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达拉奉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NF-κB和IL-6,IL-8表达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媛媛 曹建 +2 位作者 陈勤 欧阳先国 宋国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7期8-11,14,共5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NF-κB和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表达。方法体外培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用过氧化氢氧化应激建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过氧化氢组、依达拉奉-过氧化...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NF-κB和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表达。方法体外培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用过氧化氢氧化应激建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过氧化氢组、依达拉奉-过氧化氢组。用MTT法检测依达拉奉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依达拉奉对氧化应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ELISA试剂盒及谷胱甘肽(GSH)、脂质过氧化物(MDA)试剂盒检测IL-6、IL-8及GSH、MDA含量,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氧化应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中的NF-κB蛋白表达。结果依达拉奉-过氧化氢组细胞生长抑制率为(22.3±3.1)%,明显低于过氧化氢组[(37.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过氧化氢组MDA含量低于过氧化氢组,GSH含量高于过氧化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过氧化氢组IL-6、IL-8含量低于过氧化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过氧化氢组细胞凋亡率[(14.67±0.50)%]明显低于过氧化氢组[(38.88±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氧化氢+依达拉奉组NF-κB蛋白水平(2.106±0.012)低于过氧化氢组(4.216±0.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具有抑制氧化应激后所诱导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下调NF-kB和IL-6、IL-8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氧化应激 核因子-ΚB 白介素-6 白介素-8 肺泡上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对高氧暴露早产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SPA、SPB、SPC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小芳 钟礼立 +1 位作者 张兵 李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Lido)对高氧所致的早产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功能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的早产大鼠AECⅡ随机分为4组:空气(Air)组、高氧(HO)组、Air+Lido组、HO+Lido组。HO、HO+Lido组在更换培养液后按5 L/min通入95%O2-5%CO2...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Lido)对高氧所致的早产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功能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的早产大鼠AECⅡ随机分为4组:空气(Air)组、高氧(HO)组、Air+Lido组、HO+Lido组。HO、HO+Lido组在更换培养液后按5 L/min通入95%O2-5%CO2的高纯混合气,10 min后密封。Air+Lido、HO+Lido组在更换培养液时加入20μg/ml的Lido,各组均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 h,收集各组细胞,运用Real-Time PCR检测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A、SPB、SPC mRNA的表达。结果 HO组SPA、SPB、SPC mRNA表达低于Air组(P<0.01);Air+Lido组SPA、SPB、SPC mRNA表达高于Air组(P<0.01);HO+Lido组SPA、SPB、SPC mRNA高于HO组(P<0.01),但低于Air组(P<0.01)。结论高氧可导致早产大鼠AECⅡSPA、SPB、SPC mRNA表达下调,Lido能逆转上述改变。Lido对高氧所致早产鼠AECⅡ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肺泡上皮细胞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类 早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PM_(2.5)对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LE-12的损伤作用及SP-B表达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本 彭倩 +3 位作者 高永峰 肖瑶 陈纪涛 刘季芳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7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细颗粒物(PM_(2.5))对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LE-12的损伤作用及肺表面活性蛋白-B(SP-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LE-12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加入12.5、25、50、100、200μg/mL PM_(2.5)混悬液的D...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细颗粒物(PM_(2.5))对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LE-12的损伤作用及肺表面活性蛋白-B(SP-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LE-12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加入12.5、25、50、100、200μg/mL PM_(2.5)混悬液的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对照组采用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培养24 h或48 h后,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RTCA仪观察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SP-B蛋白;qRT-PCR法检测细胞中SP-B mRNA。结果随着PM_(2.5)浓度的升高,实验组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受损程度逐渐加重,可见板层小体受损等细胞器损伤现象,对照组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正常;与对照组相比,PM_(2.5)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实验组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SP-B蛋白和mRNA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下调(P均<0.05)。结论PM_(2.5)可呈剂量依赖性损伤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LE-12,并下调SP-B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PM_(2.5) 肺泡上皮细胞 表面活性蛋白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泡巨噬细胞人类组织相容性Ⅱ类抗原信使核糖核酸的表达 被引量:12
4
作者 石晓建 李军华 +2 位作者 刘群 刘黎 张俊玲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3-195,共3页
目的 通过检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人类组织相容性Ⅱ类 (HLA II)抗原信使核糖核酸 (mRNA)的表达 ,从基因水平探测 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易发肺结核的原因。方法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收集肺泡巨噬细胞 ,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 目的 通过检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人类组织相容性Ⅱ类 (HLA II)抗原信使核糖核酸 (mRNA)的表达 ,从基因水平探测 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易发肺结核的原因。方法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收集肺泡巨噬细胞 ,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 4组人肺泡巨噬细胞上的人白细胞DR抗原 (HLA DR)和人白细胞DQ抗原(HLA DQ)mRNA的表达。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组 (A组 )、2型糖尿病组 (B组 )巨噬细胞上这两种抗原mRNA相对含量的表达较肺结核组 (C组 )及正常对照组 (D组 )的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5 ) ;而A、B组间以及C、D组间巨噬细胞上这两种抗原mRNA的表达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糖尿病患者肺泡巨噬细胞HLA II类抗原mRNA的表达降低 ,导致巨噬细胞HLA II类抗原的表达减少 ,从而导致巨噬细胞识别和提呈能力的下降是引起糖尿病患者好发肺结核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结核 巨噬细胞 肺泡 组织相容性抗原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肺泡灌洗液KL-6、ET-1、SP-A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丁杰 张冰 邹芙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肺泡灌洗液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内皮素1(ET-1)、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BPD新生儿88例(其中轻症46例、中重症42例)和同期出生需行肺泡灌洗液采集的无BPD患儿4...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肺泡灌洗液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内皮素1(ET-1)、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BPD新生儿88例(其中轻症46例、中重症42例)和同期出生需行肺泡灌洗液采集的无BPD患儿46例。采集新生儿肺泡灌洗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肺泡灌洗液KL-6、ET-1、SP-A;采用小儿肺功能仪检测患儿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吸气时间(Ti)和达峰时间(Tpef)等肺功能指标。比较有无BPD新生儿、不同病情严重程度BPD新生儿肺泡灌洗液KL-6、ET-1、SP-A水平以及肺功能指标VT、RR、Ti、Tpef的差异,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肺泡灌洗液KL-6、SP-A水平与肺功能的关系。结果与无BPD新生儿比较,BPD新生儿肺泡灌洗液KL-6、ET-1水平升高,SP-A水平降低;中重症BPD患儿肺泡灌洗液KL-6、ET-1水平高于轻症患儿,SP-A水平低于轻症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无BPD新生儿比较,BPD新生儿VT增大、RR加快、Ti延长、Tpef缩短;与轻症BPD患儿比较,中重症患儿VT增大、RR加快、Ti延长、Tpef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PD患儿肺泡灌洗液KL-6水平与VT、RR、Ti呈正相关,与Tpef呈负相关(r分别为0.589、0.741、0.561、-0.630,P均<0.05);BPD患儿肺泡灌洗液SP-A水平与VT、RR、Ti呈负相关,与Tpef呈正相关(r分别为-0.485、-0.534、-0.679、0.752,P均<0.05)。结论BPD患儿肺泡灌洗液KL-6、ET-1水平升高,SP-A水平降低,且SP-A、KL-6水平与BPD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新生儿 肺泡灌洗液 肺泡细胞表面抗原 内皮素1 表面活性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宁酸及多彩染色显示大鼠肺组织内Ⅱ型上皮细胞
6
作者 谢尔凡 杨宗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00-701,共2页
肺表面活性物质系统是维持肺正常的呼吸功能和非呼吸功能的基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在其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不仅能合成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而且参与肺损伤修复,故一直是研究重点。鉴定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方法较多,笔者采用改良的丹宁... 肺表面活性物质系统是维持肺正常的呼吸功能和非呼吸功能的基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在其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不仅能合成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而且参与肺损伤修复,故一直是研究重点。鉴定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方法较多,笔者采用改良的丹宁酸及多彩染色鉴定肺组织内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效果良好,板层体显示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上皮细胞 大鼠肺组织 染色鉴定 丹宁酸 表面活性物质系统 呼吸功能 合成分泌 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肺炎患儿血清KL-6、SP-D水平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梁志强 刘冰 +2 位作者 朱亚芹 张诒勋 徐新立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2期52-53,共2页
目的观察巨细胞病毒(CMV)肺炎患儿血清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因CMV感染而住院的肺炎患儿101例,其中重症肺炎48例(重症肺炎组),轻症肺炎53例(轻症肺炎组);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5... 目的观察巨细胞病毒(CMV)肺炎患儿血清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因CMV感染而住院的肺炎患儿101例,其中重症肺炎48例(重症肺炎组),轻症肺炎53例(轻症肺炎组);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5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KL-6、SP-D,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重症肺炎组血清KL-6、SP-D分别为(675.38±276.02)U/mL、(150.08±52.59)ng/mL,轻症肺炎组分别为(383.71±173.78)U/mL、(109.67±31.39)ng/mL,对照组分别为(127.92±59.42)U/mL、(41.33±16.42)ng/mL;3组两两比较,P均<0.01。CMV肺炎患儿血清KL-6与SP-D呈正相关(r=0.653 4,P<0.01)。结论CMV肺炎患儿血清KL-6、SP-D水平升高,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更明显,两者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病毒肺炎 肺腺癌相关抗原 表面活性蛋白D 血清肺泡细胞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对高氧暴露新生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邱其周 肖毅 +1 位作者 杨永玲 陈春芳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对高氧暴露下新生大鼠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B(SP-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新生的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气组、高氧组和KGF干预组,每组36只,每组分为3、7、14d 3个亚组。高氧组、KGF干预组大鼠持续暴露于氧体... 目的:研究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对高氧暴露下新生大鼠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B(SP-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新生的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气组、高氧组和KGF干预组,每组36只,每组分为3、7、14d 3个亚组。高氧组、KGF干预组大鼠持续暴露于氧体积分数>950 mL/L氧箱中,KGF干预组于吸氧同时在背部皮下注射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rhKGF)1 mg/d,连用3d后改为0.5 mg/d至实验结束。空气组和高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背部皮下注射。空气组大鼠呼吸空气。3、7、14d亚组分别于3、7、14d取大鼠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组织中SP-B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值(OD)。结果:高氧组3d SP-B表达强度较空气组增强(P<0.05),高氧组7d SP-B表达强度与空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氧组14d SP-B表达强度较空气组和KGF干预组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气组和KGF干预组SP-B在3、7、14d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时间暴露于高氧环境,可导致SP-B表达减弱或功能障碍,是高氧肺损伤的重要原因;KGF能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对高氧性肺损伤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蛋白B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肺损伤 肺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清KL-6、SP-D、TGF-β_1和IL-8水平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双峰 陈海英 +1 位作者 张颖新 李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1期57-58,共2页
目的观察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清细胞因子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IL-8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18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观察组)和4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血清K... 目的观察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清细胞因子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IL-8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18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观察组)和4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血清KL-6、SP-D、TGF-β1和IL-8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KL-6、SP-D和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尤以重症者为著),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分别<0.05、0.01。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清KL-6、SP-D、TGF-β1和IL-8水平存在异常变化,检测KL-6和SP-D水平对预测患者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病毒 细胞因子 肺泡细胞表面抗原 表面活性蛋白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变态反应发生的机理是什么?
10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2048-2048,共1页
答:Ⅱ型变态反应是由体内存在的天然血型抗原,或由外来抗原、半抗原和自身组织细胞表面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与相应靶细胞表面抗原作用后引起的。参与反应的抗体多属IgG,少数为IgM,当抗体与靶细胞本身的表面抗原或与靶细胞表面... 答:Ⅱ型变态反应是由体内存在的天然血型抗原,或由外来抗原、半抗原和自身组织细胞表面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与相应靶细胞表面抗原作用后引起的。参与反应的抗体多属IgG,少数为IgM,当抗体与靶细胞本身的表面抗原或与靶细胞表面吸附的抗原、半抗原结合,或抗原与抗体以免疫复合物的形式吸附于靶细胞表面后,通过三个不同的作用途径损伤破坏靶细胞:(1)激活补体系统,使靶细胞溶解;(2)通过免疫调理被吞噬细胞吞噬溶解破坏;(3)通过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使靶细胞溶解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 细胞表面抗原 抗原 机理 细胞溶解 表面吸附 细胞吞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AHS患者血清KL-6、SP-A、SP-D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丹 赵远琴 +3 位作者 石庆柳 刘维佳 叶贤伟 张湘燕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KL-6)、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根据多导睡眠监测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67例受试者随机分...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KL-6)、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根据多导睡眠监测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67例受试者随机分为轻、中、重度OSAHS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KL-6、SP-A和SP-D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上述指标与AHI、最长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LA/HT)、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_2)、血氧饱和度小于90%的时间(T<90%)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轻、中、重度OSAHS组AHI、LA/HT均升高,血清KL-6、SP-A水平升高(P均<0.05);中、重度OSAHS组血清SP-D水平升高(P均<0.05);重度OSAHS组夜间LSaO_2降低,T<90%延长(P均<0.05)。与轻、中度OSAHS组比较,重度OSAHS组AHI、LA/HT、T<90%均升高,LSaO_2降低,血清SP-A、SP-D水平升高(P均<0.05)。患者血清SP-A、SP-D水平与AHI、LA/HT呈正相关,SP-D水平与T<90%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OSAHS患者血清KL-6、SP-A、SP-D水平升高,血清SP-A、SP-D水平与OSAHS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血清中KL-6及SP-D水平与肺功能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方璇 陶金辉 +5 位作者 徐晓玲 蒋真 左婷 厉小梅 汪国生 李向培 《安徽医学》 2016年第8期940-943,944,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硬化症(SSc)合并间质性肺病(ILD)患者血清中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和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症状、免疫学指标及肺功能的相关性,探索诊断ILD的新血清学指标。方法收集安徽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201...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硬化症(SSc)合并间质性肺病(ILD)患者血清中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和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症状、免疫学指标及肺功能的相关性,探索诊断ILD的新血清学指标。方法收集安徽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2013年1~10月住院及门诊确诊为SSc患者35例,其中SSc-ILD组20例,SSc-非ILD组15例,正常对照组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9例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SP-D和KL-6的水平。比较SSc组、SSc-ILD组、SSc-非ILD组、正常对照组血清样本中SP-D和KL-6的水平,分析上述血清学指标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血清中KL-6、SP-D水平SSc-ILD组患者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c-ILD组显著高于SSc-非ILD组(P<0.05),而SSc-非IL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SSc患者血清中KL-6、SPD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活量(VC)呈负相关(P<0.05),其中KL-6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Ig G、Ig A、Ig M无相关性,SP-D与Ig G、Ig M呈负相关(P<0.05),与ESR、CRP、Ig A无相关性。结论 SSc合并ILD患者血清中KL-6、SP-D水平显著升高,SSc患者血清中KL-6、SP-D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血清KL-6、SP-D可能作为诊断与评估SSc-ILD病情严重程度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肺间质病变 肺功能 表面活性蛋白-D 肺泡细胞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血清学标志物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和预后预测价值 被引量:22
13
作者 曾宪飞 卢东雪 +1 位作者 张西京 李军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8-592,618,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白介素8(IL-8)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外周血水平变化和对ARDS诊断、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两个医学中心重...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白介素8(IL-8)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外周血水平变化和对ARDS诊断、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两个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49例ARDS患者,同期50例非ARDS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入科时(T1)、诊断为ARDS时(T2)血清标志物水平,记录临床基本资料。结果ARDS组5种标志物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且T2时间点高于T1(P<0.05);除vWF(P>0.05)外,ARDS死亡组(n=17)标志物水平均高于存活组(n=3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表明,单一标志物(T1)诊断ARDS的最大曲线下面积(AUC)为0.816(95%CI:0.730,0.902)(KL-6),联合诊断最大AUC为0.869(95%CI:0.795,0.942)(KL-6+Ang-2);单一标志物(T2)预测死亡的最大AUC0.764(95%CI:0.627,0.901)(IL-8),联合预测最大AUC0.829(95%CI:0.715,0.943)(IL-8+KL-6)。结论5种血清标志物与重症患者ARDS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血清KL-6和Ang-2水平变化有助于诊断,血清IL-8与KL-6水平升高预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清标志物 血管生成素2 肺泡细胞表面抗原 白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