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鲍曼不动杆菌Ⅰ类整合酶基因在生物被膜内的表达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乐 夏忠弟 +2 位作者 胡朝晖 周秩权 李洪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52-957,共6页
目的:研究携带Ⅰ类整合子的鲍曼不动杆菌在生物被膜状态和普通液相培养状态下Ⅰ类整合酶基因(Class Ⅰ integrase gene,intI 1)mRNA的表达,并分析Ⅰ类整合子阳性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并经过基因扩增筛选出携带Ⅰ类... 目的:研究携带Ⅰ类整合子的鲍曼不动杆菌在生物被膜状态和普通液相培养状态下Ⅰ类整合酶基因(Class Ⅰ integrase gene,intI 1)mRNA的表达,并分析Ⅰ类整合子阳性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并经过基因扩增筛选出携带Ⅰ类整合子的阳性菌株。提取携带Ⅰ类整合子的鲍曼不动杆菌在生物被膜和液相培养2种生长状态下的总RNA,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2种生长状态下细菌的Ⅰ类整合酶表达情况。并用纸片扩散法对携带Ⅰ类整合子的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携带Ⅰ类整合子的鲍曼不动杆菌在生物被膜状态和液相培养状态下均有intI 1基因mRNA表达。但生物被膜生长状态下的intI 1mRNA表达量高于液相培养状态下表达量约4倍。在收集的64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46株携带intI 1基因,而且Ⅰ类整合子基因盒阳性菌株的部分耐药率高于整合子基因阴性的菌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生物被膜状态intI 1mRNA的表达上调,Ⅰ类整合子在细菌耐药中发挥作用。提示整合子在生物被膜状态下可进行更活跃的基因捕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ⅰ类整合酶基因 生物被膜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Ⅰ类整合酶基因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琳 蔡挺 +1 位作者 张顺 许小敏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36,40,共4页
目的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Ⅰ类整合酶基因存在情况。方法根据美国CLSI/NCCLS2004年版要求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应用PCR技术对AB菌进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I类整合酶基因检测。结果AB菌... 目的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Ⅰ类整合酶基因存在情况。方法根据美国CLSI/NCCLS2004年版要求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应用PCR技术对AB菌进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I类整合酶基因检测。结果AB菌对13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27株AB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I阳性23株(85.2%)、aac(6′)-Ⅰ阳性18株(66.7%)、ant(3")-Ⅰ阳性22株(81.5%)。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总检出率为85.2%。I类整合酶基因(intI1)阳性23株(85.2%)。结论我院AB菌不仅具有多重耐药性,而且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Ⅰ类整合酶基因携带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氨基糖苷修饰 ⅰ类整合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老年人分离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Ⅰ类整合酶基因研究
3
作者 钟建平 王华钧 金法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I0006-I0008,共3页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KPN)老年人分离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Ⅰ类整合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对80株PKN菌进行2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Ⅰ类整合子的遗传标记-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结果80株KPN菌中aac(3)-Ⅱ阳性60株(75%)、aac(6)-Ⅰb阳性...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KPN)老年人分离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Ⅰ类整合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对80株PKN菌进行2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Ⅰ类整合子的遗传标记-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结果80株KPN菌中aac(3)-Ⅱ阳性60株(75%)、aac(6)-Ⅰb阳性5株(6.3%),共有60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75%),intI1基因阳性62株(77.5%),与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75%、80%、65%和60%。结论该80株老年人分离株PKN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与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及Ⅰ类整合酶基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氨基糖苷修饰 ⅰ类整合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粪模拟堆肥中多重耐药菌、耐药基因和整合酶基因的消减动力学解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姜欣然 李涛 +4 位作者 孙兴滨 唐伟欣 王旭明 高浩泽 仇天雷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45-1055,共11页
为掌握多重耐药菌、耐药基因和整合酶基因在鸡粪堆肥过程中的消减动力学规律,试验外源添加多重耐药菌,并以其携带的磺胺类耐药基因(sul2)、多肽类耐药基因(mcr-1)、喹诺酮类基因(oqxB)和Ⅰ类整合酶基因(intI1)作为典型污染物,开展模拟... 为掌握多重耐药菌、耐药基因和整合酶基因在鸡粪堆肥过程中的消减动力学规律,试验外源添加多重耐药菌,并以其携带的磺胺类耐药基因(sul2)、多肽类耐药基因(mcr-1)、喹诺酮类基因(oqxB)和Ⅰ类整合酶基因(intI1)作为典型污染物,开展模拟堆肥试验.结果表明:可培养的多重耐药大肠杆菌数量在3 d的高温后得到完全灭活;堆肥10 d后,多重耐药菌总量下降了4~6个数量级.在高温堆肥过程中耐药基因的绝对丰度随着堆肥过程的进行而逐渐降低,耐药基因aadA、sul2、mcr-1、oqxB的消减率分别为89.39%、97.99%、99.89%、99.81%,intI1基因的消减率高于80%;大多数耐药基因的相对丰度表现出先降低后略微升高的趋势.基于基因绝对丰度的非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独立”耐药基因(oqxB、mcr-1)的消减速率明显高于与Ⅰ类整合酶基因相连的基因(aadA),多重耐药大肠杆菌16S rRNA基因消减速率为0.128 d^(-1),半消减期为5.41 d.堆肥对耐药基因绝对丰度的消减速率高于相对丰度.研究显示,堆肥可以有效消减鸡粪中多重耐药菌,耐药基因消减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与Ⅰ类整合酶基因相连耐药基因消减速率慢于“独立”耐药基因,4种耐药基因的半消减期为1.69~5.8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耐药基因 ⅰ类整合酶基因 消减速率 堆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