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肩关节镜下采用改良前肩峰成形术对Ⅱ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1
作者 杜振兴 杜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281-2284,共4页
目的:分析Ⅱ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AIS)患者治疗中,肩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Ⅱ型SAI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分别实施常规肩峰成形... 目的:分析Ⅱ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AIS)患者治疗中,肩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Ⅱ型SAI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分别实施常规肩峰成形术、肩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后3M采用专业测量尺对患者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角度进行测量;采用美国肩肘外科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Form,ASES)评价患者肩关节功能;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患者术后3 m生活质量;同时记录术后1 w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相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m,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Ⅱ型SAIS采用肩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可快速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加快术后患者肩关节活动度的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改良前成形术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联合肩峰下封闭注射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尚祥 丁双 +3 位作者 赵汉卿 耿凯 刘存斌 杨永晖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联合肩峰下封闭注射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I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SI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肩峰下封闭注射治疗,...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联合肩峰下封闭注射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I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SI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肩峰下封闭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行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治疗,两组患者均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4周。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Constant-Murley score,CMS)评价肩关节功能,采用肩峰指数(acromion index,AI)评价肩峰与肱骨头的位置关系,采用最短肩肱间距(acromion humeral distance,AHD)评价肩峰下间隙大小,基于CMS评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在提高CMS各维度评分、CMS总分、肩关节外展60°时AHD,以及降低AI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联合肩峰下封闭注射能够显著减轻SIS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其疗效优于单纯肩峰下封闭注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撞击综合征 针刀 指数 超声引导 最短肱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肌骨超声的序贯疗法在NeerⅠ、Ⅱ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张志伟 程桥珍 +3 位作者 曹学兵 程伟 方志强 张瑾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0-15,共6页
目的:观察基于肌骨超声的序贯治疗在NeerⅠ、Ⅱ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康复中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康复科门诊收治的40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常规康复组各20例,... 目的:观察基于肌骨超声的序贯治疗在NeerⅠ、Ⅱ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康复中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康复科门诊收治的40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常规康复组各20例,最后完成全疗程治疗35例,序贯治疗组19例和常规康复组16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治疗组患者先行肌骨超声引导下肩峰下滑囊注射,随后行常规康复治疗,常规康复组作为对照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周期均为6周,每周进行康复治疗3次。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测量患者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SPADI)评分以及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AROM)。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SPADI评分以及肩关节AROM均显著改善。序贯治疗组VAS评分、SPADI评分以及肩关节前屈、外展AROM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常规康复组(P<0.05)。结论:基于肌骨超声的序贯疗法能更有效的降低NeerⅠ、Ⅱ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疼痛,显著提高其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撞击综合征 肌骨超声 序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肩俯卧撑”配合运动疗法在肩峰撞击综合征康复中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税丽 李登耀 +2 位作者 罗伦 李攀 胡婷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14-617,共4页
目的观察采用“推肩俯卧撑”配合运动疗法在肩峰撞击综合征康复中的疗效,为优化肩峰撞击综合征康复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9月在成都市第一骨科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断为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共60... 目的观察采用“推肩俯卧撑”配合运动疗法在肩峰撞击综合征康复中的疗效,为优化肩峰撞击综合征康复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9月在成都市第一骨科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断为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共60例,但在实际试验中排除患者不能坚持治疗、治疗结束时未及时测试等情况,最终实际纳入患者共5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6)和对照组(n=27),两组均给予物理因子、手法治疗等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运动疗法,试验组则采用“推肩俯卧撑”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前后均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肩关节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采用肩关节的主动活动测量(AROM)对肩关节屈曲和外展活动度进行评估;此外,还引入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指数(SPADI)对肩关节的疼痛和功能障碍进行评分。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肩关节主动屈曲和外展活动度以及SPADI评分均得到了改善(P<0.05)。试验组VAS评分、AROM(外展)角度、SPADI评分及AROM(屈曲)角度的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在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治疗中,采用“推肩俯卧撑”配合运动疗法能更有效地缓解患者肩痛、改善肩关节屈曲和外展主动活动度,进而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综合征 俯卧撑 运动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安奈德注射治疗ⅠⅡ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疗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袁西儿 杨洋 +1 位作者 章大伟 周强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7期1307-1308,共2页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利多卡因和维生素B12肩峰下注射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l例应用曲安奈德、利多卡因和维生素B12肩峰下注射治疗,1次/周,连续2-3周,对照组19例应用口...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利多卡因和维生素B12肩峰下注射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l例应用曲安奈德、利多卡因和维生素B12肩峰下注射治疗,1次/周,连续2-3周,对照组19例应用口服塞来昔布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1%,对照组有效率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注射是治疗Ⅰ、Ⅱ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撞击综合征 曲安奈德 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查体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成帷 潘哲尔 +2 位作者 张超 刘彩龙 陈雷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5期434-438,共5页
目的 :评价5种常用临床物理查体及联合查体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AIS)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盲法队列设计共纳入105例肩关节疼痛患者,所有患者接受5种物理查体(包括Neer征,Hawkins-Kenn... 目的 :评价5种常用临床物理查体及联合查体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AIS)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盲法队列设计共纳入105例肩关节疼痛患者,所有患者接受5种物理查体(包括Neer征,Hawkins-Kennedy征,疼痛弧,空罐试验,外旋抗阻试验)及肩关节镜检查,记录结果 ,依据Nikolaus的诊断标准为SAIS诊断的金标准。对各种查体进行诊断试验相关评价,包括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ROC曲线分析。采用逐步前进法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ROC曲线分析、Kappa分析及符合率评估联合查体的最佳组合、效力、查体的可靠性。结果:ROC曲线分析显示除Hawkins-Kennedy征外,其他查体AUC均有统计学意义(AUC=0.62~0.73,P〈0.05),阳性似然比≥2.0的查体为疼痛弧、空罐试验和外旋抗阻试验,阴性似然比≤0.5的查体为Neer征、疼痛弧和外旋抗阻试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疼痛弧、空罐试验、外旋抗阻试验的组合为诊断SAIS的最佳组合,疼痛弧、外旋抗阻试验的组合为排除SAIS的最佳组合。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查体的AUC有统计学意义(AUC=0.85,P=0.000),高于所有单独查体,最佳截断值为出现任意3项阳性查体。5种物理查体的Kappa值范围为0.42~0.71,符合率范围70.50%~87.60%。结论:3项独立查体(疼痛弧、空罐试验、外旋抗阻试验)阳性及5项查体中出现3个或以上阳性查体有助于SAIS的确诊,3项独立查体(Neer征、疼痛弧、外旋抗阻试验)阴性有助于SAIS的排除。5项查体均具备中到高度的可靠性。疼痛弧、空罐试验、外旋抗阻试验的组合(出现2项或以上阳性查体)为诊断SAIS的最佳组合,疼痛弧、外旋抗阻试验的组合(均为阴性)为排除SAIS的最佳组合。任意3项阳性查体为使用5种物理查体联合诊断和排除SAIS的最佳截断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撞击综合征 诊断 敏感性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晓潭 田林强 +1 位作者 贾金岭 王宏伟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探讨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方法。方法 2006年8月-2012年12月,对32例(32肩)肩峰撞击综合征的患者采用关节镜治疗,所有术前均采用MRI检查及冈上肌出口位X线检查,并根据UCAL...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探讨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方法。方法 2006年8月-2012年12月,对32例(32肩)肩峰撞击综合征的患者采用关节镜治疗,所有术前均采用MRI检查及冈上肌出口位X线检查,并根据UCAL(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术中关节镜下切除肩峰下滑囊、肩峰前下外侧部分及增生骨赘以及喙肩韧带,扩大肩峰下间隙,术后定期随访并再次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优(34~35),良(28~33),可(21~27),差(≤20)。根据患者术前、术后评分进行自身t检验。结果 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最长随访时间24个月,最短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术后UCAL评分优18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手术前后自身t检验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是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的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形术 关节镜 撞击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配合术中肩峰下间隙封闭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效果 被引量:7
8
作者 沈鹏 白伦浩 李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5期78-80,87,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配合肩峰下间隙封闭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56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30例患者给予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 目的:观察比较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配合肩峰下间隙封闭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56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30例患者给予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及肩峰下封闭治疗,对照组26例患者同样给予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及生理盐水安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加州大学肩袖评分(UCLA)及疗效。结果术后1个月实验组VAS疼痛评分[(2.72±0.27)分]低于对照组[(3.22±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UCLA评分[(32.32±3.84)分]优于对照组[(31.14±3.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实验组VAS疼痛评分[(1.25±0.23)分]低于对照组[(2.18±0.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UCLA评分[(34.25±3.27)分]优于对照组[(33.18±3.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肩峰成形术比较,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配合术中肩峰下间隙封闭治疗可明显提高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可作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 关节镜检测 成形术 下撞击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术后CCD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孙金琼 张朝晖 +3 位作者 林义文 李祥炎 吴建顺 罗志强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9期3481-3484,共4页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术后喙锁间隙(CCD)改变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接受锁骨钩钢板治疗的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手术及随访资料,评...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术后喙锁间隙(CCD)改变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接受锁骨钩钢板治疗的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手术及随访资料,评估术后肩关节功能,测量术后标准肩关节正位片上患侧CCD,分析其与SIS发生的关系。结果随访53例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患者,其中发生SIS 20例(SIS组),未发生SIS 33例(Non-SIS组),均未发生相关严重并发症。Non-SIS组Constant-Murley评分、Neer评分、Karlsson疗效评价优于S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Non-SIS组CCD为(8.14±1.00) mm,SIS组CCD为(5.12±0.89)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S是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常见并发症,SIS发生与肩锁关节过度复位、喙锁间隙变窄相关,CCD变窄增加了SIS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钩钢板 锁关节脱位 下撞击综合征 喙锁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肩峰下间隙减压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阮永龙 谢杰 黄彰 《安徽医学》 2013年第12期1802-1804,共3页
目的探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应用关节镜肩峰下间隙减压术(ASD)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应用ASD治疗SIS患者15例。所有患者行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检查,依据Bigliani分型,II型10例,III型5例;MRI检查合并肩袖损伤10例,同时镜... 目的探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应用关节镜肩峰下间隙减压术(ASD)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应用ASD治疗SIS患者15例。所有患者行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检查,依据Bigliani分型,II型10例,III型5例;MRI检查合并肩袖损伤10例,同时镜下行肩袖缝合术。结果随访3~12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5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86.67%。术前评分平均为55.27分,术后为86.00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5,P<0.01)。结论 SIS应用ASD治疗疗效显著,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撞击综合征 关节镜 峰下间隙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秦泗通 王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7期93-97,共5页
目的 考察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徐州市中心医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2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系统RandA 1.0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关节... 目的 考察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徐州市中心医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2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系统RandA 1.0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关节镜下前肩峰成形术治疗,改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改良组术后X线片显示肩峰成形充分,且其局部骨质经术中打磨后显示为暗区;术后随访平均(9.64±3.92)个月,两组患者的术后美国肩肘外科学会肩关节评分标准(ASES)评分及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评分标准(UCLA)评分均较术前获得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改良组的评分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优良率为93.75%,对照组优良率为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是值得肯定的,在满足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建议将该术式作为临床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撞击综合征 关节镜 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赵子俊 贾新改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5期27-29,共3页
肩关节疼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AIS)逐渐从肩痛病中独立出来,各种原因导致肩峰下间隙体积减小,内容物体积增大,均可以导致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应结合病史、查体、... 肩关节疼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AIS)逐渐从肩痛病中独立出来,各种原因导致肩峰下间隙体积减小,内容物体积增大,均可以导致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应结合病史、查体、X线片、MRI、肩关节造影以及术中的镜下病理改变等方面综合判断。Neer分期Ⅰ、Ⅱ期患者大多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如:理疗,局部封闭,非甾体抗炎药物等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Neer提出前肩峰成形术,该手术成为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标准手术,疗效满意。但此术式存在损伤大、恢复慢、术后三角肌无力等缺点。近二十年来,关节镜肩峰下间隙减压术(arthroscopic subacromial decompression,ASD)已替代了开放手术,成为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首选方法。疗效评价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撞击综合征 诊断 治疗 手术 关节镜峰下间隙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亮 匡文忠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前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关节镜下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26例,采用UCLA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估,比较手术前后的评分结果。结果:术后随访1~2年,平均(16±3.7)个...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前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关节镜下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26例,采用UCLA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估,比较手术前后的评分结果。结果:术后随访1~2年,平均(16±3.7)个月,UCLA评分术前为(14.8±5.2)分,术后为(33.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优15例,良11例,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经关节镜下前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方法简单,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撞击综合征 成形术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尹东 David Stanley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41-1243,1245,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分析应用关节镜行肩峰成形术治疗68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2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情况,随访12个月以上纳入分析。采用洛杉矶加洲大学(UCLA)肩关节功能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分析应用关节镜行肩峰成形术治疗68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2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情况,随访12个月以上纳入分析。采用洛杉矶加洲大学(UCLA)肩关节功能标准评价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6.4个月,术后3 ̄24个月有持续的症状和功能的改善,UCLA评分从术前18.3分改善到31.7分,优良率为89.7%。结论关节镜能明确诊断,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能达到减压要求,效果良好。早期、持久地术后锻炼是康复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形术 关节镜 下撞击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丽娟 周玲霞 童丽利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09B期58-59,共2页
随着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已成为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标准技术。由于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因此,要设计个体化的康复功能锻炼计划,使患者能在较短的住院时间内掌握整个训练过程,能正确、最大限度地进行功能锻... 随着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已成为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标准技术。由于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因此,要设计个体化的康复功能锻炼计划,使患者能在较短的住院时间内掌握整个训练过程,能正确、最大限度地进行功能锻炼。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间,对6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进行了肩峰成形术,经3~10个月的随访,效果良好。现将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成形术 撞击综合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微创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早期康复护理 被引量:5
16
作者 田增英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887-1889,共3页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一种中年以上者常见的肩关节疾病,是肩峰下间隙内结构受到摩擦、撞击引起炎症、损伤等的一种病理改变。其临床特征是肩关节主动外展活动时有一疼痛弧[1],患者梳洗头发,颈、背部搔痒或取高处物件时都因手臂上举而引起...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一种中年以上者常见的肩关节疾病,是肩峰下间隙内结构受到摩擦、撞击引起炎症、损伤等的一种病理改变。其临床特征是肩关节主动外展活动时有一疼痛弧[1],患者梳洗头发,颈、背部搔痒或取高处物件时都因手臂上举而引起一阵阵剧痛,重者在穿衣脱衣时往往会疼得浑身冒汗。若不进行及时的治疗,病变进一步恶化,撞击与肩袖肌腱磨损会互为因果,构成恶性循环,严重妨碍肩关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撞击综合征 关节镜下手术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7
17
作者 丰钰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2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对18例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积极配合手术。结果手术顺利进行,手术时间1.0~2.0h,平均1.5h,无一例发生并发...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对18例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积极配合手术。结果手术顺利进行,手术时间1.0~2.0h,平均1.5h,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术后平均3.5d出院。随访3~12个月,平均6.3个月,患者均对手术满意。结论手术室护士正确掌握肩关节镜的操作方法,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各项仪器设备的准备,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综合征 关节镜 成形术 手术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治合前肩峰成形术治疗撞击肩综合征34例
18
作者 胡大勇 孟玲玲 高大柱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5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撞击综合征 成形术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与MRI指标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娣 沈进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6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与MRI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8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病例组)和2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肩关节Constant评分,并行肩关节MRI检查,在MRI相应序列上评价肩峰形态和测量最短肩肱间隙(AHD)。比较... 目的探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与MRI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8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病例组)和2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肩关节Constant评分,并行肩关节MRI检查,在MRI相应序列上评价肩峰形态和测量最短肩肱间隙(AHD)。比较两组Constant评分、AHD、肩峰形态的差异,分析病例组Con-stant评分、肩峰形态和AH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及对照组AHD分别为(5.7±2.7)、(9.2±1.1)mm,Constant评分分别为(56.5±11.8)、(90.0±5.3)分,P均<0.05。病例组肩峰为Ⅰ型9例、Ⅱ型15例、Ⅲ型4例,对照组Ⅰ型7例、Ⅱ型10例、Ⅲ型3例;秩和检验结果显示两组肩峰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20例AHD≤7 mm者与8例>7 mm者的Constant评分分别为(52.1±9.4)、(67.6±10.0)分(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病例组肩峰形态与Constant评分无相关性(r=-0.17,P>0.05)。病例组AHD与Constant评分呈正相关(r=0.56,P<0.05)。结论 AHD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显著相关性,与肩峰形态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撞击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最短肱间隙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与肩周肌群训练联合封闭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疗效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温财源 陈凯宁 +1 位作者 李振宇 陈志云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0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与肩周肌群训练联合封闭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SIS的患者40例,根据治疗的方式分为A组(n=21)和B组(n=19)。A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B...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与肩周肌群训练联合封闭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SIS的患者40例,根据治疗的方式分为A组(n=21)和B组(n=19)。A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肩周肌群训练联合封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峰撞击实验、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EER试验、痛弧征均为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个月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B组肩峰撞击实验阳性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A组VAS评分均低于B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UCL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CL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A组UCLA评分均高于B组UCL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效果显著于肩周肌群训练联合封闭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术后肩关节恢复快,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成形术 周肌群 封闭治疗 下撞击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