,考虑将Ⅱ类牵引挂在上前牙区牵引钩[牙合]方,可能更有助于解除前牙开[牙合],使笑弧更加美观,实际效果有待临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 [牙合] 牵引位置 固定矫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摆形矫治器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错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吴勇 罗颂椒 +5 位作者 赵志河 袁晓 郑翼 刘颖 米晓晖 倪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探讨摆形矫治器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错的疗效及对牙颌面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样 本(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各10例)治疗前后的24项X线头影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 上颌磨牙在 不同的垂直骨面型中远中... 目的 探讨摆形矫治器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错的疗效及对牙颌面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样 本(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各10例)治疗前后的24项X线头影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 上颌磨牙在 不同的垂直骨面型中远中移动的距离不同,低角组移动最小,高角组移动最大;上颌磨牙在3组中均被压低,但差 别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样本第一双尖牙向近中移动量和前牙覆盖增加量不同,低角组最多,高角组最少。结论 摆 形矫治器可有效远中移动磨牙,在不同的垂直骨面型磨牙均被压低,为摆形矫治器用于矫治AngleⅡ类高角患者提 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形矫治器 磨牙远中移动 垂直骨面型 安氏ⅱ类错h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前伸矫治器和Herbst矫治器治疗AngleⅡ类错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国新 贺红 +2 位作者 王彤 张漫 华先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10-511,共2页
目的 :比较下颌前伸矫治器 (MandibularProtractionAppliance ,MPA)和Herbst矫治器对AngleⅡ类错牙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2 6例AngleⅡ类错牙合病人 ,男 14例 ,女 12例 ,最大 13岁 ,最小 10岁。X线头影测量显示主要为下颌后缩及轻... 目的 :比较下颌前伸矫治器 (MandibularProtractionAppliance ,MPA)和Herbst矫治器对AngleⅡ类错牙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2 6例AngleⅡ类错牙合病人 ,男 14例 ,女 12例 ,最大 13岁 ,最小 10岁。X线头影测量显示主要为下颌后缩及轻微上颌前突 ,手腕片显示为生长发育高峰期。将这些病人分成两组 ,一组用下颌前伸矫治器治疗 (MPA组 ) ,另一组用Herbst矫治器进行治疗 (HA组 )。功能矫治结束时 ,两组病例均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 ,由专人定点、测量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X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两组病例中Co -Pg、Go -Pg及Co -Go均增大 ,其变化量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表明下颌前伸矫治器及Herbst矫治器均能促进下颌骨生长 ,尤其是下颌升支的生长 ;SNB、ANB、U1-L1、U1-NL及L1-MP的变化量经过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说明下颌前伸矫治器和Herbst矫治器都能有效矫治AngleⅡ类错牙合颌骨矢状关系不调 ,尤其是前者更有效 ,而Herbst矫治器易引起支抗丢失 ,即易使上颌前牙舌向倾斜、下颌前牙唇倾。结论 :下颌前伸矫治器和Herbst矫治器治疗早期AngleⅡ类错牙合均可取得明显的骨胳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伸矫治器 HERBST矫治器 治疗 Angleⅱ类错he X线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in block矫治器矫治恒牙初期Ⅱ类错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漫 程祥荣 彭友俭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 :观察 Twin block矫治器矫治恒牙初期安氏 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 :在临床随机选择 2 0名安氏 类错牙合用 Twin block矫治器进行矫治 ,以 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评价疗效。结果 :Twin block矫治器可促进下颌生长 ;同时引起上切牙舌倾 ... 目的 :观察 Twin block矫治器矫治恒牙初期安氏 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 :在临床随机选择 2 0名安氏 类错牙合用 Twin block矫治器进行矫治 ,以 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评价疗效。结果 :Twin block矫治器可促进下颌生长 ;同时引起上切牙舌倾 ,下切牙唇倾。结论 :Twin block矫治器可产生明显的生长改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活动矫治器 安氏ⅱ类错he 恒牙 矫治 正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nkel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患者髁突和下颌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艳民 周力 +1 位作者 易新竹 陈扬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 了解Fr nkel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过程中,髁突和下颌位置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经Fr nkel矫治器治疗成功的安氏Ⅱ类错患者30例,男女各15例,对其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重叠分析。结果 ①前颅底结构重叠显... 目的 了解Fr nkel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过程中,髁突和下颌位置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经Fr nkel矫治器治疗成功的安氏Ⅱ类错患者30例,男女各15例,对其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重叠分析。结果 ①前颅底结构重叠显示治疗后患者的髁突点、下颌角点和颏前点发生明显的下移,同时男性患者颏前点发生明显的前移。②下颌结构重叠显示治疗后患者的髁突点发生明显的上移和后移(移位比约为2∶1) ,下颌角点相对颏部发生后移。结论 Fr nkel矫治器能刺激安氏Ⅱ类错患者髁突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 功能矫形治疗 安氏ⅱ类错h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固定斜面导板打开咬合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峰 段银钟 冯彬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 :分析固定斜面导板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 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应用固定斜面导板治疗患者 18例 ,男 10例 ,女 8例 ;空白对照组 12例 ,男 6例 ,女 6例 ;年龄 11.5~ 13 .8岁 ,平均 12 .4岁 ;ANB... 目的 :分析固定斜面导板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 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应用固定斜面导板治疗患者 18例 ,男 10例 ,女 8例 ;空白对照组 12例 ,男 6例 ,女 6例 ;年龄 11.5~ 13 .8岁 ,平均 12 .4岁 ;ANB≥ 5° ,GoGn SN≤ 3 8° ,磨牙尖对尖到完全远中关系的Ⅱ类 1分类患者。收集治疗 (观察 )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 ,测量项目 17项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治疗组的ANB减小 ,下颌体增长 ,矢状关系改善 ,覆盖减小 ;②治疗组前面高 ,后面高显著增加 ,而后面高 /前面高减小 ,垂直关系得到改善 ;③治疗组下第一恒磨牙显著萌长 ,咬合打开 ,覆牙合减小。结论 :固定斜面导板可以刺激下颌体生长 ,改善面部比例关系 ,是一种有效的打开咬合 ,调整牙合位的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错he 固定斜面导板 测颅法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安氏Ⅱ类错经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后颜面软组织侧貌的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开云 郑翼 +1 位作者 王昕 罗颂椒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 :探讨骨性安氏Ⅱ类错患者采用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后颜面软组织侧貌在矢状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方法 :选用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连续收治的骨性安氏Ⅱ类错患者 2 2例 ,男 7例 ,女 15例 ,年龄 2 0~30岁。在术前及术后 6~... 目的 :探讨骨性安氏Ⅱ类错患者采用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后颜面软组织侧貌在矢状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方法 :选用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连续收治的骨性安氏Ⅱ类错患者 2 2例 ,男 7例 ,女 15例 ,年龄 2 0~30岁。在术前及术后 6~ 12个月摄取X线头侧位片 ,对 16个软硬组织标志点的变化进行矢状、垂直向的分析。结果 :在矢状向上 ,上唇沟点、上唇缘点、上唇下点后退均大于 2mm(P <0 0 1) ;与上切牙点后移量之比为 0 5 9∶1~0 6 4∶1;颏唇沟软、硬组织点前移量之比为 0 83∶1,软组织颏前点与硬组织颏前点前移量之比为 0 95∶1。在垂直向上 ,鼻尖点、鼻底点、上唇缘点平均向上移动量均小于 1mm(P >0 0 5 ) ;但软组织颏前点、颏唇沟、下唇缘点、下唇上点向上移动量均大于 2mm(P <0 0 5 ) ,与相应的硬组织移动量之比为 1 0 7∶1~ 1 34∶1。结论 :骨性安氏Ⅱ类错患者经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后颜面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在矢状方向 ,上下颌软组织改变量均小于硬组织 ;但在垂直方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安氏ⅱ类错he 外科-正畸联合治疗 软组织侧貌变化 口腔正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高角型患者颅面部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司新芹 牛百平 +1 位作者 周洪 叶湘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3-444,共2页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he 高角型 口腔正畸 颅面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ndulum矫治器远中移动磨牙治疗Ⅱ类错的临床及头影测量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贺红 韩光丽 +2 位作者 张漫 华先明 陈方俊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1年第4期243-246,共4页
目的 :探讨Pendulum矫治器治疗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及对牙颌面的影响。方法 :应用Pendulum矫治器对18例平均年龄为 11.9岁的牙性Ⅱ类错牙合患者进行治疗 ,通过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分析 ,评价其对牙颌面的影响。结果 :Pendulum矫治器能... 目的 :探讨Pendulum矫治器治疗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及对牙颌面的影响。方法 :应用Pendulum矫治器对18例平均年龄为 11.9岁的牙性Ⅱ类错牙合患者进行治疗 ,通过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分析 ,评价其对牙颌面的影响。结果 :Pendulum矫治器能够远中移动上颌磨牙致磨牙关系为Ⅰ类或偏近中 ,未见开牙合及明显前牙支抗丧失。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DULUM矫治器 ⅱ类错he 治疗 磨牙远中移动 头影测量 正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治疗骨性Ⅱ类错作用机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牛百平 叶湘玉 +2 位作者 王晓荣 司新芹 李湘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34-436,共3页
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acti-vator,activator结合headgear(ACHG)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Ac-tivator组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ACHG组,患者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均为男10~13岁;女9~12岁,ANB角大... 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acti-vator,activator结合headgear(ACHG)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Ac-tivator组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ACHG组,患者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均为男10~13岁;女9~12岁,ANB角大于5°。覆盖大于7mm,后牙远中关系,收集治疗前后X钱头影测量侧位片,测量项目28项,在SAS统计分析软件中进行结果分析,结果:①两组上颌骨的生长均受到抑制,ANB角均减小,ACHG组变化更为明显,两组下颌骨均显著生长。②ACHG组下颌平面角得以保持,面A组明显增大,两组间有差异。③两组上切牙均内收,A组下切牙唇倾,而ACHG组保持不变,ACHG组上颌磨牙有后移,而A组不变。结论:Activator的齿代偿性变化明显,而ACHG则相对的表现出骨性改善的明显,且控制了下颌平面角及下切牙的唇倾度。不失为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he 安氏ⅱ类错he 矫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bst矫治器治疗AngleⅡ类错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彤 程祥荣 +1 位作者 沈真祥 贺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99-502,共4页
目的 :观察Herbst矫治器对生长期AngleⅡ类错牙合患者牙牙合、颅面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 16例青春生长期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采用全牙弓整体支抗的带环式Herbst矫治器进行治疗 ,通过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片对比 ,分析该矫治器的疗效。... 目的 :观察Herbst矫治器对生长期AngleⅡ类错牙合患者牙牙合、颅面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 16例青春生长期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采用全牙弓整体支抗的带环式Herbst矫治器进行治疗 ,通过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片对比 ,分析该矫治器的疗效。结果 :1)所有患者面型均改善 ,磨牙关系均达Ⅰ类或接近Ⅲ类 ,覆盖和覆牙合明显减小。 2 )矢状方向上 ,SNB增加 ,ANB减小 ,表现为下切牙唇倾 ,上切牙唇倾度减小 ,下颌磨牙近中移动 ,而上颌磨牙无明显远中移动。在覆盖改变量中骨的改变占 5 5 .5 6 % ,在磨牙关系改变量中骨的改变占 5 6 .4 5 %。 3)垂直方向上 ,腭平面及下颌平面均无变化 ,而牙合平面顺时针旋转 ,上颌切牙及下颌磨牙升长 ,上颌磨牙与下颌切牙无明显压低 ,下面高增加。 4 )下颌骨的长度增加。 5 )软组织侧貌突度减小。结论 :1)Herbst矫治器能迅速、有效地矫治AngleⅡ类错牙合 ;2 )颌间关系的改善是骨骼、牙牙合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3)该矫治器能促进下颌骨的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BST矫治器 治疗 Angleⅱ类错he 临床应用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段弓技术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 被引量:4
19
作者 钱玉芬 龚昕 宫耀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 :评价应用片段弓技术治疗安氏 类 1分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 :应用片段弓技术对 7例安氏 类 1分类患者 ,通过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前磨牙 ,使下颌第一磨牙较快地向近中移动 ,纠正磨牙 类错牙合关系。结果 :X线头影测量... 目的 :评价应用片段弓技术治疗安氏 类 1分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 :应用片段弓技术对 7例安氏 类 1分类患者 ,通过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前磨牙 ,使下颌第一磨牙较快地向近中移动 ,纠正磨牙 类错牙合关系。结果 :X线头影测量分析显示本方法能够有效改善面部侧貌 ,控制下面部高度 ,控制牙合平面角及下颌平面角 ,使下前牙直立于下颌骨基骨之上 ,促进下颌骨向有利的方向生长。结论 :片段弓技术对于安氏 类 1分类患者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可推广运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错he 片段弓 固定矫治器 正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氏Ⅱ类错关节窝、髁突、关节盘位置及关节盘形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敏 毕长青 +3 位作者 周丹 梁傥 赵国库 刘安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0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 :为探讨安氏Ⅱ1、Ⅱ2 错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矫正薛氏位X线片对Ⅱ1错16人 ,Ⅱ2 错 17人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髁突居关节窝的位置进行评价 ,并依据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 (前移、居中、后移 ) ,从上述两类... 目的 :为探讨安氏Ⅱ1、Ⅱ2 错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矫正薛氏位X线片对Ⅱ1错16人 ,Ⅱ2 错 17人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髁突居关节窝的位置进行评价 ,并依据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 (前移、居中、后移 ) ,从上述两类错中各选 5人做双侧颞下颌关节矢状位核磁共振扫描 ,观察关节盘的位置及形态变化。结果 :每一类型错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并不一致 :Ⅱ1错髁突居关节窝中位 ,但轻度前移 ;Ⅱ2 错髁突居关节窝后位。当髁突居前位及中位时 :关节盘位置在正常范围且形态表现为正常的双凹形 ;髁突居关节窝后位时 :部分关节盘位置明显前移 ,且形态也表现出异常的前带增厚。结论 :大多数Ⅱ1错颞下颌关节结构基本正常 ;而Ⅱ2错部分患者表现出颞下颌关节结构异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错he 颞下颌关节紊乱 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