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既然”句的性质及归类问题
1
作者
刘利
朱光鑫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0,共13页
主流的汉语语法学论著认为“既然”与“因为”句同属于因果句,“如果”句则属于条件(假设)句,就是说“既然”句与“如果”句是对立的。但通过对语言事实的深入分析发现,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实际上,“既然”句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用法,据...
主流的汉语语法学论著认为“既然”与“因为”句同属于因果句,“如果”句则属于条件(假设)句,就是说“既然”句与“如果”句是对立的。但通过对语言事实的深入分析发现,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实际上,“既然”句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用法,据此应归入不同的复句类别:“既然1”句,表达因果关系,其句法语义特征与“因为”句一致,可归入因果句;“既然2”句,表达条件关系,其句法语义特征与“如果”句一致,应归入条件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然”
“如果”
“因为”
条件句
因果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既然”句和“因为”句主观性差异探
被引量:
9
2
作者
钟小勇
张霖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40,共6页
"既然"句和"因为"句主观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前者表交互主观性,后者不一定表交互主观性。"既然"句有预设结构,说话者将其原因小句看成听说双方共知的命题;作为一种演绎推理过程,其大前提一般符合常理或逻...
"既然"句和"因为"句主观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前者表交互主观性,后者不一定表交互主观性。"既然"句有预设结构,说话者将其原因小句看成听说双方共知的命题;作为一种演绎推理过程,其大前提一般符合常理或逻辑,因而其结论一般也是听说双方共同接受的,像英语"since"小句一样具有人际主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然”句
“因为”句
交互主观性
预设结构
人际主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前、后置“因为”的隐现及功能差异
被引量:
14
3
作者
高再兰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7-65,96,共9页
前、后置"因为"具有不同的隐现规律。前置"因为"可以出现也可以省略,其隐现受时间顺序原则的制约。后置"因为"中有一类可以省略,有一类不能省略。根据后置"因为"在隐现上表现出的不同特点,本...
前、后置"因为"具有不同的隐现规律。前置"因为"可以出现也可以省略,其隐现受时间顺序原则的制约。后置"因为"中有一类可以省略,有一类不能省略。根据后置"因为"在隐现上表现出的不同特点,本文把后置"因为"分为两个,一个表因果逻辑关系,一个表"表态-说明"关系。表因果逻辑关系的后置"因为"与前置"因为"等同。因此,"因为"实际上已经分化为两个。本文进一步论述了表"表态-说明"关系的"因为"的特点,最后指出已有研究认为汉语因果复句的优势语序是前果后因,这一结论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为”小句标记
前置
后置
隐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营潍断裂带结构特征及其与相邻盆地的关系
被引量:
8
4
作者
孙磉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8-426,共9页
营滩断裂带是渤海湾盆地东部重要的边界条件,对油气地质条件具有重要影响。依据大量实际地震资料,将营潍断裂带划分为三段,即潍坊-莱州湾-黄河口段、渤东低凸起段和辽东凸起段,各段在断裂走向、结构及组成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结合区...
营滩断裂带是渤海湾盆地东部重要的边界条件,对油气地质条件具有重要影响。依据大量实际地震资料,将营潍断裂带划分为三段,即潍坊-莱州湾-黄河口段、渤东低凸起段和辽东凸起段,各段在断裂走向、结构及组成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结合区域应力分析和新生代盆地盖层构造变形特征,认为营潍断裂带在新生代的活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以伸展、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古新世-早始新世、中始新世-渐新世、新近纪-第四纪。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营潍断裂带与相邻新生代盆地的关系,并根据结构样式将相邻盆地划分为五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结构
分段性
右旋走滑伸展
结构样式
新生代
营潍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因为P,所以Q”类句式的语用条件——兼及标志词的使用考察
被引量:
3
5
作者
徐燕青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51,共13页
本文从篇章的角度考察"因为P,所以Q"类因果句的语用条件和因果标志词的使用情况。该句式的语用条件应该包括语用意图、上文提供的相关信息、P和Q所属的信息类型和上文与句式的语义关系等多种因素。但是,各种因素内部在出现频...
本文从篇章的角度考察"因为P,所以Q"类因果句的语用条件和因果标志词的使用情况。该句式的语用条件应该包括语用意图、上文提供的相关信息、P和Q所属的信息类型和上文与句式的语义关系等多种因素。但是,各种因素内部在出现频率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我们认为,这与语用意图本身的言语表达特点和句式语义特点的适应性、小说的写作目的和表达要求、说话人在篇章中对信息出现位置的安排、对现实中存在的矛盾对立现象的真实反映、篇章连贯的使用手段等有关。因果标单用比共用的频率高得多,语感上两可的也较为常见。但对于为什么要用,还得将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别是语用意图)等几个方面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得出比较客观全面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为P
所以Q”
语用条件
因果标
共用/单用
频率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因为A,反而B”异合句式
被引量:
1
6
作者
阮蓓
朱斌
袁陈杰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3,共10页
本文从句式的构成条件、语义关系、句式特点和语用价值等方面对“因为A,反而B”异合句式进行了分析。这一句式通过说话人的主观选择,用跨类关联标记复现的形式把隐含在分句之间的因果和转折两种关系显现出来,反映了说话人在句式选用上...
本文从句式的构成条件、语义关系、句式特点和语用价值等方面对“因为A,反而B”异合句式进行了分析。这一句式通过说话人的主观选择,用跨类关联标记复现的形式把隐含在分句之间的因果和转折两种关系显现出来,反映了说话人在句式选用上的“双视点”。根据A和B之间蕴涵的逻辑语义关系,句式可细分为转折内核句、因果内核句和对比因果句三类,它们的因果推理性与意外性在强弱上呈反对应态势,并各有独特的语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为
反而
异合
双视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既然”“因为”之别看原因小句的意外性分化
被引量:
2
7
作者
陈禹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3-265,共13页
“既然”“因为”是学界非常关注的两类原因标记,两者的区别存在主观-客观说、顺应-磋商说、共知-未知说三种观点。通过对比两者不可互换与可以互换的语境,我们发现“既然”“因为”分别与三段论和反事实两种推理模型关系密切。“既然...
“既然”“因为”是学界非常关注的两类原因标记,两者的区别存在主观-客观说、顺应-磋商说、共知-未知说三种观点。通过对比两者不可互换与可以互换的语境,我们发现“既然”“因为”分别与三段论和反事实两种推理模型关系密切。“既然”是前摄原因,更强调结论的可靠性,“因为”是回溯原因,侧重于原因的关键性。两类原因小句的对立与统一可以解释为意外性在说话人与听话人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然”
“因为”
原因小句
反意外
听话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既然”句的性质及归类问题
1
作者
刘利
朱光鑫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出处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0,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6ZDA207)资助。
文摘
主流的汉语语法学论著认为“既然”与“因为”句同属于因果句,“如果”句则属于条件(假设)句,就是说“既然”句与“如果”句是对立的。但通过对语言事实的深入分析发现,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实际上,“既然”句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用法,据此应归入不同的复句类别:“既然1”句,表达因果关系,其句法语义特征与“因为”句一致,可归入因果句;“既然2”句,表达条件关系,其句法语义特征与“如果”句一致,应归入条件句。
关键词
“既然”
“如果”
“因为”
条件句
因果句
Keywords
Jiran
ruguo
yinwei
conditionals
causal sentence
分类号
H109.4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既然”句和“因为”句主观性差异探
被引量:
9
2
作者
钟小勇
张霖
机构
浙江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40,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现代汉语话语指称研究"(项目编号:10YJC740140)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重动句信息结构研究"(项目编号:10HQYY01)资助
文摘
"既然"句和"因为"句主观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前者表交互主观性,后者不一定表交互主观性。"既然"句有预设结构,说话者将其原因小句看成听说双方共知的命题;作为一种演绎推理过程,其大前提一般符合常理或逻辑,因而其结论一般也是听说双方共同接受的,像英语"since"小句一样具有人际主观性。
关键词
“既然”句
“因为”句
交互主观性
预设结构
人际主观性
Keywords
sentence "jiran"(既然)
sentence "
yinwei
"(因为)
intersubjectivity
presuppositional structure
interpersonal subjectivity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前、后置“因为”的隐现及功能差异
被引量:
14
3
作者
高再兰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7-65,96,共9页
文摘
前、后置"因为"具有不同的隐现规律。前置"因为"可以出现也可以省略,其隐现受时间顺序原则的制约。后置"因为"中有一类可以省略,有一类不能省略。根据后置"因为"在隐现上表现出的不同特点,本文把后置"因为"分为两个,一个表因果逻辑关系,一个表"表态-说明"关系。表因果逻辑关系的后置"因为"与前置"因为"等同。因此,"因为"实际上已经分化为两个。本文进一步论述了表"表态-说明"关系的"因为"的特点,最后指出已有研究认为汉语因果复句的优势语序是前果后因,这一结论值得商榷。
关键词
“因为”小句标记
前置
后置
隐现
Keywords
yinwei
(因为)
clause marker
preposed
postposed
omission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营潍断裂带结构特征及其与相邻盆地的关系
被引量:
8
4
作者
孙磉礅
机构
中南大学地质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
出处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8-426,共9页
文摘
营滩断裂带是渤海湾盆地东部重要的边界条件,对油气地质条件具有重要影响。依据大量实际地震资料,将营潍断裂带划分为三段,即潍坊-莱州湾-黄河口段、渤东低凸起段和辽东凸起段,各段在断裂走向、结构及组成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结合区域应力分析和新生代盆地盖层构造变形特征,认为营潍断裂带在新生代的活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以伸展、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古新世-早始新世、中始新世-渐新世、新近纪-第四纪。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营潍断裂带与相邻新生代盆地的关系,并根据结构样式将相邻盆地划分为五种类型。
关键词
断裂结构
分段性
右旋走滑伸展
结构样式
新生代
营潍断裂带
Keywords
fault structure
segementation
dextral strike-slip extension
structural style
cenozoic
the
yinwei
fault zone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因为P,所以Q”类句式的语用条件——兼及标志词的使用考察
被引量:
3
5
作者
徐燕青
机构
莆田学院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51,共13页
文摘
本文从篇章的角度考察"因为P,所以Q"类因果句的语用条件和因果标志词的使用情况。该句式的语用条件应该包括语用意图、上文提供的相关信息、P和Q所属的信息类型和上文与句式的语义关系等多种因素。但是,各种因素内部在出现频率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我们认为,这与语用意图本身的言语表达特点和句式语义特点的适应性、小说的写作目的和表达要求、说话人在篇章中对信息出现位置的安排、对现实中存在的矛盾对立现象的真实反映、篇章连贯的使用手段等有关。因果标单用比共用的频率高得多,语感上两可的也较为常见。但对于为什么要用,还得将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别是语用意图)等几个方面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得出比较客观全面的结论。
关键词
“因为P
所以Q”
语用条件
因果标
共用/单用
频率
成因
Keywords
"
yinwei
P, suoyi Q"
pragmatic conditions
cause and effect criteria
shared use
frequency
cause of formation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因为A,反而B”异合句式
被引量:
1
6
作者
阮蓓
朱斌
袁陈杰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3,共10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汉语排他性范畴研究”(项目编号:20YJA740046)资助。
文摘
本文从句式的构成条件、语义关系、句式特点和语用价值等方面对“因为A,反而B”异合句式进行了分析。这一句式通过说话人的主观选择,用跨类关联标记复现的形式把隐含在分句之间的因果和转折两种关系显现出来,反映了说话人在句式选用上的“双视点”。根据A和B之间蕴涵的逻辑语义关系,句式可细分为转折内核句、因果内核句和对比因果句三类,它们的因果推理性与意外性在强弱上呈反对应态势,并各有独特的语用价值。
关键词
因为
反而
异合
双视点
Keywords
“yinwei
”(因为)
“fan'er”(反而)
hybrid
double perspective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既然”“因为”之别看原因小句的意外性分化
被引量:
2
7
作者
陈禹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3-265,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现代汉语反意外标记的语用功能及其演化机制研究”(21CYY029)阶段性成果。
文摘
“既然”“因为”是学界非常关注的两类原因标记,两者的区别存在主观-客观说、顺应-磋商说、共知-未知说三种观点。通过对比两者不可互换与可以互换的语境,我们发现“既然”“因为”分别与三段论和反事实两种推理模型关系密切。“既然”是前摄原因,更强调结论的可靠性,“因为”是回溯原因,侧重于原因的关键性。两类原因小句的对立与统一可以解释为意外性在说话人与听话人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形式。
关键词
“既然”
“因为”
原因小句
反意外
听话人
Keywords
“jiran(既然)”
“yinwei
(因为)”
causal clause
counter-mirativity
addressee
分类号
H043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既然”句的性质及归类问题
刘利
朱光鑫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既然”句和“因为”句主观性差异探
钟小勇
张霖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前、后置“因为”的隐现及功能差异
高再兰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营潍断裂带结构特征及其与相邻盆地的关系
孙磉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因为P,所以Q”类句式的语用条件——兼及标志词的使用考察
徐燕青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因为A,反而B”异合句式
阮蓓
朱斌
袁陈杰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从“既然”“因为”之别看原因小句的意外性分化
陈禹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