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反义寡核苷酸对人Ⅰ型胶原基因体外转录体系的抑制作用
1
作者 单越新 罗超权 +1 位作者 徐钤 利天增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426-428,共3页
目的和方法过量Ⅰ、Ⅲ型胶原的沉积是增生性瘢痕组织和瘢痕疙瘩形成的重要原因。采用两个自行构建的SP6体外转录系统,通过掺入同位素(a32PGTP)进行放射自显影,探讨不同反义寡核苷酸对Ⅰ型胶原基因体外转录的抑制作用。结... 目的和方法过量Ⅰ、Ⅲ型胶原的沉积是增生性瘢痕组织和瘢痕疙瘩形成的重要原因。采用两个自行构建的SP6体外转录系统,通过掺入同位素(a32PGTP)进行放射自显影,探讨不同反义寡核苷酸对Ⅰ型胶原基因体外转录的抑制作用。结果和结论位于SP6转录起始位点区域的寡核苷酸能够有效抑制体外转录反应;而位于SP6转录起始位点下游约200bp的寡核苷酸和作为对照的随机寡核苷酸对转录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胶原基因 反义寡核苷酸 体外转录 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绝经后妇女Ⅰ型胶原α1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何进卫 章振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31-532,535,共3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上海地区汉族绝经后妇女I型胶原α1基因SP1结合位点多态性与骨密度(BMD)的关系,为阐明骨质疏松的遗传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50例上海地区绝经后健康、汉族、无亲缘关系妇女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1~4和股骨近端的...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上海地区汉族绝经后妇女I型胶原α1基因SP1结合位点多态性与骨密度(BMD)的关系,为阐明骨质疏松的遗传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50例上海地区绝经后健康、汉族、无亲缘关系妇女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1~4和股骨近端的BMD,使用PCR-RFLP方法检测绝经后妇女I型胶原基因SP1结合位点多态性,同时随机选择20例绝经后妇女的PCR反应目的条带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250例绝经后妇女的PCR产物无一例能用BalI酶切开,显示均为SS基因型,其中20例绝经后妇女的PCR反应目的条带经DNA序列分析证实是SS基因型。结论绝经后汉族妇女I型胶原基因SP1结合位点无多态性,亦即不存在与BMD变异的关联性,提示汉族妇女骨质疏松的遗传背景与白种人有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胶原基因 多态现象(遗传学) 绝经后妇女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胶原蛋白基因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5
3
作者 赵俊杰 雷艳霞 +4 位作者 康丽丽 赵晶 李亚清 刘晓庆 任春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3-445,477,共4页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黏膜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COL1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经胃镜取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组织中COL1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OL1A1m...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黏膜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COL1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经胃镜取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组织中COL1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OL1A1mRNA在正常组和反流性食管炎阴性组食管黏膜中呈低表达(0.154±0.119,0.152±0.105),在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食管黏膜中呈明显的高表达(0.396±0.170,0.726±0.561)。并且在从正常→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OL1A1mRNA的表达呈现渐进性增强,并与病期有关。结论 COL1A1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OL1A1mRNA的表达水平可用作监测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早期发生及干预治疗效果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BARRETT食管 食管腺癌 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髌韧带中的α_1-Ⅰ型胶原蛋白基因表达的定量检测
4
作者 蔡冬青 陈启明 +1 位作者 李嘉豪 邓美娟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4-57,67,共5页
应用竞争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韧带中的α_1-Ⅰ型胶原蛋白基因表达进行了定量测定。研究表明:该技术是适用于对一小块髂韧带中的基因表达进行定量研究。
关键词 竞争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α1-蛋白基因 髌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人和法国人Ⅰ型胶原α链Spl结合序列MscⅠ酶切位点基因多态性的比较
5
作者 陈金标 秦林林 +5 位作者 Borel Olivier 张卫 葛崇华 马海波 肖艳霞 Patrick Garnero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了解中国汉族人和法国人Ⅰ型胶原α链Spl结合序列MscⅠ酶切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的异同。方法 对 96例中国汉族人和 78例法国人用DXA骨密度仪进行BMD测量 ,同时采集全血并抗凝保存。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技术对Ⅰ型胶原α... 目的 了解中国汉族人和法国人Ⅰ型胶原α链Spl结合序列MscⅠ酶切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的异同。方法 对 96例中国汉族人和 78例法国人用DXA骨密度仪进行BMD测量 ,同时采集全血并抗凝保存。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技术对Ⅰ型胶原α链Spl结合序列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  96例汉族人的基因型均为SS ,78例法国人的基因型为 5 3例SS、2 2例Ss和 3例ss,经Fisherχ2 检验 ,显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汉族人和法国人的Ⅰ型胶原α链Spl结合序列MscⅠ酶切位点基因多态性显著不同。汉族人Ⅰ型胶原α链Spl结合序列MscⅠ酶切位点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链基因 Spl结合序列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拉帕米阻断TGF-β1诱导的α1(Ⅰ)胶原基因启动子的激活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春华 梅长林 +3 位作者 高春芳 孟建中 雷霞 杨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68-870,共3页
目的 :探讨维拉帕米对α1( )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人α1( )胶原基因启动子重组体 p COL H 1.5、p COL H2 .5转染至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分别经不同浓度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维拉帕米处理后 ,EL ISA法测定细胞 CA... 目的 :探讨维拉帕米对α1( )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人α1( )胶原基因启动子重组体 p COL H 1.5、p COL H2 .5转染至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分别经不同浓度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维拉帕米处理后 ,EL ISA法测定细胞 CAT表达水平。结果 :TGF- β1作用后 ,p COL H1.5和 p COL H2 .5的 CAT活性明显增加 ,分别为对照组的 1.4 98和 1.5 5 1倍 ;维拉帕米对两个重组体的 CAT表达均有抑制作用 ,与单纯 TGF- β1组比较 ,维拉帕米加 TGF- β1组 p COL H2 .5的 CAT活性明显降低 (维拉帕米低浓度组 P<0 .0 5 ,高浓度组 P<0 .0 1)。结论 :维拉帕米不仅直接抑制启动子的活性 ,而且还部分阻断 TGF- β1诱导的 α1( )胶原基因启动子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拉帕米 转化生长因子Β1 ⅰ型胶原基因启动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及I型前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磊 杨红 +2 位作者 郭晓明 陈祥银 严仪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目的阐明低氧在血管壁构形重组中的作用及川芎嗪的疗效机理。方法用细咆计数法及非放射性细胞增殖检测法观察2%低氧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用Northern印迹杂交法检测2%低氧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基因表达的作用及川芎嗪... 目的阐明低氧在血管壁构形重组中的作用及川芎嗪的疗效机理。方法用细咆计数法及非放射性细胞增殖检测法观察2%低氧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用Northern印迹杂交法检测2%低氧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基因表达的作用及川芎嗪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低氧24.48及72h能明显促进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低氧24h Ⅰ型前胶原基因表达明显升高;川芎嗪(30μg/ml及10μg/ml)可抑制上述基因表达的升高。结论低氧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有直接利激作用,通过促进其增殖及前胶原基因表达而影响肺血管构形重组和损伤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成纤维细胞 增殖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2、bFGF基因转染的大鼠骨髓干细胞与牙胚细胞在体外混合培养对成牙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邬薇薇 胡杨 +2 位作者 何惠宇 韩祥祯 王欢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的大鼠骨髓干细胞(BMSCs)和牙胚细胞在体外混合培养对牙本质基质蛋白1、成釉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同源异型盒基因1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BM...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的大鼠骨髓干细胞(BMSCs)和牙胚细胞在体外混合培养对牙本质基质蛋白1、成釉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同源异型盒基因1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BMP-2和(或)bFGF对成牙基因的影响。结果:对照组、bFGF组、BMP-2组、bFGF/BMP-2组四组间,AMBN、COLLAGEN-Ⅰ、DLX1、DMP1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量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BMP2和bFGF有一定的协同交互作用,BMP2/bFGF/BMSCs/牙胚细胞可以作为构建组织工程牙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牙本质基质蛋白1 成釉蛋白 蛋白同源异基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L1A1基因在3个猪群体内的多态性分析
9
作者 吴华莉 张莺莺 +4 位作者 黄济 涂尾龙 王洪洋 曹建国 谈永松 《养猪》 2022年第4期61-63,共3页
试验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猪Ⅰ型胶原α1亚基基因(Collagen typeⅠalpha1,COL1A1)的多态性,检测该基因在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群体内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以及群体遗传学指标。结果表明,COL1A1基因在3个猪群体内呈现3种基因... 试验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猪Ⅰ型胶原α1亚基基因(Collagen typeⅠalpha1,COL1A1)的多态性,检测该基因在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群体内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以及群体遗传学指标。结果表明,COL1A1基因在3个猪群体内呈现3种基因型。在杜洛克猪群体内AA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优势等位基因;在长白猪和大白猪群体内AG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G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COL1A1基因在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群体内PIC值在0.25~0.5之间,表现为中度多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亚基基因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受体基因研究方向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萌萌 尹纪伟 高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82-986,共5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是多因素、多基因疾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笔者论述了降钙素受体基因、甲状旁腺素受体基因、雌激...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是多因素、多基因疾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笔者论述了降钙素受体基因、甲状旁腺素受体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肿瘤坏死因子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基因、骨保护素基因、转化生长因子基因、维生素D受体基因、Ⅰ型胶原蛋白基因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与骨密度、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联,为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预防治疗、新药开发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受体基因 甲状旁腺素受体基因 雌激素受体基因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基因 骨保护素基因 转化生长因子基因 维生素D受体基因 蛋白基因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分子生物学研究专家共识 被引量:11
11
作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骨代谢专家组 +2 位作者 张萌萌 毛未贤 马倩倩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骨质疏松分子生物学研究在骨代谢分子信号通路、骨质疏松易感基因、骨质疏松相关蛋白、骨质疏松靶向治疗等方向取得了很大进展。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RANK/RANKL/OPG)信号通路、核因子κB受体活... 骨质疏松分子生物学研究在骨代谢分子信号通路、骨质疏松易感基因、骨质疏松相关蛋白、骨质疏松靶向治疗等方向取得了很大进展。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RANK/RANKL/OPG)信号通路、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NF-κB)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MAPK/ERK)信号通路、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信号通路、钙离子(Ca^(2+))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B(Src、Akt)信号通路、蛋白激酶C(PKC)信号通路等骨代谢重要通路,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5(LRP5)基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雌激素受体(ER)基因等易感基因,载脂蛋白E(Apo E)、Klotho蛋白(Klotho)、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骨涎蛋白(BSP)等相关蛋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调控骨代谢,作用重叠相互联系,互为结果,已在本专业领域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信号通路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信号通路 丝裂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信号通路 钙离子信号通路 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蛋白激酶C信号通路 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信号通路 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 Hedghog信号通路 骨形态发生蛋白2/Smad信号通路 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维生素D受体基因 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5基因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基因 雌激素受体基因 α1和α2基因 甲状旁腺素基因 降钙素受体基因 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受体基因 载脂蛋白E Klotho蛋白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涎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 激活蛋白-1 硬化蛋白 靶向治疗 骨质疏松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骨受累Caffey病一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洋嘉 吕珊珊 +3 位作者 何进卫 傅文贞 张浩 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0-385,共6页
发生在婴幼儿的骨皮质增生十分罕见,易被误诊为肿瘤或感染。本文报道一例3月龄女婴,因烦躁哭闹、肢体活动减少并扪及包块就诊,结合影像学及血液生化检查,初步诊断为Caffey病,检测发现存在COL1A1基因突变(p.Arg1014Cys)而确诊。本文在进... 发生在婴幼儿的骨皮质增生十分罕见,易被误诊为肿瘤或感染。本文报道一例3月龄女婴,因烦躁哭闹、肢体活动减少并扪及包块就诊,结合影像学及血液生化检查,初步诊断为Caffey病,检测发现存在COL1A1基因突变(p.Arg1014Cys)而确诊。本文在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的基础上,对该病例展开讨论,旨在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与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ffey病 婴儿骨皮质增生症 α1链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