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2株2套Ⅱ型分泌系统的全基因簇序列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卫 毕春霞 +4 位作者 罗玮 秦江楠 陈豪 王斌 闫志勇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12-17,共6页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2株经前期研究发现有2套Ⅱ型分泌系统(T2SS),根据嗜麦芽寡养单胞菌K279a、R551—3、JV3、D457的T2SS基因簇序列,以及D2株的部分测序结果设计引物,采用基因移步法逐一扩增2套T2SS基因序列,产物连接至T载体,经酶...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2株经前期研究发现有2套Ⅱ型分泌系统(T2SS),根据嗜麦芽寡养单胞菌K279a、R551—3、JV3、D457的T2SS基因簇序列,以及D2株的部分测序结果设计引物,采用基因移步法逐一扩增2套T2SS基因序列,产物连接至T载体,经酶切鉴定后测序、拼接。发现有22个完整的开放多码框架(ORF),比对分析后发现T2SSl的基因簇与同种属细菌相应基因簇序列同源性均在80%以上,对应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能达到97%以上,而T2SS2基因簇与K279a、R551—3对应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不及T2SS1高。2套T2SS的GspE、F、I基因同源性在50%以上,其他对应基因同源性在35%~68%之间不等,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则为15%~61%。2套他ss与铜绿假单胞菌PA01的同源性高于不同科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T2SS的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细菌蛋白分泌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ⅱ型分泌系统 蛋白分泌系统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分泌系统与茄科雷尔氏菌致病机理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韩菲菲 贺鸣 +1 位作者 杨松 宋宝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青枯病(bacterial wilt)的致病菌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主要通过Ⅲ型及Ⅱ型分泌系统等将多种毒性因子输送到细胞外而使寄主植物致病。主要综述了近年来茄科雷尔氏菌Ⅲ型和Ⅱ型分泌系统的Phc、Prh、EPS和Peh 4个调控网络与... 青枯病(bacterial wilt)的致病菌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主要通过Ⅲ型及Ⅱ型分泌系统等将多种毒性因子输送到细胞外而使寄主植物致病。主要综述了近年来茄科雷尔氏菌Ⅲ型和Ⅱ型分泌系统的Phc、Prh、EPS和Peh 4个调控网络与该病原菌致病性之间的关系,以及2个分泌系统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为进一步研究该病害的作用机理及寻找其致病性靶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科雷尔氏菌 致病机理 分泌系统 ⅱ型分泌系统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脂肪酶分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小梅 伍宁丰 范云六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34,共8页
细菌脂肪酶是一类重要的工业用酶,其分泌系统有着严谨的机制。革兰阳性细菌利用Sec-转运系统使脂肪酶跨过质膜完成分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外泌蛋白通过Sec-转运系统、Tat-转运系统或其他机制跨越内膜后,还必须利用Ⅰ型、Ⅱ型、Ⅲ型、Ⅳ... 细菌脂肪酶是一类重要的工业用酶,其分泌系统有着严谨的机制。革兰阳性细菌利用Sec-转运系统使脂肪酶跨过质膜完成分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外泌蛋白通过Sec-转运系统、Tat-转运系统或其他机制跨越内膜后,还必须利用Ⅰ型、Ⅱ型、Ⅲ型、Ⅳ型与Ⅴ型分泌系统来完成跨外膜分泌。详细介绍细菌脂肪酶分泌主要依赖的Sec-或Tat-跨内膜的转运系统及革兰氏阴性细菌的Ⅰ型、Ⅱ型与Ⅴ型自分泌系统的3种不同分泌方式。细菌脂肪酶分泌的研究对人们认识其分泌机制,并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提高其外泌产量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脂肪酶 蛋白分泌 分泌系统 ⅱ型分泌系统 分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青枯雷尔氏菌gsp G和gsp K基因的获取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4
作者 禚苏 孔卫青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3期9-12,共4页
gsp G和gsp K参与青枯雷尔氏菌Ⅱ型分泌系统周质复合体的形成。本研究以桑青枯雷尔氏菌MR111为材料,利用PCR扩增和DNA测序技术成功获得其gsp G和gsp K基因438 bp和843 bp的序列,在线BLAST分析两个基因编码蛋白与其它青枯雷尔氏菌同源区... gsp G和gsp K参与青枯雷尔氏菌Ⅱ型分泌系统周质复合体的形成。本研究以桑青枯雷尔氏菌MR111为材料,利用PCR扩增和DNA测序技术成功获得其gsp G和gsp K基因438 bp和843 bp的序列,在线BLAST分析两个基因编码蛋白与其它青枯雷尔氏菌同源区域的相似性在90%以上。在线CDD分析两个蛋白除分别含有典型的T2SG和T2SK以及N端主要由亮氨酸和丙氨酸组成的分泌型信号肽外,gsp G还含Ⅳ型分泌系统的"Ⅳ_pilin_GFxxx E"结构,而在gsp K中则出现了重复的"GIQSTE"序列,该序列在雷尔氏菌属中高度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青枯雷尔氏菌 ⅱ型分泌系统 gsp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青枯雷尔氏菌MR111的GspF基因的获取与结构分析
5
作者 杨金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8-40,共3页
Gsp F是细菌Ⅱ型分泌系统的内膜平台的重要蛋白,利用PCR扩增技术,获得了桑青枯雷尔氏菌MR111的含有该类基因功能性结构域的Gsp F基因。NCBI在线BLASTP分析发现,该基因与雷尔氏菌属来源的同源基因的一致性在90%以上;在聚类分析中,首先所... Gsp F是细菌Ⅱ型分泌系统的内膜平台的重要蛋白,利用PCR扩增技术,获得了桑青枯雷尔氏菌MR111的含有该类基因功能性结构域的Gsp F基因。NCBI在线BLASTP分析发现,该基因与雷尔氏菌属来源的同源基因的一致性在90%以上;在聚类分析中,首先所有雷尔氏菌属同源基因聚合在同一分支,后与皮氏罗尔斯顿菌的同源基因聚合。基因结构分析表明,该基因有2个由α螺旋组成的具有高度相似性的、跨膜胞质结构域,揭示该基因可能参与细菌的跨膜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青枯雷尔氏菌 ⅱ型分泌系统 GspF基因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青枯雷尔氏菌gsp C和gsp M基因的获取与序列分析
6
作者 杨金宏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1期71-74,84,共5页
Ⅱ型分泌系统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阴性细菌中,转膜蛋白基因簇是其分泌途径的中心。利用PCR扩增和测序,获得了桑青枯雷尔氏菌MR111的gsp C基因707 bp和gsp M基因575 bp的序列,SMART软件预测gsp C基因编码的7~29位氨基酸为跨膜结构域,羧基末... Ⅱ型分泌系统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阴性细菌中,转膜蛋白基因簇是其分泌途径的中心。利用PCR扩增和测序,获得了桑青枯雷尔氏菌MR111的gsp C基因707 bp和gsp M基因575 bp的序列,SMART软件预测gsp C基因编码的7~29位氨基酸为跨膜结构域,羧基末端无PDZ结构,gsp M的胞质结构域有2个α螺旋和4个β折叠。使用gsp C和gsp M的保守序列组成的联合矩阵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桑青枯雷尔氏菌MR111与罗尔斯顿氏菌和雷尔氏菌属优先聚合在同一分支,伯克氏菌和伯克霍尔氏菌位于较远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青枯雷尔氏菌 ⅱ型分泌系统 gsp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青枯雷尔氏菌MR111的gsp I和gsp J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7
作者 孔卫青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第9期1-3,6,共4页
gspI和gsp J两个蛋白可能参与青枯雷尔氏菌II型分泌系统周质复合体的形成。为进一步研究青枯雷尔氏菌基因间的互作,以桑青枯雷尔氏菌MR111为材料,对MR111的gsp I和gsp J基因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分别获得了gsp I基因(391 bp)和gsp J基因... gspI和gsp J两个蛋白可能参与青枯雷尔氏菌II型分泌系统周质复合体的形成。为进一步研究青枯雷尔氏菌基因间的互作,以桑青枯雷尔氏菌MR111为材料,对MR111的gsp I和gsp J基因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分别获得了gsp I基因(391 bp)和gsp J基因(567 bp)序列;序列编码蛋白均含典型的该类基因的功能性结构,N端均以疏水氨基酸亮氨酸(L)和丙氨酸(A)最多,具分泌型信号肽特性,与其他青枯雷尔氏菌的同源基因的一致性在94%以上;以gsp I和gsp J基因联合矩阵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几种青枯雷尔氏菌基因聚合后,再与其他雷尔氏菌属基因相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青枯雷尔氏菌MR111 ⅱ型分泌系统 gsp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