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2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e Problematic Consciousness of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ies
1
作者 Gong Xiaoping Chen Da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5-259,共5页
From sticking to certain western translating theory to combining western translating theories to eastern translating theories,the problematic consciousness keeps implicit on the way to seeking translating rules. Howev... From sticking to certain western translating theory to combining western translating theories to eastern translating theories,the problematic consciousness keeps implicit on the way to seeking translating rules. However,when researching on the problematic consciousness of the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ies,the paper finds that the translation theories of the western linguistics aim to strengthen the western centrism thought;the translation theories of the western culture attempt to deconstruct the western centrism thought through translation. The ideology,time and region of the problems concerning translation lead to the distinctiveness of translation theories,reducing its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s a result,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ies must be based on the present translation problems instead of adopting the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ies or combining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translation theo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规则 西方文化 思想观念 语言学 近现代 主义 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 Lu Xun’s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2
作者 Gan Lu Luo Xianfe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08-213,共6页
In literary translation,Lu Xun shouldered the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to his motherland,the people,education,language,literature and art.In his opinion,foreig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would bring “fire and light” ... In literary translation,Lu Xun shouldered the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to his motherland,the people,education,language,literature and art.In his opinion,foreig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would bring “fire and light” to current society,provide Chinese children and youngsters with valuable readings and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language and characters.In his career of literary translation,Lu Xun fulfilled his long-cherished dream of being a “Spiritual Warrior”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 Xun LITERARY translation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value PURSU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tionality and Universality: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Fusion of Horizons in Mo Yan’s Novels from an 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
3
作者 Zhou Jinghui Nie Yingjie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14-224,共11页
Within the structure of globalisation,the field of world culture faces challenges that are manifested in the decline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the crisis of homogeneity of world culture.In this case,world culture should... Within the structure of globalisation,the field of world culture faces challenges that are manifested in the decline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the crisis of homogeneity of world culture.In this case,world culture should be promoted as a viable path to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if it is done on the basis of adhering to the higher consciousness of national culture,developing intercultural dialogue,with the intention forming a situation of mutual learning and promoting the fusion of horizons.The Chinese Culture,Qilu genetic code and native writing embody Mo Yan’s conscious adherence to national culture,his thorough knowledge of “Seeking Roots” and “Vanguard”,the fusion of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his hometown and other countries.These show his enthusiasm and courage in launching intercultural dialogue and reaching towards the fusion of horizons.How to face cultural challenges under this changing world pattern?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Mo Yan’s novels provides us with vivid ex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 Yan's NOVELS Intercultural Natur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Fusion of HORIZ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lture Self- Consciousness in Transmission of Chinese Philosoph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glish Globalization -- Taki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or Example
4
作者 Wang Yan Shi Wenju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3-282,共10页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ontains the aspiration of Chinese nation to pursue ideological freedom and desire of 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ontains the aspiration of Chinese nation to pursue ideological freedom and desire of 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or example,emphasiz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so as to study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Self-Consciousness in Chinese Philosophy,in the context of English globalization. That is to say,this paper stresses the spirits and the stand of nation 's demonstration on pursuing peace,coope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civilization continuity from traditional China to the contemporary China,with practical philosophic vi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lish globalization Chinese PHILOSOPHY CULTURE SELF - consciousness the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5
作者 Yang Xianpi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222,共11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the improvement of international influence,the adoption of"Belt and Road"strategy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foreign exchanges,the demand for intercultural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the improvement of international influence,the adoption of"Belt and Road"strategy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foreign exchanges,the demand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increasing with the growth of 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 Chinese people are the main force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the future and we will shoulder the important duty of 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ultivate people's competenc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competence refers to not only the language itself but also the bilateral cultures. The paper firstly implies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rcultural awarenes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Belt and Road"strategy. The second part is related to the literature review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it goes to the achievements of "Belt and Road"and the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intercultural consciousnes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one point should be clear,that is,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is very important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progress of"Belt and Ro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Belt and Road” strategy COMPETENC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南方”的历史传播:“南方元话语”与阐释共同体的建构 被引量:1
6
作者 马立明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9,共12页
在国际局势发生深刻调整的当下,“全球南方”被认为将强力挑战“全球西方”主导的既有秩序。然而,目前“全球南方”更多的仍是一个想象,并未真正成为具有共同话语体系与行动纲领的实体,很多南方国家依然处于游离状态,“全球南方”降临... 在国际局势发生深刻调整的当下,“全球南方”被认为将强力挑战“全球西方”主导的既有秩序。然而,目前“全球南方”更多的仍是一个想象,并未真正成为具有共同话语体系与行动纲领的实体,很多南方国家依然处于游离状态,“全球南方”降临的历史时刻仍未到来。在国际传播视域中,要呼唤“全球南方”,需要激活三大洲运动留下的思想遗产,打造系统性的“南方元话语”及促进南方国家阐释共同体的建构。作为南方国家重要一员的中国,推进“全球南方”的浮现有重要现实意义。但是,“全球南方”的建构并非取代西方话语,而是指向一个更加包容、更加公正的国际传播新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南方” 全球西方 元话语 阐释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推进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於鹏 王健 +1 位作者 陈刚 倪志伟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1,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探究后冬奥时期我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推进的内在逻辑、困境,并提出路径。内在逻辑:以国家体育发展需要为根本遵循,以加快推动体育强国建设为价值目标,以“点—面—全”循序渐进为...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探究后冬奥时期我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推进的内在逻辑、困境,并提出路径。内在逻辑:以国家体育发展需要为根本遵循,以加快推动体育强国建设为价值目标,以“点—面—全”循序渐进为战略布局。困境:冰雪文化底蕴薄弱,常态化参与者数量不足;冰雪运动资源短缺,服务供给质量不高;冰雪产业不健全,现代化水平较低;冰雪整体竞技实力薄弱,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待完善。路径:加强冰雪文化传播,营造冰雪文化氛围;统筹推进资源建设,提供高质量冰雪服务;打造冰雪全产业链,推动冰雪产业升级;提升冰雪整体竞技实力,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管理 冰雪运动 “南展西扩东进”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内法规文化的概念义理、构成要素与培育路径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家刚 刘思聪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5,共10页
党内法规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实践中形成的由党内外有关主体所共享的一整套符合管党治党、治国理政逻辑的观念总和。党内法规文化对于支撑和维系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引导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与完善、提高党内法规制度的运... 党内法规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实践中形成的由党内外有关主体所共享的一整套符合管党治党、治国理政逻辑的观念总和。党内法规文化对于支撑和维系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引导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与完善、提高党内法规制度的运行效能具有重要价值。在党内法规文化中,规范性要素表现为党内法规原则,包括民主集中制、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人民立场、规范衔接和实事求是;评价性要素体现为党内法规价值,包括秩序价值、法治价值和发展价值;认知性要素凝结为党内法规意识,包括对现代政治文明的认识、对政党治理规则的认同、对法治精神的认可。培育与发展党内法规文化需要构建层次完整的实践进路,从而在由制度建设水平所标记的政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文化 党内法规 原则 价值 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能力对基础教育供给模式的影响研究——基于清代以来基础教育发展史实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德才 姜语秋 王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9-208,共10页
国家能力建设被认为是导致经济发展差异的关键因素。在教育公共品供给领域,国家能力同样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以国家能力为分析框架分析清代以来中国基础教育公共品供给模式的变迁过程可以发现,在国家能力薄弱的传统中国,作为公共品的... 国家能力建设被认为是导致经济发展差异的关键因素。在教育公共品供给领域,国家能力同样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以国家能力为分析框架分析清代以来中国基础教育公共品供给模式的变迁过程可以发现,在国家能力薄弱的传统中国,作为公共品的基础教育长期由民间自发供给;近代时期的晚清与民国政府,都试图通过强化国家能力来增加基础教育的政府供给,但始终未能打破基础教育民间自发供给的路径依赖。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能力与经济发展取得了动态平衡,最终实现了基础教育的政府全面自觉供给,为中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保障,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教育奇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能力 基础教育供给 民间自发 政府自觉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夷之辨·华夷之辩·华夷之变——关于中华民族形成的再思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玉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进程中,“华夷之辨”观念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儒家经典学说中的华夷之辨内涵非常清晰,即“文(明)野(蛮)之辨”——崇尚、保护和发展文明,贬斥、抵制和改变野蛮。由于民族交融的长期性与复杂性,不...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进程中,“华夷之辨”观念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儒家经典学说中的华夷之辨内涵非常清晰,即“文(明)野(蛮)之辨”——崇尚、保护和发展文明,贬斥、抵制和改变野蛮。由于民族交融的长期性与复杂性,不同历史时期的统治者和儒士们基于各自的政治立场,对华夷之辨的发挥也是众说纷纭。这就导致后世对华夷之辨的评价存在分歧甚至截然对立。本文意在正本清源,通过分析儒家学说的真正内涵(华夷之“辨”)、不同政治立场下对华夷之辨的阐发和实践(华夷之“辩”)、华夷之辨观念主导下的深入民族交融(华夷之“变”),致力于澄清华夷之辨有多个标准,华夷之辨弊大于利,华夷之辨曾被淡化或消弭等种种误解。只有充分了解华夷之辨观念崇尚文明、包容开放的精神内核以及儒家知识分子对“大一统”理想的孜孜以求,才能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和统一多民族中国何以能够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夷之辨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民族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涛 栾翔茹 +1 位作者 周思思 刘金林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5,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工作的主线,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对民族地区发展民族经济、推进民族工作、凝聚民族精神有积极意义。基于文献计量的技术分析,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系指标的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工作的主线,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对民族地区发展民族经济、推进民族工作、凝聚民族精神有积极意义。基于文献计量的技术分析,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系指标的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以及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济基础的路径三个方面对已有文献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与述评,总结当前既有研究的成果和进展并提出后续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指标构建 经济基础 文献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世界历史目的看“价值语词”内涵的中西差异——以“自由”内涵的中西比较分析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宏政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1,F0002,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即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六个“价值语词”在西方的价值体系中早已被使用。尽管中西使用很多相同的“价值语词”,但这些“价值语词”只在作为“抽象符号”的“语词”时才是相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即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六个“价值语词”在西方的价值体系中早已被使用。尽管中西使用很多相同的“价值语词”,但这些“价值语词”只在作为“抽象符号”的“语词”时才是相同的,每一个“价值语词”的理论内涵却是不相同的。相同的“价值语词”之所以具有不同的理论内涵,归根结底是因为中西对“世界历史目的”持有的根本立场不同。资本主义私有制放弃了世界历史的“终极关怀”,因而其“价值语词”脱离了物质生产关系而仅成为抽象的“天赋观念”;而马克思则为世界历史重新确立了终极关怀,即人类的自由和解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目的,决定了全人类共同价值中每个“价值语词”的理论内涵,并与西方的“普世价值”具有本质性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自由 价值语词 中西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突破视阈中的天人问题和古今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6-209,共14页
天人与古今作为人类两大基本问题,在当代分别被表述为超越性与历史性,但二者被主流意识视为相反相悖、相互否定之物。以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和沃格林“天下时代”理论共同阐释的精神突破问题作为视阈,可以发现历史性意识和超越性通... 天人与古今作为人类两大基本问题,在当代分别被表述为超越性与历史性,但二者被主流意识视为相反相悖、相互否定之物。以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和沃格林“天下时代”理论共同阐释的精神突破问题作为视阈,可以发现历史性意识和超越性通过精神突破的同时性发生和交融共生的复杂图景。精神突破前的原初宇宙论秩序并无超越性和历史性可言,精神突破带来一场影响深远的人性变革,该变革背景是精神突破导致了实在经验在人性意识中的分层,通过这一分层,自然与历史、人道与天道、实然与当然、事物秩序与话语秩序、心理与物理等一系列分化成为可能,人由此而成为天人之间、古今之间的居间存在者,超越性与历史性成为人性的基本维度。历史和超越作为人性意识的不同维度,同时也是组织和整饬经验的不同尺度,二者的交融性体现在,超越性运动发生在历史中并通过历史得以可能,历史性本身即内蕴一种由突破现成性当下而开启的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与古今 超越性与历史性 精神突破 人性意识及其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母娘娘百年变形记——西王母形象变迁和影视形象改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兆寿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5,共13页
从《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到民间传说和文学、影视剧中的王母娘娘,从戏曲电影中的朴素扮相到当代电视剧中雍容华贵的装扮,西王母这一原初形象无论从文化背景,还是影视改编,都历经了纷繁复杂之演变。其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通过阐述西王... 从《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到民间传说和文学、影视剧中的王母娘娘,从戏曲电影中的朴素扮相到当代电视剧中雍容华贵的装扮,西王母这一原初形象无论从文化背景,还是影视改编,都历经了纷繁复杂之演变。其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通过阐述西王母形象的文化变迁渊源,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其百年影视形象改编特征和规律,总结经验与教训;同时提出,在百年学术研究和考古成果基础之上,应当重新塑造西王母的形象,要有新的精神向度和更为准确的学术内涵。做好这一点,对复兴中华文明、振兴中国文化自信以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王母 王母娘娘 影视形象 改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精神生产资料的媒介:意识构序与社会意识筑模 被引量:1
15
作者 束秀芳 胡建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2,共9页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论看到了物质实践对于精神观念的基础性。以马克思的历史现象学为路径,进一步指认媒介作为生产资料对于精神生产的重要意义。作为精神生产资料的媒介是意识塑形与对象化的义肢,是精神符号物相化构序的编码装置,并通过...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论看到了物质实践对于精神观念的基础性。以马克思的历史现象学为路径,进一步指认媒介作为生产资料对于精神生产的重要意义。作为精神生产资料的媒介是意识塑形与对象化的义肢,是精神符号物相化构序的编码装置,并通过从对象到现象的方式实现精神生产的上手。精神生产的内容通过媒介进行意识投流,从而引发社会意识的次级精神生产,并造就人们的精神交往关系构式。进而,媒介构式的社会意识逐渐筑模为一种精神先验架构,人们在此媒介架构之中去实现自我的精神存在,但同样也受其制约,形成一种对于媒介的物之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产 社会意识 媒介生产 媒介现象学 历史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西秋雨期极端降水事件及其环流特征
16
作者 唐红玉 吴遥 +2 位作者 董新宁 白莹莹 魏麟骁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1-723,共13页
利用1961—2022年华西地区373个气象观测台站秋季降水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ERA5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华西秋雨期持续性与非持续性两类极端降水事件的最新变化特征,并从关键大气环流系统等角度,对两类事件的环流特征及差异... 利用1961—2022年华西地区373个气象观测台站秋季降水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ERA5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华西秋雨期持续性与非持续性两类极端降水事件的最新变化特征,并从关键大气环流系统等角度,对两类事件的环流特征及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2年来,华西秋雨期持续性极端降水事件呈降水量和频次增加、强度增强和对秋季总降水量贡献率增加的变化趋势;而非持续性极端降水事件呈降水量减少,强度、频次及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变化不明显的特征。两类极端降水事件发生时,北半球欧亚中高纬度均为“两槽一脊”的环流型且槽脊的位置基本一致,但强度有较大差异:持续(非持续)性极端降水事件发生时,黑海和里海以北槽、巴尔喀什湖和贝加尔湖以北脊及鄂霍次克海以东以北槽偏强(弱),低纬度地区印缅槽偏强(相对稍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更偏北偏西(相对偏南偏东)。华西秋雨期内发生的持续性极端降水事件过程中,除对流层中低层大尺度环流背景对其极为有利外,对流层高层南亚高压北界会提前南退东缩,副热带西风急流建立发展,故提前关注和监测南亚高压的移动路径和形态变化以及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变化,可以为提前预测持续性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提供前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秋雨 极端降水 环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巴勒蛇绿岩中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17
作者 佟丽莉 杨高学 +1 位作者 李海 朱钊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8,共10页
唐巴勒蛇绿岩位于西准噶尔南部边缘的库鲁木迪地块,岩石组成主要为蛇纹岩、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纯橄岩、豆荚状铬铁矿、玄武岩、辉长岩及深海放射虫硅质岩。本次研究对蛇绿岩中玄武岩开展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为蛇绿岩... 唐巴勒蛇绿岩位于西准噶尔南部边缘的库鲁木迪地块,岩石组成主要为蛇纹岩、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纯橄岩、豆荚状铬铁矿、玄武岩、辉长岩及深海放射虫硅质岩。本次研究对蛇绿岩中玄武岩开展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为蛇绿岩形成环境提供新制约。结果表明,玄武岩的SiO_(2)含量(44.89%~46.46%)较低,Fe_(2)O_(3)含量(10.02%~11.03%)较高,MgO含量(4.76%~7.00%)较低,Mg#为31~46,Na_(2)O+K_(2)O含量为3.69%~4.12%,并且相对富Na(NaO_(2)/K_(2)O=6.7~10.4),P_(2)O_(5)含量(<0.11%)较低,属于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样品的稀土元素总量较低(∑REE=(63.0~93.1)×10^(-6)),根据其配分曲线可分成两类:①轻稀土元素略微富集而重稀土元素平坦型((La/Yb)_(N)=2.97~4.56),类似于富集洋中脊玄武岩(E-MORB);②轻稀土元素略微亏损而重稀土元素平坦型((La/Yb)_(N)=0.67~0.89),类似于正常洋中脊玄武岩(N-MORB)。所有样品均无明显的Eu异常(Eu/Eu*=0.91~1.07),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Ti、Zr、Hf),具有明显的Nb和Ta负异常,具有岛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唐巴勒蛇绿岩中玄武岩形成于俯冲带环境,其岩浆来源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研究背景,认为西准噶尔在寒武纪处在洋内弧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蛇绿岩 地球化学 唐巴勒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2噬菌体的西尼罗病毒装甲RNA质控品的制备
18
作者 刘丹 高建帅 +7 位作者 张博源 李慧彤 蒋卉 范学政 张广智 丁家波 熊涛 沈青春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62-2771,共10页
【目的】目前国内外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的核酸检测中缺乏安全、稳定的RNA标准参考样品,对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和可信度造成一定的影响。本研究旨在研制一种安全稳定的WNV核酸检测质控品,为西尼罗热监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目的】目前国内外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的核酸检测中缺乏安全、稳定的RNA标准参考样品,对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和可信度造成一定的影响。本研究旨在研制一种安全稳定的WNV核酸检测质控品,为西尼罗热监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将WNV核酸检测靶基因、MS2噬菌体外壳蛋白CP及成熟酶蛋白A基因序列插入到表达载体得到重组质粒pET-CPA-WN,经转化、表达、纯化后,制备WNV装甲RNA质控品,并对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数字PCR定量、均匀性及稳定性分析,评估其作为标准物质的可能性。【结果】PCR检测、双酶切和基因测序结果均显示已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CPA-WN,表达纯化后得到了大小均一、直径为23~28 nm的病毒样颗粒。核酸酶消化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颗粒溶液中几乎无核酸残余且形成了包封靶基因的装甲RNA;其定植结果为8.80×10~9拷贝/mL。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甲RNA可在37℃稳定保持20 d,随机抽取10个样本进行均匀性检验证明其均匀性良好。【结论】本研究基于MS2噬菌体制备的装甲RNA拷贝数高,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可为WNV分子检测提供安全、稳定的参考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尼罗病毒(WNV) MS2噬菌体 装甲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通过计算不能实现机器意识——基于科赫的意识神经科学
19
作者 赵泽林 程聪瑞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5,共7页
ChatGPT等现有人工智能机器不可能产生意识。这主要因为人的意识是一种整体性的私人主观经验,这种经验性意识产生的原因在于大脑神经运动所具有的复杂因果联系及其因果作用力。ChatGPT等现有人工智能机器只是对现实物质世界复杂运动的... ChatGPT等现有人工智能机器不可能产生意识。这主要因为人的意识是一种整体性的私人主观经验,这种经验性意识产生的原因在于大脑神经运动所具有的复杂因果联系及其因果作用力。ChatGPT等现有人工智能机器只是对现实物质世界复杂运动的不完全数理逻辑抽象与运算,并不可能产生如人脑神经运动一样的复杂因果联系及其因果作用力。从这个角度看,要想让基于计算的人工智能机器产生意识,就必须对人工智能的实现逻辑进行必要补充,孕育机器意识产生的“全环境”,从而为实现机器意识提供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机器意识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思维:新质学习力的元素养 被引量:3
20
作者 沈书生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2,共10页
劳动者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新质人才。新质人才能否适应时代所需并推动生产力发展,取决于学习力。学习力是个体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面向未来的力量,具有学习力的个体建立了主体自觉并形成了主体责任,才能... 劳动者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新质人才。新质人才能否适应时代所需并推动生产力发展,取决于学习力。学习力是个体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面向未来的力量,具有学习力的个体建立了主体自觉并形成了主体责任,才能够与富技术共同作用,不断营造新生态。对话是个体与外部世界交往的主要方式,也是个体成长的动因,内容生成式人工智能创造了人类对话的新样式,为个体的认知机会、认知行为与结果等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与不确定性。认知不仅仅是简单吸收,更是追问与思考,将“问题思维”作为推动个体建立主体责任的关键元素养,可以推动个体基于思维形成高质量问题,基于问题形成高品质思维。以问题意识锚定问题思维的作用点,以问题链彰显问题思维的新质属性,问题思维就可以促进个体形成认知之脉。发展个体的问题思维元素养,可以唤醒个体的主体意识,使学习力发生质变,并推动形成新质学习力,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质学习力 问题思维 问题意识 问题链 认知之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