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株Ⅰ型鸭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1
作者 丁永明 张帅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3-101,共19页
为了解山东地区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AV)的遗传进化情况,试验采集山东地区部分养鸭场疑似DHAV感染鸭肝脏组织,采用RT-PCR鉴定、鸭胚传代培养和动物回归试验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 为了解山东地区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AV)的遗传进化情况,试验采集山东地区部分养鸭场疑似DHAV感染鸭肝脏组织,采用RT-PCR鉴定、鸭胚传代培养和动物回归试验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鉴定、遗传进化及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3株DHAV,分别命名为SDLY、SDJN和SDWF,其与DHAV-Ⅰa基因型参考毒株同源性较高,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94.3%~98.8%、94.1%~98.1%和94.4%~98.9%,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7.0%~99.7%、96.3%~99.2%和97.6%~99.5%;3株分离株与DHAV-Ⅰa基因型参考毒株位于同一分支,但与DHAV-Ⅰa型代表毒株MPZJ1206相比分别存在15、27、15个氨基酸变异位点。研究表明,从山东地区分离到3株DHAV,属于新型变异DHAV-Ⅰa,为进一步研究DHAV流行与进化及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鸭肝炎病毒 分离 鉴定 全基因组测序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鸭肝炎病毒概述 被引量:15
2
作者 范卫国 杜佳慧 +1 位作者 曹瑞兵 陈溥言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0-114,共5页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高度传播性的传染病。DHV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3个型之间无交叉保护作用。Ⅰ型DHV呈世界性分布,并常和其他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对养鸭业危害严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高度传播性的传染病。DHV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3个型之间无交叉保护作用。Ⅰ型DHV呈世界性分布,并常和其他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对养鸭业危害严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论文从Ⅰ型鸭肝炎病毒的病原特点、分类地位、分离培养、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以及病毒的诊断与防控等方面,介绍了DHV-Ⅰ的研究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鸭肝炎病毒 病原特点 基因组 结构和功能 诊断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Ⅰ型鸭肝炎病毒RdRp蛋白噬菌体单链抗体库构建及单链抗体的淘选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永娟 李碧春 +2 位作者 沈明君 洪伟鸣 左伟勇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34-338,共5页
为构建抗1型鸭肝炎病毒(DHV-1)RdRp蛋白的单链抗体(scFv)库,并淘选特异性scFv,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DHV-1基因组中扩增Rd Rp基因,将其克隆于pET-32a载体中进行重组RdRp蛋白原核表达。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以提取的免疫鼠脾脏总RN... 为构建抗1型鸭肝炎病毒(DHV-1)RdRp蛋白的单链抗体(scFv)库,并淘选特异性scFv,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DHV-1基因组中扩增Rd Rp基因,将其克隆于pET-32a载体中进行重组RdRp蛋白原核表达。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以提取的免疫鼠脾脏总RNA为模板,利用抗体轻链可变区(VL)和重链可变区(VH)简并引物,经RT-PCR扩增抗体的VL和VH编码序列,由Linker序列连接,通过重叠延伸PCR(SOE-PCR)扩增完整的sc Fv基因(VL-Linker-VH)。将扩增的scFv基因克隆于pCANTAB5E载体中构建噬菌体scFv文库,利用纯化的重组RdRp蛋白开展4轮吸附-洗脱-富集以淘选抗RdRp的ScFv;最后对淘选到的阳性ScFv进行可溶性表达,以ELISA方法检测其免疫结合活性。结果显示,获得了7株具有良好抗原结合活性的ScFv。淘选到的DHV-1 RdRp特异的基因工程ScFv,为鸭病毒性肝炎防制新策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鸭肝炎病毒 RDRP 噬菌体抗体库 单链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鸭肝炎病毒VP3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被引量:9
4
作者 廖俊伟 张小飞 +4 位作者 黄显明 毛火云 尹秀凤 刘大伟 魏建忠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52,共4页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基因组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的方法扩增DHV-Ⅰ(A66株)VP3基因并将其5′端起始处稀有密码子同义突变。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SalⅠ消化VP3基因片段和表达载体pGEX-6p-1后构建...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基因组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的方法扩增DHV-Ⅰ(A66株)VP3基因并将其5′端起始处稀有密码子同义突变。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SalⅠ消化VP3基因片段和表达载体pGEX-6p-1后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VP3,转化E.coliBL21(DE3)。经IPTG诱导后,SDS-PAGE分析表明,VP3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大量表达,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约为52 ku。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表达产物能与DHV-Ⅰ阳性血清发生反应,具有反应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鸭肝炎病毒 VP3基因 克隆与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重组鸭瘟病毒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婧 董嘉文 +1 位作者 罗永文 郭霄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104,共4页
为了构建含有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重组鸭瘟病毒,将已建立的鸭瘟病毒TK基因缺失转移载体(pBlueSK-TK-EGFP)进行改造,在其绿色荧光表达盒内插入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将重组后的转移载体(pBlueSK-TK-EGFP-VP1)转染已感染鸭瘟病毒的... 为了构建含有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重组鸭瘟病毒,将已建立的鸭瘟病毒TK基因缺失转移载体(pBlueSK-TK-EGFP)进行改造,在其绿色荧光表达盒内插入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将重组后的转移载体(pBlueSK-TK-EGFP-VP1)转染已感染鸭瘟病毒的鸭胚成纤维细胞.原始病毒液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上盲传3代后仍能观察到绿色荧光;以Ⅰ型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对pBlueSK-TK-EGFP-VP1转染的细胞样品作Westen-blot检测,出现特异条带,且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4 000.结果表明该研究已成功构建携带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鸭瘟病毒TK基因缺失转移载体,其能够在真核细胞中正确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鸭肝炎病毒 鸭瘟病毒 VP1基因 载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鸭肝炎病毒PCR-D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6
作者 孙涛 肖西志 +4 位作者 徐彪 梁成珠 凌宗帅 张太翔 岳志芹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18,共6页
用RT-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建立Ⅰ型鸭肝炎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获得的Ⅰ型鸭肝炎病毒(DHV I)RNA聚合酶基因序列,应用Primer Premier5.0软件设计了1对引物,RT-PCR扩增产物经变性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快速检测。以正常鸭... 用RT-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建立Ⅰ型鸭肝炎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获得的Ⅰ型鸭肝炎病毒(DHV I)RNA聚合酶基因序列,应用Primer Premier5.0软件设计了1对引物,RT-PCR扩增产物经变性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快速检测。以正常鸭胚尿囊液、正常鸭肝组织、鸭瘟病毒、番鸭细小病毒、鹅细小病毒、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鸭源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作对照进行特异性检测;将强毒株核酸稀释成不同梯度,做灵敏度检测;同时将该方法与病毒分离和荧光定量RT-PCR方法做人工感染样品的平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很好的特异性,且灵敏度高,检测限可达到4 pg的DHV I核酸模板,与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一致。PCR-DHPLC对DHVⅠ强毒株人工感染鸭组织脏器的检测结果与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对脑、脾、肺病料的检出率显著(P≤0.01)高于病毒分离,PCR-DHPLC与荧光RT-PCR检测方法相比较,两种方法检测DHVⅠ的符合率为100%。研究表明该方法可用于诊断Ⅰ型鸭肝炎病毒,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鸭肝炎病毒 RT-PCR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鸭肝炎病毒VP3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露 程英杰 +4 位作者 李传峰 陈宗艳 孟春春 何后军 刘光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3-37,共5页
采用RT-PCR方法从Ⅰ型鸭肝炎病毒ZJ-Ⅴ株中扩增VP3基因,运用DNAStar软件对VP3序列与参考序列的同源性进行比对,并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然后将VP3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ET-VP3,转化宿主菌E.coli Rosetta(DE... 采用RT-PCR方法从Ⅰ型鸭肝炎病毒ZJ-Ⅴ株中扩增VP3基因,运用DNAStar软件对VP3序列与参考序列的同源性进行比对,并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然后将VP3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ET-VP3,转化宿主菌E.coli Rosetta(DE3),经1mmol/L IPTG诱导表达后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表达产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成功克隆了DHV-ⅠVP3基因,片段大小为711bp。序列分析结果表明,ZJ-Ⅴ株VP3与其他A型DHV分离株的同源性较高,为95.1%~97.7%;而与C型DHV分离株的同源性较低,为71.3%~72.6%;与B型DHV分离株的VP3基因同源性最差,为70.3%~70.5%。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重组VP3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DE3)中获得了良好表达,其分子质量约为47ku;与抗Ⅰ型鸭肝炎病毒ZJ-Ⅴ株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表明重组VP3蛋白具有良好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鸭肝炎病毒 VP3基因 原核表达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鸭肝炎病毒VP3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抗原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燕 庞安娜 +3 位作者 韦强 鲍国连 季权安 肖琛闻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69,共4页
参考GenBank中的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全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了DHV-ⅠVP3基因,将VP3基因与pET-28a(+)表达载体连接后,转化宿主BL21(DE3),用0.1 mmol·L-1的IPTG诱导表达,收集菌液进行SDS-PAGE电泳,Western-blott... 参考GenBank中的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全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了DHV-ⅠVP3基因,将VP3基因与pET-28a(+)表达载体连接后,转化宿主BL21(DE3),用0.1 mmol·L-1的IPTG诱导表达,收集菌液进行SDS-PAGE电泳,Western-blotting分析蛋白免疫原性。电泳结果表明,VP3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量较高,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27 kD。免疫印迹试验表明Ⅰ型鸭肝炎病毒VP3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鸭肝炎病毒 VP3基因 克隆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M3对雏鸭体内感染Ⅰ型鸭肝炎病毒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秦枫 刘云 +6 位作者 吴植 王安平 吴双 董洪燕 朱善元 张乐 时菲菲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71,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中药复方M3对感染Ⅰ型鸭肝炎病毒(DHAV-1)雏鸭的体内治疗效果。选取60只雏鸭,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试验组分别为空白组(Blank)、病毒组(Virus)、清瘟解毒口服液组(QW)、中药复方高剂量组(M3_(H))、中剂量组(M3_(M))和... 本试验旨在研究中药复方M3对感染Ⅰ型鸭肝炎病毒(DHAV-1)雏鸭的体内治疗效果。选取60只雏鸭,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试验组分别为空白组(Blank)、病毒组(Virus)、清瘟解毒口服液组(QW)、中药复方高剂量组(M3_(H))、中剂量组(M3_(M))和低剂量组(M3_(L))。给药组在2日龄开始饮水给药,连续给药至实验结束,共11 d。除空白组外,在给药第4 d时进行攻毒,0.5 mL/只。比较各试验组雏鸭的病死率;对病死鸭和各组存活鸭进行解剖,观察肝脏和小肠的病理剖检及HE染色切片;分析雏鸭血液中DHAV-1 VP1基因拷贝数;检测分析血清过氧化指标(GSH-Px、MDA、SOD、CAT、iNOS)及生化指标(ALT、AST、TP、ALB、TBIL、DBIL、CHE、LDH、GGT),评价中药复方对感染鸭肝炎雏鸭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中药复方M3中、高剂量组能够有效降低雏鸭死亡率;与病毒组相比,经过中药复方M3治疗后,能够显著降低雏鸭血液中DHAV-1 VP1基因拷贝数(P<0.05),感染雏鸭的肝损伤和氧化应激反应均减轻,且显著降低了感染雏鸭的ALT、LDH的含量(P<0.05)。以上结果表明,中药复方M3中、高剂量对鸭肝炎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中药复方M3中剂量更具有继续开发研究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鸭肝炎病毒 雏鸭 体内 中药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鸭肝炎病毒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伟 李传峰 +1 位作者 陈宗艳 刘光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为验证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基因组5'非编码区(UTR)是否含有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元件,本研究利用体外翻译系统,结合细胞转染试验对DHV-Ⅰ5'UTR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HV-Ⅰ的5'UTR具有典型的内部核糖体结合元件(... 为验证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基因组5'非编码区(UTR)是否含有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元件,本研究利用体外翻译系统,结合细胞转染试验对DHV-Ⅰ5'UTR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HV-Ⅰ的5'UTR具有典型的内部核糖体结合元件(IRES)功能,能够内部起始下游蛋白的翻译,IRES元件位于360 nt~620 nt,共260个碱基。对IRES的二级结构进行预测和分析显示,DHV-ⅠIRES的结构与丙型肝炎病毒相似。利用定点突变方法,破坏IRES的颈环结构(SL)1、2以及IIIe区的关键性核苷酸,检测该突变对IRES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SL1、SL2和IIIe结构的破坏使得DHV-ⅠIRES的功能消失,表明SL1、SL2和IIIe区是维持IRES启动内部翻译起始功能的关键性结构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鸭肝炎病毒 5'非编码区 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邵娜 袁生 +5 位作者 蒲文珺 彭巧丽 王辉 陈志伟 张浩吉 李国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5208-5212,5216,共6页
为了了解鸭肝炎病毒的遗传变异情况,试验采用RT-PCR方法对采自广东省各地12个DHV临床分离株的VP1基因进行了扩增、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2个DHV分离株的VP1基因序列长度均为714 bp,编码238个氨基酸,12个分离株与GenBank公布... 为了了解鸭肝炎病毒的遗传变异情况,试验采用RT-PCR方法对采自广东省各地12个DHV临床分离株的VP1基因进行了扩增、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2个DHV分离株的VP1基因序列长度均为714 bp,编码238个氨基酸,12个分离株与GenBank公布的参考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1.7%~95.8%,氨基酸同源性为94.5%~98.3%,而12个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2%~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7.9%~100%.系统分析证明,12个DHV分离株均为DHV-Ⅰ型,不同分离株VP1基因无碱基插入和缺失,但存在点突变,各DHV分离株间亲缘关系较近,但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鸭肝炎病毒 VP1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樱桃谷鸭感染Ⅰ型鸭肝炎病毒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衡 宁章勇 +1 位作者 魏春娅 张桂红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40,I0006,共3页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剖检变化主要表现为肝脏表面不同程度的出血。鸭肝炎病毒在1949年首先发现于美国长岛[1],传统上多将该病毒分为3个血清型,分别为I型、Ⅱ型和Ⅲ型(DHV-I、...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剖检变化主要表现为肝脏表面不同程度的出血。鸭肝炎病毒在1949年首先发现于美国长岛[1],传统上多将该病毒分为3个血清型,分别为I型、Ⅱ型和Ⅲ型(DHV-I、DHV-Ⅱ和DHV-Ⅲ),其中中国主要流行DHV-Ⅰ,而DHV-Ⅱ主要流行于英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鸭肝炎病毒 组织学观察 樱桃谷鸭 病理 感染 病毒肝炎 剖检变化 传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鸭肝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艳林 王文娟 +3 位作者 杨柏松 王石 李长艳 曲红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62-64,共3页
利用I型鸭肝炎病毒(DHV-Ⅰ)基因组的5′端UTR附近区域设计1对引物,以病死鸭肝组织悬液、鸭胚尿囊液毒和鸡胚尿囊液毒为模板,RT-PCR扩增得到336 bp基因片段。经测序分析病死鸭分离病毒与已发表鸭病毒性肝炎DHV-Ⅰ型病毒的基因同源性可达9... 利用I型鸭肝炎病毒(DHV-Ⅰ)基因组的5′端UTR附近区域设计1对引物,以病死鸭肝组织悬液、鸭胚尿囊液毒和鸡胚尿囊液毒为模板,RT-PCR扩增得到336 bp基因片段。经测序分析病死鸭分离病毒与已发表鸭病毒性肝炎DHV-Ⅰ型病毒的基因同源性可达98%,该病毒与已知DHV-Ⅰ毒株之间病毒基因组一级结构有较高的同源性。为进一步验证所分离的病毒为Ⅰ型鸭肝炎病毒,依据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得到714 bp左右目的片段,证明该病毒为鸭病毒性肝炎Ⅰ型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鸭肝炎病毒 RT-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鸭肝炎病毒R株VP1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罗玉均 张桂红 +3 位作者 陈建红 徐小芹 廖明 张济培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07年第5期33-35,共3页
本研究克隆了DHVⅠ-R株VP1基因,分析其与目前GenBank上发表的DHVⅠVP1基因的遗传变异,发现DHVⅠ-R株与GenBank上发表的其他中国毒株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92.2%~100%,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5.0%~100%,变异程度不大。但各毒株的亲... 本研究克隆了DHVⅠ-R株VP1基因,分析其与目前GenBank上发表的DHVⅠVP1基因的遗传变异,发现DHVⅠ-R株与GenBank上发表的其他中国毒株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92.2%~100%,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5.0%~100%,变异程度不大。但各毒株的亲缘关系相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鸭肝炎病毒 VP1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鸭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宇辉 甘一迪 +4 位作者 刘家森 姜骞 司昌德 曲连东 黄鹤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8年第9期10-11,共2页
鸭病毒性肝炎是鸭的五大传染病之一,由于近年鸭肝炎(Ⅰ型)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以及变异株的不断出现,养鸭比较集中的地区都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威胁。随着病毒基因组的测序的完成,为该病毒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路。本文从... 鸭病毒性肝炎是鸭的五大传染病之一,由于近年鸭肝炎(Ⅰ型)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以及变异株的不断出现,养鸭比较集中的地区都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威胁。随着病毒基因组的测序的完成,为该病毒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路。本文从病毒的流行病学、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以及病毒的检测方法等方面,阐述了DHV-I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鸭病毒肝炎 ⅰ型鸭肝炎病毒(DHV—) 防治措施 病毒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Ⅰ型鸭肝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婵 李华金 +1 位作者 韦平 黄智勇 《广西畜牧兽医》 2009年第1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ⅰ型鸭肝炎病毒 鉴定 分离 病毒肝炎 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 神经症状 病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鸭肝炎病毒SN株和弱毒疫苗株全基因组克隆及序列分析
17
作者 黄良宗 刘鳗仪 +2 位作者 王淑敏 司兴奎 顾万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0-141,159,共3页
根据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通过RT-PCR方法对鸭肝炎病毒SN株和弱毒疫苗株全基因分段扩增并克隆测序。比较分析SN株、弱毒疫苗株和参考毒株多聚蛋白基因和VP1基因核苷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所测定的... 根据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通过RT-PCR方法对鸭肝炎病毒SN株和弱毒疫苗株全基因分段扩增并克隆测序。比较分析SN株、弱毒疫苗株和参考毒株多聚蛋白基因和VP1基因核苷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所测定的2个毒株多聚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与DHV-Ⅰ型GFS99广东株相似性最高(99.5%)。DHV-ⅠVP1基因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树分为3个群:SN株在以韩国强毒株R85952为代表的强毒株群中,弱毒疫苗株在以A66为代表的弱毒株群中,另外一群是以SY1为代表的从浙江分离的强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鸭肝炎病毒 DHVSN株 分子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18
作者 吕敏娜 戚南山 +5 位作者 覃宗华 廖申权 余劲术 袁建丰 吴彩艳 孙铭飞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6,共4页
通过RT-PCR方法克隆出GD株Ⅰ型鸭肝炎病毒(DHV-1)的结构蛋白VP1基因片段,VP1基因片段和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均以EcoRⅠ、HindⅢ双酶切后构建获得重组质粒pMAL-C2X-VP1,经限制性酶切和序列测序证明,目的基因正确插入表达载体,转入E.coli... 通过RT-PCR方法克隆出GD株Ⅰ型鸭肝炎病毒(DHV-1)的结构蛋白VP1基因片段,VP1基因片段和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均以EcoRⅠ、HindⅢ双酶切后构建获得重组质粒pMAL-C2X-VP1,经限制性酶切和序列测序证明,目的基因正确插入表达载体,转入E.coli BL21(DE3),构建重组表达菌E.coliBL21/pMAL-C2X-VP1,经IPTG诱导,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DHV-1的结构蛋白VP1能在E.coliBL21(DE3)中表达,获得可溶性重组蛋白,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约为69k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鸭肝炎病毒 VP1基因 重组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鸭肝炎病毒RNA聚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19
作者 王超 付玉志 +5 位作者 张伟伟 陈宗艳 李传峰 杨宗伟 吴润 刘光清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20-25,共6页
根据Ⅰ型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Ⅰ)ZJ-Ⅴ株基因组序列(GenBank登录号:EF382778),设计了一对扩增RNA聚合酶基因(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的特异性引物,以ZJ-Ⅴ株基因组为模板,扩增DHV-Ⅰ的RdRp基因。运... 根据Ⅰ型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Ⅰ)ZJ-Ⅴ株基因组序列(GenBank登录号:EF382778),设计了一对扩增RNA聚合酶基因(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的特异性引物,以ZJ-Ⅴ株基因组为模板,扩增DHV-Ⅰ的RdRp基因。运用DNAStar软件对ZJ-Ⅴ株病毒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其他不同DHV毒株的RdRp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ZJ-Ⅴ株与A型DHV-ⅠR85952株(DQ226541)的同源性为97.1%,亲缘关系最近,与2株台湾新型(B型)DHV之间为76.9%和77.0%,与C-GY株和4株韩国新型(C型)DHV株之间为76.2%~76.5%,亲缘关系较远。将RdRp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ET-RdRp,转化宿主菌E.coli BL21(DE3),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RdRp蛋白分子量约为65 kDa,Western blot检测证明RdRp蛋白能与Ⅰ型鸭病毒性肝炎阳性血清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本文为进一步研究DHV-Ⅰ的复制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鸭肝炎病毒(DHV-) RNA聚合酶基因(RdRp) 原核表达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Ⅰ型鸭肝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鉴定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晓军 张婷婷 +3 位作者 孟凡依 刘明 李刚 张云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7-489,共3页
为制备抗Ⅰ型鸭肝炎病毒(DHV-1)的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采用纯化的DHV-1免疫4周龄~6周龄BALB/c雌鼠,按常规方法制备MAb,通过间接ELISA方法进行筛选获得4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DHV-1的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AF8、BF5、BG6和DB6... 为制备抗Ⅰ型鸭肝炎病毒(DHV-1)的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采用纯化的DHV-1免疫4周龄~6周龄BALB/c雌鼠,按常规方法制备MAb,通过间接ELISA方法进行筛选获得4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DHV-1的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AF8、BF5、BG6和DB6。Dot-ELIS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中和试验等结果表明4株MAbs效价为1∶1 600~1∶3 200,与新型DHV无交叉反应。其中,BF5和BG6具有中和活性。抗DHV-1的MAb的制备为DHV-1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鸭肝炎病毒 单克隆抗体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