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辅助经脐“Z”形切口治疗小儿美克尔憩室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华 侯广军 +2 位作者 李志猛 耿宪杰 黄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经脐"Z"形切口小儿美克尔憩室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6月~8月,采用两孔法腹腔镜经脐孔"Z"形切口对6例小儿美克尔憩室行切除术。于脐孔及左下腹分别置入5 mm trocar,探查找到憩室后,延长...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经脐"Z"形切口小儿美克尔憩室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6月~8月,采用两孔法腹腔镜经脐孔"Z"形切口对6例小儿美克尔憩室行切除术。于脐孔及左下腹分别置入5 mm trocar,探查找到憩室后,延长脐部切口成"Z"形,将憩室提出腹腔外行切除吻合。结果 6例均顺利完成经脐"Z"形切口腹腔镜辅助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术后4 d进食流质,5~8 d出院。无脐疝、肠瘘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脐"Z"形切口腹腔镜辅助切除小儿美克尔憩室具有创伤小、切口更加隐蔽、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克尔憩室 “Z”形切口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Z”形切口腹腔镜辅助逆行切除小儿阑尾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献良 黄华 +2 位作者 侯广军 耿宪杰 黄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8期738-740,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脐"Z"形切口腹腔镜辅助逆行切除小儿阑尾的临床价值。方法沿脐环2点与8点连线做直切口切开全层,至脐环边缘皱褶横纹时呈反向切开皮肤横跨腹白线,形成"Z"字形切口,共长约2~3 cm,置入10 mm trocar建立气腹... 目的探讨经脐"Z"形切口腹腔镜辅助逆行切除小儿阑尾的临床价值。方法沿脐环2点与8点连线做直切口切开全层,至脐环边缘皱褶横纹时呈反向切开皮肤横跨腹白线,形成"Z"字形切口,共长约2~3 cm,置入10 mm trocar建立气腹,压力维持在10~12 mm Hg,置腹腔镜探查腹腔显露回盲部,吸净右下腹及盆腔渗出液,无损伤抓钳抓住阑尾近根部连同腹腔镜自"Z"形切口一并提出腹腔外,常规逆行切除阑尾。回盲部送还腹腔后,重建气腹,进镜观察阑尾残端及系膜有无出血等异常情况,退镜放气腹,清洗、消毒脐部切口,2-0可吸收线缝合关闭。结果 16例经脐"Z"形切口腹腔镜辅助逆行切除阑尾成功;3例因阑尾短粗、系膜较短、回盲部较固定,自脐孔提出困难,改为两孔法阑尾切除术;2例因阑尾脓肿形成中转开腹手术。6例术后脐部感染,经换药痊愈。16例随访1~3个月,无粘连性肠梗阻、阑尾残株炎、粪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脐"Z"形切口腹腔镜辅助逆行阑尾切除,安全可行,切口隐蔽,美容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切除术 “Z”形切口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V”形切口Treitz肌保存术治疗混合痔临床疗效的病理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杜川林 赖象权 +3 位作者 陈昱江 何峰 何本求 朱东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73-1477,共5页
目的从病理解剖学方面分析小"V"型切口Treitz肌保存术治疗混合痔具有显著临床疗效的原因,为其在临床的应用及推广提供相应的病理解剖学方面的依据。方法本课题选取为2017年3月到2018年5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低位直肠癌合并混合... 目的从病理解剖学方面分析小"V"型切口Treitz肌保存术治疗混合痔具有显著临床疗效的原因,为其在临床的应用及推广提供相应的病理解剖学方面的依据。方法本课题选取为2017年3月到2018年5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低位直肠癌合并混合痔44例患者Milles术后所切除的肛门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在标本组织痔核处行"小V形切口Treitz肌保存术",对照组在标本组织痔核处行传统外剥内扎术;将两组切除的肛管直肠末端组织及切除的痔核组织一并送病理活检,观察两组切除痔组织的组织层面、微血管数量(MVD)、神经纤维计数以及切除组织的肛管Treitz肌的保存情况。结果运用小V型切口treitz肌保存术治疗miles术后直肠肛管组织的混合痔,其手术所达到的组织层面HE染色、切除血管的CD34染色、神经NSE染色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V型切口treitz肌保存术可以保存更多的相对正常的treitz肌、神经、血管,恢复肛垫正常形态,具有术后疼痛轻、出血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势,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的治疗混合痔的优良新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itz肌 保存手术 病理分析 小“V”形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形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疗效 被引量:7
4
作者 朱定华 何东来 +2 位作者 刘奎 占海燕 王鹏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04-607,共4页
目的探讨经脐"︺"形切口小儿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阑尾炎患儿行经脐"︺"形切口小儿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3~14岁,平均6.5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8例... 目的探讨经脐"︺"形切口小儿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阑尾炎患儿行经脐"︺"形切口小儿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3~14岁,平均6.5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8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8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3例,坏疽并穿孔2例。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加基础麻醉,进行经脐"︺"形切口小儿阑尾切除术。结果 41例手术成功,1例改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5~70 min,平均37 min。术后住院3~7 d,平均4.1 d。30例切口轻微红肿,10例脐窝有积液,2例切口感染换药,所有切口愈合后外观满意,无粘连性肠梗阻、阑尾残株炎、粪漏、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脐"︺"形切口小儿阑尾切除术安全有效,适应证宽,损伤小,费用低,且美容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 ”形切口 阑尾切除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形切口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样满 王国安 +3 位作者 张海璐 王润龙 陈俊杰 张鑫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66-868,共3页
目的:探讨"V"形切口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236例腋臭患者采用"V"形切口皮下修剪术治疗,从腋窝后壁中央腋毛边缘行"V"形切口,向上及两侧分离腋毛区,剪除大汗腺层,闭合切口,弹力绷带包... 目的:探讨"V"形切口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236例腋臭患者采用"V"形切口皮下修剪术治疗,从腋窝后壁中央腋毛边缘行"V"形切口,向上及两侧分离腋毛区,剪除大汗腺层,闭合切口,弹力绷带包扎压迫。结果:切口愈合时间平均为(11±2.6)d,一期愈合211例(89.41%),二期愈合25例(10.59%)。局限性皮下血肿17例(7.20%),局限性切口感染13例(5.51%),轻度切口糜烂裂开12例(5.08%)。有效率96.71%,复发率3.29%;局部瘢痕不明显,上肢活动均不受影响。结论:"V"形切口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是较为理想的根治腋臭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V”形切口 皮下修剪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腋后线“N”形切口大汗腺修剪术与微针射频大汗腺热凝术治疗腋臭临床对比分析
6
作者 黄莉明 赵亮 +4 位作者 王强 王焱 布文博 张倩 方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49-752,共4页
目的:对比腋后线"N"形切口大汗腺修剪术及微针射频大汗腺热凝术治疗腋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5月采用2种方法治疗58例(116侧)腋臭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A组28例(56侧)予腋后线"N"形切口大... 目的:对比腋后线"N"形切口大汗腺修剪术及微针射频大汗腺热凝术治疗腋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5月采用2种方法治疗58例(116侧)腋臭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A组28例(56侧)予腋后线"N"形切口大汗腺修剪术;B组30例(60侧)予微针射频大汗腺热凝术。结果:治疗轻度患者时,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中、重度患者时,A组疗效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包括血肿2例[3.57%,95%CI(0.62%~13.38%)]、皮瓣或皮肤坏死8例[14.26%,95%CI(6.80%~26.78%)]及局部瘢痕增生11例[19.64%,95%CI(10.67%~32.84%)],合计发生并发症比例为37.50%[95%CI(25.23%~51.48%)]。B组皮瓣或皮肤坏死2例[3.33%,95%CI(0.58%~12.55%)]及局部瘢痕增生6例[10.00%,95%CI(4.13%~21.17%)],合计发生并发症比例为13.33%[95%CI(6.34%~25.14%)]。结论:微针射频热凝术适于轻度腋臭患者,且较腋后线"N"形切口修剪术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腋后线“N”形切口大汗腺修剪术 微针 电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阴茎成形术治疗重度隐匿阴茎(附42例报告)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圆 冯东川 +3 位作者 龚金超 韩涛 陈淑静 朱孝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介绍使用改良Shiraki术联合“V”形切口治疗42例重度隐匿阴茎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自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间本院对42例重度隐匿阴茎患儿采取改良Shiraki联合“V”形切口术,此改良阴茎成形术分3个主要步骤:首先分别在外板的12点处... 目的介绍使用改良Shiraki术联合“V”形切口治疗42例重度隐匿阴茎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自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间本院对42例重度隐匿阴茎患儿采取改良Shiraki联合“V”形切口术,此改良阴茎成形术分3个主要步骤:首先分别在外板的12点处及包皮内板的3点、9点处纵向切开,阴茎皮肤脱套至阴茎根部,同时切除阴茎体外层纤维索带,充分松解阴茎体使其完全伸展;修剪重建包皮系带伸直阴茎头,修剪过宽包皮内板皮瓣,外板尽量保留,然后内外板皮瓣嵌插缝合;最后取阴茎腹侧V形切口,阴茎腹侧延长,重建阴茎阴囊角。结果手术时间约40-55min,随访12-24个月,40例阴茎发育及外观效果满意,2例较肥胖的患者术后阴茎体显露效果不佳。13例包皮内板水肿患者术后12周内均基本消退。结论该术式操作相对简单,损伤小,外观良好,并发症少,我们认为是治疗重度隐匿阴茎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阴茎 改良Shiraki “V”形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式对于跟骨骨折手术情况及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安志辉 陈月 苗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12065-12070,共6页
为研究不同治疗方式对于跟骨骨折手术情况及预后的影响。选择8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分配方法,将他们分成两组。A组采用经皮撬拨手法复位结合有限切开钛板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足外侧“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对两组患... 为研究不同治疗方式对于跟骨骨折手术情况及预后的影响。选择8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分配方法,将他们分成两组。A组采用经皮撬拨手法复位结合有限切开钛板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足外侧“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等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组术前术后Bohler角、跟骨宽度、Gissane角、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Bohler、Gissane角和跟骨中部宽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跟骨骨折的治疗中,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经皮撬拨手法固定治疗方式,能够获得较满意的解剖复位,且稳定性可靠,跗骨窦入路较外侧L形切口入路创伤小,可有效避免皮缘坏死和感染的发生,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钛板固定 复位内固定 “L”形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rmal stress distribution around a thermally-insulated polygonal cutout in graphite/epoxy composite laminates under heat flux 被引量:1
9
作者 Mohammad Hossein BAYATI CHALESHTARI Hadi KHORAMISHAD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3418-3433,共16页
In this study,the effect of influencing parameters on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around a polygonal cutout within a laminated composite under uniform heat flux was analytically examined.The analytical method was develope... In this study,the effect of influencing parameters on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around a polygonal cutout within a laminated composite under uniform heat flux was analytically examined.The analytical method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classical laminated plate theory and two-dimensional thermo-elastic method.A mapping function was employed to extend the solution of a perforated symmetric laminate with a circular cutout to the solution of polygonal cutouts.The effect of significant parameters such as the cutout angular position,bluntness and aspect ratio,the heat flux angle and the laminate stacking sequence in symmetric composite laminate containing triangular,square and pentagonal cutouts was studied.The Neumann boundary condition was used at the edges of the thermally insulated polygonal cutout.The laminate was made of graphite/epoxy(AS/3501) material with two different stacking sequences of [30/45]sand[30/0/-30]_(s).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were well validated against finite element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lytical solution thermal stress analysis polygonal cutout complex variable method polymeric composi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