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义α_1(Ⅰ)型前胶原基因片段真核细胞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单越新 利天增 罗超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反义RNA α1(I) 基因 定向克隆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髌韧带中的α_1-Ⅰ型胶原蛋白基因表达的定量检测
2
作者 蔡冬青 陈启明 +1 位作者 李嘉豪 邓美娟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4-57,67,共5页
应用竞争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韧带中的α_1-Ⅰ型胶原蛋白基因表达进行了定量测定。研究表明:该技术是适用于对一小块髂韧带中的基因表达进行定量研究。
关键词 竞争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α1-蛋白基因 髌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对转染Smad4/Smad7基因的大鼠系膜细胞Ⅰ、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杨琛 戴璐 +4 位作者 黄瑾 刘学光 陈琦 张秀荣 郭慕依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5-118,F002,共5页
目的 探讨Smad4 /Smad7信号蛋白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作用下对大鼠系膜细胞 (MsC)Ⅰ、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经脂质体介导分别将Smad4 /Smad7基因瞬时转染体外培养的大鼠MsC ,并用免疫荧光、RT 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其转... 目的 探讨Smad4 /Smad7信号蛋白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作用下对大鼠系膜细胞 (MsC)Ⅰ、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经脂质体介导分别将Smad4 /Smad7基因瞬时转染体外培养的大鼠MsC ,并用免疫荧光、RT 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其转染成功与否 ;再用Westernblot法分别观察转基因MsC及其在TGFβ1作用下 ,其Ⅰ、Ⅳ型胶原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 与转染空载体的MsC相比较 ,转染Smad4基因的MsC ,其Ⅰ、Ⅳ型胶原蛋白表达分别增强 1.2和 1.8倍 ,经TGFβ1作用后升高 1.8和 3.3倍 (P <0 .0 1) ;而转染Smad7基因的MsC ,其Ⅰ、Ⅳ型胶原蛋白表达分别下降 1.4和 1.9倍 ,经TGFβ1作用后则降低 1.7和 2 .4倍 (P <0 .0 1)。 结论 TGFβ1/Smad信号通路可从正反两方面调节MsC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转染 Smad4/Smad7基因 大鼠 系膜细胞 、Ⅳ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胶原编码基因突变致成骨不全症动物模型
4
作者 姜运怡 张浩 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5,共8页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是一类以低骨量、骨脆性及骨骼畸形为特征的单基因遗传性骨病,研究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和有效治疗方法的关键是动物模型的应用。绝大部分OI由编码Ⅰ型胶原相关基因突变引起,本文总结了COL1A1和COL1A...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是一类以低骨量、骨脆性及骨骼畸形为特征的单基因遗传性骨病,研究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和有效治疗方法的关键是动物模型的应用。绝大部分OI由编码Ⅰ型胶原相关基因突变引起,本文总结了COL1A1和COL1A2突变的主要动物模型,这些模型是研究致病机制、开发和测试新的治疗策略的宝贵工具。未来的研究将运用CRISPR/Cas9等新型基因编辑技术,结合多种生物类别,优化和拓展OI动物模型,更好地模拟人类疾病,有助于对OI及其治疗方法的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症 动物模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Ⅰ型胶原α1链基因多态性对原发性冻结肩易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文祥 包倪荣 +7 位作者 王艺颖 方益春 邱阳 郭耀曼 韦昌辉 钱洪 谢发荣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目的目前原发性冻结肩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在基因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I型胶原α1链(COL1A1)基因多态性对原发性冻结肩的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6月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 目的目前原发性冻结肩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在基因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I型胶原α1链(COL1A1)基因多态性对原发性冻结肩的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6月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就诊的42名原发性冻结肩患者为病例组,5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MMP-3基因多态性rs679620及rs522616与COL1A1基因多态性rs1107946,分别进行基因型测定。结果 MMP-3多态性位点rs679620基因型分布与原发性冻结肩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P>0.05)。等位基因A与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4,95%CI:0.30~0.99,P=0.044)。COL1A1多态性位点rs1107946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原发性冻结肩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P=0.994、0.920)。与隐性遗传模型GG相比,GT、TT和GT+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T与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3基因多态性rs679620等位基因A是原发性冻结肩发病的保护性因素。MMP-3基因多态性rs522616和COL1A1基因多态性rs1107946与原发性冻结肩易感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3 原α1链 基因多态性 发性冻结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不全家系Ⅰ型胶原COL1A1基因一个新RNA剪接突变位点的发现 被引量:5
6
作者 夏欣一 崔英霞 +5 位作者 杨滨 王浩洋 卢洪涌 姚兵 李晓军 黄宇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76-280,I0002,共6页
目的:成骨不全(OI)又称脆骨病,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骨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骨密度降低、骨脆病增加、蓝巩膜、牙本质发育不全等,发病率约为1∶10000报告1个成骨不全(OI)家系并检测Ⅰ型胶原基因(COL1A1和COL1A2)的突变位点。方法:家系患者... 目的:成骨不全(OI)又称脆骨病,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骨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骨密度降低、骨脆病增加、蓝巩膜、牙本质发育不全等,发病率约为1∶10000报告1个成骨不全(OI)家系并检测Ⅰ型胶原基因(COL1A1和COL1A2)的突变位点。方法:家系患者均具有易骨折和蓝巩膜等特点,诊断为OI。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对COL1A1和COL1A2基因的所有启动子、外显子以及外显子-内含子进行DNA测序。基因突变位点的杂合状态通过序列特异引物PCR(PCR-SSP)进行证实。结果:DNA测序显示,2例OI患者COL1A1基因内含子27的5′端RNA剪接位点发生突变(c.1875+1G>A,即IVS27+1G>A),该突变与OI临床诊断一致。而家系中9名正常成员和50名健康对照者均未检测到该剪接位点突变。c.1875+1G>A在文献及胶原基因突变数据库均未见,为OI患者COL1A1基因的新突变位点,PCR-SSP证实了内含子27的杂合性。结论:本研究在一OI中国家系发现了致病基因COL1A1新的RNA剪接位点突变(c.1875+1G>A),详细的分子及临床特征对认识OI患者遗传和表型异质性、进一步研究OI基因型-表型关系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桡动脉中膜钙化与核心结合因子α_1及Ⅰ型胶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俊霞 徐金升 +4 位作者 靳晶晶 白亚玲 张胜雷 崔立文 张慧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6期3069-3073,共5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桡动脉中膜钙化与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及Ⅰ型胶原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2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肾内科住院初次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ESRD患者62例。采用von kossa染色法观...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桡动脉中膜钙化与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及Ⅰ型胶原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2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肾内科住院初次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ESRD患者62例。采用von kossa染色法观察桡动脉钙化情况,并根据组织钙化积分将患者分为无钙化组(〈1.0分)和钙化组(1.0~4.0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bfα1及Ⅰ型胶原的表达情况;检测相关临床指标〔空腹血清钙(Ca)、血清磷(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红蛋白(Hb)、碱性磷酸酶(ALP)、铁蛋白、甲状旁腺素(iPTH)和C反应蛋白(CRP),血压,体质指数(BMI)〕。结果62例ESRD患者桡动脉标本中25例(40.3%)发生血管钙化,其中轻中度钙化22例(35.5%),重度钙化3例(4.8%),均发生在血管中膜。根据组织钙化积分,无钙化组37例,钙化组25例。钙化组桡动脉中膜均有Cbfα1及Ⅰ型胶原的阳性表达;无钙化组桡动脉中膜31例(83.8%)Cbfα1阳性表达,19例(51.4%)Ⅰ型胶原阳性表达。钙化组Cbfα1及Ⅰ型胶原的阳性表达积分均高于无钙化组(P〈0.05)。钙化组与无钙化组的年龄、BMI、血压、Ca、iPTH、TG、TC、LDL、HDL、Hb、CRP、铁蛋白、AL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组血清P水平高于无钙化组(P〈0.05)。钙化组Cbfα1阳性表达积分与血清P呈正相关(r=0.679,P〈0.05),与年龄、BMI、血压、血清Ca、TG、TC、LDL、HDL、iPTH、Hb、CRP、铁蛋白、ALP无相关性(P〉0.05);Ⅰ型胶原阳性表达积分与血清P呈正相关(r=0.393,P〈0.05),与年龄、BMI、血压、血清Ca、TG、TC、LDL、HDL、iPTH、Hb、CRP、铁蛋白、ALP无相关性(P〉0.05);Cbfα1阳性表达积分与Ⅰ型胶原阳性表达积分呈正相关(r=0.307,P〈0.05)。结论 ESRD患者血管中膜钙化发生率较高,其发生机制可能与高磷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促进I型胶原表达增加有关,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结合因子α1 终末期肾脏病 血管中膜钙化 高磷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绝经后妇女Ⅰ型胶原α1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何进卫 章振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31-532,535,共3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上海地区汉族绝经后妇女I型胶原α1基因SP1结合位点多态性与骨密度(BMD)的关系,为阐明骨质疏松的遗传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50例上海地区绝经后健康、汉族、无亲缘关系妇女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1~4和股骨近端的...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上海地区汉族绝经后妇女I型胶原α1基因SP1结合位点多态性与骨密度(BMD)的关系,为阐明骨质疏松的遗传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50例上海地区绝经后健康、汉族、无亲缘关系妇女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1~4和股骨近端的BMD,使用PCR-RFLP方法检测绝经后妇女I型胶原基因SP1结合位点多态性,同时随机选择20例绝经后妇女的PCR反应目的条带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250例绝经后妇女的PCR产物无一例能用BalI酶切开,显示均为SS基因型,其中20例绝经后妇女的PCR反应目的条带经DNA序列分析证实是SS基因型。结论绝经后汉族妇女I型胶原基因SP1结合位点无多态性,亦即不存在与BMD变异的关联性,提示汉族妇女骨质疏松的遗传背景与白种人有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多态现象(遗传学) 绝经后妇女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格列酮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诱导的HK-2细胞纤连蛋白和胶原Ⅰ型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许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观察曲格列酮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外基质纤连蛋白和胶原Ⅰ型的影响,探讨曲格列酮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潜在作用。方法将曲格列酮0,0.25,0.5,1,2.5,5和10μmol.L-1预处理HK-2细胞2h,随后加... 目的观察曲格列酮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外基质纤连蛋白和胶原Ⅰ型的影响,探讨曲格列酮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潜在作用。方法将曲格列酮0,0.25,0.5,1,2.5,5和10μmol.L-1预处理HK-2细胞2h,随后加入TGF-β15mg.L-1作用24h,利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曲格列酮对HK-2细胞的毒性作用;曲格列酮0,1,2.5,5和10μmol.L-1预处理HK-2细胞2h,再加入TGF-β15mg.L-1作用24h,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K-2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胶原Ⅰ型mRNA和纤连蛋白mRNA表达。结果曲格列酮0.25~5μmol.L-1对HK-2细胞膜完整性无影响,LDH的释放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曲格列酮10μmol.L-1组LDH释放率为(10.7±5.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曲格列酮1,2.5,5和10μmol.L-1单独作用并没有增加HK-2细胞外基质中胶原Ⅰ型纤维和纤连蛋白的表达,而TGF-β1刺激下胶原Ⅰ型纤维和纤连蛋白表达明显上调,曲格列酮提前干预下纤连蛋白mRNA及胶原Ⅰ型mRNA表达下降,曲格列酮2.5,5和10μmo.lL-1可显著下调纤连蛋白mRNA表达(P<0.05,P<0.01);曲格列酮5和10μmol.L-1可显著下调胶原Ⅰ型mRNA表达(P<0.05)。结论曲格列酮可能具有拮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潜在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K-2细胞纤连蛋白和胶原Ⅰ型纤维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格列酮 转化生长因子-β_1 上皮细胞 肾小管 纤连蛋白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部分汉族人群骨密度与I型胶原α_1及α_2链基因多态性相关性
10
作者 李东风 吴文 +5 位作者 蔡雪珍 杨艳红 林凯 黄小穗 董婷 智喜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81-983,990,共4页
目的探讨I型胶原α1链(COL1A1)及α2链(COL1A2)基因型与广州地区部分汉族人群骨密度相互关系。方法选取成年个体628例[年龄20 ̄79岁,平均(53.4±15.9)岁],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其全身、腰椎2 ̄4(L2 ̄4)、股骨颈、Ward氏三角和大转子区... 目的探讨I型胶原α1链(COL1A1)及α2链(COL1A2)基因型与广州地区部分汉族人群骨密度相互关系。方法选取成年个体628例[年龄20 ̄79岁,平均(53.4±15.9)岁],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其全身、腰椎2 ̄4(L2 ̄4)、股骨颈、Ward氏三角和大转子区等部位的骨密度值,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COL1A1及COL1A2基因型。结果628例受试对象中,未能观察到I型胶原α1链Sp1结合位点G→T突变,COL1A1基因型均为SS型;COL1A2基因型分别为EE型311例,占49.5%;Ee型252例,40.1%;ee型65例,10.4%。基因及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不同基因型个体的骨密度值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在汉族人群中,不存在COLIA1Sp1结合位点的多态性,COLIA2EcoRI位点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不密切,尚不能作为筛查广州地区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人群 骨密度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骨密度与Ⅰ型胶原α1链及α2链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11
作者 吴文 李东风 +2 位作者 智喜梅 黎映兰 韩梅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α1链(Collagen type 1 alpha 1,COL1A1)及α2链(COL1A2)基因型与老年男性骨密度(BMD)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年龄≥65岁男性个体193例,采用双能 X 线吸收法(DEXA)测定其全身、腰椎2~4(L_(2~4))、股骨颈(Neck)、W...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α1链(Collagen type 1 alpha 1,COL1A1)及α2链(COL1A2)基因型与老年男性骨密度(BMD)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年龄≥65岁男性个体193例,采用双能 X 线吸收法(DEXA)测定其全身、腰椎2~4(L_(2~4))、股骨颈(Neck)、Ward’三角和大转子区的 BMD 值,并分别采用 AS-PCR 及 PCR-RFLP 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 COL1A1及 COL1A2基因型。【结果】193例受试对象中,COL1A1基因型均为 SS 型;COL1A2基因型分别为 EE81例、Ee83例、ee29例。【结论】受试人群Ⅰ型胶原α1链 Sp1结合位点不存在 G→T突变,骨密度与 COL1A1未见基因多态性无相关性;对于COL1A2基因而言,携带 EE 基因型的老年男性个体具有较低的骨密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男性 骨密度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W630对大鼠成骨细胞TGF-β_1和Ⅰ型胶原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
12
作者 费伟 王大章 +2 位作者 郑虎 翁玲玲 邓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83-391,共9页
目的 :探讨抗骨质疏松新药XW6 30促进成骨作用的机理。方法 :提取并标记制备TGF_β1和ColⅠ基因的cDNA探针 ,将 3种不同药物作用于大鼠成骨细胞 2 4、72h后 ,提取细胞总RNA ,并与TGF_β1和ColⅠ基因的cDNA探针进行狭缝杂交。结果 :XW6 3... 目的 :探讨抗骨质疏松新药XW6 30促进成骨作用的机理。方法 :提取并标记制备TGF_β1和ColⅠ基因的cDNA探针 ,将 3种不同药物作用于大鼠成骨细胞 2 4、72h后 ,提取细胞总RNA ,并与TGF_β1和ColⅠ基因的cDNA探针进行狭缝杂交。结果 :XW6 30具有促进大鼠成骨细胞中TGF_β1和ColⅠmRNA表达的作用 ,在相同浓度 (10 -6mol/L)下 ,其作用优于四环素加哌嗪雌酮和单纯雌酚酮 (P <0 0 5 )。结论 :XW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I 基因表达 抗骨质疏松药 XW630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人Ⅰ型а1原胶原基因荷斯坦奶牛胚胎的发育研究
13
作者 彭涛 刘婷婷 王亮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4,18,共6页
克隆了人Ⅰ型а1原胶原的cDNA基因,将克隆的基因连接到改造后的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pGC1上,经电穿孔法转染到成纤维细胞中,利用核移植技术获得携带人Ⅰ型а1原胶原基因牛胚胎。最终获得8枚转基因的囊胚,证明用核移植方法获得的携带人Ⅰ型... 克隆了人Ⅰ型а1原胶原的cDNA基因,将克隆的基因连接到改造后的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pGC1上,经电穿孔法转染到成纤维细胞中,利用核移植技术获得携带人Ⅰ型а1原胶原基因牛胚胎。最终获得8枚转基因的囊胚,证明用核移植方法获得的携带人Ⅰ型а1原胶原蛋白基因的荷斯坦奶牛胚胎能够正常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а1 核移植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胶原α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陶军 许永武 +2 位作者 郑雪丽 袁忠 张祥英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 探讨Ⅰ型胶原α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 (1)选出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其中髋部骨折组30例均为新近骨折并有X线片为诊断依据;(2)30例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与之对应;(3)全部对象均行骨密... 目的 探讨Ⅰ型胶原α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 (1)选出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其中髋部骨折组30例均为新近骨折并有X线片为诊断依据;(2)30例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与之对应;(3)全部对象均行骨密度测定;(4)采静脉血,EDTA抗凝;(5)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白细胞,置-80℃保存;(6)分离的白细胞中提DNA;(7)ARMS-PCR检测。结果 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中选出1例Ss型,其余均为SS型;30例健康对照组均为ss型。结论 Ⅰ型胶原α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α1 基因多态性 发性骨质疏松症 相关性 骨密度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胶原α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2
15
作者 范陈豪 赵晶晶 谢海宝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67-267,270,共2页
关键词 I原α1基因 发性骨质疏松症 遗传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α1(Ⅰ)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皓 高春芳 +3 位作者 万伟东 伍严安 赵文静 孔宪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11-714,共4页
目的 :探索器官纤维化形成中调控 型胶原基因高水平转录的启动片段。方法 :从人α1( )胶原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 - 2 .5 kb~ + 42 bp的片段中 ,取长度不等的片段作为启动子与含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 (CAT)报告基因的质粒组成 6个重组体 ,... 目的 :探索器官纤维化形成中调控 型胶原基因高水平转录的启动片段。方法 :从人α1( )胶原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 - 2 .5 kb~ + 42 bp的片段中 ,取长度不等的片段作为启动子与含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 (CAT)报告基因的质粒组成 6个重组体 ,脂质体法转染上述重组体至正常人原代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 ,CAT- EL ISA测定细胞 CAT表达水平以比较各重组体的启动子活性。结果 :- 2 483~ + 42 bp,- 2 6 8~ + 42 bp序列具有强启动 CAT表达活性 ,而 - 10 5~ + 42 bp片段启动CAT活性最低。结论 :人α1( )胶原基因 - 2 483~ + 42 bp,- 2 6 8~ + 42 bp片段有高启动活性 ,是进一步研究纤维化相关DNA结合蛋白的重要调控靶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子 器官纤维化 α1()基因 基因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肝纤维化时MMP-1、TIMP-1的表达与Ⅰ、Ⅲ型胶原含量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杨长青 胡国龄 +1 位作者 谭德明 张铮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2-224,共3页
为了观察实验性肝纤维化时MMP - 1、TIMP - 1的表达与Ⅰ、Ⅲ型胶原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本文制备了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运用定量RT -PCR检测肝脏内MMP - 1、TIMP - 1的表达 ,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的含量。运用相... 为了观察实验性肝纤维化时MMP - 1、TIMP - 1的表达与Ⅰ、Ⅲ型胶原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本文制备了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运用定量RT -PCR检测肝脏内MMP - 1、TIMP - 1的表达 ,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的含量。运用相关理论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在肝纤维化发生时 ,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 ;MMP - 1的表达在肝纤维化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未见显著差异 ,与Ⅰ、Ⅲ型胶原的含量变化之间也未见有相关性 ;TIMP - 1的表达在肝纤维化发生时显著增高 ,与Ⅰ、Ⅲ型胶原的变化也有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肝纤维化发生时MMP - 1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 ,而TIMP - 1的表达显著增高 ,且与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增高呈显著相关 ,提示TIMP - 1的表达增高在肝纤维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1 TIM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α2(Ⅰ)型原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高春芳 王皓 +1 位作者 黄超 孔宪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33-736,共4页
目的: 明确纤维化形成中调控Ⅰ型胶原基因高水平转录的启动子片段,逐段研究小鼠α2(Ⅰ)原胶原基因2 kb 的启动子序列。方法: 从小鼠α2(Ⅰ)原胶原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 2 kb~+ 54 bp 的片段中,取长度不等的片段... 目的: 明确纤维化形成中调控Ⅰ型胶原基因高水平转录的启动子片段,逐段研究小鼠α2(Ⅰ)原胶原基因2 kb 的启动子序列。方法: 从小鼠α2(Ⅰ)原胶原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 2 kb~+ 54 bp 的片段中,取长度不等的片段作为启动子,与含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的质粒组成6 个重组体,脂质体转染法转染上述重组体至胶原产生细胞(NIH3T3)和非胶原产生细胞(COS7), CAT-ELISA测定细胞CAT表达水平以比较各重组体的启动子活性。结果: - 780~+ 54 bp 序列具有最高启动CAT表达活性且有不完全细胞特异性,缺失近转录起始点500 bp, 即- 2~- 0.5 kb 片段的启动子活性最低。结论: 近转录起始点500 bp 的序列为小鼠α2(Ⅰ)原胶原基因启动激活所必需,- 780~+ 54 bp 片段有高启动活性,并有望以此序列发现纤维化相关的特异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启动子 肝纤维化 α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1 ASON对肺纤维化大鼠BALF细胞因子和肺组织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文军 曾鸣 +3 位作者 刘丹 范贤明 朱晨 湛晓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9-392,共4页
目的:观察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活化子1(STAT1)反义寡核苷酸(ASON)雾化吸入对博莱霉素(BLM)致肺纤维化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PDGF-BB(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IFN-γ(干扰素-γ)表达... 目的:观察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活化子1(STAT1)反义寡核苷酸(ASON)雾化吸入对博莱霉素(BLM)致肺纤维化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PDGF-BB(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IFN-γ(干扰素-γ)表达及肺组织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45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ASON组、BLM组和生理盐水(NS)组各15只,气管内分别灌注BLM(ASON组、BLM组)和NS(NS组)复制肺纤维化模型和空白对照,ASON组于第0、2、4、6天雾化吸入STAT1ASON,BLM组和NS组雾化吸入NS,各组分别于第7、14、28天均处死动物5只。观察肺泡炎和肺纤维化改变;收集BALF测定PDGF-BB、TNF-α、IFN-γ、TGF-β1的水平;测定肺组织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ASON组第7、14、28天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明显低于同时间点BLM组(P<0.05)。BLM组各时间点BALF中PDGF-BB、TNF-α、TGF-β1表达水平较NS组升高(P<0.05),ASON组较BLM组各时间点均降低(P<0.05);BLM组BALF中IFN-γ表达水平各时间点均低于NS组(P<0.05),但ASON组各时间点均较BLM组高(P<0.05)。ASON组和BLM组第7、14、28天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高于NS组(P<0.05);ASON组第7、14、28天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均较同时间点BLM组降低(P<0.05)。结论:STAT1ASON雾化吸入能够减轻BLM诱导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BALF中TGF-β1、PDGF-BB、TNF-α的表达,抑制IFN-γ下降而减少肺组织胶原的沉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T1 反义寡核苷酸 肺纤维化 细胞因子 、Ⅲ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肝星状细胞Ⅰ、Ⅲ型胶原及TIMP-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邓存良 黄捷 +2 位作者 陈文 王明勇 陈枫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1-583,共3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IL-1ra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方法:原位分离、培养大鼠HSC,荧光显微镜...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IL-1ra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方法:原位分离、培养大鼠HSC,荧光显微镜观察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用1μg/L、10μg/L、100μg/L3个浓度的IL-1ra分别作用于HSC48h,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Col-Ⅰ、Col-Ⅲ和TIMP-1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Col-Ⅰ、Col-Ⅲ和TIMP-1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97±0.29、2.70±0.57、3.83±0.30。加入1μg/L、10μg/L、100μg/LIL-1ra后Col-Ⅰ基因表达水平依次为1.34±0.35、0.86±0.19、0.35±0.03;Col-Ⅲ基因表达水平依次为2.02±0.29、1.13±0.09、0.47±0.11;TIMP-1mRNA的表达水平依次为3.12±0.25、2.53±0.38、1.98±0.18,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处理组Col-Ⅰ、Col-Ⅲ和TIMP-1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IL-1ra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HSC中Col-Ⅰ、Col-Ⅲ及TIMP-1mRNA的表达,具有抗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