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肤宁冲剂对大鼠Ⅰ型过敏反应的趋化细胞因子的影响
1
作者 石磊 丁永芳 +4 位作者 叶其正 彭蕴茹 罗宇慧 王志刚 沈明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69-1071,共3页
关键词 肤宁冲剂 ⅰ型过敏反应 趋化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原肌球蛋白及其IgE单克隆抗体建立I型过敏反应体内外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方蕾 侯睿 +4 位作者 费巧玲 高源 刘芬 蔡润兰 齐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22-1427,共6页
目的利用虾原肌球蛋白及其Ig E单克隆抗体建立I型过敏反应体内外模型。方法采用等电点沉淀法制备刀额新对虾原肌球蛋白,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虾原肌球蛋白Ig E单克隆抗体。建立虾原肌球蛋白攻击Ig E单抗致敏的RBL-2H3细胞模型,测定β-... 目的利用虾原肌球蛋白及其Ig E单克隆抗体建立I型过敏反应体内外模型。方法采用等电点沉淀法制备刀额新对虾原肌球蛋白,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虾原肌球蛋白Ig E单克隆抗体。建立虾原肌球蛋白攻击Ig E单抗致敏的RBL-2H3细胞模型,测定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利用虾原肌球蛋白及其Ig E单抗建立被动全身过敏反应小鼠模型,监测抗原攻击后30 min内肛温的变化。结果 Ig E单抗致敏的RBL-2H3细胞在虾原肌球蛋白攻击后发生脱颗粒,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明显增加。虾原肌球蛋白及其Ig E单抗诱导了小鼠被动全身过敏反应,抗原攻击后小鼠肛温平均下降约1.44℃。结论虾原肌球蛋白及其Ig E单克隆抗体成功建立了I型过敏反应体内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过敏反应 原肌球蛋白 刀额新对虾 单克隆抗体 免疫球蛋白E RBL-2H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实验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文培 张子扬 +4 位作者 周成浩 刘涵 胥彤 郭宇琳 林宝琴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47-753,共7页
目的通过卵白蛋白(OVA)致敏大鼠优化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的实验条件。方法 1-2月龄SD大鼠ip给予OVA(每只0.2,1.0和5.0 mg)与弗氏完全佐剂的混合乳液,隔日1次,共3次,进行致敏。分别于末次致敏后1,3,5,7,10,12,14,16和18 d用ELIS... 目的通过卵白蛋白(OVA)致敏大鼠优化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的实验条件。方法 1-2月龄SD大鼠ip给予OVA(每只0.2,1.0和5.0 mg)与弗氏完全佐剂的混合乳液,隔日1次,共3次,进行致敏。分别于末次致敏后1,3,5,7,10,12,14,16和18 d用ELISA检测血清总Ig E(T-Ig E)水平和OVA特异性Ig E(OVA-s Ig E)水平。大鼠致敏后12-16 d制备致敏血清。大鼠皮内注射致敏血清被动皮肤致敏后,于0.5,1.5,3,6,12,24,36,48和60 h后iv给予同等剂量OVA和伊文思蓝激发,于激发后10,30和60 min测量大鼠皮肤蓝斑直径。结果 OVA致敏大鼠血清T-Ig E和OVA-s Ig E水平分别于末次致敏后3-7 d和12-16 d达高峰;在OVA 0.2-5.0 mg剂量范围内,OVA-s Ig E与T-Ig E水平无明显关联性;OVA 1.0和5.0 mg致敏大鼠血清能诱发大鼠PCA;皮内注射致敏血清0.5-3 h后激发的皮肤蓝斑形态规则,范围最大;激发后30-60 min检测的皮肤蓝斑范围大,界线清晰,形状规则,且着色较深。结论 PCA优化条件为1-2月龄大鼠隔日每只ip给予OVA 1.0-5.0 mg,共致敏3次,致敏后12-16 d制备致敏血清。在被动皮肤致敏0.5-3 h后,进行激发,30-60 min后检测皮肤内层蓝斑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白蛋白 ⅰ型过敏反应 IGE 被动皮肤过敏反应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