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脊柱侧弯的诊治要点
1
作者 曹隽 李海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1-306,共6页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患者可以出现牛奶咖啡斑,丛状神经纤维瘤,骨骼系统畸形等,其中脊柱侧弯是最常见的骨骼合并畸形。儿童NF1脊柱侧弯常伴随脊柱骨骼营养不良性改变,此类脊柱侧弯发病早...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患者可以出现牛奶咖啡斑,丛状神经纤维瘤,骨骼系统畸形等,其中脊柱侧弯是最常见的骨骼合并畸形。儿童NF1脊柱侧弯常伴随脊柱骨骼营养不良性改变,此类脊柱侧弯发病早,进展快,在造成患者外观畸形的同时,还影响脊柱的正常生长发育,应早期进行干预。可根据脊柱侧弯的部位,类型,程度,结合患者年龄和生长潜力,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在治疗脊柱侧弯的同时,需要注意合并畸形的处理及预防并发症。NF1脊柱侧弯在整体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多学科联合,力争给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精细化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 脊柱侧弯 诊断 外科手术 保守治疗 药物疗法 多学科诊治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评估神经纤维瘤病1型相关丛状神经纤维瘤进展
2
作者 有慧 王晓明 +5 位作者 彭芸 黄飚 吴飞云 隋滨滨 陶晓峰 冯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0-834,共5页
丛状神经纤维瘤(pNF)为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最常见表型,早期无症状而可多部位受累,存在恶化风险;影像学为重要评估及管理方法。本文围绕影像学评估NF1相关pNF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神经纤维1 神经纤维 丛状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脊柱畸形的遗传学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3
作者 李海艟 姚子明 +7 位作者 郭若兰 张文妍 高荣轩 刘昊楠 郭东 曹隽 郝婵娟 张学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2-319,共8页
目的探究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脊柱畸形的遗传学特点,并分析生长棒技术和后路脊柱融合手术对于该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营养不良性... 目的探究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脊柱畸形的遗传学特点,并分析生长棒技术和后路脊柱融合手术对于该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营养不良性NF1脊柱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analysis,MLPA)以及全基因组测序技术(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对NF1脊柱畸形患儿进行基因检测,查找基因突变位点,并对患儿的基因突变类型进行分类。测量并对比患儿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的主弯Cobb角、顶椎偏距、冠状面偏移及矢状面偏移等影像学参数变化,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临床诊断为NF1脊柱畸形患儿47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4例。共明确NF1基因突变43例,未明确4例。WES的基因诊断率为76.6%(36/47),WES联合MLPA及WGS的诊断率为91.5%(43/47)。NF1脊柱畸形患儿的突变类型包括:NF1基因无义突变16例,移码突变13例,剪接位点突变9例,缺失/重复突变3例,错义突变2例。首次手术方式包括:生长棒技术30例,后路脊柱融合手术17例;初次手术年龄7.8(4.6,9.9)岁。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患儿主弯Cobb角分别为56.0(43.0,65.0)°、17.0(8.0,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577,P<0.001);主弯矫正率为(68.6±17.5)%。随访时间为3.6(2.0,6.3)年,随访期间9例(9/47,19.1%)出现并发症。结论NF1脊柱畸形患儿的基因突变类型复杂多样,缺乏明确的基因突变热点。NF1脊柱畸形存在明显的表型异质性,即使相同NF1基因突变位点的患儿,其脊柱畸形的临床表型也可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生长棒技术和后路脊柱融合手术安全有效,对于控制儿童期NF1脊柱侧凸畸形的病情进展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 脊柱畸形 基因检测 遗传学研究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生长棒技术治疗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分析
4
作者 梁明倩 李海艟 +5 位作者 张学军 郭东 曹隽 姚子明 白云松 祁新禹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0-325,共6页
目的探讨使用双侧传统生长棒(traditional growing rods, TGRs)技术治疗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NF1)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 目的探讨使用双侧传统生长棒(traditional growing rods, TGRs)技术治疗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NF1)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NF1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均接受TGRs治疗并定期行再撑开手术, 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主弯Cobb角、第1~12胸椎高度(T1~T12 height, TTH)、第1胸椎至第1腰椎高度(T1~S1 height, TSH)、冠状面躯干偏移(trunk shift, TS)、局部后凸角(local kyphosis, LK)以及矢状面躯干偏移(sagittal vertebral axis, SVA)情况。结果共31例患儿纳入研究, 男17例、女14例, 首次手术年龄平均6.8岁。与术前比较, TGRs术后即刻主弯Cobb角[(35.1±16.6)°比(68.0±24.1)°, t=10.022, P<0.05]、TTH[(19.7±2.2)cm比(16.1±2.6)cm, t=-9.342, P<0.05)]、TSH[(32.3±3.0)cm比(27.5±3.4)cm, t=-10.465, P<0.05)]、LK[(31.4±8.4)°比(46.3±18.1)°, t=4.910, P<0.05)]、TS[(10.4±6.8)mm比(20.8±15.0)mm, t=4.057, P<0.05)]及SVA[(17.3±10.9)mm比(35.9±26.8)mm, t=3.971, P<0.05)]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2~7年, 至末次随访时, 患儿主弯Cobb角为(26.8±13.3)°、TTH为(22.1±2.8)cm、TSH为(36.1±4.0)cm, 均较术后即刻进一步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发生螺钉脱出4例, 生长棒断裂3例, 远端附加现象1例, 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6%(8/31)。结论 TGRs技术治疗小年龄NF1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安全、有效, 可以在保留患儿脊柱及胸廓生长能力的同时, 有效控制脊柱畸形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 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 传统生长棒技术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及相关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5
作者 杨翔宇 朱光辉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7-311,共5页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是NF1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遗传病,典型临床症状包括牛奶咖啡斑、神经纤维瘤、NF1相关骨骼损害等。目前NF1相关骨科疾病如脊柱侧凸、先天性胫骨假关节、骨质疏松等逐渐被重视,其多学...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是NF1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遗传病,典型临床症状包括牛奶咖啡斑、神经纤维瘤、NF1相关骨骼损害等。目前NF1相关骨科疾病如脊柱侧凸、先天性胫骨假关节、骨质疏松等逐渐被重视,其多学科诊疗和疾病管理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阐述NF1及相关骨科疾病的诊疗进展,以提高临床对其多学科全程管理的认识,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 骨疾 骨质疏松 脊柱侧凸 假关节 胫骨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诊治及文献复习
6
作者 张鑫 隋文渊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特征、诊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例20岁女性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临床诊疗专家共... 目的探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特征、诊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例20岁女性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的诊断标准,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分阶段手术治疗效果。同时,以“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AND spinal deformity”及“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和脊柱侧后凸畸形”为关键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筛选2010—2023年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诊疗要点及预后特征。结果患者为20岁女性,自幼全身散布咖啡牛奶斑(≥6处),背部有10 cm×10 cm丛状神经纤维瘤,腋窝及腹股沟区多发皮下结节。脊柱侧后凸病程11年,影像学显示Cobb角145°,伴椎体扇形变及肋骨扭曲。双下肢肌力Ⅳ级,踝阵挛阳性。经过头颅-骨盆牵引(halo-gravity traction,HGT),Cobb角为85°,实施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与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术后脊柱在冠状面和矢状面上保持良好平衡。随访2年,患者症状显著改善。共纳入2010—2023年公开发表的文献5篇进行分析,涉及117例伴脊柱侧后凸畸形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这些患者均具有丛状神经纤维瘤。脊柱筛查间隔尚未达成共识,手术多采用后路截骨结合椎弓根固定,而丛状神经纤维瘤常采用切除和椎板切除术。前后关节融合术对营养不良性颈椎后凸畸形的矫正效果最佳。结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治疗需遵循“牵引-截骨矫形-神经功能保护”的综合策略。PSO联合全椎弓根固定能够有效矫正畸形并维持脊柱稳定性,多学科协作与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 脊柱侧后凸 矫形外科手术 椎板切除术 截骨术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U型钉半骨骺阻滞术治疗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儿童胫骨前外侧成角畸形的短期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肖保辉 雷霆 +10 位作者 曾岚 李宇 康列和 蔡豪杰 简书浪 刘昆 叶卫华 唐进 梅海波 赵卫华 朱光辉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评价新型U型钉半骨骺阻滞治疗I型神经纤维瘤病患儿胫骨前外侧成角畸形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采用新型U型钉半骨骺阻滞术治疗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儿胫骨前外侧成角畸形的病例资料。测量... 目的评价新型U型钉半骨骺阻滞治疗I型神经纤维瘤病患儿胫骨前外侧成角畸形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采用新型U型钉半骨骺阻滞术治疗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儿胫骨前外侧成角畸形的病例资料。测量手术前、取内固定时双下肢全长X线片及胫腓骨X线片上测量双侧胫骨长度差值,测量胫骨干近端轴线和胫骨干远端轴线的成角度数(胫骨骨干角),观察有无伤口感染、内固定松动、内固定断裂、胫骨骨折、骺板骨桥、伤口愈合不良、软组织激惹等并发症。评估正侧位X线片上胫骨成角矫正效果、术前术后双侧胫骨长度差异。记录内固定留置时间、畸形矫正速率。结果共15例纳入研究,男10例,女5例;左侧12例,右侧3例,合并腓骨假关节3例。手术时年龄(49.27±23.29)个月。15例均合并I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所有患儿矫正效果满意,内固定留置时间为(24.13±7.26)个月。胫骨成角畸形正位X线片平均矫正速率每月(0.77±0.09)°。1例出现U型钉松动移位、切割骺板,但无骨桥形成,予以再次手术更换U型钉。无一例感染、内固定断裂、胫骨骨折、骺板骨桥、伤口愈合不良、软组织激惹等其他并发症。正位片骨干角术前(29.72±6.87)°、取内固定时为(10.58±3.7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位片骨干角术前(17.95±9.56)°、取内固定时为(14.29±5.49)°,两者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双侧胫骨长度差异(0.79±0.54)cm、术后双侧胫骨长度差异(1.39±1.91)cm以及术前、术后双侧胫骨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U型钉半骨骺阻滞术治疗I型神经纤维瘤病患儿胫骨前外侧成角畸形,矫正速率高,损伤小,矫形效果满意,手术操作简单,能预防胫骨骨折;但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骨骺阻滞 神经纤维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信号通路及微环境组分异常 被引量:2
8
作者 路媛芳 王建华 赵丽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0-617,共8页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是一种由NF1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多发皮肤咖啡斑和神经纤维瘤为主要特征,国际上针对NF1尚无规范治疗策略。NF 1基因庞大,其编码的神经纤维蛋白(neurofibromin,NF)参与...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是一种由NF1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多发皮肤咖啡斑和神经纤维瘤为主要特征,国际上针对NF1尚无规范治疗策略。NF 1基因庞大,其编码的神经纤维蛋白(neurofibromin,NF)参与细胞增殖调控,该病发病机制复杂,为药物研发带来较大挑战。在NF1信号通路方面,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酶的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RAF/MEK/ERK)、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PI3K/AKT/mTOR)、无翅蛋白/β联蛋白通路(WNT/β-catenin)、河马蛋白/转录共激活子/YES相关蛋白通路(HIPPO/TAZ/YAP)等均有研究,其中针对RAF/MEK/ERK通路的MEK1/2抑制剂药物已上市,即司美替尼(selumetinib),用于治疗NF1和不能手术的丛状神经纤维瘤(plexiform neurofibroma,PNF)患者。近年研究发现,NF1肿瘤微环境包括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SCs)及其前体、肥大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细胞外基质和周围血管等,对NF1的发生发展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现今NF1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肿瘤、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这些方法均有缺陷,迫切需要从NF1信号通路及肿瘤微环境等方面继续深入探索新的治疗药物。本文主要综述了NF1相关信号通路及肿瘤微环境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NF1基因突变引起的信号通路改变以及肿瘤微环境的组分异常,并剖析了NF1疾病可能的发病机制,以期为临床NF1早期诊断、治疗、预防和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 信号通路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萎缩性上胸段脊柱侧凸的冠状面影像学分型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彦宇 毛赛虎 +5 位作者 李松 朱奕同 周杰 史本龙 朱泽章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9-686,共8页
目的:对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萎缩性上胸段脊柱侧凸(dystrophic upper thoracic scoliosis with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DUTS-NF1)进行冠状面影像学分型,验证其可信度与可重复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23年12月... 目的:对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萎缩性上胸段脊柱侧凸(dystrophic upper thoracic scoliosis with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DUTS-NF1)进行冠状面影像学分型,验证其可信度与可重复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数据库中诊断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萎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资料,从中筛选出主弯顶椎位于上胸椎(T1~T5)的患者,根据站立位全脊柱正位X线片上脊柱侧凸的冠状面形态分为:A型,肩颈型;B型,远端弯代偿型;C型,躯干倾斜型;测量各型患者的侧凸Cobb角、上胸段后凸角、锁骨角(clavicle angle,CA)、T1倾斜角(T1 tilt)、颈部倾斜角(neck tilt,NT)、头部偏移距离(head shift,HS)、冠状面平衡距离(coronal balanced distance,CBD),计算畸形角率(deformity angular ratio,DAR)。3位脊柱外科医师经过分型设计者专门培训后根据该冠状面分型方法独立进行两次分型,应用Kappa值对同一观察者两次分型结果进行可重复性分析,对不同观察者间分型结果进行可信度分析。结果:从367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萎缩性脊柱侧凸患者中共筛选出29例DUTS-NF1患者(7.9%),其萎缩性主弯Cobb角为78.7°±12.9°。分型设计者的分型结果A型16例,B型8例,C型5例。B型和C型的DAR显著性高于A型(20.6±2.2和20.0±3.0 vs 13.2±1.8,P<0.001);C型相对于A型存在更为显著的头部及冠状面偏移距离(HS:27.6±11.7mm vs 13.5±6.7mm,P<0.001;CBD:34.8±20.5mm vs 13.9±10.9mm,P<0.001);C型T1 tilt显著性大于A型(P<0.05);其余影像学指标三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位观察者使用DUTS-NF1冠状位影像学分型方法共进行174次(29例×3×2次)分型,包括A型96次,B型45次,C型33次,观察者内分型一致率为(82.57±8.44)%,Kappa值为0.771~0.81,属于“基本可信”;观察者间分型一致率为(84.19±8.65)%,Kappa值为0.884~0.886,属于“完全可信”。结论:根据冠状面影像学特征可将DUTS-NF1患者分为肩颈型、远端弯代偿型、躯干倾斜型三型,该分型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与可信度,可为临床提供诊疗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 萎缩性脊柱侧凸 上胸段侧凸 冠状面分 可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神经纤维瘤病1型颅内肿瘤性病变的治疗进展
10
作者 刘美伶 周亚兵 王晓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9-406,共8页
神经纤维瘤病1型(neurofibromatosis 1,NF1)好发于儿童,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之一,是基因缺陷使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导致的多系统损害。NF1的外显率几乎是100%,主要临床特征为皮肤牛奶咖啡斑和周围神经多发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病1型(neurofibromatosis 1,NF1)好发于儿童,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之一,是基因缺陷使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导致的多系统损害。NF1的外显率几乎是100%,主要临床特征为皮肤牛奶咖啡斑和周围神经多发神经纤维瘤。NF1在颅内能引起肿瘤性病变,后者按照病理学依据可分为低级别肿瘤、高级别肿瘤和类似肿瘤病变。合并NF1的颅内肿瘤多为低级别肿瘤,视路胶质瘤最为多见,其次是脑干胶质瘤,其余部位和类型的肿瘤也有所发生;高级别肿瘤并不常见。而类似肿瘤病变即不明明亮物体虽不是肿瘤,但却是NF1儿童最常见的具有部分肿瘤性质的颅内异常病变。这些肿瘤性病变可通过观察、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等方式处理,不同病变的最佳处理方式不同,其预后也有所不同。目前针对儿童NF1颅内肿瘤性病变的治疗方式还有所争议。该文就此种病变的特点和治疗进展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大众对NF1肿瘤性病变的认知水平,提供针对性的诊疗方案,推进NF1患者完善神经外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1 颅内肿 儿童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桥接治疗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相关儿童颅内动脉瘤一例
11
作者 师林 吕丙波 +3 位作者 任宝鑫 王岷 孙德州 王东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72-475,共4页
儿童颅内动脉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治疗方式也存在诸多争议。作者报道了1例采用2枚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桥接治疗的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相关的儿童颅内动脉瘤,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探索儿童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儿童颅内动脉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治疗方式也存在诸多争议。作者报道了1例采用2枚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桥接治疗的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相关的儿童颅内动脉瘤,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探索儿童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神经纤维 儿童 血流导向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神经纤维瘤病随访50年一例报告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健 杨学军 +2 位作者 李罡 纪延伟 王敬纯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69-373,共5页
目的提高对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复习收治并随访50年的1例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其疾病的临床演变过程和治疗经过。结果女性患者,53岁,无家族遗传史。临床表... 目的提高对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复习收治并随访50年的1例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其疾病的临床演变过程和治疗经过。结果女性患者,53岁,无家族遗传史。临床表现为先后发病的双侧前庭神经许旺细胞瘤,符合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诊断。34岁时发现右侧前庭神经许旺细胞瘤,行开颅肿瘤切除术,后因肿瘤复发而行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42岁时诊断为左侧前庭神经许旺细胞瘤,行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影像学随访至今双侧前庭神经许旺细胞瘤无复发。同时存在右侧三叉神经许旺细胞瘤、多发脑膜瘤、脊膜瘤,以及周围神经的神经纤维瘤,神经系统受累广泛。近20年来多次施行手术及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病理诊断为前庭神经和三叉神经许旺细胞瘤、过渡型脑膜瘤、纤维型脑膜瘤、神经纤维瘤等。现患者能够生活完全自理,右侧面部感觉减退,右侧耳聋,右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左侧肢体肌力4级。结论Ⅱ型神经纤维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预后差,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保留患者听力、延长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2 神经外科手术(学) 放射外科手术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神经纤维瘤病肿瘤性许旺细胞提取与纯化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维 杨学军 +5 位作者 李瑜 董雪涛 王华民 明浩朗 张斌 于圣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建立简便易行的Ⅱ型神经纤维瘤病肿瘤性许旺细胞体外提取并纯化方法,以获取能够满足实验需求的Ⅱ型神经纤维瘤病肿瘤性许旺细胞,提高原代培养成功率。方法采集6例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肿瘤组织标本作为实验材料,Ⅰ型胶原酶消化培养... 目的建立简便易行的Ⅱ型神经纤维瘤病肿瘤性许旺细胞体外提取并纯化方法,以获取能够满足实验需求的Ⅱ型神经纤维瘤病肿瘤性许旺细胞,提高原代培养成功率。方法采集6例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肿瘤组织标本作为实验材料,Ⅰ型胶原酶消化培养法提取肿瘤性许旺细胞,低浓度酶快速消化法、差数贴壁法和克隆筛选技术纯化肿瘤性许旺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纯化细胞S-100蛋白表达水平,结合细胞形态鉴定经体外培养并纯化的细胞为肿瘤性许旺细胞。结果自3例肿瘤组织标本培养液中成功获得肿瘤性许旺细胞。肿瘤细胞原代培养至第3天,可见大量双极梭形或三角形细胞,以低浓度酶快速消化法和差数贴壁法纯化细胞;培养至第3代,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可见4~5个克隆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S-100蛋白表达阳性,肿瘤性许旺细胞纯度>95%,活力良好,可以稳定传代培养。结论应用体外原代培养方法结合低浓度酶快速消化法、差数贴壁法和克隆筛选技术能够有效剔除纤维母细胞,获得纯度高、活力良好的肿瘤性许旺细胞,可用于Ⅱ型神经纤维瘤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2 许旺细胞 细胞 培养的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型Ⅱ型神经纤维瘤病基因Ⅱ亚型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功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贺子建 卞留贯 +3 位作者 贺华 孙青芳 赵卫国 沈建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47-351,共5页
目的构建野生型Ⅱ型神经纤维瘤病基因(NF2)Ⅱ亚型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人胚胎肾细胞293(HEK293)中的表达并检测其转染神经鞘瘤细胞(RT4)后的功能。方法以人胎脑cDNA文库中的NF2Ⅱ亚型基因为模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野生型NF2... 目的构建野生型Ⅱ型神经纤维瘤病基因(NF2)Ⅱ亚型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人胚胎肾细胞293(HEK293)中的表达并检测其转染神经鞘瘤细胞(RT4)后的功能。方法以人胎脑cDNA文库中的NF2Ⅱ亚型基因为模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野生型NF2Ⅱ亚型基因,并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质粒中;经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pEGFP-NF2Ⅱ亚型,用Lipofectamine 2000脂质体导入人胚胎肾细胞293,通过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基因表达水平;随后转染大鼠神经鞘瘤细胞,利用水溶性四氮唑法观察野生型NF2Ⅱ亚型基因对大鼠神经鞘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经序列分析证实,克隆的NF2Ⅱ亚型基因与Genebank中的序列完全一致。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显示,经双酶切后的质粒pEGFP cDNA片段大小约为4700bp;NF2Ⅱ亚型基因cDNA片段大小为1770bp,NF2Ⅱ亚型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可瞬时转染人胚胎肾细胞293,通过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得到证实;水溶性四氮唑法检测显示,转染pEGFP-NF2Ⅱ亚型并表达NF2Ⅱ亚型编码蛋白的293细胞与对照组293细胞的增殖指数相同。结论所构建的野生型NF2Ⅱ亚型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可在人胚胎肾细胞293中表达,且不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神经纤维2 聚合酶链反应 质粒 转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纤维瘤病Ⅱ型的临床特点及听觉脑干植入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柳 华清泉 +1 位作者 唐志辉 陈艳丹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2,NF2)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听觉脑干植入(auditory brainstem implant,ABI)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双侧听神经瘤(NF2)患者的诊疗经过及ABI术后6、9、12、24、36个月的听力...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2,NF2)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听觉脑干植入(auditory brainstem implant,ABI)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双侧听神经瘤(NF2)患者的诊疗经过及ABI术后6、9、12、24、36个月的听力言语康复效果。结果患者,男,13岁,因右耳听力下降及耳鸣3年伴步态不稳,声音嘶哑就诊,患者曾接受过腰椎椎管内神经纤维瘤切除病史,MRI检查示双侧桥小脑角区占位病变,临床诊断为NF2;经fishey入路分次切除双侧听神经瘤,术后病理诊断均为神经鞘膜瘤,术后2年行左耳ABI手术,ABI术后又先后接受过气管神经纤维瘤、腹膜后细胞性神经鞘瘤切除术。ABI术后开机调试时所有电极均能引出听觉反应,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患者对自然环境声响、元音、单音节词的正确识别率均呈上升趋势,纯音听阈值逐渐降低,术后6、9、12、24、36个月元音的正确识别率分别为14%、18%、20%、24%、35%,单字词的正确识别率分别为5%、7%、10%、14%、20%;但双音节词及开放语句识别率均为0。结论 NF2多发生在青少年,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手术切除双侧听神经瘤仍是首选的方法,ABI对于双侧听神经瘤切除术后患者听力重建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术中准确定位耳蜗核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 双侧听神经 人工听觉脑干植入 耳蜗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纤维瘤病-Ⅱ型的诊断与治疗(附6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6
作者 鲁雅琴 郑茂华 +1 位作者 雷军强 郭顺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222-1225,共4页
目的:探讨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进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经手术或临床、病理证实6例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R信号特点,并就相关文献复习。结果: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早期症状... 目的:探讨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进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经手术或临床、病理证实6例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R信号特点,并就相关文献复习。结果: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早期症状均是以耳部为主,如听力下降、耳鸣。MR表现主要为两侧听神经瘤;单侧听神经瘤并神经鞘瘤、脑膜瘤、胶质瘤等,治疗以显微手术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为主。结论: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及MR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平扫加增强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检查手段,目前无有效根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 神经 磁共振成像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听神经瘤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智君 刘丕楠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17-1020,共4页
型神经纤维瘤病(NF2)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双侧听神经瘤在其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平衡治疗方法与患者生活质量是NF2相关听神经瘤治疗的关键。本文综述NF2相关听神经瘤的治疗前监测、治疗方法和听力重建进... 型神经纤维瘤病(NF2)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双侧听神经瘤在其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平衡治疗方法与患者生活质量是NF2相关听神经瘤治疗的关键。本文综述NF2相关听神经瘤的治疗前监测、治疗方法和听力重建进展,以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2 神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例身材矮小儿童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的临床诊治及遗传学特征
18
作者 杨翱宇 符皓 梁雁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81-1987,共7页
目的总结分析14例身材矮小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1)患儿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实施早期诊断与干预。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24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身材矮小”就诊的14例NF1患儿的病例资料,... 目的总结分析14例身材矮小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1)患儿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实施早期诊断与干预。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24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身材矮小”就诊的14例NF1患儿的病例资料,对其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随访监测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4例患儿男女各7例。诊断时平均年龄为(6.61±3.53)岁,身高标准差分值(SDS)为-2.60±0.66。14例患儿全身皮肤均散在分布牛奶咖啡斑,平均(9.64±4.86)个,最大直径6 cm。行基因检测后共发现5种NF1基因变异:无义突变(6例),错义突变(4例),移码突变(2例),剪切突变(1例),整码突变(1例)。在随访过程中3例患儿在青春期出现了皮肤神经纤维瘤,4例患儿在青春期出现牛奶咖啡斑数量增加,1例患儿出现胫骨假关节。10例患儿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有2例患儿伴有生长激素缺乏,应用了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生长速率较治疗前稍有增加,其余未使用rhGH治疗的12例患儿,随访期间生长速率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1NF1的临床表现多样,且呈年龄依赖性。身材矮小的患儿若合并全身多处牛奶咖啡斑,需警惕NF1的可能,必要时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后,需定期进行监测随访,以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1 身材矮小 牛奶咖啡斑 重组人生长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一期切除神经纤维瘤病Ⅱ型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英 马燕 程立欣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8期31-32,共2页
对17例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F2)的患者行显微一期切除,围术期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1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提出术前予心理支持、术前准备,术中体位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置是确保手术成功和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神经纤维 显微手术 一期切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神经纤维瘤病伴发颅骨骨肉瘤1例
20
作者 徐军 胡勇 王春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51-1651,共1页
患者女,33岁,因"发现头顶部包块1年,进行性增大2个月"入院。重要既往史:患者于1996年开始出现左下肢乏力伴听力进行性下降,左腰背部软组织包块,行腰背部包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示"神经鞘瘤";2009年上述症状加重,行头颅CT及MRI检查... 患者女,33岁,因"发现头顶部包块1年,进行性增大2个月"入院。重要既往史:患者于1996年开始出现左下肢乏力伴听力进行性下降,左腰背部软组织包块,行腰背部包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示"神经鞘瘤";2009年上述症状加重,行头颅CT及MRI检查提示颅内多发占位。2011年2月4日至3月23日先后行右桥小脑角区、右颈静脉孔区、右枕骨大孔区、高段颈椎、T1~2、L3~5及骶管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枕骨大孔区、脑膜瘤伴砂粒体形成.WHO Ⅰ-Ⅱ级.免疫组化:EMA(+),S-100(+),CEA(+),GFAP(-),ki-6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 骨肉 软组织包块 进行性增大 枕骨大孔区 颅骨 伴发 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